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和陸九淵思想的不同之處是什麼?時物文理哲2018-06-18 21:05:43

程朱給別人講理,陸王給自己講理?

朱熹和陸九淵思想的不同之處是什麼?平凡28502018-06-21 08:54:15

先說答案

朱熹主張泛觀博覽而後歸之約,陸九淵主張發明人之本心而後使之博覽。

也就是說,朱熹認為,聖人是先像惠施那樣窮盡了萬事萬物,歸納出來的天理。進而,朱熹認為任何人只要歸納能力強,都能窮究出來天理。

朱熹和陸九淵思想的不同之處是什麼?

陸九淵認為,古聖推知天道,不是靠讀書,因為最開始的時候是沒有書的。也不是靠格物,因為人人都能格物,為什麼只有聖人才成為了聖人呢?於是陸九淵認為,聖人在沒有書也沒有知識的情況下就能知悉天道,那麼一定是靠他們自己的心靈感應。心合了理,於是就掌握了天理。進一步陸九淵認為,這種心靈感應是先驗的,人人都有這種特異功能。

朱熹和陸九淵思想的不同之處是什麼?

他們倆的認識顯然都是錯誤的。

因為古聖推知天道,是透過天文觀測和地理觀察得出來的。而不是支離破碎地歸納萬物得出來的天道,也不是靠什麼心靈感應得來的。

中國文化中的格物致知,西方文化中的物理學。都無法自下而上的通達天下之始,和萬物之母。再說了,物也不可被窮盡。

如何通達

格物,是通達自然之道的第一步。

自然之道可以分為三步,

第一步,是格物致知,體察天地文理,而不是看到什麼支離破碎的東西都去格一格;

第二步,是體察天地萬物變易之道,通達時變,以時物文理製作象數模型;

第三步,也是最高的道,是體察自然至靜之道。

朱熹和陸九淵思想的不同之處是什麼?

這就是《禮記·大學》裡所說的: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而所謂的人之本心,後來被王陽明在孟子那裡找到了依據,變成了致良知,致良能。不學而知,不慮而能。

孟子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認為,要致良知,應該透過“至誠”。何以致至誠,透過“虛室生白,吉祥止止”,這到了莊子那裡。可見道和儒是相通的。

孔子也說過,有的人雖然沒學道,但是行為合道。雖然他沒學過,我認為他跟學過是一樣的。

老子也說過:“比若赤子”。

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說的就是“赤子之心”,他們的話,是有前提的。

有的人生而淳樸,但是大多數人並非如此。怎麼規矩那些已經不淳樸的人呢,就得教化,就需要好好學習,好好思慮。

而不是任性廢學。

那麼怎麼回到赤子之心呢?並不是靠發功,靠特異功能。

黃帝說,讓人恬淡虛無,老子說,讓人心善淵,莊子說,讓人心齋。

朱熹和陸九淵思想的不同之處是什麼?淡漠千里12018-06-21 11:34:15

天垂象曰文,地敷理曰文。古人說的天文地理就是指天地之間萬事萬物(包括人類)的各種運動變化及行為所呈現的所有自然狀態的統稱。所以古人說的仰觀俯察就是格物。但沒有人說過必須格盡天下事物才可能明理,這一點正是朱夫子迂腐之處!

陸王所謂靠心靈感應見本心、致良知,貌似捷徑,實際上跟撞大運差不多,更加不靠譜。他們根本無法印證他們所感應到的那個本心或良知就正好是複合天理的!也不具有指導實踐的普遍意義。

事實上,往聖先賢早就完成了他們想完成的工作。何為天命、天理?也是早就布在方策的,後人本可以學而知之,只可惜諸後儒學問不精,讀不懂罷了!

朱熹和陸九淵思想的不同之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