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動霸影視秀2019-08-29 20:29:56

因為大勢已去,國家的生產能力已經支撐不了再戰下去了,戰爭靠的不止是軍隊 ,還需要糧食,武器彈藥,能源,藥品,兵員。400萬軍隊就守一座孤城,自我消耗都會導致全軍覆沒。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兵器世界2019-08-30 18:57:35

首先來說,

當時的德軍並非只有一個柏林面臨戰爭,當時的希特勒已經徹底迷失了自我,他一直沒有認清楚德軍面臨的困境,而是一味的在地圖上指揮著那些根本都不存在的軍隊,這一點可以從著名電影《帝國的毀滅》中看的出來,當時的希特勒盲目相信占星學,還大量吸食毒品,所以他在當時也做了許多不切實際的指揮。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希特勒盲目指揮,無視前線局勢

舉個例子,在1945年德軍日薄西山的情況下,希特勒絲毫不聽從將領們的簡建議,發動“冬季春醒”行動,企圖進攻匈牙利巴拉頓湖地區的烏克蘭第二和第三方面軍,將大量裝備和士兵的生命丟棄在了那裡,事實上,在戰爭末期,東西兩線征戰的德軍士兵們,有的與柏林失去了聯絡,有的拖住了大批敵軍,根本無法抽身。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德軍被戰線拖住,雖然兵力尚在,卻無法發動反擊

雖說當時德軍還有不少部隊,但是客觀來說,能回防柏林的卻是寥寥無幾,舉個例子,東線的庫爾蘭地區,這裡有20萬軍隊,在該地區死守了整整八個多月,從1944年一直守到德軍投降。他們在這裡拖住了大批蘇軍,根本無法突圍,而直到這時候,希特勒居然還不放棄在匈牙利的作戰計劃,他已經完全陷入到了自我那瘋狂的世界裡,準備策劃一次又一次的反擊。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德軍殘餘兵力不足400萬,挪威德軍已經被切斷退路

而當時的德軍殘餘部隊則根本沒有400萬,

算上庫爾蘭包圍圈裡的軍隊,捷克地區的中央集團軍,西線的三個集團軍和克羅埃西亞的全部兵力,也才165萬左右

,有人說了,那個時候挪威不是還有大量的德軍嗎?事實上,挪威的德軍根本無法回防,

首先來說,當時盟軍已經掌握了制海權,走水路肯定是不行了,而瑞典又恰恰是中立國,無法透過,而且當時的德國北部地區已經被盟軍佔領了,所以這些人根本回不來。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90萬德軍面對300萬起義軍,自身難保,又怎能支援柏林?

而德軍當時最強大的中央集團軍,人數大約90萬人左右,他們在捷克斯洛伐克面對的是300萬烏克蘭方面軍和波蘭起義軍,能抵擋就已經很不錯了,而在西線的B、C、G三個集團軍,約有30萬人左右,還在與美軍苦戰,也是無法脫身,所以說,當時雖然德軍仍然有不少部隊,但是這些部隊能夠勉強抵擋就已經不錯了,根本無法抽出時間回防。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德軍組織回防失敗,蘇軍進入柏林後,回防也來不及了

而且當時德軍也曾組織過回防,當時第12集團軍的41和48裝甲軍就曾組織過突圍回防柏林,但是戰爭後期,德軍的水分很大,兩個坦克軍的坦克總數還不如蘇聯的一個坦克營,最終其突圍回防行動以失敗告終。總的來說,當時德軍回防的意義並不大,而且柏林戰役看似打了23天,其實主要的戰鬥在蘇軍進入柏林後就已經塵埃落定了

,當柏林戰役轉變為納粹死硬分子和蘇軍一個街區到一個街區,甚至一個建築物到一個房屋的爭奪後,回防的意義還有多大呢?估計只有希特勒自己知道了。

尊重客觀事實,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歡迎關注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梓蕤2019-09-01 03:47:51

柏林戰役之前,如果把德軍駐紮在境外的軍隊調回柏林防守,就意味著要放棄二戰開戰以來,納粹德國所有的戰果,這是希特勒不願意看到的。希特勒認為,以美國為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和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必有一戰,只要德軍能夠撐到他們因分地盤而引起內訌,納粹還有翻盤的機會,而此時並未到止損的時刻。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德軍已是強弩之末

