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L善聽者2020-02-03 17:12:49

秦統一六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項:

1、商鞅變法(國富兵強,奠定了統一六國的基礎);

2、重用人才(各種人才在統一的過程中,能夠各盡其能發揮重要作用);

3、正確策略(採用了近攻遠交的軍事外交策略);

4、順天應人(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和人民的要求)。

一、秦統一六國的順序:

從公元前 230——前 221 年,秦用了十年時間進行統一六國的戰爭。秦滅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

二、秦統一六國的意義:

1、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自秦統一後,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有的時期出現了割據狀態,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其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

3、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對我國以後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4、修築了著名的萬里長城和靈渠等古代工程,鞏固祖國的邊疆。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赤子丹心162019-04-11 12:19:27

首先秦國出了秦孝公,加上商鞅變法大成。秦國是從積貧積弱,崩潰的邊緣走過來的。知恥後勇的秦國人看到了當時局勢。強國必霸弱國待亡。大秦一統天下,是老秦人幾代人的前赴後繼創造的基業。

其餘六國忙於稱霸自保,而秦國一直在養精蓄銳。當時東方六國少有統一天下的戰略。有識之士在東方六國,就算有一統天下的謀略,也會變成無稽之談。在諸子百家的時代,有一統天下雄心壯志的大賢能人寥寥可數。遊學士子多為安身立命奔走,個別才華出眾的人,小有成就就沾沾自喜。商鞅大才在當時稱霸天下的魏國都是笑談。其他諸侯國更是偏安一隅者居多。也許在當時一統天下是東方六國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秦國確把一統天下定為發展戰略。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本昌談歷史2019-04-11 13:18:03

秦能統一六國,而六國做不到,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從秦統一的背景來說

古人云:春秋無義戰。到了戰國未年,深受戰亂傷害的百姓對連年不斷的戰爭深惡痛絕,渴望統一是人民的共同願望。秦的統一是人心所望,大勢所趨。

二,秦統一的原因

1。實行商鞅變法,建立了中央集權制。2。在國內實行獎軍功、教耕,實現了強軍和富國。3。在軍事和外交上實行了遠交近攻和連橫而戰的正確策略。總之,為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從其餘六國來看

其餘六國均改革不徹底,國力在走向衰弱。此如,當時的這六國國君都是昏庸之輩。致使齊國國君滿足於一時之安坐以待斃。其餘五國國君也同樣沒逃脫滅亡的現實。

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說,秦統一是歷史必然,因他順應了歷史的潮流。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東方傑士2020-02-09 02:03:45

秦國統一中國,有其有利的條件,其它六國不可比擬。

1。秦國所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秦國地處秦隴高原,西有秦嶺,華山等山脈做天然屏障,北有祁連山固守,東有函谷關,崤山為地造雄關,渭水貫穿境內,八百里秦川,獨享地利優勢,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故秦國優越的地理位置是其它六國無法比擬的,六國與秦國的多次戰爭,始終沒有撼動秦國的根基。

2。秦國廣納人才,富國強兵

秦國自秦文公起,相繼出現秦穆公、秦桓公、秦哀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王嬴政等英明君主。可以說,秦國國君個個優秀,人人懷大志,都有一顆富國強兵的心,秦始皇更是奮六世餘威,懷一統天下的雄心,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橫掃天下,兼併六國,統一中國,成為千古風流人物。

