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李旦是個什麼樣的人?使用者6957041765042019-08-30 08:38:26

人物生平 李旦(公元662~716年),唐睿宗,名旦,又名旭輪,漢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則天幼子,唐中宗為其兄長。他一生兩度登基,兩讓天下,在位時間文明元年至載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雲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712年禪位於子李隆基(唐玄宗),稱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於橋陵。諡號玄真大聖大興皇帝。 李旦於龍朔二年(662)六月一日己未出生於長安蓬萊宮含涼殿,當年十一月十八日即封殷王。初名旭輪,後去旭字單名輪,永隆二年(681),又一次改封豫王時改名為旦。後來,他的名字在“輪”和“旦”之間又有幾次反覆。有意思的是,後來的幾次改名,凡是改名為輪時,就是他背運的時候;在改名旦時,就是時來運轉的時候。史載“謙恭孝友,好學,工草隸,尤愛文字訓詁之書”,著名的景雲銅鐘(今藏於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的銘文和武則天的母親楊氏順陵(位於今陝西咸陽)的墓碑都出自李旦的手筆。李旦初封殷王,後改封豫王、冀王,又改封相王,唐高宗末年,仍封豫王。嗣聖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則天皇后廢唐中宗為廬陵王。於同月已未日立李旦為帝,改年號為“文明”。李旦立,則天皇后仍命帝居住於深宮,不得參與朝政,所有軍國大事由則天皇后處理。公元690年9月,則天皇后稱帝,改國號為周。廢李旦,封他為皇嗣,改姓武。神龍元年(705年),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逼武則天退位,迎中宗復位,不久武則天去世。中宗封李旦為安國相王。景雲元年(710年),中宗被韋皇后毒殺,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同年6月,臨淄王李隆基發動羽林軍將領擁兵入宮,討殺韋皇后及安樂公主、上官婉兒、武延秀等。與太平公主一起擁立李旦復位,廢黜少帝李重茂,改年號為“景雲”。六月二十四日,李旦再次即位於承天門樓,大赦天下,按例當立長子李成器,但三子李隆基有討韋氏之功,因而猶豫不決。李成器辭道:“國家安則先嫡,危則先有功,臣死不敢居隆基之上。”李旦立李隆基為太子後,又使太平公主參與朝政。宰相奏事,他先要問有沒有同太平公主商量過,這就助長了太平公主的專橫,也引起了太子與太平公主之間的鬥爭。太平公主極力想除掉太子,獨攬朝政。時文武大臣中有一大半依附於太平公主,7個宰相中有5個是她的親信,造成政局不穩,政事昏暗。公元712年7月,李旦禪位於太子李隆基,自稱太上皇。51歲任太上皇為中國歷史上最年輕者,每五天一次在太極殿接受群臣的朝賀,開元四年(716年)6月病逝長安宮中的百福殿,享年55歲。 相關事件 李旦一生兩度登基即位。第一次是在嗣聖元年(684)春二月七日,即高宗皇帝死後的第二年,他以豫王李旦的身份取代了皇兄中宗,時年22歲,與高宗登基時的年齡一模一樣。不過,他第二次登基已經是景雲元年(710)六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在中宗死後的當年,這次即位是以相王的身份取代了中宗的兒子少帝,即溫王李重茂。