柏林戰役爆發前夕,德軍的分佈相當零散。

位於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的德國南方集團軍,中央集團軍是最有可能回援柏林的重型裝甲部隊,其保留了大部分的重型裝備,而且捷克斯洛伐克還擁有斯柯達等兵工廠,可以以此為根據地反攻,也曾經傳出這支部隊要回防柏林的訊息,但卻一直為成行。原因是希特勒還對挽回匈牙利的敗局有幻想,曾經在1945年3月發動春醒作戰,結果被蘇軍重創。在柏林戰役爆發時,這支部隊已經敗退到捷克和奧地利,而且蘇軍的主攻方向不明,德軍高層還認為蘇軍攻擊柏林是佯攻,而主攻方向很可能是匈牙利和捷克,為了以防蘇軍調虎離山,這支部隊也被摁在了駐紮地以防萬一。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位於庫爾蘭半島的庫爾蘭集團軍群,希特勒一直不願意放棄這個前沿陣地,妄想能夠以此分散蘇軍的兵力。而蘇軍卻沒對此有任何的留戀,柏林戰役爆發時,集中火力猛攻柏林,蘇軍深知擒賊先擒王的道理。在柏林快要攻陷時,希特勒的自殺,更加加速了納粹的滅亡速度。在納粹宣佈無條件投降後,庫爾蘭半島不攻自破,該集團軍群在戰爭結束時仍有近30萬人的兵力。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其次就是駐紮在義大利北部的德軍,約有50萬人。這支軍隊依靠義大利北部的山地和河流形成的天然屏障,可以有充分的時間準備回援柏林,而且阿爾卑斯山口易守難攻,只需部署少量兵力就能阻擋西線盟軍長驅直入德國腹地。然而這支軍隊的高層早就和希特勒貌合神離,暗地裡和盟軍進行秘密媾和,並且在1945年4月底達成協議,在5月2日,義大利南部戰場中的一切戰鬥都已經結束,這支軍隊已經開始分批投降。德軍的將領是在希特勒未自殺之前就已經簽訂投降協議,也就意味著,此時的德軍將領已經不把希特勒的權威當回事了。

再有就是駐紮在巴爾幹半島的德軍,這支軍隊主要是和鐵托的游擊隊進行戰鬥,人數大約在8萬到10萬之間。而在圍剿鐵托時,這支軍隊已經在巴爾幹半島的複雜地形裡損失慘重,深陷游擊戰的泥潭。而在1945年春季時,遭遇蘇軍和游擊隊的雙重壓力,在交通不方便的山區,無法及時回援,也被對方牽制住了。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最後德軍還有駐紮在挪威的部隊,這也是戰爭末期德軍儲存最完好的重兵集團。到柏林戰役前夕這支軍隊至少還保留有40萬德軍部隊。這支軍隊分散在挪威的狹長國土,德軍在此前攻陷法國時,曾經俘獲了盟軍的作戰計劃,透過取道挪威以進攻德國的側後方。由於盟軍已有這個作戰意圖,德軍也不得不防盟軍在挪威登陸後夾擊德國。因此也無法抽身,而且也缺乏足夠的船隻運送德軍撤回德國。

早在之前,古德里安就曾經建議希特勒放棄希特勒戰略放棄德國境外的地區,將德軍撤回德國本土,以加強防禦能力,然而卻沒能獲批。希特勒即便到了最後,也不改其貪婪的本性,哪都想佔有,卻一個都沒顧上。

希特勒的性格所致

希特勒在二戰爆發前就擁有盲目樂觀的性格,還敢想敢幹,包括出兵萊茵河,吞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都讓其成功了。然而這些都是受到當時德軍高層一致反對的,但是卻意外地獲得了成功。這令希特勒的幻想和自信日益膨脹,即使快要到二戰的終點時,也未曾減弱。

希特勒一心期待奇蹟的誕生,使他在最後一刻能夠逆風翻盤。他喜歡讀《腓特烈大帝傳》,希望像書中的腓特烈在崩潰的邊緣時,出現類似俄國女皇突然駕崩,對方的同盟瞬間瓦解的狗屎運。然而戲劇性的一幕是,還真讓希特勒等到了類似的前兆,1945年4月12日,希特勒獲知羅斯福突然逝世的訊息後欣喜若狂,此時他堅信命運正擊敗他的勁敵,在沒有羅斯福的粘合後,盟軍的同盟關係將會由於彼此的利益衝突而土崩瓦解。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腓特烈大帝)

但是這個最後一絲希望落空,盟軍在歐洲劃定勢力範圍後,艾森豪威爾只是作壁上觀,而進攻柏林的任務落到了蘇軍的肩上。於是看不到希望的希特勒在兩星期後自殺。而此前由於希特勒的盲目樂觀,錯過了德軍回援的最佳時機,當斷不斷,反被其亂,再回首已是百年身。即使德軍最後時刻真的回援了,也會被消滅在柏林外圍,有種戰術叫做圍點打援,德軍也是飛蛾撲火毫無意義。

