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鄧海春2019-04-29 21:37:23

戰國時期是一個禮崩樂壞、諸侯割據的時代。正是由於周朝的分封制的弊端,導致了後面的春秋戰國各國藐視周天子,互相征戰、殺伐不斷。然而這個時代也是歷史上文化興起最為重要的時期——諸子百家爭鳴。

諸子百家中影響最為廣泛、最為深遠的是法家、道家、墨家、陰陽家、儒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

其中的墨家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的三大哲學體系,其地位及重要性不言而喻。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墨家被古代大家認為是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的影響。法家代表韓非子曾稱其和儒家為“世之顯學”;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楊朱,道家代表人物)則歸墨(墨子)”,這些思想家的高度評價也從側面證明了墨家思想曾經在戰國時期的輝煌。

墨家產生於且盛行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鉅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

墨家主要思想主張是兼愛非攻——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反對侵略戰爭;節用、明鬼——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重視前人的文化財富。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墨家學派還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關注現世戰亂;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開始向科學研究領域靠攏。從這些點看來墨家在戰國時期的地位是相當高的,可為什麼最後,墨家學派神秘的消失了?直到清末民初,學者們才從故紙堆中重新挖出墨家,並發現其進步性。

筆者認為,原因有三:

第一,墨家學派缺少可供其生長的土壤。戰國之後,秦始皇統一全國,國內逐漸從百年征戰中掙脫出來,開始休養生息,同時秦始皇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

其次,秦始皇做了皇帝之後驕奢淫逸,沉迷煉丹,大興土木: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從阿房宮的建造來看,秦始皇當真是驕奢至極。

從這兩點看出,秦始皇是一個既不兼愛也不節用明鬼的人,天下太平後墨家的非攻思想也無用武之地。一個不受統治者支援的學派,一個思想無法運用到實踐中的學派,其在這片土地上也難以茁壯成長。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第二,封建王朝中,地主階級佔有絕對的領導權力,而墨家學派的眾人平等、寧願自身受苦受難也要有利於他人、為天下幸福而放棄個人私利等十分理想的思想觸犯了地主階級的統治。

墨家成了一個橫梗在封建集權專制統治道路上的一座巨大障礙,不除掉墨家這一障礙,秦始皇就很難統一中國,中央集權專制的大帝國也很難建立。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第三,墨家這樣一個極端的、超前的思想學說在當時難以實現,甚至有些共產主義的趨勢,這也直接導致了墨子以後很難有“鉅子”能夠傳承其衣缽。同時,按墨家的規定,做官的墨者,必須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張,行不通時寧可辭職。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團體捐獻俸祿,做到“有財相分”,當首領的要以身作則。這大大違背了當時的人性和歷史趨勢,因此這也是墨家難以傳承的重要原因。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墨家神秘消失的根本就在於他不能順應歷史的趨勢,不順應人性,不得統治者的支援。就這樣,戰國時期和儒道齊名的墨家血脈在多重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下,漸漸湮沒在了歷史的紅塵中。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品點歷史2020-04-24 21:35:41

我們知道,歷史上儒家學說一直是主流學說,其地位不可撼動,儒家中的經典,比如論語,四書五經等,是天下學子的官方指定“教科書”,是讀書入仕的唯一通道。但是,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卻有這麼個學派,他們的觀點很多和儒家學說相悖,他們同樣在社會中具有巨大的影響力,足以和儒家分庭抗禮,以至於當時有“不入於儒,即入於墨”之說。但是他們卻又消失的這麼快,這麼徹底,這個學派就是墨家,創始人墨翟。就連司馬遷在寫史記時,都找不到史料為他們立傳,只能在《孟子荀卿列傳》最後提了一下:

“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

。”連墨翟在世的時間都弄不清楚,可見墨家的存在感有多麼低。那麼,作為與儒家並列為“顯學”的墨家,為什麼會突然消失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了解墨家這個神秘的組織。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一 墨家的組織結構

與其他鬆散的學說學派不同,墨家有著嚴密的組織結構和嚴格的紀律,與其說是一個學術團體,不如說是一個黨派。

墨家的最高領袖稱為“鉅子”,墨家第一代鉅子為創始人墨翟,下一任鉅子皆由上代指定,代代相傳,鉅子在墨家內部具有無可比擬的威望。墨家的弟子都自稱“墨者”,墨者之間還有細分,專注于思想學術的叫“墨辯”,專注于軍事武力的叫“墨俠”,對於鉅子的指令,墨家弟子都絕對服從,只要鉅子一聲令下,墨家弟子即使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淮南子•泰族訓》

墨家內部有自己的門規法令,鉅子可以透過門規法令來處置內部人員,甚至判處死刑,這顯然與國家法律是相牴觸的,所以墨家弟子只認門規,不認律法。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墨家有一任鉅子名叫腹䵍,他的兒子在秦國犯法殺了人,秦惠王憐惜腹䵍年事已高,膝下僅有一個兒子,於是通知處理這件事的官員不要殺他兒子,誰知道腹䵍卻說,墨家有自己的法令,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大王雖然不殺我兒子,但我還是要執行墨家門規。

“墨者鉅子腹䵍,居秦,其子殺人。惠王曰:‘先生年長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勿誅矣。’腹䵍對曰:‘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王雖為賜,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呂氏春秋‧去私》

從這件可以看出,雖然墨家內部法令言明,連鉅子本人都公正無私,大義滅親,但是對秦王來說這絕對不是一件好事,這意味著他的話對墨家根本不起作用。

為了實現他們的主張,墨家也會派墨者前往各個國家,參與政事。按墨家的規定,被派往各國做官的墨者,必須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張,如果不被認可,寧可辭職。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團體捐獻俸祿,作為墨家團體活動的“經費”。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二 墨家的思想主張

墨家的核心思想觀點是“兼愛”,這與儒家倡導的“仁愛”大有不同。“仁愛”說到底是建立在等級森嚴的封建倫理體系上的,這是一種有差別的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個人都不能逾越自己的界線,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將仁愛,一旦越界,就是大逆不道。

但是墨家的“兼愛”,是一種是更博大、更普遍、更平等的愛,墨家認為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因為尊卑有別,強弱不同,出現了“強執弱、眾劫寡、富侮貧、貴傲賤”的現象,這因為如此,底層人民才過著

“飢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

的痛苦生活,要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人人平等,人人愛人,這就是所謂的

“兼相愛、交相利”

墨家還有一個重要的思想觀點是“非攻”。“非攻”的思想主要是建立在當時國家之間兼併戰爭日益嚴重的基礎之上的,墨家希望各國之間能停止征伐,不在打仗。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當然,儒家也提倡和平,但是這兩家的行事風格不太一樣,儒家是去各國遊說,苦口婆心的勸說君王,你們不要在打了,不過大多數時候君王們只是當做耳邊風聽聽就算了,該打還是打。不過墨家就不一樣了,楚國要攻打宋國時,墨家弟子直接拿著守城器械就參戰了,並告訴楚王,你們要該來,我就能讓你們血流成河,最終楚國在墨家的威懾下,還是罷兵了。

所以墨家的“非攻”是一種主動止戰的行為,必要時可以採取以暴制暴的行為,這筆儒家苦口婆心的勸說無疑更為有效。

此外,墨家的思想還有“尚賢”,“尚同”、“非命”等,“尚賢”認為國家應該讓賢能的人來治理,反對周禮規定的宗法世襲制;“非命”則宣揚了一種不屈服命運,透過努力奮鬥掌握並改變自己的命運的精神,這些主張在今天看來都是十分具有現代意義的。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秦時明月-墨家鉅子)

三墨家的消亡

秦漢時期,曾經和儒學並駕齊驅的的墨家,在統治者的打壓下,日漸式微,逐漸分化為兩支。專攻學術文化的“墨辯”,慢慢轉向對認識論、邏輯學、幾何學、幾何光學、靜力學等學科的研究,這就是所謂的“墨家後學”,而專攻軍事武器的“墨俠”,則成為遊俠,懲強扶弱,劫富濟貧,這些人被統治者認為是社會不穩定的因素。

漢武帝時期接受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後,不僅在文化思想上廢除了其他的學說,而且在社會上也發起了大規模打擊遊俠的運動。當時關中地區著名的俠士郭解,就被朝廷以“平民身份俠,玩弄權詐之術。”之由,全族被誅殺。漢武帝之後,遊俠這一團體在社會上銷聲匿跡。

在此後的兩千多年的時間裡,在統治層有意的打壓與隱藏下,墨家一直不為世人所知。直到清末民初,封建社會瓦解,學者們才從故紙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墨家的學說重新大白於天下,並且研究中越來越多。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四 墨家為很麼會消失

在瞭解了墨家的組織結構、思想主張以及消亡歷程後,相信大家對墨家的消失的原因有了大致的瞭解。總的來說,墨家消失的原因,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因素。

外部因素——統治者對墨家及墨家學說的排斥

墨家從誕生那一刻起,就註定不會被統治者接受。墨家是真正為底層人民發聲,主張建立一個平等的世界。儒家推崇尊卑有序,墨家推崇平等,儒家推崇血統論,墨家推崇尚賢,儒家鄙視底層勞動者,墨家則以勞動者為主體,更有甚者,墨家在“尚賢”的基礎上還發展出了“選天子”主張:

“天下之所以亂者,生於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墨子·尚同上》

墨家認為,連天子也是可以推選的,要是天子不賢能,完全可以另選一個能力強的人來擔當。這些主張,無一不是在顛覆封建社會的統治基礎。而且墨家動不動就以武力要挾君王,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從墨子制止楚國攻伐宋國一事就可以看出,試想,對於這樣一個團體,那個君王敢放心的任由他們發展,自然是必欲除之後快。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內部因素——太過於理想化,忽視實際情況

當然,墨家內部也有種種問題。

首先,墨家“尚賢”,雖然理想很美好,但是現實很骨感。到底怎麼樣才算是“賢”呢,如果同時有多個“賢者”,那麼又到底該選擇誰呢?這操作起來無疑是個大問題,看看當今民主國家如何競選總統就知道了。所以,在墨家內部,鉅子的選任往往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處理不好,可能會引起分裂。

