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心旁“忄”中間的豎是第3筆,不是第1筆也不是第2筆?使用者17192788977267822020-01-07 01:13:27

1997年8月第1版的《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範》對“忄”筆順的說明是:左點、右點、豎。《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範》是在《現代漢語通用字表》基礎上形成的,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編寫的、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聯合釋出的,它具有權威性,應該在漢字教學中被認真執行。“忄”的筆順,在很長時間以來都存在著不同的說法:“豎、左點、右點”“左點、右點、豎”等。《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範》對它們的規範,符合筆順書寫應該照顧便捷性、系統性等方面的原則(參見高更生著《現代漢字規範問題》,商務印書館2002年12月第1版358~359頁),“忄”的筆順規範為“左點、右點、豎”,能夠體現左點與右點的筆意聯絡,書寫起來由上而下方便快捷,同時從整體上照顧到“垂露豎”作為主筆書寫時收筆的特點。歷代書法家中許多帶有“忄”字的草書、行書,有很多都是採用了“左點、右點、豎”的筆順。有人認為“左點、右點、豎”,不符合“從左到右”的筆順規則,這個看法是值得商量的。漢字筆順的一般規律中有“從左到右”這一條,但是漢字筆順也有特殊規律,比如“從左到右”的例外,“兆(撇、點、提、豎彎鉤、撇、點)、非(左豎、橫、橫、橫、右豎、橫、橫、橫)”等字,再如“從上到下”的例外,“及(撇、橫折折撇、捺)”等字,這樣看來,所謂的“從左到右”的規律並不都適用所有的漢字,因此,也就不好說所謂的“不符合‘從左到右’”的規則了。有些字之所以“不符合”那些一般規則,是因為它需要照顧到便捷性、系統性等另外的一些筆順原則。還有人認為“忄”的筆順是“長豎、短豎、點”、“短豎、長豎、點”或者“短豎、點、長豎”,這些也都是不符合新的規範的看法。它們的問題在於,“忄”這個偏旁中,無論是楷體還是宋體,都不存在“短豎”這個筆形,“長豎”左邊的那一筆應是“點”,屬於“點”中的“左點”。有的教師在解釋“忄”的筆順時指出,“漢字的筆畫名稱是根據楷體字的筆畫形體確定的”,言外之意是宋體的“忄”“長豎”左邊的那一筆是“短豎”,這個說法也有不嚴謹之處:第一,現代漢字的筆畫名稱不只和楷體字有關,它與今文字中的隸書、草書、行書(後兩者為非基本字型)也都有關係。這裡要談的主要問題似乎不應該這樣說,確切一點兒的話,應該是“某種字型中某個字的筆畫、筆順由該種字型確定”。第二,宋體與楷體的關係到底該如何界定?從狹義來看,宋體與楷體固然不同,但從廣義來看,宋體是印刷體楷書的一種,它也是楷體,所以僅從稱說上來看,某些字的某一筆畫,其宋體與楷體的稱說是一樣的,比如“木”字第一筆雖然宋體與楷體筆形有細微差別,但都叫“橫”。所以在筆畫名稱確定這個問題上,不應將楷體與宋體完全對立,也無法完全對立。此外,也有教師從書法技巧和審美的角度談“忄”筆順的問題,比如,“兩個‘點’位置鄰近,寫起來相互呼應,很自然地連著寫,寫完右邊的‘點’再順勢向上寫‘豎’”,這個說法中涉及的書法技巧和審美規律也不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通則,譬如“小”,楷體字的筆順是“豎鉤、左點、右點”,兩個“點”也鄰近,也相互呼應,但是筆順卻不和“忄”旁一樣,而是先寫中間的“豎鉤”。這中間既涉及書法技巧、審美規律,也和書寫的便捷、系統性等具體原則有關。具體漢字還須具體分析。 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