德軍士氣渙散

德軍駐紮在境外的軍隊人數滿打滿算也只有130萬,並不是400萬,而且還是打殘的二線德軍。這些軍隊其實已經脫離了希特勒的掌控,是否完全聽命於希特勒還是要打個問號。這些集團軍的司令已經出現了怠工的情緒,甚至很少有人願意幫助希特勒做困獸之鬥阻礙盟軍的前進。此前巴頓的第三軍團坦克在3天之內就衝過60英里,又在科布倫次附近到達萊茵河岸,並未遭遇德軍強烈的反抗。這不僅出乎了德軍高層的意料,更是出乎了西線盟軍的意料,嚇得艾森豪威爾趕緊派遣特使勒令美軍將領不得擅自行動。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當納粹的生產部長施佩爾接到希特勒要毀滅德國所有的工廠,發電廠,自來水廠,和煤氣廠,以及一切糧食,衣物,儲積的焦土政策時,施佩爾拒絕執行。而且他還揹著希特勒去和德國陸軍及工業界領袖們接洽遊說,不費吹灰之力就說服了他們儘量執行希特勒玉石俱焚的瘋狂命令。從此德軍高層對希特勒的忠誠開始動搖。

此時的德國軍民已經意識到戰敗已經是時間問題,他們內心都希望英美聯軍能夠快速推進,趕在蘇軍之前到達柏林,並在蘇軍攻破奧得河以前,儘可能多佔領德國的領土。大多數德國人可不想和希特勒同歸於盡。

戰爭結束後,德軍都爭先恐後地向美軍的萊茵大營繳械投降。如果不是蘇軍負責攻打柏林,所遭遇的德軍抵抗不會這麼強烈,戰爭也可以提早結束。德軍的負隅頑抗更多是不想落入蘇軍之手,他們知道蘇軍肯定會報復德軍在蘇聯的土地上的暴行,這也是他們繼續戰鬥的主要原因。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在大勢已去時,任何努力都是徒勞。不管德軍投降後有沒有400萬,他們都要想著如何從戰時的軍人轉換成戰後的平民,如果過渡得不好,他們也會跟著希特勒一起陪葬,或者在戰後罪行清算時被處以極刑。當這種內心的小算盤在蔓延時,就註定了這支軍隊只是一盤散沙,而不是可以戰鬥的鋼鐵之師。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小約翰2020-11-07 17:27:23

1945年4月20日對希特勒來說是非常特別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是他56歲生日。這天朱可夫給了他一個難忘的生日禮物——250萬大軍兵臨城下。

接下來的幾天,德軍防線不斷被突破,柏林陷入蘇軍重重包圍,希特勒去日無多。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1945年4月26日德國王牌女飛行員漢娜·萊契駕駛飛機來到柏林,希望希特勒從地堡走出去坐飛機逃離,被他拒絕。

27日,柏林全部被圍,希特勒徹底陷入了絕望。

1945年4月30日下午3點30分,在德國總理府地下室自殺,這個戰爭狂魔結束了自己罪惡的一生。

沒有人明白希特勒臨死之前想了些什麼,但是大家猜想他一定會非常後悔,沒有把各地德軍全部調到柏林。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因為在希特勒自殺的時候,德國還有數百萬軍隊,駐紮在德國南部、義大利北部和奧地利、捷克、丹麥、挪威以及荷蘭廣大地區;其中包括離柏林不遠的70萬捷克軍團。

很多人搞不懂,柏林危在旦夕的時候,80萬德軍面對3倍於自己的蘇軍進攻苦戰,其中20萬德軍還是臨時徵召來的老人、孩子;希特勒為什麼放著數百萬德軍不用,讓他們袖手旁觀?

柏林守不住

柏林屬於平原地區,難守易攻,或者說無險可守,抵擋了一時,抵擋不了長久。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即使能擋住蘇軍攻勢,後面還有數百萬盟軍。

而且德軍當時的飛機、坦克因為缺乏燃油,都成了一堆堆廢鐵;失去了制空權,沒有了鋼鐵巨獸,德軍的血肉之軀如何能抵擋住蘇軍的鋼鐵洪流?

當時的情況,就是讓拿破崙去,也守不住柏林,何必再讓更多德軍殉葬?

從1942年開始後德軍燃油就開始告急、供不應求。數百萬大軍開向德國,沒有燃油根本就沒有辦法前進,難道讓他們步行?