秦國曆來重視人才,重用人才,秦國自知本國地處西部,遠離中原,能統領國家武裝力量、對敵戰爭並取得勝利的領軍人物不多,具有雄才大略,治理國家、富國強兵的人才更是奇缺。因此,秦國就非常重視從別國引進人才,為本國發展奠定基礎。例如,用五張羊皮自楚國贖回百里奚為左庶長,又聘請宋國賢士蹇叔為右庶長,二人位皆上卿,總領國政,使秦國逐步強盛。還聘請孟明視、西乙丙、白乞術做秦國大將,統領秦國軍隊,對外作戰,屢建奇功。聘用衛國人商鞅做左庶長,主持國政,實行變法,改善了秦國廣大人民的生活,打擊了秦國貴族集團,使秦國大大強盛起來。張儀來自魏國,他主張連縱排橫,粉碎六國聯盟,分化瓦解,各個擊破,保證秦國立於不敗之地。他玩弄外交權術,欺騙楚國,假割地,將楚懷王騙至秦國軟禁起來,大將白起攻佔楚國大片國土。範睢來自魏國,是個被毒打奄奄一息的優秀人才,在魏國得不到重用,逃到秦國,得到重用。任用白起為大將,封武安君,他率軍掃平六國,坑殺趙國降卒四十多萬人,大大削弱了趙國戰爭力量。秦國還不拘一格用人才,例如,任用十二歲的神童甘羅做上卿,出使趙國,演繹了一出精彩外交好戲,為秦國人所稱頌。秦王隨即拜甘羅為上卿,嘉其少年英才,堪當大任。

3。秦國內部穩定,沒有大起大落的內亂。秦國沒有像齊國那樣的內部紛爭,沒有窩裡反,沒有像齊國那樣被燕國滅國又復起的大起大落,沒有像晉國被瓜分為三國的內鬥,沒有像吳國越國互相殘殺而滅亡的鄰國之爭,沒有像楚國被吳國覆滅的歷史。總之,秦國地處西 邊,遠離多事之秋的中原地區,從來是安然無恙。處於坐山觀虎鬥的有利地位。這些都是其它六國不能比擬的。奠定了消滅六國,統一中國的堅實基礎。

4。切實可行的戰略決策

一是富國強兵戰略,民富才能國強,商鞅變法解決了這個根本問題,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軍隊非常強大,能征善戰,使秦國長久立於不敗之地。

二是遠交近攻策略,聯合東方大國齊國,使其成為自己的盟友,分化瓦解了蘇秦倡導的連橫同盟,專心攻打較近的韓國、魏國,大量攻佔別國國土,擴大自己的版圖。

三是採取諜戰術,從內部瓦解敵國,例如,用30萬斤黃金賄賂趙國上層官員,使趙國處於自己的監視之中,為最終消滅趙國增加了有利條件。再如,散佈謠言,故意讓紙上談兵的趙括領兵打仗,結果,趙國上了當,撤掉老將廉頗,讓趙括當了將軍,上演了一場全軍覆沒、被坑殺40萬降卒的殘劇。

5。六國中為什麼沒有能夠統一中國的國家?主要是六國都處於連年不斷的戰亂之中,國力不足以承擔統一天下的重擔。六國各自為政,互不服氣,互不支援,一盤散沙,行不成一個拳頭。再就是害怕秦國兼併,紛紛向秦國割地納城,求得一時安寧,結果,地盤越來越少,國力越來越弱,只能被分化瓦解,走向滅亡。

六國之中也沒有能夠統一天下的關鍵人物。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高紫駿2020-02-03 17:44:36

幾代人的努力了。

緣自商秧變法,使秦逐步走向強大。

(也有一說秦始皇得到過外星人的幫助,不知是真是假)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歷史愛好者LING2020-02-03 11:48:22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為何是秦國統一了六國,而不是其它戰國七雄?

【齊國】

齊國雖然是戰國七雄中最後一個被秦國滅亡的,但是齊國長期奉行古典靖綏主義,對強大的敵國採取明確的妥協政策。對受強敵進攻的盟邦災難視而不見,孤立一方,偏安一隅。

當齊國與秦國兩強對峙時,楚國作為第三大國是雙方拉攏的物件,齊國先與楚國結好,卻被秦國瓦解,齊國並沒有積極把握與楚國的友好關係,而是順其自然,讓形勢任意發展,結果輕鬆被秦國張儀瓦解,齊國也上當受騙,攻打楚國,反而使秦國更加得利。

