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曾經被世人遺忘了五百年!誰是近代研究他的第一人?大先生的故紙堆2018-01-24 12:35:18

大多人都會被歷史遺忘的。

如今家喻戶曉的大航海家鄭和,就是一個例子。他在明清兩朝鮮有人知曉,更讓人驚訝的是,那段“七下西洋”的壯舉曾隱沒在歷史之中,長達五百年。

明成祖朱棣命三寶太監鄭和率領兩百多艘海船、2。7萬多人從太倉起錨,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等地,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已知最遠曾達東非、紅海。

1405年到1433年,鄭和率領大明王朝的船隊一共七次下西洋。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最多(240多艘)、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堪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是唯一的東方人。

而哥倫布則是在1492年到1502年間,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四次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為了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但就是這樣的壯舉卻在近500年中鮮為後人所知。

在當時,鄭和下西洋留下的檔案資料被一些官員有意“隱去”,當時兵部車駕郎中劉大夏等人將其隱匿、銷燬。他們認為,這是不計成本,勞命傷財;朝中普遍反對,“下西洋”也被稱之“弊政”。

《明史·鄭和傳》也只記錄了鄭和下西洋前三次路線,但對鄭和這個人物的描述模糊。令人不解的還有,《明史·鄭和傳》記載62艘大船的尺寸大小,長44米,寬18丈,目前這些資料被認為並不符合科學。

所幸的是,之後流傳出一些由鄭和船隊船員所作的書籍。例如,費信《瀛涯勝覽》,馬歡《星槎勝覽》,鞏珍《西洋番國志》等罕見文獻記載,鄭和這個人才漸漸浮出水面,為人所知。

1905年,梁啟超在《新民叢報》發表《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任公贊鄭和,“全世界歷史上所號稱航海偉人,能與並肩者,何其寡也。”並對鄭和下西洋的歷史事蹟進行了深入的科學研究。

梁啟超也因此成為近代中國研究鄭和第一人。

1910年,李根源考證雲南鎮南(南華)為“鄭和故里”,但最後卻被印證是錯誤的。而幾乎同一時期,雲南石屏人袁嘉穀得知昆陽縣出土《故馬公墓誌銘》(“馬哈只碑”)。其中記載,馬公育有六個兒女,經過考證發現其中馬和就是鄭和。其碑後刻有“馬氏第二子太監鄭和奉命……”。

此時此刻人們才逐漸瞭解了鄭和,他出生於穆斯林家庭,家境殷實,自幼有才好學,是元朝舊臣後代,後被明軍俘虜,送入燕王朱棣府中。因其才學頗優,被朱棣賞識並重用,並賜命姓“鄭”。

1935年江蘇太倉發現《通番事蹟記》碑、1936年福建長樂《天妃靈應之記》碑、1936年江蘇南京發現《靜海寺碑》,這三處遺蹟被稱為“鄭和”三碑,對鄭和的形象刻畫更為豐滿。

據考證,在第七下西洋之前,鄭和親自立前兩碑,準確記錄了下洋人數、船隻數、所到國家(地名)、行程歷程以及鄭和隨行官員、主要活動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天妃靈應之記》碑是以鄭和本人口吻進行記錄的,十分珍貴。

鄭和,曾經被世人遺忘了五百年!誰是近代研究他的第一人?

其中有這樣的碑文:“自永樂三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歷番國,由占城國、爪哇國、三佛齊國、暹羅國,直逾南天竺、錫蘭山國、古裡國、柯枝國,抵於西域忽魯謨斯國、阿丹國、木骨都束國,大小凡三十餘國,涉滄溟十萬餘里。”

正可謂“書紙易毀,碑石難銷”。如此偉大的人,卻只能靠自己立碑,才能流傳後世,真是令人唏噓。

內容來自光明講壇-肖憲,歡迎關注

鄭和,曾經被世人遺忘了五百年!誰是近代研究他的第一人?你我暖暖的2018-01-24 12:03:57

鄭和,明朝航海家,海上絲路的開闢者,一個在歷史上留下重筆的人物,這樣的歷史人物對他的研究當是自當。

以學術的眼光,來追溯鄭和研究第一人的判定,應屬晚清民末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梁啟超。

1905年梁啟超在《新民晚報》以筆名“中國之新民”發表的《祖國大航海家鄭和傳》一文,首先揭開了近世鄭和研究的序幕。

鄭和,曾經被世人遺忘了五百年!誰是近代研究他的第一人?長河日圓12018-01-24 11:32:55

開其端者為:1905年梁啟超發表的《祖國的大航行家鄭和傳》

實際上1903年9月30日《大陸報》第十一期刋出的《支那航海家鄭和傳》一文的那個作者,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他才是近代國人研究鄭和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