德軍需要守衛匈牙利

匈牙利是德軍的最後一個燃油供應基地,要想苟延殘喘,跟盟軍開展游擊戰,必須要守住最後一個德軍“油箱”,不投入龐大兵力是守不住的。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另外,德軍後勤已經完全崩潰

數百萬大軍馳援柏林,即使不考慮燃油因素,每天消耗食品也要幾百噸。

路上行軍10天沒有幾千噸食品不行,在柏林進行戰鬥堅持10天也要消耗幾千噸食品。

以德軍當時的後勤保障能力,根本無法做到這一點。

所以數百萬德軍即使來到柏林,也會飢腸轆轆因為沒有糧食被餓死;而盟軍完全可以一面封鎖柏林,一面以逸待勞、圍點打援,把數百萬人困馬乏的德軍來個一鍋端。

即使希特勒早做準備,讓那些遠在各地的德軍提前行動,先於蘇軍之前進駐柏林,在盟軍的圍困下,要不了幾天糧食就會告急,柏林城內的平民就會成為德軍的美餐。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但是即便如此,那麼多德軍,城裡的平民也不夠他們吃幾天,德軍最後還是要被活活餓死,更別談如何守住柏林。

德軍內部人心渙散

德國對這場戰爭已經徹底失去勝利信心。早在1944年10月,希特勒就向自己的軍備部長史匹爾下令:“所有的軍事、交通、新聞、工業和後勤設施及領土內一切建設,只要可能為敵人所利用,應一概銷燬。”

1945年3月19日,希特勒又擬定了一個“尼羅指令”,決定執行“焦土政策”,炸平整個德國。指令寫道:“所有德國境內的軍事設施、交通運輸、通訊系統、工業裝置以及敵人在當前或將來可以用來繼續其戰鬥的物質和原料,都必須被摧毀。”

希特勒已經沒有了必勝的信心,根本就沒有想到過會戰勝盟軍,對守衛柏林更是沒有信心。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他的自殺決定是深思熟慮之後作出的,不是一時衝動,所以根本就不會調動其它地區的德軍來柏林送死。

希特勒自己絕望,但希望自己死後部下做垂死掙扎,跟盟軍戰鬥到底。

所以他才排斥投降派戈林、希姆萊,而選擇了 更忠於自己的鄧尼茨當接班人,希望自己死後,鄧尼茨能帶領德軍繼續作戰。

既然柏林守不住,還不如儲存實力,作為垂死掙扎的資本。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麥田軍事觀察2019-09-01 07:26:03

那麼總有人提出這樣一個概念,這好像當時德軍的兵力充足,腦子有問題才不調兵回防。德軍當時到戰敗時候兵力看似不少,其實很分散的,只能用老弱殘病來形容民,主要的精銳早已經消耗乾淨了,也沒有什麼真正可以說隨便調動的部隊,在各條戰線上,德軍都在敗退。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許多部隊根本就不是能不能調回來的問題,當時的德軍遭受多方向的圍攻,從任何一個方向是抽調掉部隊都不是現實的,抽調一個或兩個師根本發揮不了作用,抽掉幾十萬人也許才有效果,但是後果還是崩潰級別,一旦把幾十萬德軍從一個方向上抽調出來,那麼這個方向上等於崩潰一樣,後果更為嚴重。當時的德國交通已經癱瘓了,像把一隻部隊調回柏林,理論上可行,實際根本辦不到。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在當時的情況來說,德國根本就沒有翻盤的機會了,還夢想德軍可以改寫歷史,是不是有想太夢想了。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汗青正浩2020-09-12 23:07:32

二戰前期,歐洲的德國憑藉著閃電戰術,拿下了歐洲眾多國家,其中不乏法國這樣的老牌強國。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國被拉進了戰爭的沼澤中,集結兵力攻打蘇聯,原本預想的閃擊戰變成了拉鋸持久戰,德軍甚至還在蘇聯手底下吃了癟,這也是後期德國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過在德國宣佈投降之前,其實還擁有400萬軍力,其中還有一些是前線精銳部隊,既然如此,為什麼德國沒有選擇把兵力調回柏林,進行最後的防守呢?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四百萬德軍分散各地,回援難度較大

在德國陷入劣勢,盟軍開始對柏林發起進攻的時候,剩餘的四百萬德軍分散在各處,其中還有德國仰賴的精英裝甲部隊。

表面上看四百萬德軍如果能夠一起回援柏林,堅守陣地和盟軍打持久戰,還是有機會逆轉局勢的。但是按照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德軍回援的難度是非常大的,要知道柏林是德國的首都,大後方都遭到了盟軍的進攻,更何況遠在各地的德國部隊呢?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在1945年的時候,德國的軍隊就已經被盟軍分割成了小塊兒,西線方向和身在義大利的德軍,只是勉強能夠抵擋住盟軍的進攻,自身都難以保障,更別說去回援柏林了。