秦朝以後,大一統成為主流,小農生產者和和手工業者被長久的束縛在土地上,民間的流通性大大減弱,而且小農階級有自身的侷限性,目光短淺,很難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做鬥爭,墨家也就漸漸失去了生存發展的土壤。

墨家提倡“節用”、“節葬”,反對一切鋪張浪費,看中艱苦實踐,而且墨家弟子也是身體力行,他們“

以裘褐為衣,以跂蹻(草鞋)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

”,這似乎有點自虐的意思,所謂過猶不及,如果拿這套思想去強制要求沒什麼信仰的小民,那肯定會引起反感。所以,墨家雖然代表了底層人民,但是在底層人民之中擁護者卻並不多,這也不得不說是一個諷刺。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墨家弟子)

雖然在封建社會,墨家被有意的隱藏了兩千多年,不過終究還是重見天日了。墨家再次遭到重視是在清朝末年,隨著國家衰弱,民族危亡,封建統治逐漸瓦解。西學東漸,救亡圖存,儒家話語權逐漸下降,思想解放迎來了一次大解放,墨家思想重新進入人們視野。在《民報》刊登的古今中外四大偉人的專欄中,墨翟與黃帝、盧梭、華盛頓並列,被尊其為“世界第一平等、博愛大家”,譚嗣同、梁啟超等人都表達了重塑墨家精神的意願,當然,在這之後,一種更加先進的思想傳入中國,並引發了中國的巨大年變革。

直到今天,墨家也成了中國古代科學精神的象徵,中國第一顆量子衛星就被命名為“墨子號”,古老的墨家,正在重新煥發出生機。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北疆同心聊歷史2019-04-14 06:55:06

墨家學派主張:儉樸、仁義、非攻(不打不正義的戰爭),這些主張在兼併戰爭頻繁的戰國時代是″有利於民″的。但是卻並不被各國諸候們所接受!原因很簡單:在戰火紛飛、你死我活、爾虞我詐的時代裡講仁義、非攻,又怎能被統治者認同呢?下層人民在受苦,可上層統治者卻在享福。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對著貴族講“儉樸″無異於對牛彈琴…墨家的主張是好的,也是一個既重視道德又重視”技術”的學派!只是他們所處的時代雖允許“百家爭鳴”,但是能夠適合統治者需要的卻並不多…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秦國在商鞅變法後開始強勢崛起!而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後,嬴政崇信”法“家的策略!秦朝的嚴刑峻法在歷史上是有名的!在那個時代裡,連儒家都沒法佔據主流地位,何況遠比儒家弱勢的墨家了。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秦亡漢立,漢初崇”道“。漢武帝時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自此儒家開始在政治舞臺上佔據了主流地位。而包括墨家在內的其餘各家,沒有了生存的土壤,也就只能退出歷史舞臺了…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大帥說歷史2020-04-16 23:25:32

對於墨家的認識,我們印象中往往都是機密、機關、機甲等等技能為一身的神秘組織,提到墨家我們就會想到出其不意。然而,就是這麼神秘的一個組織,最終卻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我認為原因有三:

原因一:

我們都知道,諸子百家爭鳴是出現在動亂的春秋戰國分解時期,這時每個分解的國土都要有自己的獨特治國方式,因為有了需求,那麼就會有供應,於是百家興起,墨家也是在這個時候出現。

墨家主張遵循規律,抵制戰亂,推崇節約。墨家的思想,雖然能夠存在於六國分裂時期,卻不能繼續存在於大一統的秦漢時期。原因就是,墨家的主張已經不能試用統治者的需要,得不到相應的政治支援,墨家也就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原因二:

1.秦朝

秦始皇稱帝后,急需穩定國內秩序,於是法家成了第一選擇。”焚書坑儒“這樣的事件時有發生,不僅儒家遭到了破壞,而且墨家等其他諸子百家也紛紛被趕下歷史舞臺。因為當下的秦國需要的是穩定和嚴法。

在秦國時候,法家著名人物商鞅在秦國進行的兩次政治改革,史稱“商鞅變法”,秦國統一後,繼續沿用嚴苛的法律,也是正常的。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2.漢朝

漢初,為穩定民心,吸取秦朝暴政的教訓,漢朝統治者決定用儒家思想治理國家。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治者在意的是如何穩定國家,而非科學技術。儒家思想佔領了上風,墨家也就更缺少機會登上歷史舞臺。

原因三

最根本原因是:墨家所代表的利益階層是農民,他們自身缺少繼承者和傳承者,自墨家創始人之墨子之後就很少出現傑出的管理者。

雖然如此,墨家仍然為我國古時的科技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比較著名的有:小孔成像、幾何學說、邏輯詭辯等等方面。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小結

墨家的出現是必然的,他們的興起也是歷史所需要的,他們的沒落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我們佩服墨家傑出的科技創作能力,他們的有些發現甚至早早領先世界,但是仍然缺少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經濟進步的能力。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枕上書史2020-04-17 15:18:44

墨家消失的是否“徹底”,我們不應該輕易下結論。

墨家作為純粹的思想,並沒有徹底消失,我們今天仍然能讀到殘本的《墨子》,即便有一些章節因為種種原因佚失了,但墨家的核心思想還是流傳了下來。明清之際,也有諸多學者對《墨子》文字進行過解讀和研究,《墨辯》篇還曾在民國掀起過一次研究熱潮。

我們直覺上的“墨家徹底消失”,其實是因為在後來的大小歷史事件中,幾乎看不到的身影了。儒、法、道都有機會登上歷史舞臺重新表演,但墨者卻在“二十四史”中銷聲匿跡了。

因此我們會猜測,是不是墨家觸動了統治階級的利益呢?一個思想、一個學派的消失,我們經常會說:是因為它觸動了統治階級的利益。

但這個簡單地歸因,是不符合邏輯的。從邏輯上來說,思想並不能直接觸動階級利益。因為思想、意識本質不是物質武器。思想、意識只能作用於人,作用於某一個階級,給該階級鼓舞,為該階級發聲,幫該階級提供理論支援,最後才能透過該階級去觸動其他階級的利益。

絞殺思想——批倒、駁斥、查禁——這是沒有用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只要這個思想立足的階級還存在,這個思想永遠不會被徹底絞殺,永遠會有人重新用該思想武裝自己的階級。

所以墨家思想為什麼消失在了歷史中,卻沒有消失在文字中?因為它立足的階級已經消亡殆盡了,它存活的土壤已經流失了,它在市場上已經沒有買主了。雖然思想還在,但它已經沒有階級可以鼓舞了。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2.作為思想的墨家學說

關於墨家思想,鄭傑文先生有一套書叫《中國墨學通史》,裡面詳盡地分析了墨家思想,包括大家關心的科技、宗教、社會、經濟、政治等各個領域,以及各朝各代不同流派的學者對墨家思想的評析、墨家思想的流傳脈絡等等,甚至涉及並旁徵了在日本生根發芽的日本墨學……當得起“通史”二字。

如果對墨家有興趣,直接去讀這套書。因為三言兩語間,我能提到的部分極為有限。

我說這套書的主要目的是,它談到了墨家的流傳脈絡。可以用來佐證我前文中所述:“墨家作為純粹的思想並沒有徹底消失過”這個觀點

2。1 關於墨家思想流傳的三派意見

關於墨家思想的流傳,近代以來很多學者談到過,主要有三派觀點:

其一:墨學亡於秦漢之際

該觀點的源頭可以追溯到為《墨子》作校注的清末經學大師孫詒讓先生,他有一句名句:

獷秦隱儒,墨學亦微。至西漢,儒復興,而墨竟絕。(《墨子間詁》)

這是孫詒讓先生的蓋棺定論:墨氏之學亡於秦季。

此後學界普遍認可這個觀點,包括章太炎:

嗟乎!鉅子之傳,至秦漢間而斬。非其道之不逮申、韓、商、慎,惟不自為計,故距之百年而墮。(《訄書·儒墨》)

其二:之際,墨學併入儒學

該觀點應當說是第一類觀點的補充。

自第一類觀點盛行之後,出現了一些反對的聲音,譬如方授楚先生指出,在《鹽鐵論》中談及西漢早中期,民間仍然有墨者在講學議論:

淮南、衡山修文學,招四方遊士,山東儒墨鹹聚於江淮之間,講議集論,著書數十篇。(《鹽鐵論·晁錯》)

故而方授楚先生稱,墨學在西漢是“慢慢衰亡”的,而非“陡然消逝”:

墨學之在西漢,其衰微乃漸而非頓……是在西漢武帝時,墨學之師承家法,猶未絕也。(《墨學源流·》

郭沫若先生對這些反對的聲音表示不滿。

他引《淮南子》中“豐衣博帶而道儒墨者”一句,認為在西漢之初,墨家已經放棄了墨者節用的“自我要求”,換上了和儒家一樣的“豐衣博帶”。

又引《鹽鐵論》中著名公案,儒者、墨者響應陳勝吳廣起義:

齊魯儒墨縉紳之徒,肆其長衣,負孔氏之禮器詩書,委質為臣。(《鹽鐵論·褒賢》)

他質疑墨者響應陳勝吳廣的起義時,為何要揹負“孔氏之禮器”呢?

