《渭城曲》中,王維送元二去幹什麼?三哥65130132369832020-02-25 11:12:09

守邊疆。

《渭城曲》中,王維送元二去幹什麼?環山2020-02-24 20:24:03

出使安西

《渭城曲》中,王維送元二去幹什麼?麓風軒2020-03-06 19:17:22

《渭城曲》,又名《陽關曲》、《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詩人王維(701-761年)的名篇。王維有位好友,叫做元二(原名元常),奉朝廷之命出使安西都護府,王維到渭城為之餞行,於是寫下了這首千古佳作。

全詩如下: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首詩,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全詩以洗盡雕飾、明朗自然語言抒發別情,寫得情景交融,韻味深永,格調上一掃過去離別詩的纏綿悱惻,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寫出了盛唐時期的文化自信。

因這一首詩,有了一支流傳千古的名曲——《陽關曲》。

因這一首詩,也了有一個流傳千古懸念——

王維究竟送元二去幹什麼?

詩後註解是元二受委派“出使”安西都護府,其他語焉不詳。查閱唐代史書和文獻資料,對元二這個人的身份也知之甚少,那麼我們只有透過大膽推測、小心求證來揭開這一神秘面紗——

《渭城曲》中,王維送元二去幹什麼?

(圖:《渭城曲》詩境)

一、首先,從元二要去的目的地——“安西”說起

安西是個什麼地方呢?

是唐中央政府為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實際上就是大唐帝國的西域屏障。

唐王朝效仿漢代都護府的建制,

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0年),唐朝設西州都護府,同年9月在交河城設安西都護府。

“安西都護府”其統轄安西四鎮,最大管轄範圍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並至蔥嶺以西至達波斯,在武周時期北庭都護府分立之後,安西都護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區。

為維護唐朝在西域的主權, 都護府有著強大的軍事實力,其中安西都護府有鎮兵二萬四千人。

龍朔二年(662年)之後,吐蕃和唐朝反覆爭奪安西四鎮,此處幾度易手。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大量安西都護府駐軍被調往內地參與平叛,導致安西都護府空虛,吐蕃趁機進兵安西,直到唐德宗貞元六年(790年),安西四鎮相繼完全陷落。

《渭城曲》中,王維送元二去幹什麼?

(圖:公元685年前後的安西都護府)

二、其次,看看唐代在安西都護府的編制和管理

安西都護府既是唐在西域的最高行政機關,又是最高軍事指揮機關。其機構完善,官有定員,職有專任,所有軍事民政事務都有專門機構負責。

唐中央在安西大都護府設大都護府一人,是主管官,從二品,是唐朝高品命官,其位僅次於三公,與尚書僕射同列。

開元四年以後,朝廷通常委派宗王遙領其職。大都護以下官員,有副大都護二人,從三品。副都護二人,正四品。都護府機關直屬官員有長史,司馬,錄事參軍各一人,錄事二人,以及正七品級的功、倉、戶、,兵、法等各曹參軍各一人,主管機關日常事務及民政,賦稅,軍事,司法,人事,文秘等工作,等等。

重要一點,上面這些人員都是有官品和職位的。

那麼,這些官員遠在邊陲如何監察呢?

唐中央政府為了掌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在中央設定了監察機構——御史臺,負責監察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吏。

王維就曾擔任監察御史,出使安西的經歷。

其生平介紹: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調任監察御史,後奉命出塞,擔任涼州河西節度幕判官。

《渭城曲》中,王維送元二去幹什麼?

(圖:詩人王維)

三、再次,看王維創作此詩的時代背景

王維所處的年代,各種民族衝突加劇,唐王朝不斷受到了來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擾。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大逸戰勝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維以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訪軍情,沿途他寫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邊塞名篇。

《渭城曲》是王維晚年之作,創作年代在“安史之亂”以後。

前面講到,“安史之亂”後,大量安西都護府駐軍被調往內地參與平叛,導致安西都護府空虛,吐蕃趁機進兵安西,此時,中央又調派人員奔赴安西。

《渭城曲》的主人公“元二”,就在這個時候出使安西。

據《資治通鑑》至德元年(756)七月載:“徵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載:“上至鳳翔旬日,隴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會”。故當知“安史之亂”暴發後,邊兵大量內調,此詩約作於送友人即將奔赴安西之時。

《渭城曲》中,王維送元二去幹什麼?

