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透過繪畫讓孩子瞭解自己?果橙電影2017-11-10 16:35:13

幼兒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教師要充分認識和利用。要理解童心,從兒童的角度去欣賞。繪畫活動是孩子們較喜歡的活動,也是發展孩子想象力、創造力的有效手段,那麼怎樣充分利用繪畫活動促進幼兒個性地發展呢?

一、聽孩子畫畫

孩子的畫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聽”的。不同年齡階段的“聽”畫方法繪畫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嬰兒透過哭、抖動身體或者笑來表達高興或不高興。母親透過觀察嬰兒的反應來分析原因,瞭解嬰兒的心情。比如,孩子哭了,媽媽就想是不是尿布溼了,該換尿布了;如果嬰兒笑眯眯的,媽媽就認為他吃飽了,等等。對於繪畫,我們喜歡用好壞來評價,甚至上升到心理分析,試圖透過畫來判斷孩子的性格。但是,孩子的畫和嬰兒的哭是一樣的,僅僅是直接表達心情的一種方式而已。孩子不能用語言來充分表達,又不能靠書寫文字來表達,他們透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講述自己的感受和發現。無論畫的好壞,成人都應該首先傾聽孩子在繪畫中想要表達的東西,理解他們所要講述的內容,要聽聽他的畫裡故事的內容。

記得有一次繪畫活動,筆者讓孩子們畫自己最喜歡的長輩,突然有個孩子來告狀:“老師,寧寧畫了個妖怪。”順著孩子指的方向筆者看到一大群孩子圍著寧寧,而寧寧則呆呆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手中拿的是畫有四隻手的怪人。筆者問:“寧寧,你畫的是誰呀?告訴老師可以嗎?”“奶奶”寧寧低著頭輕輕地說。“為什麼奶奶有四隻手呀?”“因為奶奶買菜回來有好多東西拿不了了。”說到這,寧寧的眼睛開始有了一點興奮的光芒。呀!多麼孝順體貼的孩子,為了讓奶奶能把所有的菜拿走,就給奶奶又長了兩隻手,這兩隻手可不是普通的手簡直就是一對智慧的翅膀。“寧寧,你看奶奶把所有的菜都拿走了,你真棒呀!”這時寧寧開心的笑了。其實想要理解孩子畫四隻手的心情,首先要積極、主動地去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感應到你的心,這樣才能與孩子靠的更近。當孩子有一些不同與別人的想法時教師應尊重幼兒個人的意志,耐心傾聽、真誠交流,那樣你就會發現比金子還要寶貴的東西。

二、接受孩子的本來面目

回望多年來的幼兒美術教育,我們是沿著反兒童繪畫發展規律之道而行的,從孩子一入園,讓孩子“依樣畫葫蘆”的寫實範例,這種模仿範例如同如來佛的手,孩子們無論如何也跳不出去,把幼兒美術定位於寫實模仿是遵循藝術史的起步程式,對幼兒美術發展特點卻是“倒行逆施”。幼兒的知識和能力是由經驗中來的,特別是繪畫活動更離不開幼兒的直接經驗,他們的繪畫內容來源於自然,貼近幼兒的真實生活,所以我們更要注重讓幼兒運用自己的感官,動手動腦,去觀察、體驗和感受,去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如:讓孩子畫菊花時我們不能光給他幾幅菊花圖,或看下PPT,其實老師完全可以帶孩子去看真實的花,撿花瓣,喝花茶,從PPT中看花的生長過程,同時也可以透過家園合作讓家長帶孩子去觀察,聽聽菊花的故事。

三、要創造與孩子的距離

距離不是說我們蹲在孩子的對面,同孩子說話,就能說明我們與孩子的距離近了,而是“知孩子的想法,懂孩子的圖畫”。儘管一開始老師都是用心地設計教案,然後用心教學,但當老師看孩子畫時說不理解,孩子會很失望。比如上面所說的四隻手事件,假如當時老師說“別亂畫呀”這句話,那麼它會無意識地無情地切斷老師與孩子的距離。無論老師的話語有多麼的溫柔可親,只因為沒有和孩子產生共鳴,就不會和孩子產生和諧的關係。共鳴指的是要理解孩子,不論怎樣總是積極地“肯定”他們,而不能採取客觀、道德、解釋、否定的態度。再如:有一次一個孩子畫了一幅極美的果園圖,正當老師要表揚他時,不知是什麼緣故,那個孩子拿起黑蠟筆將畫塗黑了。這時老師很不開心,明明是一幅好畫,孩子卻發脾氣將畫塗黑,因此結果可想而知,那個孩子被老師在集體面前狠狠地批評了一頓。而事實真相卻是孩子說天黑了,才塗黑的。假如那個老師看到孩子塗黑時能試著去問問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以一種朋友的身份,給孩子一個平等的感覺,去問孩子,讓孩子感覺你不是在責問而是在詢問,我想孩子會很開心地告訴答案,這樣與孩子的距離拉近了,從而也得到了最真實的答案,而當知道答案後,老師可以用引導的方法去讓孩子表現天黑的樣子,則更好。

四、要和孩子想到一起

當老師看到孩子超乎尋常的畫時,首先是恰當地迴應,如“什麼人有4隻手?”“咦,怎麼雲是彩色的?”與“你畫的是誰呀?告訴老師可以嗎?”這兩句話之間,有很大的距離,就像高興與悲傷的場面的距離,就象看到美麗的鮮花深受感動的心情與靠知識開啟心情的距離。感動人心不靠外界任何壓力自然產生。與孩子“想到一起”的意思也許就是我們既要對孩子關心備至又應該給孩子一些空間和能力。教師的鼓勵和引導性啟發是培養孩子創新的重要指導途徑,而與這種方法相對立的是糾偏法,糾偏法就是老師發現並指出孩子的偏差,讓孩子按照教師的意圖加以改正。如:當老師發現有個孩子給蘋果塗上了藍顏色,這時老師指導應該塗紅色,綠色和黃色。後來孩子只好按老師的意圖去做,接下來這個孩子的一些自主創新就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老師,這裡我應做什麼?”

美術教育活動中提倡幼兒的自由創作,教師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和喜好去創作。這並不意味著教師不用去教,而是要求教師因人施教,對不同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進行不同層次的指導。幼兒創造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不要急於示範,示範必將束縛幼兒的創造思維,而應引導他們自己想出解決的辦法,因為每個幼兒都有創造的本能。由於幼兒發展的差異性,個別幼兒在教師引導之後仍不能將自己的意願表現完整,教師應給予關鍵性的幫助,不是全攬全包,而是要不同程度地開發每個幼兒潛在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