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道士哲學家?小瑞瑞的資料2021-09-13 22:34:53

是張魯、于吉和左慈。張魯,字公祺 (《後漢書》作公旗)。祖籍沛國豐縣(今江蘇豐縣)。東漢末年割據漢中一帶的軍閥,據傳是西漢留侯張良的十世孫、天師道(五斗米道)教祖張陵之孫。

張魯為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師(稱系師),在殺張修後繼續在漢中一帶傳播五斗米道,並自稱“師君”。雄據漢中近三十年,後投降曹操,官拜鎮南將軍,封閬中侯,食邑萬戶。張魯去世後諡號為“原”,葬於鄴城東。

于吉(?-200年,一作幹吉、幹室),史書有兩種說法:(1)認為其即《太平經》作者。《後漢書·襄楷傳》:“順帝時,琅邪宮崇詣闕,上其師幹吉於曲陽泉水上所得神書百七十卷,皆縹白素朱介青首朱目,號《太平青領書》。”(2)認為其乃三國時道士,《三國志·孫策傳》注引《江表傳》:“時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東方,往來吳會,立精舍,燒香讀道書,製作符水以治病,吳會人多事之。”後為孫策所殺。

左慈(156?——289?),字元放,漢族,廬江(今安徽潛山)人,是東漢末年方士。他少明五經,兼通星緯。見漢祚將盡,天下向亂,乃嘆曰:“值此衰運,官高者危,財多者死。當世榮華,不足貪矣。”乃學道術,尤明六甲,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廚。精思於天柱山中,得石室,內《九丹金液經》,能變化萬端,不可勝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