故而郭沫若先生主張:在秦漢之際,儒墨產生了合流,甚至可以說,

墨者淪為了儒者的附庸,墨家併入了儒家。

其三:秦漢之際,墨學中絕,但唐朝之後又重新復甦。

這個觀點是我比較認可的,即鄭傑文先生在《中國墨學通史》中的觀點。

他認為,漢代確實存在著一種“孔墨並舉、視墨同儒”的情況,這混淆了儒墨概念,導致墨學不能獨立發展,致使“墨學中絕”。

但墨學最終“活過來”了。

墨學的“活過來”,主要依靠魏晉之後,中原文化中長期交織的“儒、釋、道三家之爭”。

鄭傑文先生認為,歷史上的“三家之爭”,其實潛藏著“儒、墨、道、釋四家之爭”。主要體現在兩派意見上:

其一派:以等人為主導的“儒墨相用”觀,認為經學除了研究儒家經典以外,也應該研究墨家經典,儒墨並不矛盾,用儒就要用墨:

儒譏墨以上同、兼愛、上賢、明鬼……餘以為辯生於未學,各務售其師之說,非二師之道本然也。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為孔墨。(韓愈《讀墨子》)

另一派:繼承於孟子。孟子對墨子思想始終是一種駁斥的態度,這在儒家內部產生了“尊儒闢墨”的派系,以柳宗元等人為主導,主張“墨不如佛”:儒學當然是最好的,但次好也輪不上墨學,墨學應當排在最後。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2.2 墨學復甦之後

此後的思想史中,儒墨之爭的戰火就重燃了。只不過這一回,是“儒墨相用”與“尊儒闢墨”之間的鬥爭,換言之,是打著墨學旗號的儒學內部鬥爭。

2.2.1 墨學在宋朝

在宋朝,學堂是向學生傳授《墨子》經典的,《太平御覽》等書也多收集《墨子》內容,應當說《墨子》一書至今仍有殘篇流傳,仰賴於當時開放包容的學術氛圍。

墨學在宋朝造成了不小的影響,譬如歐陽修就曾在《崇文總目》中稱墨家“節用貴檢”,有可取之處:

然其強本嗇用之說,有足取焉。

也正因為影響不小,才會做《楊墨》來批駁墨子:

墨子之所學者為人,為人,學者之末也……故學者之學也,始不在於為人,而卒所以能為人也……墨子者,廢人物親疏之別,而方以天下為己任,是以所欲以利人者,適所以為天下害患也,豈不過甚哉?

在王安石眼中,看似“大公無私”的墨子,其實和楊朱是一類人,都於私處著眼,而遠於大道。他在《書墨後》一文中,更是把楊墨和老佛都稱為“荒妄雄猾、資禍當世”。

王安石是“恨”墨學入骨了。這裡還需要捎帶提一句,雖然作為王安石政治上的反對派,但蘇軾卻也主張“嚴儒墨之分”,和墨家劃清界限。與王安石、蘇軾同時期的二程,對墨學的態度則稍稍溫和一些。

到了黃震,黃震效仿韓愈用“儒墨共同點來論述儒墨並用”的方式,反其道而行之,大談儒墨種種不同,最後得出“用孔子必不用墨子”的觀點,力闢墨學,反對韓愈。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2.2.2 墨學在明朝

和在宋朝被士大夫階層嚴正抗拒不同,明清不少學者對墨學是持肯定態度的。

譬如明代宋濂就重談“儒墨互用”,朱拱枘將墨學的弊病統統怪罪在墨子後學身上,認為《兼愛》篇闡述的是家國天下、君臣父子:

墨子,不下累萬言,激切慷慨,信可鼓動一世,而《兼愛》三篇,要言家國天下君臣父子之理,而未分甚析耳……後之謂墨者殆師墨而失其真者也。(《墨子序》)

在這場爭論中,最為出彩的當屬墨子的反對派王陽明。

王陽明擺脫了自唐以來,普遍談論“儒墨之用”的問題,以哲學世界觀的角度來分析墨子“兼愛”的不合理之處:

問:“程子云:‘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何墨氏兼愛反不得謂之仁?”曰:“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雖瀰漫周遍,無處不是,然其流行發生亦自有漸。惟其有漸,所以必有發端處;惟有發端處,所以生生不息。譬之於木,其始抽芽便是生意發端處,然後有幹有枝葉。父子兄弟之愛是人心生意發端處,如木之抽芽,自此而仁民而愛物,如木之有幹有枝葉也。墨氏將父子兄弟與途人一例,便沒了發端處,安能生生?安得謂之仁?”

王陽明認為:“仁”的生生不息,有如一棵大樹。既然是樹木,那麼樹的發端處自然要比枝葉粗壯一些。而墨子主張天下人無差別的兼愛,就像是一棵沒有發端與枝葉差別的樹。

既然無所謂差別,那就無所謂發端,沒有發端,“仁”便生長不了,便絕了。

所以王陽明給出的結論是:“

墨子之兼愛,行“仁”而過耳。

2.2.3 墨學在清朝

關於墨學的討論,在清中後期達到了高峰。出現了汪中這類“貶儒揚墨”的學者,這是前朝所沒有的。又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孫詒讓,對墨學有一個相對系統和完整的考據、評析,這也是此前所沒有的。

3 作為階級代表的墨家學說

我相信上文的內容足以說明一點:作為思想的墨學並沒有斷絕。而且唐宋之後,還發展得很好。

但“墨者”卻不見了。也就是我在開篇就講到的,墨家實際上是消失在了各種歷史事件中。

我們在各類歷史事件中:在頑固派與變法派的鬥爭中、在改革派與守舊派的鬥爭中,這些朝堂上的學子士人,竟然沒有一個是“墨者”。

范文瀾先生的《中國通史》中有一個觀點:

墨家在東周末、秦漢前領主統治沒落,地主未取得完全統治權的空隙中與儒家並存並顯。秦漢地主政權確立,地主壓倒了庶民,因之儒家獨盛,墨家消滅。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中也有一個觀點:

及貴族政治崩壞以後,失業之人乃有專以幫人打仗為職業之武專家,即所謂俠士,此等人自有其團體,自有其紀律。墨家即自此等人中出,墨子所領導之團體,即是此等團體。

這兩個觀點交相輝映,告訴我們:墨家既不是立足於“舊貴族”的學說,也不是立足於“新地主”的學說,它是屬於“自由流民”的學說,是立足於自由手工業者、自由俠士的學說。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墨者起初能夠遍佈天下,是因為當時新興地主階級尚未登上歷史舞臺,而舊貴族階層已經日漸崩潰,自由流民遍佈天下,這些自由職業者是墨家學說的買主。墨家一心代表,並且也只能代表的,就是這些自由流民。

而當封建制正式落成,一方面使得部分手工業者晉升成為小地主,墨家學說對他們的吸引力喪失,小地主轉向儒家學說,這導致了上文所說的秦漢之際儒墨合流;

另一方面使得流民俠士開始淪為山賊盜匪,受到主流社會的排斥和消滅,再也無法形成一個如同先秦墨家那樣穩定的、龐大的社會武裝團體。

這也就致使上文所述,即便唐宋以來,墨學在士人學子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但始終不能“獨立復興”,始終只能作為儒學的附庸而存在。

在士人們眼裡:墨學的正確,是因為墨學和儒學有相同之處;墨學的不正確,是因為墨學和儒學有不同之處。

那還算什麼墨學?那不過是“以儒解墨”罷了。

但倘若不“以儒解墨”,難道讓地主階級發自內心去認可一個屬於流民的學說嗎?

所以墨者的消亡,並不能怪誰,畢竟作為令統治者討厭的雜草學說,大家曾經都被一起燒死過。可當歷史的風重新吹起時,儒者一口氣就給續上了,墨者卻被埋藏得更深。

這是因為歷史選擇了儒家,拋棄了墨家。

如果您喜歡這個回答,請來關注我,謝謝。歡迎留言討論!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閒看秋風9992019-04-30 08:01:54

墨子生活在孔子稍後的年代,應該也是戰國初期。當初墨子學習的也是儒學,但是“道不同,不相為謀”,最後背棄了孔子,反而寫了一本《非儒》的書。

墨子的著作大都和生產勞動,以及百工、商賈、賓萌(遊士)、役夫有關,反映墨子自己的出身——微賤的生產者。

和孔子不同之處主是: 兼愛、非攻、節葬、非樂,上同、尚賢,天志、明鬼;反對奴隸主貴族依靠骨肉之親,無功富貴。

上同,也稱“尚同”,就是在“尚賢”的基礎上,推選賢者仁人。主張地位居下者逐層服從居上者,如家君服從國君、國君服從天子,從而達到“一同天下之議”的治世。

墨子的著作還有許多是兵書,詳細解釋戰爭防禦方術,可見墨家主張非攻而不反戰。墨家在當年也是桃李滿天下的學派,其後學有墨辯,有墨俠。

墨子的學說在戰國時期還曾經遠波西方的秦國,而墨家學派直到漢初才衰落下去。

所以孔墨二家,韓非子稱為“顯學”。孫詒讓(清朝時期大儒)這樣點評墨家:墨學之昌,幾埒洙泗。獷秦隱儒,墨學亦微。至西漢,儒復興而墨竟絕。

這句話大致的意思是說,墨學的傳播範圍和影響範圍在“洙泗”(兩條和)之間,也就是當年孔子講學的地方。這裡所說墨學的歷史興衰,是符合實際的。

墨子的社會政治思想是一種“役夫之道”(窮人政治經濟學)。兼愛、非攻、非命、非樂,反對王公大人以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這種思想是奴隸社會的造反理論,必然為奴隸主貴族所不取,也為後來封建社會統治者所不容。

不過墨子的弟子們卻為了實行其理想,赴湯蹈火,死不旋踵,其不改初心,尤其可貴。墨子學說的一些宗教理論,如《天志》、《明鬼》,則都是糟粕。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文字拾荒人2020-08-11 16:10:06

《漢書·藝文志》稱:“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淮南子·主術》也說“孔丘、墨翟修先聖之術,通六藝之論。”所以,墨家與:儒家應為同宗同源,至少是有相似的學術淵源。然而,儒家思想後來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上統思想,而墨家則像一顆耀眼的彗星,很快湮沒於歷史的塵埃中。這是為什麼呢?

