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為何成為渡江名臣之首?歷史凌煙閣唐儉2017-10-23 13:07:22

王承,字安期,王湛之子。少有重名,史稱“清虛寡慾,無所修尚”,“言理辯物,但明其指要而不飾文辭”,時人佩服他“約而能通”。他是一位精通大義而不尋章摘句的通才。

西晉永寧(301)時,為驃騎參軍。“值天下將亂,乃避難南下”。惠帝末,參與迎接聖駕從長安還都洛陽,以功封藍田侯。東海王司馬越以王承為參軍,對自己的兒子說:“從書上學到的東西體會得淺,親身感受才能體會得深。你學習禮度,不如具體看一個人的舉止;體驗玩味聖人遺言,不如聆聽一個人優雅的談吐。王參軍是人倫表率,你要向他學習。”

王承做東海太守時,“政尚清淨,不為細察”。他的部吏中有人偷盜官府水池中的魚,依法當重罰,王承說:“周文王的園囿尚且與眾人共享,我又怎會愛惜池魚呢!”有人夜裡被拘捕,王承問是什麼原因,那人說:“我跟老師學習,沒覺得天已經這麼晚了,所以觸犯夜禁”。王承命部吏護送他回家。王承執法大都這樣寬恕。

南渡時,道路阻塞,同行的人都害怕不已,卻沒見過他憂喜的臉色。有一次到了一座山上,他登高面向已淪陷的北方,嘆道:“人們都說愁,現在我真開始發愁了”。到達建鄴後,晉元帝對他非常禮待。

王承年輕時就已經名滿天下,而且他南渡之後,“推誠接物,盡弘恕之理”,待人接物,寬宏大量,所以沒有人不敬愛他。當時渡江名臣王導,衛玠,庾亮等,名聲都在王承之下,號稱“中興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