當時的德國已經失去了制空權和一些交通要道,想要撤回柏林是非常不方便的。如果強行撤退,很有可能會被盟軍包圍,毫無意義地被殲滅。一旦輕易地撤軍,很有可能造成多線潰敗的局面,到那時候德國只會更快地迎來失敗。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過度膨脹的希特勒,妄圖扭轉頹勢翻盤

其實早在英美聯軍對德國發動進攻的時候,古德里安就曾勸說過希特勒,建議他放棄希特勒戰略,放棄掉德國境外的領地,把所有德軍全部撤回德國境內,構築起防禦戰線,來抵擋盟軍的進攻。

如果希特勒聽取了古德里安的建議,德國或許還能夠繼續堅持,但是當時的希特勒自信心膨脹,即便是面對潰敗之勢,依舊認為自己能夠率領德軍獲得勝利,在這樣自大狂妄的態度下,他做出了一系列錯誤的決定。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在柏林戰役爆發之前,捷克和匈牙利分別駐紮著德軍的隊伍,當時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高層,認為盟軍向柏林開拔是佯攻,真正的主攻點是匈牙利和捷克,於是兩地的守軍被硬生生地按在了德國境外。

庫爾蘭半島是希特勒不願放棄的前沿陣地,30萬兵力在此駐守。原本希特勒打算在這裡分散蘇聯的兵力,誰曾想蘇聯直接放棄進攻庫爾蘭半島,集結大軍直奔柏林。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1945年4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去世之後,又給了希特勒一線希望,他認為羅斯福的去世,會導致盟軍的關係土崩瓦解,畢竟盟軍之間也存在利益的衝突。

一旦盟軍之間起了內部衝突,德軍就能得到喘息的機會。可惜的是他的希望落空了。此時再想要調動德軍回援,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德軍計程車氣潰散,基本已經失去了抵抗力

當時的德國已經面臨著潰敗的局勢,這樣的局勢也影響到了外圍的德軍。400萬德軍中雖然有精銳部隊,但是大部分還是二線德軍,論戰鬥力遠遠比不上精銳部隊。

在面臨盟軍進攻的時候,很多德軍都已經放棄了抵抗,甚至有的軍團已經脫離了希特勒的掌控。巴頓率領的第三坦克集團,僅僅花費了三天時間就進軍了60英里,沿途都沒有遭到頑強的抵抗,這種情況在當時已是常態。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雖然希特勒已經抱有玉石俱焚的心態,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樣瘋狂。在德軍意識到德國的失敗只是時間早晚問題的時候,很多人已經開始在為自己考慮後路,大部分人都是在盼著盟軍能夠早點攻入柏林,德國能夠早些投降。

當時,很多人都已經在思考如何從戰犯過渡成平民了,士氣潰散之後德國外圍的軍隊變成了一盤散沙,毫無戰鬥力可言。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從整體上來看,當時德國不管是否能夠向柏林調動外圍的部隊,都很難改變失敗的結局。即便是進一步地頑強抵抗,也只會給德國帶來更多的傷亡和損失,根本沒有任何的意義,反倒是會把德國拉進深淵,當時有很多德國人也深深地明白這一點。畢竟從一開始,德國發動的就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抱著侵略他國領土目的發動的戰爭,又怎麼能夠獲得最終的勝利呢?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島主說事2021-02-19 09:01:43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對這個問題要客觀判斷,由於二戰德國投降時戰場情況很混亂,各方面統計的資料都有差別,所以,關於德國投降後到底還剩多少部隊說法不一,有的說還有400萬,也有說600萬或者700萬的。實際上,不管德軍在投降後還有多少部隊,但他們都被盟軍和蘇軍分割包圍,又缺乏有效的補給和指揮,根本沒有辦法增援柏林,何況當時希特勒躲在地下室裡還在紙上談兵,並沒有下令這些部隊增援柏林,何來回防一說呢?