翻開《史記》一看,關於墨子的敘述只有24個字,只是在《孟子荀卿列傳》最後提了一下墨子:“

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

這與其他諸子百家連篇累牘的記載比起來,關於墨子的記載則少之又少。墨子一生著述甚多,戰國時期墨家興盛時,據說有書籍三車,但如此眾多的墨家著作到今天,只殘留了《墨子》53篇,墨家學說在當時興盛了100多年,為什麼為封建統治者所不容呢?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根本原因:動搖了中央集權的思想

“尚同”篇裡墨子反覆強調這一思想,墨子說:“

天下之所以亂者,生於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

墨家的消失主要是因其思想和秦始皇所建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思想背道而馳,從而遭到了滅頂之災。

首先,秦王朝的封建專制和墨家的學說發生矛盾是主要原因。墨家的“選天子”思想是封建專制的最大威脅,墨子在“尚同”篇裡,反覆強調“選天子和地方長官”的思想。這種思想徹底打破了封建帝王的世襲體制,與當時的封建政治產生了深刻的矛盾,如果這種思想在社會上傳播開來,封建統治者的權利地位便岌岌可危。在這種致命的威脅下,封建君主怎能容忍墨家的昌盛呢?選舉君主和各級官吏是動搖帝王權利的事情,怎能輕易讓與他人?因此,墨家成為獨裁專制者的眼中釘是理所當然的,加上墨家反對戰爭的堅決態度,墨家集團便成為秦王統一過程中首先要消滅的物件。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墨家消亡的外在原因:生存環境的變化,導致墨學的衰微

在春秋時期,由於各國之間的戰爭,原本的格局受到嚴重衝擊,以致到戰國時期,出現獨立的小手工業者。這樣,新產生的自由平民階層就為墨學的產生奠定了階級基礎。但到了秦漢,新的封建文化確立,使得春秋戰國新興社會力量革命時代終結。封建制的思想、行為使一些人開始對墨子的激進理論產生厭惡,更由於對自身利益的考量對墨子理論不再熱誠。失去了階級和經濟基礎,墨子學說慢慢趨於衰微。而後來,秦始皇採用法家理論,更是對墨家造成巨大沖擊,墨家擅長的墨械也被禁燬。

但究其根本原因是,墨家的兼愛學說令人難以順服,其實踐可能性極小。同時,秦始皇禁止私學,秦漢的焚書坑儒和罷黜百家也使墨家失去了生存的空間,墨家從此消亡。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墨家消亡的內在原因

(一)否定宗法制度,反對血緣關係

從夏朝開始,由家天下到嫡長子繼承製再到後來的分封制,中國有史以來,就產生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制社會結構,人們以血緣為紐帶聚族而居,實行族長、家長統治。而墨子則提出了“兼”和“別”的概念。“兼”即“天下為公”;“別”即“天下為家”。墨子認為,正是天下為家使得階級對立產生,私有制代替共有制,人們盡相征戰,虧人自利。因此,墨子提出兼愛思想,主張無差別、無等級的愛。

但是,秦始皇建立統一的封建帝國後,實行的君主專制使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制社會結構在政治和經濟上得以強化,進而維護和強化著君權,確立著人倫關係,調整著整個封建社會內外部的諸種矛盾,同時,血緣宗法觀念也經過長期的演變、完善和強化,滲透和融合到社會生活和民族意識之中,潛移默化地形成牢固的民族心態、社會心態與倫理規範,基本上成為兩千餘年封建社會不易的基石。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宗法制的實質是等級制,講求親親與尊尊。親親主要是宗法制度在家族中的應用,維繫的是家族的秩序;尊尊則是宗法制度在國家中的應用,維繫的是國家的秩序。正是親親、尊尊的禮制夯築了中國宗法社會基本框架。儒家思想根基是建立在家族制的基礎上的,儒家的仁愛思想是以宗族為核心,逐漸地向外擴充套件,是主張“愛有差等”的。以此來確立尊卑貴賤的等級制度和人倫關係,既迎合了統治者的意願,又適應了小農經濟社會一般民眾的心態。

所以,墨家的理論曾被孟子指斥為“無君”、“無父”,已經說明“兼愛”與中國傳統的血緣基礎相對立。

(二)高度軍事化組織威脅了國家的統一

在封建社會中,國家的權利高度集中於帝王手中,帝王往往不容許其他的軍事團體的存在,尤其是墨家這種有著嚴密組織紀律的、行動統一化的、經濟一體化的半軍事學術團體;成員遵守統一的紀律,遵奉同一個領袖,信奉同一種學說,對統治者而言就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墨家有自己的組織形式,明確的宗旨,統一的行動部署,嚴明的紀律。墨家貫徹墨子的政治主張,有自己的法規,嚴守紀律,任何人不允許違反墨家之法。違者雖親子不可免。墨家鉅子有對其弟子的生殺之權,以墨象的行為準則作為衡量和處理事情的法典,不顧君命王法,蔑視國家法律和君權。

墨家集團的規模也很可觀。墨子救宋時,其弟子禽滑釐率三百人,持守城器械馳赴宋城以御楚寇(《墨子·公輸》)。《呂氏春秋·上德篇》記載,墨鉅子孟勝率領弟子為陽城君守城,“

孟勝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

。同時墨家的成員多敢死之士,據《淮南子·泰族訓》記載:“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化之所致也。”

一個團體有如此眾多不畏犧牲的勇士,已足以使任何一個帝王寢食難安了。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此外,墨家成員皆精通軍事,墨子的著作涉于軍事篇章與《孫子兵法》不相上下。墨家弟子也大都精於攻守之道,行兵佈陣之法,尤善守禦和製作守禦墨械。他們的領袖是軍事方面的專家,禽潛釐以及其後的孟勝等皆不例外。隨著時代變遷,墨家這個半軍事化的組織,對統一的國家造成威脅,因此墨家為歷代帝王所切齒。

(三)墨家主張存在自相矛盾和空想的方面

“兼愛”思想的空想性。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自然經濟是一種依附於土地的宗族血緣經濟,這種經濟形式使中國的宗族組織在中國長期保留。而墨子要求的兼愛思想,只抓住了問題的表面,這與封建宗法制的親疏差別是格格不入的。墨子提出,要想使天下人相愛,必須愛人如己,就可以消除動亂實現天下太平。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墨子不瞭解戰爭與動亂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是一制度向另一社會制度轉變過程中的歷史必然,他把社會動亂的原因歸結為人們“不相愛”,因而主張兼愛,併到處奔走呼號,但最終於事無補。事實上社會動亂不是減少,而是日益嚴重。所謂超階級的愛,在階級社會里是不可能實行的。而且,只要私有制還存在,人與我的意識沒有消亡,那麼墨子主張的愛人父如己父就不可能得到廣泛推行,其主張註定只能是一種空想。

這樣,在各種主客觀原因的影響下,墨家學派逐漸消亡,成為絕學。但墨家思想還是有可取之處,如墨家的生產和節約意識、利他主義的精神等。所以我們在研讀墨家的學術理論時,應發揚其合理思想和精神核心,拋棄其不符合時代需求的觀點;充分吸收它的戰略和戰備思想,傳承其重科學反迷信的傳統。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當時墨家是橫亙在封建專制集權道路上的一座巨大障礙,不除掉這一障礙,秦始皇就不能統一中國,中央集權的專制主義政治制度就難以確立。因此,消滅墨家就成了秦始皇統一六國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任務。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蘇小衿2020-04-17 16:16:05

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為“諸子十家”,後又加入兵家和醫家,成為“諸子十二家”。一直流傳很廣的墨家在秦朝時期突然消失,其實有著幾個方面的原因,與墨家自己的主張有著分不開的聯絡。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1、“非儒即墨”:與儒家之間的衝突

墨家與儒家都是“百家爭鳴”當中的學派,其中儒家在法家興起之前,一直都廣泛被統治者所接受。秦始皇的“獨尊儒術”正是體現出了儒家被秦朝所接受,而相應地與儒家相對的墨家,自然就受到了衝擊。

墨家創始人墨翟曾經學習儒術,但受不了禮的繁瑣,便開創了墨家。而墨家學說當中,與儒家提倡的等級觀念等都有著完全相反的看法,因此與儒家之間是相互對抗的。秦朝儒家受到重視,那麼墨家自然也就會極大受到打擊。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2、“兼愛”“非攻”:反對當時秦滅六國的統一戰爭

墨家學說當中最為重要的“兼愛”即平等觀念和“非攻”即反對兼併戰爭,與當時秦朝所施行的對其他六國攻伐之戰,有著很大的衝突。而墨家學派反對兼併戰爭,自然也獲得不了靠著武力征服天下的秦朝的認可。

墨家的墨者據說多來自底層,能吃苦耐勞,把維護道義當做義不容辭的責任,墨家的官員到地方做官之後,都堅持墨家理念,如果不能推行墨家學說,寧可辭官不做。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可想而知,如此堅持墨學的墨者們,在以重視法令強權的秦朝,肯定會遭到極大的困難,也因此在秦朝無法發展壯大,進而逐漸沒落。

總而言之,因為墨家學說的理念,與秦朝及遵循的儒學,有著十分大的衝突,也就無法再秦朝得到發展,進而受到壓制後沒落至消失。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展小玖2020-04-17 08:29:53

在回答問題前,我們先搞清楚墨家主張什麼?代表了誰的利益。

我們知道墨家主張兼愛、非攻,兼愛主張公天下,兼愛天下,政治上主張哲學王統治天下,主張獨裁統治。非攻是希望天下和平,能夠正常的發展。

墨家代表了工商階級的利益,在哲學上,墨家主張“天”是高於個人的,這個是非常崇高的理想,基本類似於西方的一神教,就是有一個高於人類的人格神,人應該尊崇神的指引,達到天下太平,和平發展的目的。

我們知道西方文明就是工商文明,工商業文明在近代推動了工業革命,一舉讓人類進入現代社會。西方文明就是一神教,公天下、兼愛天下。所以墨家其實就是西方文明的東方縮減版本。兼愛、天下和平才能真正發展經濟,自由通商,手工業和商業才能得到發展。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墨家消失其實也不意外,中國其實是農業文明,之所以工商業文明在中國得不到發展是因為中國的文明獲得了大量的優質土地資源。中原文明需要的是對土地進行精耕細作,就不缺糧食了,經濟和人口自然就上去了。

