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的歷史價值?Ant一Hunter2018-01-02 09:23:35

《四庫全書》的歷史價值?

《四庫全書》存書3475部,79070卷; 存目銷燬(僅僅存了個書名而被銷燬的書):6766部,93556卷; 魯迅:“文字獄的血跡已經消失,滿洲人的兇焰已經緩和,愚民早已集了大成,剩下的就只有“功德”了。那時的禁書,我想他都未必看見。現在不說別的,單看雍正乾隆兩朝的對於中國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夠令人驚心動魄。全毀,抽毀,剜去之類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刪改了古書的內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庫全書》,是許多人頌為一代之盛業的,但他們卻不但搗亂了古書的格式,還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內廷,還頒之文風較盛之處,使天下士子閱讀,永不會覺得我們中國的作者裡面,也曾經有過很有些骨氣的人。 ” (魯迅《病後雜談之餘》)

《四庫全書》的歷史價值?

清乾隆編纂四庫全書時銷燬了對滿清不利的書籍總數,據統計為一萬三千六百卷。焚書總數,15萬冊。銷燬版片總數170餘種、8萬餘塊。除了焚燬書籍,滿清還系統的對明代檔案進行了銷燬。目前明代檔案僅三千餘件,主要是天啟、崇禎朝兵部檔案,也有少量洪武、永樂、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慶、萬曆、泰昌朝的官方文書(其中很多已經被滿清修改過)。其餘估計不少於1000萬份明代檔案,已經全部被銷燬了。除了銷燬書籍和檔案外,滿清還系統的對殘存書籍和檔案,進行篡改。 根據韓音湖等編纂的《明代蒙古漢籍史料彙編》(第一輯),滿清在文字獄時代曾經對有關蒙古、滿清的各種記錄做過系統的銷燬和篡改。部分被銷燬的史料名冊“軍”字頭:《軍器圖說》、《軍中遺稿》,“經”字頭:《經濟錄》、《經濟言》、《經略復國要編》、《經略疏稿》、《經世集》、《經世契要》、《經世實用編》、《經世要略》、《經畲遺集》、《經源統宗》,“明”字頭:《明百將傳》、《明寶訓》、《明表選》、《明兵略纂聞》、《明策衡》、《明朝官制大全》、《明朝捷錄》、《明朝通紀會纂》、《明朝小史》、《明臣言行錄》、《明臣奏疏》、《明初開國群雄事略》、《明大事記》、《明代帝后紀略》、《明代聖政》、《明代野史》、《明道雜誌》、《明綱目》、《明館課標奇》、《明館課宏詞》、《明館課錄》、《明光宗實錄》、《明紀本末》、《明紀本末國書》、《明紀編年》、《明紀編年會纂》、《明紀編遺》、《明紀重輯》、《明紀綱鑑補》、《明紀綱目》、《明紀會纂》、《明紀甲乙事略》、《明紀鑑略》、《明紀鑑略補》、《明紀鑑鼎臠》、《明紀全載》、《明紀彈詞》、《明紀要》、《明紀編年會纂》、《明記甲乙兩年彙編》、《明季南略》、《明季遂志錄》、《明季文雜抄》、《明季遺聞》、《明家訓》、《明鑑會纂》、《明鑑易知錄》、《明將略》、《明將略注》、《明將傳》、《明經濟名臣錄》、《明經濟書》、《明經濟文輯》、《明論必讀》、《明論表》、《明名臣經濟錄》、《明名臣奏牘》、《明末紀事》、《明末詔書》、《明女直志》、《明人後場論表》《明人詩抄》、《明人物考(焦竑)》、《明人物考(王世貞)》、《明神宗實錄》、《明詩別裁集》、《明詩歸》、《明詩善鳴集》、《明詩選(陳子龍)》、《明詩選(馬士奇)》、《明詩綜》、《明實紀》、《明實錄》、《明史紀略》、《明史記事本末》、《明史類編》、《明史列傳》、《明史略》、《明史全集輯錄》、《明史通纂》、《明史野獲》、《明史纂》、《明疏抄》、《明書》、《明太祖實錄辨證》、《明通紀編年》、《明通紀會》、《明通紀輯錄》、《明通紀輯略》、《明通紀輯要》、《明通紀捷要》、《明通紀統宗》、《明通紀摘錄》、《明通紀直解》、《明通紀纂》、《明通鑑編年》、《明通纂要》、《明琬琰錄》、《明文案》、《明文百家粹》、《明文寶符》、《明文初學讀本》、《明文大家二編》、《明文大小題商》、《明文得》、《明文得珠》、《明文發》、《明文分類傳針》、《明文錄》、《明文賞奇》、《明文選》、《明文翼運》、《明文英華》、《明獻帝寶訓》、《明相業軍功考》、《明續記》、《明宣宗寶訓》、《明一統志》、《(皇)明雜錄(尹直)》、《明雜錄(佚名)》、《明詔制》、《明政統宗》、《明職方地圖》、《(皇)明制書》、《明制稿》、《明注略》、《明狀元策》、《明宗孝義》、《明奏疏(施元徵)》、《明奏疏(陸澄源)》、《明奏疏(佚名)》、《明奏議》,“皇明”字頭:此類字頭書籍,全部銷燬《嘉靖、隆慶、萬曆、天啟四朝注略》,這本書乾隆年間被軍機處奏準列入全毀書目,《嘉靖以來首輔傳》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奏準禁燬,“甲申”字頭此類字頭,全部禁燬,《朝鮮徵倭紀略》禁燬滿清查禁。

