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有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情節或場景嗎?驀山溪-2017-11-21 14:11:54

它們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某爆紅電影的一、二、三、四、N個續集;改編/翻拍的經典、熱門IP;當紅明星轟炸加盟;郭敬明。

郭敬明居然這四個都佔了,著實感人。

值得一提的是,《東方快車謀殺案》除了最後一項也幾乎湊齊了其他所有要素。

不得不說在觀影前我是抱著極大的期望值的,但是。。。

下面就一些點細說(並不都是槽點)

1、

陣容是真心強大

首先當然是大男主偵探波洛,扮演者同時也是這部電影的導演,英國著名舞臺劇演員

肯尼斯·布拉納

,他在前一陣上線的《敦刻爾克》裡扮演了一位軍官。

就顏值來說,這個真的是歷屆波洛裡最帥的一個版本了,有著超級滑稽的大鬍子的他,渾身散發著紳士的精緻強調。

2017版《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有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情節或場景嗎?

接下來就是

德普

了。

德普很帥,真的很帥,

他活生生把一個有錢又罪惡的土大款演成了雅痞。

雖然不多久就領盒飯了。。。

畢竟是拉流量的典範。

2017版《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有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情節或場景嗎?

(這張劇照把五分鐘領盒飯的德普放在了最中間。。。你還不懂嘛)

2017版《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有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情節或場景嗎?

另外,還有星戰的

黛西·雷德利

2017版《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有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情節或場景嗎?

超級超級美的

“貓女”

哪怕她最後摘掉髮套,露出蒼老的一面,也還是美。

2017版《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有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情節或場景嗎?

老影后也來了,不得不說,氣質真的好。

2017版《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有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情節或場景嗎?

還有好多好多。。。

(小姐姐真好看)

2017版《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有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情節或場景嗎?

這大概也是這部在前期有非常好的關注的的原因之一。

2、

你確定我不是在看福爾摩斯?

我對整部電影最最失望的就是對波洛人物形象的塑造。

首先,新版的波洛完全就變成了

一個披著波洛外殼的福爾摩斯

阿加莎的原著裡,波洛是一個十足的紳士。

他沉穩、幽默,專注於一些老派的小細節。他有點對每一個身邊人都報以禮貌而周到的問候,尤其是女士,絕不會像新版裡那樣抓著女士的手就跑,這太不波洛了。

其次,波洛一貫的破案風格是以心理見長,在和嫌疑人的對話中,找出他們的破綻,從而串聯起整個案件的思路。

新版的波洛,四處找線索,根據蛛絲馬跡判斷一個人的生活方式、職業、習性,言語犀利,語速跟吐機關槍一樣,很明顯這應該是誰了。

新版本翻拍確實應該有創新,可是把人物特有的標籤改了就不太尊重原著了。

再次,影片似乎想可以模仿老版波洛自帶的搞笑氣質(尤其是老版《尼羅河慘案》中的形象),在開頭的時候沒有直接引入案件,而是進行了對主角的人物塑造:

對雞蛋近乎偏執的挑剔,看似機智的斷案。

其實反而沒有處理好,甚至讓波洛有點不食人間煙火了,在我看來很尷尬。

另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導演是主角的原因,大男主的個人塑造成分真的好重。

從頭到尾可以說幾乎是男主的獨角戲,而配角,不是為了串聯案情,而是襯托男主。

開頭破獲的警察偷竊案,沒什麼技術含量,也沒有什麼精妙的推理邏輯,並沒有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只是為了表現男主而表現,很累贅。

結合前面幾個方面,感覺波洛經常站在上帝視角(有一些鏡頭也確實這樣體現),看事情非黑即白,直到最後,才看到了人性的灰色地帶,才開始反省人性。

這樣的梗在福爾摩斯里早就玩過了,

感覺這個片子真的是被《神探夏洛克》帶跑了

3、

案情梳理無力吐槽

對整個破案的過程我都很無語。

兇殺案發生的時刻一目瞭然,鏡頭一出,幾乎電影院裡都在說:死了吧。。。

發現屍體的場面突然用了個長時間在車廂裡的上帝視角,沒有屍體,沒有場面,一群人的腦袋在走廊裡走走走走走,(一開始以為是國產電影血腥畫面不能出現,但事實證明後來還是有屍體常場面的,很神奇。。。)

而且偵探居然讓可能是嫌疑人的醫生處理屍體,而不是像老版裡有非常強烈的現場保護意識。實在是我最不能理解的一個場景。

對每個人物的談話簡單粗暴,就好像只是簡單的完善了一下每個人的身份,推理也推的奇奇怪怪的,毫無依據。就是有“沒有為什麼呀,偵探聰明所以他就是知道呀”的感覺,沒有那種在破案過程中不斷使觀眾轉換猜測兇手是誰的過程。

片中貓女被人捅了一刀,套路很老,處理的很不好,導致我直接相信,兇手通常就是這麼自我掩蓋的,沒有驚心動魄感。

2017版《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有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情節或場景嗎?