(圖:安西都護府所在地交河故城)

四、

最後,基於上述分析後的推測與判斷

1、從《渭城曲》可以判斷以下資訊——

第一,元二不是武將或者士兵,兩人吟詩喝酒,應酬唱和,應該是個文人或文官;

第二,王維連他的名字就不叫,而是直呼“元二”,應該官職在王維之下,年紀比王維輕,兩人很熟。

第三,元二在史書文獻中沒有記錄,應該是個體制內無足輕重的人員。

2、那麼,唐朝政府派往安西的文官有些什麼官職呢?

目前所瞭解的,一般有三類:判官、司直、監察御史——

一是監察御史。《新唐書·百官志三》:“監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縣,獄訟、軍戎、祭祀、營作、太府出納皆蒞焉;知朝堂左右廂及百司綱目。”而王維曾經出使安西就是“監察御史”的身份。

二是判官,地方長官的僚屬,從五品或者正六品,輔理政事,相當於幕僚,上面交代了,王維後來升職擔任了河西節度幕判官。

三是司直,唐朝時,

司直為六品官員

,奉旨巡察四方,複核各地的案件,跟司法有關。

3、從王維前後三首詩可以得到應證

“安史之亂”後,吐蕃趁機進兵安西,中央又調派人員奔赴安西。王維與此同期的詩作首:

一是送《送張判官赴河西》;

二是《送劉司直赴安西》;

第三首就是《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曲》中,王維送元二去幹什麼?

(圖:《渭城曲》詩境)

4、從這三首詩,我們可以大致判斷元二的官品、年齡特徵

判官從五品或者正六品,司直是六品官員,應該都是有級別的,王維雖然跟他們關係很好,寫詩的時候還是使用了他們的頭銜,以顯示尊重。

元二顯然不是這兩種身份,第一,前面已經派了人,不必要再派;第二,王維直呼其名,應該沒有什麼官職,或者官職與王維相當但年齡更小,或者年齡相仿而官位更低。

5、

綜合以上資訊,初步判斷——

判官、司直都不是,元二最有可能的就是“監察御史”的身份,是王維的好友兼曾經的小同事。

王維最早就是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安西的,但是現在年齡按算有50多歲了,作為曾經的“監察御史”,來為新任“監察御史”送行。

那麼,“監察御史”符合元二的身份嗎?正好符合其特徵。

《唐六典》記載:監察御史的官等為正八品上。基本上就沒有官品了!

但是,監察御史在三院御史中,雖然品位最低,但其職權不輕且較為廣泛,出去監察,代表的是御史臺,所以很多事都可以過問,甚至可以彈劾違法亂紀和不稱職的官員。

《渭城曲》中,王維送元二去幹什麼?

(圖:《渭城曲》詩境)

五、問題結論——揭開千古謎團

元二奉朝廷之命出使安西都護府去幹什麼呢?最大的可能就是以“監察御史”出使安西。

具體去幹什麼呢?根據《唐六典》上記載“監察御史”出使的工作,就是去“

分察百僚,巡按郡縣,糾視刑獄,肅整朝儀”。

一家之言,歡迎各位留言交流。

參考文獻:

《全唐詩》、《資治通鑑》、《舊唐書》、《新唐書》、《安西與北庭——唐代西陲邊政研究》、《唐代御史臺的基本職責》等。

《渭城曲》中,王維送元二去幹什麼?我的一米陽光2020-02-24 23:11:15

送元二去西北邊疆

《渭城曲》中,王維送元二去幹什麼?努力向上的小豆豆2020-02-24 20:23:19

出使,接受調令去工作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公務員去扶貧支援西部大開發的意思。

《渭城曲》中,王維送元二去幹什麼?代學鵬2020-02-25 14:43:28

王維送元二去陝西省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秦代咸陽古城。

《渭城曲》中,王維送元二去幹什麼?人工服務請按92020-02-25 16:09:44

去安西任職。

《渭城曲》中,王維送元二去幹什麼?悠閒許陌2020-02-24 20:39:56

去西域守護邊疆

《渭城曲》中,王維送元二去幹什麼?雸夜青藜2020-02-25 07:03:46

西出陽光有多少路?終只擇其一。一個“不捨”而已。王維在其詩意裡已寫明,再問,唯一的答案只有他二人知道。去問他們了。希望所有人莫再掘棺撬板,以詩的主旨意思解讀詩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