《四庫全書》的歷史價值?

但“漏網之魚”的幾種史料:《江變記略》;敘述滿清八旗在江西殺戮姦淫的暴行,尤其是其中敘述八旗匪徒,對婦女通宵達旦的實施輪姦;《揚州十日記》:親歷者敘述滿清在揚州十天的大屠殺。 《四庫全書》的編修可以說是全國圖書都要進獻檢查,不僅不利於滿清的文獻被禁燬,連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遼金元的文字都要進行篡改。查繳禁書竟達三千多種,十五萬多部,總共焚燬的圖書超過七十萬部,禁燬書籍與四庫所收書籍一樣多。“初下詔時,切齒於明季野史。其後,四庫館議,維宋人言遼金元,明人言元,其議論偏謬尤甚者,一切擬毀,……隆慶以後,至於晚明,將相獻臣所著,靡有孑遺矣”。明清之際,黃道周、張煌言、袁繼鹹、錢肅樂、顧炎武、黃宗羲、孫奇逢諸人的著作,均於例禁。後來稍稍放寬,有些人的著作,只要“改易違礙字句,無庸銷燬”。但對錢謙益、呂留良、屈大均、金堡以及戴名世、王錫侯、尹嘉銓諸人的作品,查禁特別嚴厲。乾隆時被銷燬的書籍“將近三千餘種,六、七萬卷以上,種數幾與四庫現收書相埒”。吳晗說過“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文字獄如此之徹底,一篇吳三桂的“反滿檄文”,一本《揚州十日記》,一本《嘉定屠城記略》,竟在中華本土湮滅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後才從日本找出來!

《四庫全書》的歷史價值?

《四庫全書》所收古籍許多經過篡改是盡人皆知的事實。與清代統治者利益相關的明朝人的文學和歷史作品遭到大力剿滅,而且殃及北宋南宋。《四庫全書》的編纂者對於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壓迫和民族戰鬥精神的作品儘量摒棄和抽毀,對於不能不收錄的名家名作則大肆篡改。如岳飛《滿江紅》名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胡虜”、“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於是《四庫全書》館臣把它改為“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

《四庫全書》的歷史價值?

張孝祥名作《六州歌頭·長淮望斷》描寫北方孔子家鄉被金人佔領:“洙泗上,絃歌地,亦羶腥。”“羶腥”犯忌,改作“凋零”。陳亮的《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詞雲:“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恥臣戎”犯忌,改作“挽雕弓”。還有更荒謬的,辛棄疾的《永遇樂·千古江山》中的“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寄奴”是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的小名,“宋主”可以說是他的尊稱。這兩句的格律也應作“仄平”,兩個字的音也都是“仄平”,改為“宋主”並不涉及音律問題;“寄奴”二字也與清朝犯忌

的“胡”、“戎”、“夷”、“虜”等了無關涉。那麼為什麼還要改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用小名稱呼帝王,做慣了奴才的《四庫全書》館臣看到就感到彆扭,因此即使沒有“違礙”之處也要改。

《四庫全書》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