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來自哪裡,他們是什麼人種,是否有考古學證據或基因學證據?一蓑煙雨任平生Lee2020-07-30 16:47:43

關於匈奴來源,司馬遷在《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的很清楚,認為是夏朝之後,華夏一個分支。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遷徙,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然亦各有分地。

只是在西遷過程中,融合了月氏、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人種,形成了一個新種族匈奴。對於司馬遷這一結論,千百年來人們深信不疑,然而現代DNA檢測,卻顛覆了這一結論。

上世紀90年代,在蒙古國的呼尼河畔,考古專家發現一座匈奴大墓群,共有大小墓葬400多座,其中甲字型匈奴貴族大墓有670座,被命名為“高勒毛都1號墓地”。

2001年,考古學家更有震驚世界的發現,還是在呼尼河畔,高勒毛都1號墓地的150公里之處,發現了一座更大的匈奴大墓群,發現98座甲字型貴族大墓,其中就有已知最大的匈奴墓葬,即M1大墓群,面積超過2500平,1個主墓和30 個陪葬墓。

顯然,如此大規模的墓葬,除了匈奴單于,其他人沒有資格擁有,M1大墓群的主墓應該是匈奴大單于的墓葬。學者根據陪葬品及史料記載,推測墓主是復株累若鞮單于,公元前31—前20年在位(王昭君第二任匈奴丈夫)或者烏珠留若鞮單于,公元前8—公元13年在位。

透過對匈奴單于遺骨DNA檢測,有了一個顛覆性的結論:墓主人的父系Y染色體R1a1a1b,也即我們熟知的雅利安人(古印歐人種的一支)。

可見,從匈奴單于DNA結論來看,匈奴並非夏朝後裔,而是印歐人種(白種人)。

學者外蒙古中部額金河谷、外蒙古東部都日格等多個匈奴貴族墓葬追根溯源,發現北匈奴父系Y染色體攜帶印歐人種基因,再次佐證了這一點。

分子人類學對匈奴墓葬的分析顯示,北匈奴包括歐亞混血的南西伯利亞型別,以及少量高加索人種的塞種遺存。

從DNA角度來看,已經推翻了《史記》對匈奴來源的記載。不過,司馬遷記載雖錯,但卻也留下了匈奴來源的線索。

《史記·匈奴列傳》:其攻戰,斬虜首賜一卮酒,而所得滷獲因以予之,得人以為奴婢。匈奴人有獵頭習俗,在戰爭中砍下敵人的頭顱是榮譽的象徵,可以得到部落的賞賜。匈奴人大敗大月氏之後,將月氏王的頭蓋骨做成了酒器。令人奇怪的是,高加索人種中的斯基泰人也有這一習俗,還有如何用敵人頭骨製作酒器的詳細說明,以及被獵殺者的身份越高,所製成的酒杯檔次就越高,如果是有身份的人往往要鑲上金邊,甚至綴以寶石等。顯然,二者應該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不過,針對眾多匈奴普通墓葬的DNA研究發現,匈奴人群父系成分極為複雜,除了攜帶印歐人種基因之外,還有更多的北亞黃種人、中亞等人種基因。為什麼會出現這一情況,其實很簡單就是融合。

《漢書》記載“東胡強而月氏盛”。春秋戰國之際,匈奴並不強大,一度臣服於東胡,把愛妾都獻給東胡王;同樣,西邊的大月氏也極為k強大,匈奴不得已,只好送質子於月氏。其實,戰國時期還有林胡、樓煩等都不比匈奴差,比如樓煩甚至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學習物件。

即便到了戰國末期,匈奴還不是最強的部落。然而,秦末戰亂給了匈奴機會,讓匈奴得以一統北方。可想而知,在這一過程中,匈奴其實融合了大量民族,形成了一個“新匈奴”,因此基因成分肯定比較複雜,而印歐白種人只是極少一部分。

儘管史書沒有記載匈奴最初情況,但可想而知,從匈奴出現到戰國末期,肯定也融合了大量民族,再到一統草原,因此匈奴基因必然極為複雜。

匈奴時期是一個以整合蒙古西部和東部的基因庫開始,以整合西亞和東亞的基因庫結束的廣泛的基因流時期。據蒙古人類學家比較顱面分析的結果表明,匈奴是透過東西方群體的混合而產生的,這種混合過程早在新石器時代就開始於蒙古領土,一直持續到蒙古入侵。匈奴的古代DNA與現代蒙古人也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全基因組資料清楚地區分了兩種不同的匈奴遊牧族群,一個是東亞遊牧民族,另一個是歐亞西部草原遊牧民族,匈奴是這兩種血統族群的混合群體。如果根據體質人類學的資料,蒙古中西部的匈奴與突厥文化相近,蒙古東部的匈奴與東貝加爾地區和鮮卑的匈奴有許多相似之處。

