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口號?使用者54398653710492022-03-20 16:52:33

TOP1: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

這句霸氣的口號出自漢朝使者傅介子之口,當年樓蘭國在漢王朝和匈奴之間搖擺不定,公元前77年,漢王朝為使樓蘭國臣服,打消與匈奴藕斷絲連的的念頭,便使者傅介子出使樓蘭,臨行前裝滿了金銀財寶,但傅介子到樓蘭並沒怎麼費勁便完成了出使使命,既沒有舌辯群儒,也沒有陳說利害,而是和樓蘭王喝酒聊天,雙方學習氛圍十分融洽。

樓蘭王對傅介子所帶的寶貝垂涎三尺,傅介子在酒席間悄悄對樓蘭王說:“天子使我私報王。”樓蘭王一聽以為還有其他寶貝,便大搖大擺跟隨傅介子進入內堂,沒想到一進內堂,樓蘭王便發現脖子旁多了兩把明晃晃的鋼刀,還未開口便當場殞命。傅介子砍下樓蘭王首級,拿到宴席上對所有樓蘭王室親貴喊出了一句令所有人毛骨悚然的話:“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從此樓蘭降服漢朝,未敢背叛。

TOP2: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此言是西漢副校尉陳湯所言,當時漢元帝派西域都護甘延壽與陳湯出使西域,率軍攻擊西匈奴,一路勢如破竹,很快便團滅西匈奴軍,並將西匈奴郅支單于的首級砍了下來,送到了漢元帝面前,漢元帝大喜,然而更讓他興奮和激動的是陳湯送上的一道奏疏,在這道奏疏中,陳湯慷慨激昂,金句頻出,漢元帝讀的激情澎拜,信心滿滿,對於後世來說,陳湯這道奏疏無疑是公文界的範文:

“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昔有唐虞,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槁街(漢代長安街名,少數民族聚居之處)蠻夷邸,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陳湯在這封奏疏中除喊出了那句讓人振奮千年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霸氣口號之外,還提出了一個建議:要將匈奴單于的頭顱懸掛於京城胡人街,震懾胡人,可謂是針鋒相對,甚為豪壯,而陳湯也因此言此行被銘記青史,流傳至今。

TOP3: 宛兵弱,誠以漢兵不過三千人,強弩射之,可盡虜矣。

大宛的汗血寶馬十分有名,漢朝大多數軍馬多從大宛採購,然而在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劉徹命人帶著金銀財寶到大宛買馬時,大宛竟然壯起膽子回絕了漢朝使者,大宛這麼做也是很有底氣的,因為當時大宛不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人口三十餘萬,掌握了七十多座城池,算是中亞大國了,大宛的回絕讓漢朝使者勃然大怒,在朝堂上大罵大宛國王,真是欺負人欺負到家了。

大宛國王一怒之下便派人在使者回國的路上埋伏殺掉了使者。漢武帝得知後勃然大怒,問漢武帝侍從、曾多次出使西域的外交大臣姚定漢這事兒該怎麼擺平,沒想到姚定漢輕蔑一笑:“宛兵弱,誠以漢兵不過三千人,強弩射之,可盡虜矣。”

大漢王朝之所以能夠創造出如此豪言壯語,主要是因為國力之強盛,所以才有底氣挺直腰板說話,這也證明,國家的強盛與否決定著一個民族的命運,唯有自強,才能有尊嚴的屹立於民族之林,避免被動挨打的局面。

漢武帝的口號?獨享遠方2022-03-20 17:09:36

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

在軍事上,漢武帝戰績顯赫,對匈奴採取強硬手腕,派衛青、霍去病大敗匈奴單于,使匈奴望見漢軍的旗幟便膽戰心驚,此外漢武帝還大破閩越、南越、衛氏朝鮮、大宛,又鑿空西域、開絲綢之路,並開闢西南夷。其政績之顯赫比起後世以十全武功自居的乾隆皇帝,確實強得不是一點,漢王朝從此走向強盛。

漢武帝的口號?努力生活的大聰2021-04-29 21:43:42

犯我大漢天威者,雖遠必誅!

漢武帝的口號?使用者5686111581302021-04-29 21:43:03

“漢兵方至,毋敢動,動,滅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