兩次即位相距長達27年,在這27年中,唐王朝的中央政局波詭雲譎,令後人眼接不暇。李旦一生,稱得上富有傳奇色彩,這不僅是由於他的兩次登基,更主要的是由於他的“三讓天下”。 一讓母親 李旦第一次即位,是武則天在洛陽宮中廢中宗皇帝為廬陵王的第二天。由於這時武則天的政治經營還沒有達到足以改朝換代的火候,身為她幼子的豫王李旦就被立為新君,李旦於是就成為繼中宗之後的唐朝第五任皇帝。 李旦被立以後,他不僅不能在正宮上朝聽政,且只能居住在別殿,武則天則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她能夠為李旦做的,就是在二月七日立他為新君的同一天,把他的王妃劉氏立為皇后。幾天以後,又把李旦的長子永平郡王成器立為皇太子,同時改元文明,大赦天下。這些都是李旦作為皇帝的名分應該得到的,然而此時所有國家政治事務全由武則天一人專決,李旦實際上是個傀儡皇帝。同年,武則天又改元為光宅,一年用了三個年號。這似乎透露出,李旦的母后武則天除了沒有改朝換代以外,在政治上已經可以隨心所欲了。 在此後的一個時期,發生了徐敬業揚州兵變和宗室越王貞等人的起兵。武則天一方面大開殺戒,威服政敵;同時又假意要還政。垂拱二年(686)正月,她下詔復政於李旦皇帝。李旦深知母后不是出於本意,也就假戲真做,堅決表示不同意,武則天也就順水推舟,依舊臨朝稱制,把持朝政。轉過年來的春正月,武則天把李旦的幾個兒子都封為親王:如成義為恆王,隆基為楚王,隆範為衛王,隆業為趙王,儼然把李旦的帝王之尊抬得高高。然而事實上,在武則天一步步走上政治峰巔的過程中,李旦這個皇帝只能是一個徒喚奈何的旁觀者而已。 永昌元年(689),武則天開始使用周曆。同時,改元為載初元年(689)。這一年,武則天開始使用了自己的新名字——曌。從此,為了避諱,釋出的詔書就改稱“制書”。為了配合武則天的政治改作,不久有數萬人上表請願,請求武則天實施改朝換代。當時,宗室大臣和朝廷反對派紛紛遭遇殺戮和滅門之禍,武則天的政治經營已勢不可擋。處於政治波瀾中心的李旦,更不能不有所表示。於是,在劉禕之死後不再發言的李旦也上表請求母后榮登大寶,並懇請賜自己姓武。李旦此舉未必是出於本意,卻使武則天的改朝換代有了一個臺階,也使李旦自己得保平安。 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則天表示同意兒子李旦和群臣的請求,並於九月九日改唐建周。李旦被降為皇嗣,賜姓武,徙居東宮。其具儀一比皇太子,但是不再給他皇太子的名分,皇嗣也就是候補性質的皇位繼承人。李旦的名字也改為“輪”。皇太子也就成為皇孫,皇后劉氏也從降為妃。李旦第一次讓天下,就這樣完成了。 作為皇嗣的李旦,日子也並不平靜。不知什麼原因,武則天寵信的戶婢韋團兒看中了這位不得志的皇嗣,曾想和他發生私情。李旦深知自身境遇,又怎麼會引火燒身,就理所當然地拒絕了她。這樣就得罪了團兒,她就暗中在李旦的妃子劉氏和德妃竇氏的住所埋了一個木頭人,然後告發她們行厭蠱妖法,詛咒武則天。結果,在長壽二年(693)正月二日,劉氏、竇氏進宮朝見武則天於嘉豫殿之後就被處死,秘密地埋在宮中,無人知道她們的下落。梓宮秘密,莫知所在,李旦再次即位以後,對二人都是招魂而葬。對於兩個妃子的突然失蹤,李旦也不敢發問,在母后面前,泰然自若,好像從來沒有什麼事發生。即使這樣,又有人告發李旦竇德妃(玄宗的生母)的母親龐氏有所不軌,龐氏被判處斬,差點喪命。出面替龐氏洗刷冤情的御史徐有功,被加上“阿黨惡逆”的罪名判了絞刑。雖然最後沒有被殺,也被革職除名。 二讓皇兄 聖曆元年(698)三月,武則天將廢黜為廬陵王的中宗從房陵召回。