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希臘是個土地貧瘠的地方,他們只能發展工商業,透過奇技淫巧去埃及平原及兩河流域用商品換取糧食,這是西方文明發展工商業文明的根源。

所以墨家在東方是沒有生存土壤的,統治者支援墨家是沒有統治利益的。之所以在戰國墨家突然興起,很大程度時因為墨家擅長武器裝備的製造,擅長攻守城和打仗。各國基本都是利用墨家進行戰爭,卻不支援墨家思想。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墨子這樣一個類似穿越者的牛人,把進入現代社會的鑰匙放在了那個時代,並公開給各位統治者,然而並沒有人識貨。中華文明錯失了工商文明的鑰匙,意味著錯失了引領人類發動工業革命的契機。

多年後,當堅船巨炮出現在東方時,誰又能想到,幾千年前那個偉大身影曾經把這些通通送到了中華文明面前呢?資源就是詛咒,當你的條件足夠好的時候,你是不會想到有人在可憐的資源面前掙扎,從而能夠最有效的利用資源。

在當今的世界,類似的例子也在不停上演,石油最多的國家窮困潦倒,一年三熟的非洲平原,遍地飢餓!而中原大地在墨子時代上演了同樣的故事,擁有世界上最聰明的中國人,擁有廣闊的土地資源,所以沒有人阻止封建統治者的傲嬌!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歷史小奴才2020-07-15 16:01:18

前十名:

兵家、法家、儒家、墨家、縱橫家、道家、陰陽家、雜家、農家、小說家。

在戰國時期,

吃得最香的是兵家、法家和縱橫家;影響最大的是儒家和墨家;

墨家的機關術:

墨家機關術是比較玄幻的,很多機關術已經流失了,據說墨子就能在頃刻之間將三寸之木削為可載300公斤重的軸承,我們今天用到的槓桿原理、滑輪技術等都在儒家機關術中有所體現。

墨家組織的特點:

墨家有點形似今天的黑*幫集*團、恐*怖*黑社*會組織,他們的主張是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等,所以戰國時期的墨家弟子常常身穿黑色服裝、攜帶寶劍,對那些嗜殺、暴*虐、經常欺凌弱小的君主、大臣實施刺殺。這樣類似黑*社會的墨家,其組織是非常嚴密的,在戰亂動盪的戰國時期求得生存是完全遊刃有餘的

。當時流傳“非儒即墨”的說法,可見當時墨家的地位和影響在諸子百家中師極其高的。

消失原因:

到了秦國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之後,

國家的大一統容不得有半點威脅專制統治的集團存在,秦朝的十五連坐制度和高壓統治已經使墨家喪失了存在的社會基礎,

因此,到了秦朝,墨家就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梅苑評2020-09-01 17:15:38

墨家的衰敗是有原因的,墨家鉅子孟勝帶著墨家本就不多的弟子死在楚國,雖然墨家鉅子之位傳給了田襄子,但墨家後繼無人,直至秦國時期,墨家近乎絕跡。

陽城君是楚國的一個貴族,陽城是他的封地,而墨家鉅子孟勝在陽城工作。孟勝與陽城君既是上下屬,也是好朋友,所以陽城君出城前,將信物交給了孟勝,叫孟勝守好城池,等他回來,如果他不回來,誰來也不能開城門。

這是莫大的信任,一個領主是絕不會輕易將領地託付給他人,孟勝也因此很感動。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01

當時,楚國楚悼王去世,在楚國主張變法的名將

吳起

再沒有人保護他了。吳起在變法的過程中,殺了很多楚國貴族,而且觸動了楚國貴族很多利益。可以說,楚國的王公大臣們對吳起是恨之入骨。

趁楚悼王去世,而太子還未登基之際,正是殺死吳起的好時機。於是他們在楚悼王下葬的地方埋伏好了弓箭手,等到吳起出來弔喪,就萬箭齊發,殺死吳起,陽城君就是其中一員。

一切都很順利,吳起站到了楚悼王的屍體旁弔唁,這時陽城君等人就射箭想要殺死吳起。吳起見狀,明白自己難逃一死,於是抱著楚悼王的屍體嚎啕大哭,直至被射死。但問題是,楚悼王的遺體也中箭了,在楚國,破壞君王遺體是誅三族的大罪。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楚國太子即位,是為楚肅王,楚肅王從小就是吳起的崇拜者。他是眼睜睜看著一個腐朽的楚國是如何站起來的,他對吳起是敬仰萬分的。而當他知道,那些貴族們活生生用弓箭,在楚悼王的葬禮時射死了吳起,他發誓要殺光“射吳起並中王屍者”。

射中吳起的要殺,射中楚悼王遺體的也要殺,實際上當時在場的都被殺了。70多個家族被屠戮,而陽城君也在其中。

因此,楚肅王命令士兵去陽城接管防務,並且拘押、殺死陽城君的家人。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02

當時,孟勝得知陽城君已死的訊息時,萬分悲痛。他不知道陽城君是要去殺吳起的,要是知道,他又怎會接下信物,防守陽城呢?

但是君子一諾千金,縱然是死,也一定要遵守自己的諾言,不見到陽城君,誓不開城門。但是陽城君已死,孟勝除了死在陽城,別無選擇。

當時弟子徐弱就警告孟勝說

:“陽城君已經死了,我們死在這裡毫無益處,而且必將使墨家遭受巨大創傷,甚至世上再也不會有墨家存在了,百年基業毀於一旦。”

孟勝卻說

:“我會將鉅子之位傳給宋國的田襄子,我與陽城君交情深厚,如果我不死,天下人日後將難以信任墨家,墨家的立身之本就蕩然無存了。縱然苟活於世,又有什麼面目去見墨翟老祖宗。今日,我們因諾言而死,不怕墨者絕世!”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孟勝命令三個弟子帶著自己的墨家鉅子印信去宋國,交給田襄子。田襄子知道訊息時,已經於事無補,於是命令送信的三人留下,三人拒絕後前往陽城赴死。

墨家精銳一朝死絕,獨留墨家鉅子田襄子,如同孔門七十二賢全部死絕,墨家就此沒落了。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梧桐樹邊羽2020-07-17 17:36:44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謝邀。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墨家作為一種思想流派,曾經在先秦很流行。

先秦的百家爭鳴,我們要是詳細捋一捋根源,其實錯綜複雜,互相學習,後來才慢慢分出門派,並逐漸清晰而森嚴。

靠前的管子不說,百家思想基本上都和老子的道家理論雲蒸霧繞,絲線萬千。

孔子就曾問道於老子。儒家的經國治世思想在《老子》(《道德經》)中,正是老子關於“德”的闡述和延展。荀子是法家之發端,但他本身是儒家,法家正是站在孟子“性本善”的對立面“性本惡”之上發展出來一套管控人性的思想方法。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諸子百家的思想,其實都是在為統治階層如何統理萬民作思考和建議。

淡泊如老子,也是在提出自己的治國主張:“治大國,若烹小鮮”,“無為而治”,只不過老子在出謀劃策的時候,思考得出了對於宇宙、人生的精神理論。他的後來者孔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等人,則是在具體的方法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百家的方法不一樣,但最終還是落到為統治者服務的根本上。道家的清靜無為,搭上了黃帝,形成“黃老之學”,也成為了西漢初期統治階級使用的意識形態,並得以寬政待民,恢復了秦、漢戰亂踐踏下的凋敝民生。這種相對寬鬆的管理,讓“文景之治”生機勃勃,積攢下了巨大本錢給窮兵黷武的漢武帝威震天下。

漢武帝接過這些本錢,就把黃老之學踹掉,使用了董仲舒改造過的儒家思想,儒表法裡地開始了大漢的征程偉業。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這些都是基於統治者需要。

在百家爭鳴中,唯一曾經強大到與儒家抗衡,卻不是出自統治者思維的思想,就是墨家。

墨子雖然是貴族之後,祖上因過被貶為平民,身份雖然低,卻還是接受了良好教育,因此成就了這個農民出身,帶有底層特色,善於理論總結的思想家。

墨子當過官,卻沒有當多久,遇到思想上的困惑,求學於當時最流行的儒家,卻發現思維不對路,最終自創墨學,與代表統治階級的儒家思想分庭抗禮。

形式上不合法

由於出身,墨子思想天生就代表了農民、手工業者,所以在當時一呼百應,大批底層人民加入他的學派。

為了管理好這些知識相對低的門徒,墨子創立了自己的門規,利用學生們的手工業者身份,進行了大量邏輯學研究、科學方面的探索、特別是戰爭武器的研發,最後形成了一股獨立於各國政權之外的武裝力量。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打個比方吧,墨子大概是明教教主張無忌的地位。

墨子的武裝力量,不是官方能管控的。而地下的武裝組織,其實就是“黑社會”。

墨就是黑,而墨家學派的最高領導人,被稱為“鉅子”。巨者,大也。

是不是越來越熟悉?

墨家的鉅子,就是“黑老大”。

有哪一個合法的政權,會允許獨立於自己統治管轄之外的武裝力量存在?

楚國要攻打宋國,魯班為楚國特地設計製造了一種雲梯,準備攻城之用。墨子得到這個訊息,急忙趕到楚國去勸阻,他用自己創造的戰術和武器在演示中打敗了魯班的雲梯,最終逼得楚王放棄了攻宋。這就是“墨子救宋”。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但是楚王是喜歡阻攔自己的墨子還是為自己製造戰爭武器的魯班呢?

答案不言而喻。

雖然被止戰,卻是被止於更強大的武器和武力威脅,而不是真心不想攻擊宋國。

這種“止戰”,實際上是被期待發動戰爭一方所討厭的。

而準備發動戰爭的一方,往往是強大的,最終獲得勝利的一方。

不論是戰國亂世,還是後來秦漢一統,作為統治者,都不喜歡被自己權利之外的武裝力量所威脅。直到今天,世界上沒有那個政權,喜歡地下的那一套組織系統。

就算是日本,黑社會公開化,是以公司化為代價——其原則是要接受政府管理監督。

這世界早已沒有了法外之地。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所以,作為實操性的墨家組織,在中國進入大一統社會的時候,就會客觀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會被視作毒瘤清除。

這也是為什麼清末民國初期,墨家思想忽然被重視的原因。

國父的前身,不就是個“墨家鉅子”?