這種破案過程使後來醫生突然跳出來開搶說“我是兇手”的場景極度莫名其妙,極度無法令人信服。只能說一句:有病吧。

回想作案過程時,真的太沒有感覺了。。。既不驚悚也不悲壯,就像12個人輪流無腦亂捅。

每個人的表情有種生硬的復仇感,簡單的案情操作更多的是儀式感和流程感而少了一點應有的意義。

4、

最後才迎來的驚喜

影片結尾的12人審判(伯爵夫妻算一個人)是讓我真正看得振作起來的一段。

《最後的晚餐》構圖真的是全劇最最最最最大的亮點

,要在電影院裡驚呼起來的那種,(畢竟導演是舞臺劇演員嘛,戲劇性真的強),太喜歡了。

波洛在咆哮中審判,“貓女”伴隨“I died with Darcy”開槍自殺,又扳響空輪。

終於可以感嘆:這才是他們這群人該有的演技啊!

(這裡不多說了,自己看吧,真的好!)

2017版《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有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情節或場景嗎?

5、

大主旨

鑑於之前提到的波洛的人設,他在結尾看到了人性的盲區,陷入了困惑。最終,很順其自然的,他解救了所有人。

和《明星大偵探》裡多數案情一樣,絕大部分的兇殺案源於在悲劇發生,而法律無法觸及,受害者魚死網破的抉擇。

很喜歡這個點,與版本無關。

那麼,

面對沒有被宣判的正義,在痛苦中受難的人們的忘記,究竟是成全別人,還是放過自己?

06

市場趨勢下的必然

總體,一個畫面比情節精彩得多的片子,

畢竟結局眾所周知了,或許畫面好看、製作精良也算一大革新了吧。

這部片子在結尾出現了老版甚至原著都沒有出現過的預告:

小助理:出現了一個新案子。

波洛:在哪裡?

小助理:在尼羅河上。。。

果不其然,要開系列了。。。

首先應該就是《尼羅河的慘案》

面對這麼一個我媽看了十五分鐘就睡到了結尾的片子的系列,以後看是不看呢。。。

應該還是會看吧。。。

以上。

2017版《東方快車謀殺案》中,有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情節或場景嗎?影視觀察家2017-11-19 15:03:08

如果說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作為推理迷眼中最最經典的推理小說之一《東方快車謀殺案》的讀者眼中,不僅有一千個大偵探波洛,更有形形色色的“涉案人員”,所以一部翻拍的《東方列車謀殺案》,其實可以給創作人員很大的創作空間。就拿新版2017年的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來說,小編有三個想不到的情節和場景:

第一個,當東方快車啟程的時候,沿路居民紛紛揮手告別這一列當時橫跨歐亞大陸的神奇列車時。不知當時的真實情況如何,但這個一般拍火車啟程時導演都不會用到的拍攝方法確實給觀眾留下了強烈的視覺刺激和深刻的印象,這個鏡頭想必也是花費不菲的特效鏡頭,因為如此場面排程,如果真採用航拍的話,很難完成群眾演員的排程,所以用心用力,還是有效果的,雖然這在一部“推理影片”中並不是什麼必要的細節。

第二,波洛下火車追趕嫌犯的情節,小編雖然讀到“大偵探波洛”系列的書不多,但對於這個小個子比利時人“會武術”的描述應該是沒有的,而且小編讀原著是印象最深刻的情節之一,是大家都覺得這個人“太怕冷了”,能在這樣的冰天雪地裡鼓足勇氣走出列車,是波洛肯定不會做的事情。這個清潔度額深刻印象,源於小編的詫異。

第三,相信也是很多人印象最深的致敬《最後的晚餐》的場景,把最終的大揭秘搬出車廂,搬進隧道里,讓十三為嫌疑人在長條桌後以名畫《最後的晚餐》人物位置關係排列,在真想呼之欲出之際,一個畫面就說明了整個案情。而最終大家坦誠安慶的時候,小編甚至被這“神聖”的氛圍感動的熱淚盈眶,就像最近某些微信公眾號因為某案件而釋出的文章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法律可以制裁犯罪,那麼什麼可以制裁人性”,我想有感而發看到這幅畫面,沒有人能不心生感動吧,總有一種神聖的力量可以為人性宣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