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孔雀是屬於中國四大名繡的什麼繡?榮耀嗎2021-09-11 20:53:08

粵繡是“廣繡”和“潮繡”的總稱,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是出產於廣東省廣州、潮州、汕頭、普寧、揭陽、中山、番禺、順德一帶刺繡品的總稱。萊垍頭條

唐代蘇顎《杜陽雜編》記載,唐代的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廣東南海縣(今廣州)一位名叫盧眉孃的少女曾在一塊一尺左右的絹面上繡出七卷《法華經》,粵繡從此名揚天下。唐玄宗時,嶺南節度使張九皋進獻精品刺繡給楊貴妃而獲加官三品,可見當時最高階層對粵繡欣賞有加。頭條萊垍

宋元時期(公元10~14世紀),廣州港的繁榮促進了粵繡工藝的飛速發展,粵繡品開始輸出國外。明代(公元1368~1644年),廣州的刺繡藝人已經能夠嫻熟地運用各色絲絨線刺繡,並創造性地使用動物的尾羽纏絨作線,使繡品更加自然生動。萊垍頭條

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十分喜歡廣東的金銀線繡,親自倡導成立英國刺繡同業公會,從中國進口絲綢和絲線,加工繡制貴族服飾;英王查理一世繼位後,進一步倡導英國人種桑養蠶,發展英國的絲綢工業和工藝,使廣繡藝術傳播到英倫三島,被西方學者稱譽為“中國給西方的禮物”。萊垍頭條

到清代的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6年),第一個粵繡行業組織“粵繡行”在廣州成立,當時從事刺繡的藝人眾多,粵繡在工藝和針法上都得以不斷髮展完善。英、法、德、美各國博物館均藏有粵繡。萊垍頭條

粵繡18世紀風靡了英國皇家及上流社會。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8年),廣州開辦繽華藝術學校,嶺南畫派始祖高劍父任校長,專門設立刺繡教學專案,致力於刺繡高階人才的培養。萊垍頭條

1910年,在南京舉辦的“南洋勸業會”上,廣州繽華藝術學校選送的繡品獲三等獎,黃洪弟子餘德(宗禧,1880~1970)的《孔雀牡丹》荷包獲二等獎。1915年,餘德的繡品《孔雀牡丹會景》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一等獎,被行內譽為“繡花王”。1922年,餘得的繡刮畫《瑞獅》在英國倫敦大橋開幕賽會上獲二等獎,著名藝人裴蔭、魯炎1923年在倫敦賽會上現場表演技藝,1923年和1925年參加倫敦賽會,得到國際上較高的評價。1929年,莫傅精繡得列寧頭像被莫斯科列寧紀念館收藏。萊垍頭條

20世紀50年代,梁紀設計,蘇文、朱開、許熾光等多人繡制的《紫荊孔雀》入選掛於北京人民大會堂。萊垍頭條

清末宣統二年(1910年)潮州繡品曾參加在南京舉行的南洋第一次勸業會,展出並獲獎的計有:大幅刺繡掛屏《蘇武牧羊》、《丹鳳朝陽》、《郭子儀拜壽》、《獅子頭》、《海龍王頭》、《鵪鶉鳥》等。這些參展的潮繡品,由24名男繡工通力合作刺繡。一時潮城轟動。這24名繡工被譽為“刺繡狀元”。垍頭條萊

據能夠考查出名字的有林濤生、蔡戍子、尾仙、張桂泉、林件、如伯、王炳南、王釧南、蔡鍾、林新泉、李和彬、盧海清、冬瓜師、本江寧、洪鐘、吳坤、吳欽、託伯、烏糖、白糖等人,全都是男繡工。萊垍頭條

1915年後,潮繡作品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等國際賽會上多次獲得大獎。20世紀50年代,仍有杜進茂等20余男工在刺繡。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