思想上天然與主流對立

一種思潮的興與廢,是與時代息息相關。

當國家一統,就使用儒家講牌面,用法家來治理,而當大眾需要推翻這一切的時候,墨家就被重新翻出來,成為新的圭臬。

當然,墨家思想為什麼在二千年內消失得好像不存在,其表象是組織結構的不合法性,而其根源則是其思想產自“舊無產階級”(農名、手工業者),完全處在統治階級的對立面,所以多年來一直被國之君子鎮壓剔除。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墨子思想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

而光是其中“尚賢”、“尚同”,就能要了封建世襲制的老命,換句流行話來說,墨家要求的是真正的“民選”。

何為“天志”?民意即“天志”。

在皇帝看來,這是多麼令人討厭的思維啊?居然要動寡人世襲的天下,以賢者尚之。這種反動的思想不禁更待何時?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在形式上的非法性,在思想上的過於先進,導致了無論在哪個朝代,墨家都是被打壓得最厲害的思想,到最後終於消失在了歷史人文長河之中。

任何東西的突然消失,只可能是統治階層的意願。

有些是因為戰爭,但是戰爭——不也是統治者的意願嗎?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風吹下的洛夜2020-04-16 22:50:33

墨家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哲學派系,是諸子百家其中之一,與老子的道家、孔子的儒家構成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

墨家創始人是墨子,墨家是一個紀律嚴明的派別,而且墨家規定,墨家子弟到任何一個諸侯國為官,都必須不餘遺力的推廣墨家思想,同時獲得的俸祿必須上交。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西漢時期,漢朝先實行道家的“無為而治”,後又“罷莫百家獨尊儒術”,墨家因其思想較為先進與儒家牴觸,便逐步消失。

墨家與儒家“仁愛”的區別

墨家的“仁愛”是具有普遍性,平等性的,墨家認為大家應該獲得一樣的“愛”。

儒家的“仁愛”是有區別的,是分親疏遠近的。

《孟子·告子上》說道:“親親,仁也”。

儒家的愛是要講究血緣、宗族以及地位的。

墨家與儒家“義”的對立

墨家認為,“義”同“利”是互相依存的,有利就有義,是緊密貼合的。

儒家認為“義”與“利”是對立的。

《論語》:“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儒家認為重視利就是小人,是不能相交,要疏遠的人。

墨家與儒家關於“命”的對立

墨家認為關於命是“非命”,即大家都一樣,沒有什麼貴賤之分,眾人都是平等的。

儒家確認為是“非命”,人的一切都是由天定的,血脈是由貴賤區別的,皇帝是君權神授不可侵犯的。

《論語》:“富貴在天,生死由命”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由上可見,墨家主張人人平等,就像陳勝吳廣起義時,喊出的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樣。

但是這種人人平等,血脈無貴賤之分,不利於封建皇權的穩固,反而會動搖他們的統治。

而儒家即教人行善重孝,同時透過其哲學思想,讓百姓認同“君權神授”的理念,進而更好的服務於統治階級。

墨家不僅得不到統治階級的認可,反而會被故意打壓。戰亂之時,墨家可以獲得生存發展的機會,但天下一統的時候,封建統治階級不允許動搖其統治的思想存在,墨家也就走向消失。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歷史風物誌2020-04-22 23:34:51

您好,我來探討一下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這個問題。春秋、先秦期間,有這樣一句話,“不入於儒,即入於墨”說的是當時儒家、墨家分庭抗禮的時期。然而到後面,墨家幾乎消失匿跡不見蹤影,這實際上和當時的統治需求有關,也和墨家自身又關。

儒家重視禮制,墨家背“道”而弛

儒家有孔子創立,其中心思想是為了恢復當時已經崩塌的周禮制度,孔子是周禮制度的制定者周公的小迷弟。當時眼見春秋各國越來越不遵守禮制,生育周朝文化延續魯國的孔子,50歲的時候辭去了魯國的官職開始了他的學術巡遊演講,孔子其67歲的時候再次回到他的故鄉,整理經書(四書五經之型別,不是佛經)及傳授弟子,當時儒教已經在當時的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力。墨子原本也是儒教弟子,但是反感儒家的繁文縟節、森嚴的等級制度,所以離開了儒家,創立墨家。墨子最初是希望走務實路線學習大禹的刻苦儉樸的精神,從一開始墨儒兩家在中心思想上就是對立的。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儒家走上游路線,墨家落了下乘

孔子從準備擴大儒家的第一天開始,也許就已經準備好了走上游路線,他離開魯國後花了十三年的世界遊說其他國家用他的儒學治理國家。孔子崇拜周禮,自然是用君臣父子那一套,自然是不會影響到國君的地位的,所以大多數國君都願意來推廣這個強調等級的學說,即便沒有被其他國君採用,也不會打壓。而墨子則不同,墨門主張尚賢的理念,倡議人人入仕的機會應該是均等的,所以這就動了當時的門閥士族的蛋糕,自然被很多人厭惡。雖然墨家的弟子很多都精通戰場上的技能,也有很多關於墨家援助其他國家守城的記載,因為如此各國國君對墨家也很喜愛,喜愛程度甚至超過只會灌墨水的儒家。但是國君只有在有戰爭的時候才會喜歡墨家,平時墨家的思想對他們的統治造成影響,所以基本是有墨子的墨家也註定不能進入統治階層,這和歷史上各個朝代重文輕武是非常相似的。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秦朝時期法家都比墨家混的好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更加信奉的是法家,儒家在此前有沒有滲透進秦朝不用多說,看秦始皇后來的焚書坑儒可見,他並不願意使用儒家思想來治理秦王朝。商鞅作為法家的代表人物,為秦朝統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以法家思想能夠子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得到採用。秦統一後秦始皇各種統一,如統一貨幣、統一度量,在思想上自然也急需完成統一,來穩定大秦。而百家爭鳴時期比較突出的儒家、墨家、法家,秦始皇肯定選擇一直延用下來的法家,為了穩固法家的中心思想地位,儒家、墨家甚至其他學說通通需要毀掉,焚書坑儒不僅僅是對儒家的衝擊,也波及墨家的。即便是沒有儒家,想象一下,墨家經常的東邊幫忙守個城西邊幫忙支援支援,肯定沒少給秦始皇添堵,在者戰國後期墨家本身就存在分裂,主要有秦墨、楚墨、齊墨,自己都不統一怎麼適用於統一秦朝的思想呢?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被打趴下,後繼無人

儒、墨在秦朝都收到不小的打擊,但是儒家為什麼能再站起來呢?儒家思想更適合植入民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儒家後繼有人,漢代之所以願意獨尊儒術,和董仲舒有很大的關係。漢朝初期實際上是更偏向於道家的,但是道家很明顯更加不適合用來約束民間思想。到了漢武帝時期,儘管漢武帝自己偏向法家,可是他卻選擇了儒家思想來作為國家的教學思想,因為當時儒教代表人物董仲舒對原來的儒家思想做出了修改,修改後的儒學更加的迎合漢朝君主。於是漢朝並開始大量採用儒生入仕作為官員,和孔子時期一樣,董仲舒走上游路線,成功的把儒學再次推向巔峰。反觀墨學,戰國之後幾乎再沒有出現過比較著名的人物,墨家基本沒有影響力,這和墨家自身學術思想有很大的關係,再加上墨家不懂得迎合權貴,經過秦朝的打擊後,傳播力度幾乎為零,墨家也沒落成為小眾思想。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結語

儒家、墨家都誕生於百家爭鳴的時代,那個時期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解放思想,但解放思想意味著的就是動搖君主統治,所以封建社會的君主為了穩固統治,統一思想是必須的,而如何來選擇或者各個學派如何成為最強思想,看儒家怎麼做的就知道了。儒家實際上和統治階層捆綁到一起後,也非常的擔心地位丟失,所以這也會限制儒學的發展。

而墨家消失的原因:一是沒有一個成功的繼任者,或者說沒有一個願意改變,去迎合統治者的首領。二是墨家本身還分各個派系,自己都達不到思想統一,內部的爭鬥消耗了影響力。三是受秦朝時期的打擊,使得門生對墨家失去信心 。

擴充套件:

所謂諸子百家,實際上能夠稱為一門學術的也不過十來家,東漢作者班固認為先秦的學派可以分為九流十家:道、墨、儒、法、名、陰陽、農、縱橫、雜、小說。後來近代學者呂思勉認為術數、方技、兵家也應該為當時重要的學派。根據當時的背景,前十應該為:墨、儒、法、道、名、農、兵、陰陽、方技(因為醫家納入方技)、小說。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春愁曉夢—V2020-04-17 05:31:55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層出不窮,儒道墨三家成為主流。墨家出現在戰國初期,由墨子建立,曾創下與儒家分庭抗禮的局面。可最後卻無緣無故消失,這是為何呢?