一方面,諾曼底登陸後,盟軍和蘇軍東西夾擊,德軍已經沒有回天之力。

既然發動戰爭,必須有足夠多的兵員,而二戰德國的人口基數只有那麼大,希特勒只有依靠僕從國的兵力來湊數,所以,在整個二戰期間,德國自己的兵力雖然佔到了擴張戰爭的80%以上,但各個僕從國徵調上來的兵員也是隨著戰爭變化在不斷調整的。

從德國發動戰爭的程序看,1936年希特勒撕毀《凡爾賽條約》把英法規定的十萬陸軍擴編到三十萬,後又增加到五十萬,到1939年9月1日進攻波蘭時,德軍規模達到了100多萬,僅半年時間,隨著閃擊西歐和進攻法國的需要,德軍不斷擴編,到1940年進攻法國時,兵力達到了335萬,還不包括僕從國的兵力。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擊蘇聯時,按照朱可夫回憶錄中記載,截至1941年6月,德軍比1940年增加355萬人,總數達850萬人,即214個師。而同期蘇軍的全部兵力連同徵召的補充兵員在內,才有500多萬人。這其中就包括1941年3、4月份緊急徵召的80萬新兵,他們後來成了防禦德軍進攻的重要力量,只不過因為訓練時間太短,好多都不會打仗。

到了1942年斯大林格勒戰役打響前,蘇軍的作戰兵力提升到560萬,德軍在東線戰場的兵力是600多萬人,其中僕從國軍隊有81萬,而德軍分佈在西線的部隊也有150到200萬左右,也有資料顯示1941到1942年是德軍兵力最高峰時期,總數一度達到了1000多萬,但這個數字應該包括僕從國和西線各個佔領區的雜七雜八部隊,好多都是後勤保障和治安部隊。

所以,從斯大林格勒戰役開始,德軍的兵力基本都是打一仗少一批,兵力補充難度越來越大。到1944年蘇軍展開大反攻和盟軍登陸諾曼底後,戰場形勢完全向盟軍一方傾斜,但德軍總體兵員基數還較大,1944年底45年初,德軍仍有940萬人,其中作戰部隊540萬,在東線有370萬與蘇軍作戰,在西線有170萬與盟軍作戰。而此時,蘇軍有670萬作戰部隊,盟軍人數則是德軍的一倍達到了350萬人左右。

從二戰程序看,德軍到柏林戰役時,仍然有500多萬作戰部隊,其中防守柏林的守軍就有100多萬,其它400多萬部隊分佈在東西線各個戰場,被蘇軍和盟軍分割圍殲在,根本沒有回防之力。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另一方面,德國投降後,剩餘的400萬軍隊都在哪裡?它們的結局是什麼樣呢?

按朱可夫回憶錄記載,柏林戰役打響前,蘇軍情報部門對柏林守軍進行了詳細偵察,德軍在柏林方向共有4個集團軍,其編成不少於90個師(其中包括14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37個獨立團和98個獨立營。後來查明,德軍在柏林方向的兵力不少於100萬人,有10,400門火炮和迫擊炮,1,500輛坦克和強擊炮以及3,300架作戰飛機,在柏林還編組有20萬人的守備部隊。

按戰後統計,柏林戰役蘇軍傷亡33萬,俘虜德軍48萬,說明德軍在此戰中傷亡52萬。而德國投降前後,德軍分佈在挪威有13個師大約20萬人,庫爾蘭集團包圍圈中約有30萬,匈牙利布達佩斯包圍圈有45萬,維斯瓦河集團軍群有50萬,在義大利C集團軍群還有兩個軍,加上巴伐利亞、荷蘭、丹麥、奧地利等地區的散兵部隊,能打仗的也就這麼多了。對不上數的都分佈在後勤保障和各個堡壘等地方,統計數字也存在較多差異。但基本上有400萬左右。

但是由於戰爭期間德軍頻繁調動東西線兵力,又不斷從佔領區和僕從國徵集兵員,包括從本國徵集16到60歲的男人補充前線,所以,從各方面統計上來的數字是不準確的。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從1945年5月盟軍和蘇軍接收的德軍戰俘來看,這個數字的差距也較大。德國投降時,蒙哥馬利接收的德軍俘虜有50萬人,還不包括英國和加拿大聯軍共同接收的德軍有200萬人,除了30萬被用於法國重建當勞工,其它的就地釋放了。而美軍在歐洲和北非接收的德軍俘虜更多,高達525萬,這些俘虜有100多萬死在戰俘營,而與德軍作戰傷亡最多的蘇軍在整個蘇德戰爭期間,僅接收了240萬德軍俘虜和109萬僕從國俘虜,當然,在蘇軍接收戰俘的數字統計上有不準確因素,因為好多德軍被俘虜後就地處決了,比如斯大林曾下令遇到殺害蘇聯女英雄的德軍第332團,不準接收他們投降,就地處決。而更多的德軍俘虜都被蘇軍送到西伯利亞扛木頭去了。

