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可不可以取代二十四史?山路筆韻2019-10-21 15:32:21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法,故將《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著稱為“史記”。

《史記》序列:

1《史記》(漢。司馬遷)

2《漢書》(漢。班固)

3《後漢書》(南朝宋。范曄)

4《三國志》(晉。陳壽)

5《晉書》(唐。房玄齡等)

6《宋書》(南朝梁。沈約)

7《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

8《梁書》(唐。姚思廉)

9《陳書》(唐。姚思廉)

10《魏書》(北齊。魏收)

11《齊北書》(唐。李白藥)

12《周書》(唐。令狐德棻等)

13《隋書》(唐。魏徵等)

14《南史》(唐。李延壽)

15《北史》(唐。李延壽)

16《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17《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

18《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20《宋史》(元。脫脫等)

21《遼史》(元。脫脫等)

22《金史》(元。脫脫等)

23《元史》(明。宋漮等)

24《明史》(清。張廷玉等)

乾隆時期,武英殿本中“二十四史”在當時是標準本,但是仍有不足之處,在近代商務印書館捜求各個時期的善本,編成“百衲本二十四史”,當時算是“二十四史”最佳版本。

由於傳統的“二十四史”沒有標點,沒斷句,讀起來仍有一定困難,靠前後句綜合分析才能判斷段意,詞意。後來在新中國成立後五十年代,國家組織大量文學史家,對《二十四史》進行校對,加註標點,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二十四史》就是經過重新校正後的。

所以,《永樂大典》目前來看還不在《二十四史》之列,至於以後會不會將其編入《二十五史》也難說,拭目以待吧。

《永樂大典》可不可以取代二十四史?李淵回2019-11-04 05:53:04

不可以的!

永樂大典是絕對不能取代二十四史的!

《永樂大典》可不可以取代二十四史?

永樂大典,又名文獻大成,是一部相當於一部文獻合集。是明永樂年間集中國文化之大成的超級百科全書。號稱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不過非常遺憾,目前只有八百餘卷,散落於世界各地。

《永樂大典》可不可以取代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各朝各代,編寫的史書。被清朝的乾隆皇帝定為“正史”,大約四千萬字,主要內容是從皇帝時代到明末的歷史。

《永樂大典》可不可以取代二十四史?

兩者是不能互相取代的!

總覺得這個問題有毛病。

李淵回!共勉

《永樂大典》可不可以取代二十四史?東方漫仕2019-10-21 12:30:27

《永樂大典》是明成祖朱棣為了安撫天下民心、烘托永樂盛世,以“搜盡天下書”為目的而編寫的一部百科全書。由姚廣孝親自操刀總督監修,大才子解縉主編,彙集臣工3000餘人,歷時6年,成書比《不列顛百科全書》早了363年。

全書計22877卷,3。7億字,彙集各類書藉八千餘種,卷帙浩繁,色羅永珍。

《永樂大典》的一個副產品就是書法史上鼎鼎大名的“館閣體”。

《廿四史》是指由各朝史官以紀傳體方式著錄的歷史實錄,一般被稱為“正史”。

新朝甫立,新皇帝一般會召人修史,一來昭示天下已定,二來表明自己中正嚴明,有道有德。

鑑於漢武帝和司馬遷的故事,後世當朝史官一般只修前朝的正史。如《隋書》是唐魏徵修的;《新唐書》是宋歐陽修著錄的;宋、遼、金三朝史是由元脫脫修的;明宋濂修《元史》;清張庭鈺修了《明史》。

中國從兩週時期就設立了史官一職,這是個逼格很高的職業,上至天子下至群臣都不得干預史官的工作,否則會為天下人涶罵。所以歷代臣工,都以能參於修史為榮。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在修史過程中會盡量秉承客觀、公正的原則,仔細考證,謹慎落筆。這也維護了正史的嚴肅性。

百科全書和正史冊是兩個領域的事體,無法互相替代。

《永樂大典》可不可以取代二十四史?

《永樂大典》可不可以取代二十四史?

《永樂大典》可不可以取代二十四史?賀虹橋19582019-10-21 12:02:04

依我之淺見,永樂大典不能替代二十四史。

永樂大典屬於條目類的撿索典籍,是皇帝、大臣們查詢典故的工具書。

而二十四史是文史作品,有本紀,世家,列傳等,按年輪編輯。較為真實地反映了當朝的歷史大事件和風土人情等。對大臣們言行舉止,功過是非有較為詳細的記載,

律令,疆土,天文地理,術數,醫藥等都有紀錄和獨到的見解。

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風雨,哺育了中華兒女的堅強體魄,縱橫三萬裡的錦繡山河,開闢了神州大地的輝煌事業。騰飛吧,中國!

《永樂大典》可不可以取代二十四史?雞毛蒜皮的事2019-10-26 20:35:40

《永樂大典》是大明永樂年間由皇帝朱棣先後命解縉和姚廣孝主持編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的超級類書,初名《文獻大成》,後永樂帝親自撰寫序言並賜名《永樂大典》。這是中國第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文獻合集,全書22,877卷(目錄佔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彙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

永樂元年(1403年)雄才偉略的永樂皇帝朱棣決心修一部鉅著彰顯國威,造福萬代。宗旨是“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最初令解縉主持編纂(規模147人),一年後修成《文獻大成》,但朱棣親閱後,發現此書多為儒學一家之言,甚為不滿,於是欽點精通儒、釋、道等各家之學的姚廣孝擔任監修 ,同時編纂隊伍擴大到了2196人(累計達3000多人),終於在永樂五年(1407年)定稿, 朱棣大悅,親自作序並賜名《永樂大典》,全書於永樂六年(1408年)才抄寫完畢。

《永樂大典》內容包括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永樂大典》正本尚未確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卻慘遭浩劫,大多毀於火災和戰亂,也有相當一部分被後人以修書之名竊走,現今僅存800餘卷且散落於世界。《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百科全書”條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永樂大典》可不可以取代二十四史?農民看笑話2019-10-22 20:24:20

性質不一樣!永樂大典是從古至今最全面的百科全書,而二十四史是史官寫的人物傳記以及經歷!

《永樂大典》可不可以取代二十四史?泰來2019-10-21 15:23:56

這個問題問的很奇怪,《永樂大典》能不能取代二十四史,就像有人問《新華詞典》能不能取代歷史課本一樣。

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絡,因為一本是工具書,一本是史書,當初編寫和使用的用途都不一樣,怎麼能混為一談呢?

《永樂大典》是我國第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文獻彙集,你可以理解為它是古代人的《十萬個為什麼》,這裡面內容很多,但是它的作用是做用具用的,就像你不認識的字要去查字典一樣。

而二十四史,是史書,是記錄者過去千百年來歷史上出現過的人物、事件,以及給後人的經驗教訓,這是可以知興替的嚴肅的史書。

另外,永樂大典成書於永樂年間,而二十四史最後一部是明史,成書於清朝,永樂之後的事情,《永樂大典》是不可能包含的,它又怎麼可能取代《二十四史》呢?

《永樂大典》可不可以取代二十四史?

《永樂大典》可不可以取代二十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