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的捻軍起義規模遠超太平天國,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他們都用了什麼戰略?北雁南飛1407655192019-10-11 14:29:38

捻在北方的意思是一撮一夥的意思,顧名思義捻軍是一群揭竿而起的農民,缺乏統一的領導和組織。沒有統一的指揮,無理想無藍圖。所以戰鬥力不強。他們更像一群流民。沒有自己的根據地沒有自己的群眾基礎。而清庭採取的方法也比較合理,分割包圍個個擊破,剿撫並用。所以不像太平天國那樣鬧出那麼大的動靜!

1853年的捻軍起義規模遠超太平天國,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他們都用了什麼戰略?鬼影問道化真身2019-10-11 13:56:54

據說捻軍的作戰模式,很象草原部族,來如風,去無蹤,無固定營地。捻軍作戰是聚眾而戰,戰爭過後,無論勝負,都是一鬨而散。捻軍各部主要是靠類似秘密組織的機構,進行相互聯絡的。

清朝大臣曾國藩、左宗棠丶李鴻章,對付捻軍的辦法,主要是效法了沙俄征服草原部落的辦法,對捻軍進行圍剿。

清朝的主要做法是:

1,強化對百姓的保甲制戶口管理,嚴查戶口。

2,加大對糧食、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的集中管理。對大宗貨品進行集中倉儲,在倉庫區建立城堡等防禦體系,派重兵堅守。

3,在各渡口、交通要道,建立碉堡,對捻軍進行監控,發狼煙傳播訊息。從而大幅限制了捻軍的活動。

4,在捻軍活動最集中區域,大肆建造小堡壘。雖然每一個堡壘都不太大,但是數量多、分佈廣、密度大。如此一來,捻軍集結和行動,都十分困難。

5,對民間騾馬進行集中造冊,聯絡到人。一旦捻軍行動,各地就馬上查戶口丶查騾馬。如此一來,捻軍人員就暴露了,一旦事後回家,必定被抓。

6,嚴控來歷不明的騾馬,大幅減少騾馬數量。使得捻軍喪失了機動能力。

綜上所述,清朝經過多管齊下,達到了對捻軍進行釜底抽薪的目的。最終順利的滅掉了捻軍。

1853年的捻軍起義規模遠超太平天國,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他們都用了什麼戰略?二戰英雄連2019-10-11 07:43:24

捻軍分的很散,而且沒有明確的領導和組織等。其戰鬥力遠低於太平天國。而他們又沒有穩定地盤靠的是流寇做法。所以對付他們不能靠追,不然僧王爺也不會被打死,剿滅太平天國後,不論是湘軍還是淮軍都已經是近代化部隊,採取是圍三闕一將捻軍趕到預設的區域剿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