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敷彩是什麼?這麼近那麼遠19882021-03-16 10:06:19

古代繪製壁畫,先要在開鑿好的石窟壁上製作地仗,就是壁畫的底子。地仗製作是在開鑿好的石窟壁面上,先抹一層2-3層釐米厚的黃土加麥草粗泥。粗泥外再抹一兩毫米厚的黃土加碎麻調和的細泥,待半乾用抹刀壓平抹光,使表面平整、細膩光滑,泥完全乾透,地仗就完成了。

窟內壁面地仗的製作完成之後,刷上白色的塗層,接下來即進入繪畫實施階段:起稿、著色與勾線。據敦煌研究院馬德先生研究,古代畫工繪製壁畫一般都是由三五人組成一個班子,五代、宋在莫高窟繪製壁畫的工匠有師徒之別,高手助手之分。以此推測,早期壁畫繪製一個窟應是一個群體作畫,其中有師傅高手統一指揮,多人分工動手。

首先要度量定位起稿。洞窟牆面要畫的面積很大,不同位置畫的內容都有嚴格的要求,不僅要求美觀協調,更要求有章法,在起稿前用幾條橫長線根據所繪內容把壁畫劃分為若干欄。說法圖一般是壁畫的主要內容,主尊畫像尺度比例要求嚴格。先用一條垂直中線畫出佛像全身高度,再分出頭部、手、腳一直到蓮座的具體位置和相應的幾個點,這樣做一是確定與對面壁上說法圖佛像大小比例關係的一致性;一是控制佛像自身的比例關係。研究發現,坐佛一般從髮髻到蓮座之高是六個頭高,立佛從髮髻至蓮座也是六個頭左右,同一窟相對的兩個說法圖佛像高度相差只在毫釐之間,不同洞窟相同佛像也相差極少。而其他一些次要內容,都是畫一個大輪廓,在塗色時進一步塑造。確定了主要內容的位置,畫出基本的線條稿或大概的輪廓,下一步就是設色,又稱賦彩、敷彩、著色等。也就是往畫面上填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