李旦“數稱病不朝,請讓位於中宗”,顯然,李旦稱病只是一個藉口。他是認為自己年幼,不願意陷入和皇兄的政治較量。按照長幼的次序,兄長被迎接回到宮中,就表明母后還是有意把兄長選立為繼承人的。李旦的推讓,不僅說明了他的明理和識趣,也使武則天可以名正言順地重立唐中宗,同時避免了他們兄弟二人之間的不和諧。結果,李旦這次以皇嗣身份讓位皇兄為皇太子,自己再次被封為相王。 神龍元年(705)張柬之等發動政變,殺死二張(張昌宗、張易之)兄弟,逼武則天退位,擁立中宗。中宗封李旦為安國相王,拜太尉,以宰相身份參預國政。不到一個月,李旦就上表辭讓太尉和知政事,因為他態度堅決,中宗也只好答應。不久,中宗又別出心裁地把李旦立為皇太弟,這顯然與他推讓皇位繼承人的舉動有關。對這一稱呼,又因為李旦的堅決推辭而作罷。 由於李旦的謙讓,他在中宗復辟以後的政治漩渦中,雖然屢屢遭受猜忌也能夠保得平安。 三讓兒子 景龍四年(710)六月,中宗被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毒殺。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起初,宰相十幾人集體商議並由上官婉兒執筆的中宗遺詔是由韋后以皇太后臨朝稱制,而以時為安國相王的李旦加太尉參謀輔政。後來,韋后的黨羽認為不應該用相王輔政,實際上是韋后想仿效武則天把持朝政,把李旦當作了一大障礙,是對曾經做過大唐皇帝和皇嗣的李旦心懷疑忌。李旦在先有中宗顧託遺志,而韋后自懷私心剝奪其輔政權力的時候,他也從沒有正面爭鋒,一如既往地恭儉退讓,避免遭到已經把持了朝政的韋后的陷害。這說明李旦在躲避政治鬥爭漩渦的衝擊時,具有尋常人不曾具備的高超本領。 由於倒行逆施,韋后最終走上了末路窮途。李旦的三子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等聯絡禁軍將領擁兵入宮,將韋后誅殺,廢黜少帝李重茂,擁立李旦重新登基。根據史書記載,在這場宮廷政變成功後,王公百官上表,認為國家多難,應立長君,認為李旦眾望所歸,推舉他即位。在少帝下詔讓位的時候,李旦依舊上表推讓。在眾人的強烈要求下,他才勉強同意。唐隆(710)元年六月二十四日,李旦即位於承天門樓,大赦天下。 由於少帝李重茂自六月初七即位,二十四日就遜位,前後不足一個月,加上這期間還有韋后臨朝,他實際上並沒有掌握權力,所以無論是唐朝歷史上還是在歷史年表的譜系上都沒有把他當作一任皇帝。 李旦這次即位後的第二個月,就把誅韋有功的三郎李隆基立為皇太子,同時,改元景雲。到延和元年(712)八月二十五日,在位26個月的李旦再次讓位,把皇位傳給了太子李隆基,自稱“太上皇帝”。至此,李旦的第三次讓位也宣告完成。 綜觀李旦的三讓天下,他一讓母親,應系情非得已;二讓皇兄,原是事出有因;三讓兒子,可謂實屬無奈。不過,李旦三讓天下,均保自己平安如初,有驚無險。就連司馬光也評價說:“相王寬厚恭謹,安恬好讓,故經武、韋之世,竟免於難。”然而,李旦是不是真的“好讓”,倒也未必。只是他這最後一讓,竟讓出了一個新君玄宗,唐朝在玄宗時期步入了一代太平盛世,倒也不能不說是一大成果。畢竟,開元盛世的來臨,是在李旦之後的歷史延續。 李旦年表 公元662年,唐高宗和武則天第四個兒子李旦出生。公元684年,李旦被母親武則天扶上帝位。公元690年,武則天即位稱帝,改唐為周,李旦被降為皇嗣。公元698年,李顯被召回長安,代替李旦為皇嗣。公元710年,李旦即位,是為唐睿宗。公元712年,李旦傳位給太子李隆基,自稱太上皇。公元716年,李旦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