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程朱熹等人生活在東漢,那理學會不會在東漢末到魏晉時興起併成為顯學?智者愛讀書Min2020-05-21 18:17:11

一種思想潮流能在某一個時代興起那就要看它是否符合當時社會各階層的需求。這種思想的興起要與統治階級的既得利益者一致。說白了思想就是統治階級維護利益的一種工具。

漢代時期儒學能成為天下之學。就因為它迎合了統治者的需要,其中忠君思想是集中體現。漢朝是在秦朝之後,而秦是以法家思想治國並以失敗而告終,所以漢朝統治者便不得不採用相對柔和的方法治理國家。儒家政治體系正適合了這種需要。

漢武帝時期儒家成為正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如果二程朱熹等人生活在東漢,那理學會不會在東漢末到魏晉時興起併成為顯學?

1:從“無為”到“有為”:漢初,為了恢復生產和安定人心,統治者吸取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採取與民休息的政策。經濟實力逐漸恢復和增強。

但隨著社會階層間矛盾不斷昇華(諸侯國的勢力日益膨脹、土地兼併劇烈、匈奴為患),這些威脅著西漢的穩定。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適應國家統一的發展形勢,積極有為的政治思想成為時代的需要。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董仲舒適應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董仲舒宣揚“君權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學說。提出三綱五常”。

這些都有利於鞏固君權,維護統治秩序。有力扭轉內外松馳的局勢。

而魏晉南北朝玄學盛行,唐代佛、道思想盛行,佛教和道教的發展,開始挑戰儒學的正統地位。

宋朝“二程”認為:天理是宇宙萬物的本原,萬物只有一個天理,主張先有理而後有物,這是理學的核心思想。“二程”把天理和倫理道德直接聯絡起來,認為人倫就是天理。“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認識論,他們主張透過學習達到對普遍天理的認識。

如果二程朱熹等人生活在東漢,那理學會不會在東漢末到魏晉時興起併成為顯學?

而後朱熹強調理之源在於天理,而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範的三綱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並指出人性本來與天理一致,但被後天的慾望所矇蔽,所以強調“存天理,滅人慾”。朱熹理認為,“物”指天理、人倫、聖言、世故。“格物致知”目的在於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學之真。

總而言之朱熹相當於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完成了新儒學的改革。把孔孟置於正宗,把董仲舒五行,張載、二程的觀點,以及佛學一元化哲學和道家無為的思辨精神加以整理,構建出了新儒學體系。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

如果二程朱熹等人生活在東漢,那理學會不會在東漢末到魏晉時興起併成為顯學?

最後小結一下:關於你的問題二程朱出現在東漢也沒有用。因為如果出現在那時那就根本就沒有程朱理學之說了。他們之間是一種遞進關係,是經過不斷演化,糅合每個時期的思想才發展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