透過上面分析和歸納,德國投降後,德軍確實還有一些外圍部隊在作戰,但他們不是缺糧少彈就是沒有接到投降命令,而更多的德軍早已失去繼續作戰的鬥志,他們都想盡快投降盟軍而害怕落入蘇軍之手,畢竟蘇聯在整個蘇德戰爭中付出了超過2700萬人的巨大傷亡,整個國家幾乎沒有一個家庭是完整的,誰遇到這樣的對手還能心慈手軟呢?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史海泛舟擺渡人2020-11-11 10:06:13

柏林戰役開始前,德國在東線和西線已經全線潰敗。大部分德國精銳都在戰場上被盟軍消滅,剩餘的德軍要麼被盟軍死死地纏住,要麼被盟軍包圍在一些重要城市。雖然希特勒緊急命令德軍回援柏林,但是在盟軍的重重打擊下,真正能夠支援柏林的德軍非常有限。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德國到了窮途末路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會戰結束後,德國的主要精銳都被盟軍消滅,德國的失敗無法挽回。盟軍進行諾曼底登陸後,德國開始陷入兩線作戰的絕境,數百萬德軍在諾曼底登陸後被盟軍消滅,剩餘的德軍也都被分割在各個戰場,根本沒有反擊盟軍的實力。

盟軍進攻柏林之前,英美軍隊和蘇聯軍隊已經勝利會師,東線和西線戰場連成了一片。西線和東線盟軍會師後,德軍被盟軍團團圍住,柏林已經成為了一座孤城。實際上即使德國能夠打贏柏林之戰,也無法挽回德國輸掉二戰的結局。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希特勒無兵可調

在蘇軍進攻柏林的時候,德國的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被拖在了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德國庫爾蘭集團軍群被拖在了庫爾蘭半島,同事德國還在義大利和挪威駐紮著重兵集團,這些軍隊的總人數超過200萬人。

在這些德軍的附近,都存在著數量更多的蘇軍和美軍。即使希特勒想要把這些軍隊調回柏林,這些軍隊也無法衝破盟軍的包圍圈。再加上德國已經無力迴天,德國的高階軍官人心不穩,很多軍官都開始對希特勒的命令產生質疑,希特勒手中根本無兵可調。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希特勒妄圖翻盤

實際上在盟軍包圍柏林之前,古德里安就曾經勸說希特勒放棄一些不必要的地區,將防禦的重心佈置到德國本土。然而希特勒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敗,他仍然妄圖依靠著手中的數百萬兵力,再進行一次絕地反擊,將戰爭的局勢扭轉過來。

希特勒的這種想法,造成了很多德軍部隊撤退不及時,被盟軍包圍或者殲滅。同時希特勒還一直拒絕投降,即使盟軍的兵力已經是德軍的三倍以上,盟軍已經佔領了絕大部分的戰略要地,希特勒仍然還在幻想著進行一場絕地反擊。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總結

在柏林戰役開始之前,希特勒就應該主動向盟軍求和,為德國保全一些火種。然而希特勒的性格狂妄自大,雖然德軍已經被盟軍圍困在各個角落,德軍已經沒有任何翻盤的希望。不過希特勒仍然拒絕調遣主力回防柏林,更拒絕向盟軍投降,最終希特勒在柏林戰役結束前自殺,納粹德國也被盟軍滅亡。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太陽1259338632019-09-01 20:29:01

調不動了,德國嚴重缺乏燃料,尚有2000架戰機因缺油而趴窩。一些集團軍被分割,最多的是布拉格叢集。呼應困難,有的被包圍動彈不得,如在波羅的海東普魯士集團軍群。德軍己經喪失了制空權,失敗是大勢所趨,調兵回防柏林已無實質意義了。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小文章大視野2020-11-06 09:46:11

中國一直以來有一句俗話,叫做“兵敗如山倒”。當一支軍隊士氣已經瓦解殆盡,而國家的指揮系統又瀕臨崩潰的時候,軍隊的數量,已經完全不能解決問題了。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撇開正義與非正義的立場不說,希特勒領導下的納粹德國,創造了很多軍事奇蹟。無論是閃擊波蘭還是繞過馬奇諾防線直指法國,亦或是後來的巴巴羅薩計劃將蘇聯打得措手不及,這些軍事行動從軍事戰略的角度來說不得不說制定和執行得相當漂亮。

德國初期取得的勝利讓很多人感到絕望,以一國之力與整個歐洲為敵,直接打得英法等國丟盔棄甲,潰不成軍,希特勒的統一之夢從來沒有這麼近過。當然,巔峰之後便是無盡的谷底,當希特勒在敦刻爾克放走了英法聯軍的主力,又在西部與蘇聯打得不可開交,同時還得非洲幫著豬隊友義大利,一個國家居然自己主動選擇了三個戰場,這樣的愚蠢最終斷送了整個納粹德國。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在聯軍諾曼底登陸後,德國已經完全轉變為戰略守勢,東邊陷在蘇聯的幾個集團軍潰敗的潰敗,投降的投降,德軍在整個歐洲棋盤上已經輸得一塌塗地。最後的放手一搏,是突出部戰役,雖然在初期給美軍造成了極大的困擾,但是一者兵力有限,二者汽油等戰略資源已經完全跟不上了,最終還是無法挽回頹勢。