縱觀整個北方草原的父系基因變化,我們能看到早期是西邊的R父系(現在的歐洲父系)和J父系(現在的中東父系)佔據上風主導作用,而後進入蒙元時期以後,東邊的通古斯C佔據了上風,統治了整個歐亞大陸,而在整個歷史程序中,這幾個父系又是不斷融合的程序,而最終通古斯C的崛起,導致了整個R系不斷西遷,並且帶走了一部分芬蘭N和歐洲Q,而主體N則北遷進入歐亞大陸北極圈……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在司馬遷之前,沒有史書記載匈奴起源,為何司馬遷卻突然認為匈奴是夏朝後裔?關於這一點,有兩個猜測。

一,當時有史書記載,司馬遷閱讀過,只是後世已經失傳,所以司馬遷堅信匈奴是夏朝後裔。而且,《山海經·大荒北經》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司馬遷或由此認為匈奴是犬戎的一個分支,因此也可以說是夏朝後裔。

二,司馬遷希望平息戰爭,將匈奴虛構成夏朝後裔,那麼漢朝與匈奴就同出一源,都是華夏後人,兄弟之間就應該摒棄殘酷的戰爭,希望漢武帝或漢朝等以“德政”來感化匈奴這個遠兄。這是司馬遷的“微言大義”,儒家仁愛思想的表現。

匈奴人來自哪裡,他們是什麼人種,是否有考古學證據或基因學證據?關東俠客2019-09-02 20:18:26

匈奴人是秦漢年間興起於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集團,草原民族崇尚強者,哪支部落強大,周邊弱小民族便依附之,以其名自稱。因此匈奴人是不同族群的遊牧民族,並不是同一祖先的民族。這可以從北匈奴西遷後,留下來的匈奴人自號為鮮卑可以證明。關於匈奴人的民族起源,一直是一個迷。

匈奴人來自哪裡,他們是什麼人種,是否有考古學證據或基因學證據?

中國古代是特別重視寫歷史的民族,西漢司馬遷和匈奴人是同時代的人,憑他的自份和匈奴人有過交集,因此他在《史記匈奴列傳》中說匈奴人是夏后氏之苗裔,一定問過匈奴人。匈奴王子金日單後代姓金,其族譜上記載其先出自東夷人太昊金天氏,後來進入草原,漢化後姓金。匈奴和拓跋混血的鐵弗匈奴赫連勃勃就自認是夏后氏之苗裔,所以,建立政權叫大夏,絕非空來穴風。

匈奴人來自哪裡,他們是什麼人種,是否有考古學證據或基因學證據?

從鄂爾多斯考古發崛證明,匈奴人是寵拜龍的民族,圖騰是黑龍,可能是甲骨文中的龍方。秦漢之際,冒頓大單于統一匈奴帝國,控弦之室三十餘萬,沒有自巳的文字。公元前200年,冒頓單于和漢高祖劉邦兩個亞洲大陸上最強大的人在平城白登山(大同)碰撞一下,此後漢匈雙方時戰時和中徘徊。

匈奴人來自哪裡,他們是什麼人種,是否有考古學證據或基因學證據?

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積累了強大國力。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等人幾次率軍大規模北伐匈奴,斬首十餘萬人,飲馬瀚海,封狼居胥,將帝國版圖從長城沿線,拓展到漠北,匈奴人分化為五個部分。東漢時期,匈奴人分化為南北兩個部分。南匈奴內附遷到長城以內定居成為農耕民族。

匈奴人來自哪裡,他們是什麼人種,是否有考古學證據或基因學證據?

公元73年和公元公元91年,東漢政府派漢軍,南匈奴軍隊及鮮卑聯軍北擊北匈奴。漢軍在金微山(阿爾金山)大敗北匈奴。北匈奴在漠北草原無法立足,西遷中亞康居。幾百年之後,一個自稱匈的民族出現在歐洲。上帝之鞭阿提拉建立的強大帝國給歐洲人留下刻骨鉻心的憶憶。一般認為匈人就是西遷的北匈奴。漢軍的殘兵敗將競能吊打古羅馬帝國。

歐洲的匈牙利人的姓氏,風俗,相貌與周邊的民族有差異,從祖先的記憶中知道,祖先是來自遙遠的東方。法國科學家從蒙古國境內匈奴貴族墳墓中遺骸中,成功提取了DNA。透過對比和匈牙利人和蒙古人比較接近。

歸附漢朝的南匈奴人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建立過前趙,北涼,夏等幾個政權。以後南匈奴人逐漸漢化,融入漢和其他民族之中。漢族中的金,叢,劉,呼延等姓氏,有一部分是匈奴人後裔。匈奴人西遷以後,鮮卑人佔據了整個草原。留在草原上的五十多萬匈奴人自稱鮮卑人。

隨著時間的流逝,“城頭變幻大王旗。留下的匈奴人從自稱鮮卑人,到柔然人,突厥人,契丹人,蒙古人不斷變換自已的族名,但風俗,語言,服飾不曾變化,成為本民族永久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