墨家學派成員主要來自沒落計程車族工商階層,擅長機械裝置等手藝,是典型的理科生。墨子在學派內提倡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受到墨子的影響,墨家學派生活非常拮据和辛苦。墨家最初建立時並不受社會成員追隨、愛戴,當時已經成為大流的儒家,也沒有將它放在眼裡。

後來墨家的氣焰越來越盛,竟然達到了與儒家分庭抗禮的局面。兩個學派因各自觀點不同掐過很多次,最後儒家獲勝。

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公然稱墨家是禽獸之學。原因在於,墨家成員的出身是舊貴族。舊貴族除了懂點兒知識之外,一無所有,卻因加入墨家而鳳凰涅槃。

墨子能夠以卑微的出身建立學派,實屬不易。墨子創辦了此學派卻也毀了此學派,墨子強勢的領導作風和拮据的生活方式使弟子入門極少,史書對墨家的記載也非常少。

墨家思想近似黑社會的理念,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墨家思想顯然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儒家提倡仁義道德,成為了秦始皇鍾愛的思想觀念。儒家就此將墨家打敗。

墨家思想也有很多有價值的理論可考,就衝它提倡的科學精神,就值得現代人學習,墨家學說中很多思想也都預示了未來。

墨家的創新品質是提倡實用主義,他們重實幹不喜歡空談闊論,屬於言行一致的學派。實用精神是儒家思想不具備的。儒家作為文科的典型代表,通常是理論一大片,但實際上能實現的很少,接近於理想主義。

墨家還提倡勤儉吃苦。學派成員大多都來自於沒落的舊貴族,身份低,要在社會上立足或有所成就,就必須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秦皇統一六國之後,墨家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而漸漸衰落,加上門下弟子很少,墨家學派到最後也漸漸消失了。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常棣tandy2020-04-17 11:28:07

秦漢以來,墨家作為思想體系和學派還漸消失無聞,並且此後再也沒有出現過相類似的獨立學說、思潮或派別。這大概是由於,儘管作為小生產勞動者的手工匠作和農民仍大量地長期地存在,但已經沒有象氏族結構徹底瓦解的春秋戰國時代那種自由的社會環境和自由的意識氣氛。

一、墨家文化真的消失了嗎?

特別在獨尊儒術以及後來佛教東來之後,小生產勞動者文化落後,見聞閉塞,經年累月束縛在自已的狹小天地內,一般便受著杜會統治意識的控制和支配,很難從自身中再產生象墨子這樣的思想家或思潮學派。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因之,只有在社會發生大分裂,即階級對抗非常激烈、要求明確區分階級界限的鬥爭時刻,那些力圖表現本階級獨特利益,要求和理想的意識、思想綱領、口號,才可能被突現出來和提上日程。這個時刻主要就是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

農民起義總是褻捲了各種手工匠作於其中,並且由於後者具有某種程度上的紀律、組織(如師徒、行業等)訓練,使他們經常成為起義隊伍的各方面的骨幹或領袖。

中國歷史上有頻繁和巨大的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雖然有關文獻大都無存,已無法考察、瞭解它們的意識形態,而且由於大都是“鋌而走險”、“官逼民反”,不一定能有條件和時間作真正的自覺思考或理論準備,然而,就在極不完全的掛一漏萬的殘存材料中,也仍然可以看出其中好些基本思想倒是與上述墨子思想有一脈相通之處的。

最早的例子是陳勝的“帝王將相寧有種乎”的著名傳說。它不一定有何深意可言,但與墨子所講“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在思想特徵上似乎是可以相通的。只是一個是在和平時期講“尚賢”,認為從“賤人”中也可以舉拔賢能;一個是在起義時期認為“賤人”也可以作將相以至帝王。它們在反對等級不能逾越和“富貴在天”的命定思想上,是同一種語言。

又如,儲存在《太平經》裡的少數片斷字句,比如強調“天生人幸使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自衣食者”,一再反對“或多智反欺不足者,或力強反欺弱者,或後生反欺老者,皆為逆,故天不久佑之”等等思想,也可以與墨子主張“強力”“兼愛”聯絡起來。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儘管《太平經》早已成為統治階級“懲惡揚善”、修道求仙的正統典籍,但這部道家彙集中的某些東西又確曾與農民起義(如張角)有關。

從歷代農民起義、農民戰爭某些意識形態的共同特徵看,例如幾乎都以某種超自然的人格神(即“天意”)作為主宰、命令來支撐和證明起義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來組織隊伍,統一意志,嚴格紀律。農民起義也常常是反貪官而擁戴“好官家”、“好皇帝”以及一面講求博愛,平等、共患難,舅方面又承認甚至強調等級上下的差別,與墨子的矛盾兩面都有相通或相同之處。

儘管農民起義大多打著道教、佛教的旗幟,並不理墨子,但這是因為他們並不知道墨子,而墨子本人也非神或佛。

當然,在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中,某些基本觀念比墨子思想要遠為激進和徹底。例如進行大規模的殺戮,便不能講“非攻”。例如提出平均土地或財富,也遠非墨子思想所具有。

漢代以來作為統治階級意識的儒家也反對過分的貧富不均,也講仁愛,也講天命甚至製造讖緯“符命”來作為政權的“天授”依據,甚至也滲入農民起義中;

但農民起義中的宗教信仰和博愛精神主要是當作統一意志、發動群眾的行動綱領和組織力量,並直接地具體地落實在集團的戰鬥行動之中,與儒家講的仍不相同,而毋寧說與墨家的特色相接近。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墨家不存在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也並不常有,但小生產勞動者卻長期存在。

這種社會基礎使墨家的某些觀念行為以至組織形態,不但在一定程度和意義上表現在始終不斷的下層秘密會社中,如講義氣,重然諾,行兼愛,“赴湯蹈火”,以及《水滸》上梁山英雄們那種遭壓迫而共患難、稱兄弟,排坐次又講身份、崇官職……,等等,而且還可以透過其他各種改變了的狀態和途徑比較間接地展現出來。

二、墨家繼承的三種情況分析

因之關於墨子思想的繼承影響問題便十分複雜簡單看來,也至少有兩種情況。

1。被社會統治文化的主流儒家所吸收消化。

墨家的好些思想如功利、和平等,已經以不同方式滲入或溶合在法家和儒家思想中。特別由於儒墨兩家原都以古代氏族傳統為背景,他們對氏族制度這一社會體制和秩序都是基本肯定的,對人生世事、政治經濟也都採取積極作為的態度,都講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講任賢使能。

只是一個從氏族貴族立場出發,所以強調等級差別,重視禮樂文化和個體價值,強調維護“周制”;一個從下層生產者出發,反對奢侈生活,抨擊、排斥任何非生產性的消費,強調集體互助,幻想博愛世界,主張“行夏政”。但它們同道家徹底否定氏族制度,要求回到最古的動物式的世界裡去,從而否定任何文明、秩序,對人生世事採取虛無消極的態度,則大不相同。

也與以後單純代表奴隸主階級利益的法家,以傳播某些科技文化或販賣政治策略為特色的、飄浮在上層而沒有自已切實的現實根基的名家、陰陽家、縱橫家等等,很不相同。

所以誠如學者所說,墨子“其在九流之中,惟儒足與之相抗,自餘諸子,皆非其比”,既然有上述這些共同基礎和特徵,儒家也用不著花多大氣力,便不留痕跡地吸收了所可以容納的墨子中的許多思想和觀念。

韓愈說:

“儒譏墨,以尚同兼愛尚賢明鬼。而孔子畏大人,居是邦不非其大夫;春秋譏專臣,不尚同哉?孔子泛愛親仁以博施濟眾為聖,不兼愛哉?孔子賢賢,以四科進褒弟子,疾沒世而名不稱,不尚賢哉?孔子祭如在,譏祭如不祭者,不明鬼哉?儒墨回是堯舜,同非桀紂,同修身正心以治天下國家,奚不相悅如是哉……。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

韓愈是以“衛道者”即捍衛儒家孔孟之道,力排佛教異端而著稱的,卻居然這樣對待墨子,不奇怪嗎?當然韓愈是大大地誇張了孔墨的共同處,並且也不敢提及墨子的非樂、節葬等直接與儒家相沖突的東西。

但由於孔墨畢竟有某些共同的現實基礎,所以如“尚賢”、“節用”、“非攻”以及“兼愛”、“尚同”等,就都比較容易地與儒家學說相溝通,就是“天志”、“明鬼”與儒家(例如董仲舒)也可以找到共同處。因為這些是農業小生產國家中無論上下層都大體可以接受的東西。只是由於階級的差異,這種吸收接近又仍有一定的限度。

韓愈的“博愛之謂仁”仍不等於墨子的兼愛,不過是在儒家親親尊尊、愛有差等的基礎上的某種擴大而己。至於墨家那些“侵差等”、“有見於齊”、“欲使君臣上下同勞苦”的平均思想和反文化的苦行思想,則為社會上層代表的儒家所當然拒絕。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2。存在於俠義精神為代表的,植根於底層的歷代秘密會社的組織中。

從法家的“儒者以文亂法,俠者以武亂禁”,到漢代的打擊遊俠豪族,對於繼承墨家思想的俠者,自然成為歷代統治者不能相容的打擊物件。這樣,俠義精神不得不以一種秘密的代代相傳的秘密會社組織形式在夾縫中存在著。

對於底層的老百姓,對於俠義精神天然融入了其文化基因的深處的。比如,當受到盜賊傷害時,自然而然的期盼有人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對於俠義精神的崇拜,也體現在歷代的通俗話本小說中。這種靠說書人口頭傳送的故事,成為底層百姓津津樂道的談資。

所以與其說墨家消亡,倒不如說它化為一種文化基因,存在於中華文化的深處。我們談它、用它卻不知道這就是墨家,它變了種隱蔽的方式存在著……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文史宴2017-12-27 23:27:50

因為墨家一部分已經融入了秦國,而另一部分因為有嚴密的組織,是秦國的眼中釘肉中刺,被剿滅了。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墨家在墨子之後,經過三四代傳播,已經分為齊墨、秦墨、楚墨三大支系。

齊墨已經成為專門研究學術的派系,活躍在稷下學宮之中,放棄了組織嚴密的鉅子制度,所以日後也跟秦國迫害的諸子百家一樣遭受迫害,墨家的理論又只適用於下層平民,影響不大,遭受迫害以後難以像儒學那樣復興,所以銷聲匿跡了。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楚墨則專注於墨家祖師的“兼愛”、“非攻”,遊俠特色濃厚,可能有鉅子組織,這一派是秦國的敵人,應該在秦國曆次攻楚中損失慘重,秦國統一後也予以嚴厲鎮壓,就此銷聲匿跡了。