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的主要問題並不是軍隊數量的問題,而是希特勒的權威已經下降到極點,換言之,他已經失去了對德國的領導,而且德國經過幾年的戰爭洗禮之後,那種戰爭狂熱已經消失不見,又接連吃了敗戰,士氣十分低迷。還有便是當時德國的工業區已經基本落入盟軍手中,組建軍隊所需要的物資根本無法供應。我雖然不知道題主說的四百萬人從哪裡來,當時在當時的那種情況下,別說四百萬,就是四千萬,如果沒有武器和相應的配備物資,那在戰場上又有什麼用呢?難道吐口水淹死敵人麼?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歷來大廈將傾,便很少再有轉危為安的時候了。中國東漢時期的王莽,在昆陽之敗後依舊掌握著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但還是被迅速剿滅了;前秦的苻堅也是如此。掰著手指頭可以算的,也就是腓特烈大帝單挑整個歐洲的時候,剛好俄羅斯女皇死了,剛好上臺的沙皇又是他的狂熱崇拜者,不僅和他停戰,甚至還派出軍隊幫助他對抗奧地利,使得當時的普魯士轉危為安,但是這樣的運氣,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全文完)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samruanqiqi2019-10-16 20:03:43

日本投降前還說一億國民總玉碎呢,剩下的都是烏合之眾了,有什麼用,所謂的精銳部隊是番號,老兵都死光了,武器也不行了,而且不說了嘛,有些在地圖上標的集團軍實際上才六個小孩子加一把瑞士軍刀,這個集團軍有用嗎!已經是山窮水盡了,要不然小鬍子怎麼會自殺呀!!!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桂林12款手動擋老逍客2020-08-07 23:05:48

400萬民兵吧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李從嘉的戰爭茶室2020-09-13 10:18:37

已經沒油料了,拿什麼調動?兵員上也極度緊張,弄出了聾子師和瞎子師的笑話,最後防守帝國大廈的黨衛軍還是維京人充當戰力標杆。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花旗集團董事長2020-08-05 05:11:11

國民擲彈兵,大德意志裝甲軍,名字越來越威武,一個裝甲軍可能就剩幾輛半履帶的251和些三蹦子了…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一堆栗子2020-06-12 18:17:38

因為希特勒的一意孤行,造成作戰參謀部面對的“首要敵人”不是盟軍和蘇軍,而是元首。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清風不風2020-07-28 23:13:37

你好,我是清風,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這個問題主要原因希特勒過於自信,不相信柏林會這麼快被攻破,而且這些軍隊全被俄羅斯和盟軍起義部隊拖著。

而且大勢已去。如果是區域性戰鬥,會有佔到最後人的情況出現。而大戰,不管是兩國交戰還是世界大戰,沒有一次是站到最後的,戰到最後一個人的。

原因是什麼,原因在於勢。局勢比人強。希特勒從閃電戰出名,從所向披靡到屢戰屢敗,從優勢到劣勢,對於將領的打擊是很大的。德意日皆是如此,而盟軍這邊確實由敗轉勝,越戰越勇,這種形式的改變對於氣勢影響巨大。這是其一。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

其二,侵略戰爭和反擊戰還是不同的,日本侵略中國,德國侵略蘇聯,而侵略方還沒到最困難地方迅速投降,因為二者的境遇是不同的。中國和蘇聯本土作戰,而且是保家衛國,背水一戰,退無可退是第二,這決定其會堅持到底。而軸心國,則是不正義,是主動挑事兒的,所以他們就缺乏這種精神,所以會頭像。

第三,雖然精銳部隊在,但在戰爭後期,力量對比已經扭轉。盟軍在武器裝備,在將士的素質,在後備國力上都遠遠超過的軸心國,這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背後的力量。

綜上所述,在如何堅持,他們也無法扭轉戰爭的天平,所以剩下的唯一一條路就是投降和結束戰爭。

德軍投降後還有400萬軍隊,之中還有不少精銳部隊,投降前為何不調回柏林防守?ho25252020-06-28 19:20:24

還是希特勒個人問題,,明知事不可為,為何不全面向東防守,西面全面徹守,,,讓德國能保守最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