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家思想下什麼是道德?陳廣逵2019-03-15 13:15:33

所謂道家思想的道,那就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的道,一點兒也不能曲解的道。

道是《道德經》中最主要的概念,在《道德經》中七十三見。

“道”本來是看得見的物體執行的路,也是供人行走的路,是客觀事物執行因循的軌跡;同時又是看不見形、聽不著聲、品不出味、觸不到體的抽象於物質的潛在軌跡,還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執行軌跡的大致的經驗的認知,是應該取法依據的而不應該違背和對抗的動態的行事原則。

《道德經》中的德,是符合《道德經》中的道的品德。“德”在《道德經》中四十三見。《道德經》中的“德”指遵循道的原則行事的品質。

“德”從“道”而來,是循道之德,它建立在“修道”基礎上,透過修道來立德。《道德經》中的“德”是“純天然”的,未經後天加工改造的品質,具有“樸”的特點。“積”是“德”的修養過程。“德”是一種思想境界,處世態度。“道”是真實存在的。

《道德經》各章分別從不同側面來揭示“道”的本質,並不矛盾。試圖對某一章的“道”孤立來解釋,是行不通的。

在《道德經》中,“道”常與“德”伴隨,又時而與“自然”融合,它的比喻義與本義常常交織在一起。

需要強調的是,《道德經》中七十三見的所有道,無論是動詞還是名詞意思是一致的,都是圍繞“道路”的本義、比喻義或引申義闡述,無論是具體的“道”還是抽象的“道”,沒有“說”的含義。

《道德經》中的“德”依附於“道”,是遵循道的原則行事的品質。“道”是行事應遵循的原則,“德”就是按“道”行事。“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揭示了“德”的本質屬性。“德”是“持道”態度,進而體現在對待人與自然、事物的態度上。

“孔德之容,為道是從”(第二十一章)。“道”是“德”的載體,沒有道,德就無從談起。依道而行就是有德,背道而行就是無德。

在《道德經》中,“道”與“德”既是抽象的,又是具體的、動態的。“道德”一詞正是“道”與“德”結合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