秦墨則成了墨學的諷刺。墨子的主旨是兼愛非攻,是和平主義的學派,但當墨者被秦獻公招徠到秦國後,秦墨以兼愛非攻的精神幫助秦國抵禦魏國的進攻,卻沒有察覺到秦國的虎狼本質。當秦墨用墨家鉅子的嚴密組織在秦國軍隊中建立黑社會式的官吏,並且把墨家的機械、武器技術傳授給秦國之後,即被秦國利用。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秦王成了墨家鉅子之上的角色,墨者守鉅子的規矩,更要服從秦王,而秦王的戰略精神跟兼愛非攻根本是兩回事,而秦墨一方面被秦國威壓,一方面在軍功授爵制度的吸引下,也放棄了墨學的精神,為秦國效力,在秦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獻出了巨大的力量,其最初的理想則消失於歷史的大潮之中。

墨子的制度卻成了墨子思想的敵人,這是墨家最無奈、最諷刺、最悲劇之處。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國病2020-09-08 12:06:40

關於墨家消失這個問題我並沒有研究過,但是我能提供一點不一樣的認知。

墨家文化並不是墨子突發奇想、憑空而來的,而是繼承了夏文化發展而來。

墨家

提倡明鬼

符合沿海支冥神系文化的需求,沿海支體系在西部的存在就是鬼方。西周是闡截兩派和解的時代,源於上下埃及統一後羌方(下埃及)和鬼方(上埃及)殊途同歸故土後建立的西周。但是後來面臨薩滿末法,需重新建立意識形態,於是發生了道統路線的分歧並引發了重新爭鬥和戰爭。

我們很明確地看到鬼方大夏體系的印度河地區以及留守中東的猶大支系後來都建立了宗教哲學體系,而羌系和斯拉夫所控制的古希臘以及中國都是世俗哲學體系。猶太教直接汙衊了走世俗哲學道路的羌系沙朗,而秦體系則由斯拉夫掃帚星進攻印度河地區建立了中古波斯和印度恆河文明,秦始皇則攻打了南粵。實際上印度河的哈拉帕文明是黃種大鯀族,而南粵是大禹後裔的百越。就是說秦體系是最熱衷於派系戰爭的。到了漢代,漢朝想要與匈奴決戰,於是把匈奴說成是夏后氏,這種操作明顯就是政治需要而故意把匈奴說成是自己內陸支民系的死敵。

春秋戰國時代墨家有市場,那是因為在中國世俗哲學體系下相對比宗教哲學體系夭寬容得多。可是秦體系不同。因為秦體系有很大可能是由古希臘返回的羌系犬戎和斯拉夫掃帚星。他們之所以返回是因為遭遇到了鬼方體系的進攻,於是一分為二,一半去了亞平寧,後來建立了古羅馬,另一半東歸故土。所以秦體系肯定會熱衷於派系戰爭。這就很可能導致秦對夏文化繼承者的墨家文化不容忍了。

墨家文化裡建立組織的文化特性,可以在日本和日耳曼民系裡發現。因為日本的基礎是由少量大鯀族帶領D系建立的,日耳曼則是大鯀族的聯盟物件,是鬼方的白種部分。而內陸支文化裡,孔子有一句話叫

君子不黨

。這是完全不同的道統文化。我們考察漢語裡的

幫、派

一詞,可以明確地說語音源自原七仙女群體,七仙女族群的父系後代就是德意志。幫是老虎的另外一個叫法

,正是沿海支的豬虎圖騰,文獻裡也叫朱虎,派則是派黎司七仙女。

我感覺墨家文化的消失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不符合政治統治的需求,二是屬於敵對方的道統文化。但是秦並非因為帝制而發展到需要高度統一意識形態的地步,事實上是到了漢武帝時代才有這個想法和做法。因此,我認為更多可能還是因為派系鬥爭導致的。當然我的這個觀點更多是站在宏觀上看,具體因為什麼還需要深入研究。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鹿師傅閱史2020-04-16 23:17:27

墨家的衰落在戰國晚期就已經初現端倪。因為該學派主張“非攻”,因此長期幫助較為弱小的國家來抵抗大國、強國的侵略性進攻,在防禦戰爭中有很多墨家精英死在戰爭中,如《呂氏春秋·上德》所載的保衛陽城之戰,墨家鉅子孟勝等180餘名墨家弟子為楚國陽城君而死,使墨家學派遭到重大打擊。後來在戰國末期抵禦秦國的兼併戰爭時,又有大批墨家弟子戰死,終使墨家一蹶不振。進入秦朝以後,本已衰落的墨家學派突然消亡既有外部原因、又有自身的內部原因。

外部原因有三:一是秦始皇“焚書坑儒”對墨家典籍的破壞,因為墨家學者在戰國晚期幾乎傷亡殆盡,此時學術典籍又被收繳毀滅,使學派傳承喪失了最後的希望;二是墨家“非攻”思想反映到實踐上來就是保護弱小、保護弱國,只能收到被侵略者的歡迎,必然被強勢諸侯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秦統一天下後缺乏社會生存基礎而消失;三是墨家“任俠”精神堅持自己的價值評判標準,對統治者確立的社會律法、道德觀形成巨大挑戰,不為秦國統治階級所容,使其在統治者絞殺下走向衰落。

自身原因有二:一是墨家堅持的“尚同”只能做到物質層面、而無法達到政治精神層面,集團內部大多數成員生活上的平等,都過著粗茶淡飯的生活,但內部等級森嚴,墨家鉅子、高等級成員對下級成員甚至有生殺大權,還不允許下級成員反抗,正是由於這種政治精神層面不平等,在墨子死後不久墨家便一分為三。二是墨家堅持“節儉”,這種思想反對大肆宣講、鋪張浪費,墨家學者的行動也往往是獨來獨往、我行我素,這不利於學派的宣傳工作,使墨家一直上升不到顯學的地位,到秦統一以後直接轉入“地下”開展活動,終於消逝不見、沉寂無聲。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不三不四的觀點2020-04-20 00:14:00

我是十點,我來回答。

墨家學說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無人繼承,一門在戰國兩百年間轟轟烈烈展開的大眾學說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甚至連司馬遷在寫史記時都感到墨家的資料太少,連墨子這個人的生卒年月都無法確定。這種現象實屬罕見。那麼墨家為什麼會在秦朝時期突然消失呢?這是怎麼回事呢?

翻開《史記》一看,關於墨子的敘述只有24個字,只是在《孟子荀卿列傳》最後提了一下墨子:“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

這與其他諸子百家連篇累牘的記載比起來,是司馬遷有意冷落墨子,還是手頭確實沒有墨子的記載資料,筆者覺得這兩個方面的原因都有。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從思想觀點上講,司馬遷傾向儒家,可能從心裡反感墨家思想,因此在寫《史記》時特意將其省略。要麼就是礙於當時的政治氣候,不敢記錄封建專制統治者不喜歡的學說。

從《史記》的撰寫就可以看出,當時獨尊儒術所造成的社會思想,體現出漢武帝的專制比秦始皇也差不了多少。墨子一生著述甚多,戰國時期墨家興盛時,據說有書籍三車,但如此眾多的墨家著作到今天,只殘留了《墨子》53篇,這種局面不能不說是封建專制文化絞殺的結果。

墨家學說在當時興盛了100多年,為什麼為封建統治者所不容呢?主要原因是:當時墨家是橫亙在封建專制集權道路上的一座巨大障礙,不除掉這一障礙,秦始皇就不能統一中國,中央集權的專制主義政治制度就難以確立。因此,消滅墨家就成了秦始皇統一六國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任務。

由於歷史資料被湮沒,墨家與秦兵搏鬥的經過只能靠後人想象得知。

可以預見,在“非攻”思想的主導下,墨家成了當時社會反戰爭的中堅力量。開始是阻止關東六國之間的相互征伐,後來則主要反對秦國對六國的兼併。在一場對抗秦國入侵和兼併的過程中,墨家耗竭了元氣,人員死傷大半。隨著秦王朝的勝利圍剿,墨家的有形力量在中國已經難以隱藏,不少墨家殘餘逃亡海外,東渡日本。

可以說,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墨家學派是最早被徹底打垮和消滅的思想武裝集團,繼之而來的是儒家和方士集團。

對於這段歷史,流傳下來的只有“焚書坑儒”,為什麼沒有“焚書坑墨”呢?因為當時墨家已經不存在了,墨家成員大多都戰死了,或者已經不能公開存在了。隨著封建專制和中央集權政治牢固地建立,墨家再沒有復興的氣候和土壤了。

那麼,是什麼主張使中國曆代統治者一致擯棄了墨家學說,又是什麼思想使帝王統治者感到了最大的威脅呢?那就是墨家的“選天子”及地方長官的思想。“尚同”篇裡墨子反覆強調這一思想,

墨子說:“天下之所以亂者,生於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

筆者認為,墨家的消失主要是因其思想和秦始皇所建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思想背道而馳,從而遭到了滅頂之災。

秦朝時期,墨家怎麼突然消失了?

首先,秦王朝的封建專制和墨家的學說發生矛盾是主要原因。墨家的“選天子”思想是封建專制的最大威脅,墨子在“尚同”篇裡,反覆強調“選天子和地方長官”的思想。這種思想徹底打破了封建帝王的世襲體制,與當時的封建政治產生了深刻的矛盾,如果這種思想在社會上傳播開來,封建統治者的權利地位便岌岌可危。

在這種致命的威脅下,封建君主怎能容忍墨家的昌盛呢?選舉君主和各級官吏是動搖帝王權利的事情,怎能輕易讓與他人?因此,墨家成為獨裁專制者的眼中釘是理所當然的,加上墨家反對戰爭的堅決態度,墨家集團便成為秦王統一過程中首先要消滅的物件。

其次,墨家講究的平等思想和平民思想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也有很大的矛盾,也正是這一思想強烈衝擊著封建等級制度。如果允許墨家存在,封建等級制度便難以維持。因此,王權專制的力量一旦強大到一定時候,必然對墨家集團進行徹底圍剿。

可見,不僅秦始皇厭惡墨家,漢武帝肯定也痛恨墨家,否則司馬遷不會在《史記》裡對墨家的事蹟隻字不提。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同時代出版的《淮南子》,對墨家的事蹟倒是記載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