在趙國受到秦的致命打擊時,不援救趙括,長平之戰趙國被坑殺40萬戰士,使趙國徹底喪失了對秦的抵抗能力,而使齊國暴露在秦的威脅之下。甚至在秦國兵臨城下的時候齊國都不抵抗,開城迎接。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魏國】

人才的流失。

魏文侯時期,任用李悝、吳起、樂羊、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國強兵,抑制趙國,滅掉中山,連敗秦、齊、楚諸國,開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躍為中原的霸主。

然而到了魏惠王放走商鞅,問罪孫臏,魏人公孫衍、張儀又先後為秦惠文王所重用,前者在雕陰大破魏軍,斬首八萬,後者憑藉三寸不爛之舌,騙得魏惠王將上郡割予秦國。人才的流失,是魏國衰落的關鍵,魏國是一邊製造人才,一邊為對手輸送人才,大才不用。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韓國】

最初建國韓國人是直接開明的,術制開始時由申不害在韓國實施,術制講究的是管理官員的手段。而在申不害變法是個不完全變法,使得以後的韓國君主只學到了術制的糟粕,即透過不同的手段測試官員的忠誠或服從度。從而導致人心離散,最後秦軍僅以一支偏師就將其滅亡了。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楚國】

楚國的軍隊凝聚力不夠強,這也是因為楚國的執政理念,上層執政人員基本上都是歷代楚王的親戚之類的,楚王沒有絕對的權力,這就導致了軍隊不能同心同德,這也是楚國滅亡很快的原因。楚國貴族之殤。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趙國】

戰國後期,秦國加快了兼併諸候六國的戰爭步伐。趙國的大將廉頗、李牧多次出奇謀,使秦軍屢屢吃敗仗,趙國很快成為唯一與秦國抗衡的諸候國。但是,趙國孝成王繼位後,由於祖孫三代君王昏庸無能,屢中秦國反間計,重用奸佞之臣郭開,聽信讒言,驅逐廉頗,捕殺李牧,將趙國175年的基業毀於一旦。《資治通鑑》第五卷、第六卷,記載了趙國滅亡的悲劇。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燕國】

在戰國七雄中燕國最為古老,血統尊貴,傳統因此根深蒂固,時代的車輪在滾滾向前,而燕國一直無法擺脫上古的王道思想,在一個霸道的時代,燕國矛盾,糾結,沉淪。末代燕國王姬喜為了活命讓自己的兒子自殺,以兒子的性命為代價也只苟活了四年。公元前222年末代燕國王被俘虜,超過八百年曆史的燕國正式滅亡。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秦國】

秦國其實是佔據地利優勢的。起源於西部邊陲,周圍的全是遊牧民族,從小善騎,有一強大的騎兵隊伍。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易守難攻的戰略地位,他的後方是一個比較穩定的局面,所以他才會出現由近及遠的攻擊戰略,先滅最近的韓國,接著是趙國,魏國,楚國,燕國,最後才是最遠的齊國。他這樣的部署決定了他的後背永遠是穩定的,只需向前攻擊就行。

正是變法,成為了他們制勝的關鍵。在他們國家最羸弱的時候,他們接受了一個外來人也就是商鞅的建議,開始了變法圖強。正是這著名的商鞅變法,徹底改變了他們的命運。確定了一個國家的法度。變法在國君的支援下大力執行,深入人心。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引進各種大量人才,帶來了更多繁榮的商業利益。正是變法為秦國建立了統一六國基本資本。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戰國時期歷代秦王善用人才,孝公用商鞅,秦國開始強大,惠王用張儀六國不能合縱,昭王用范雎,天下沒有與秦國抗衡者,孝公之後一百多年,秦國戰車一直沒有脫軌,直到秦王嬴政奮六世之餘烈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

綜上所述,秦國能統一六國是歷代秦王的共同努力,以及慧眼識人、用人的大智慧,更是歷史的必然!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雲水映青山2020-02-03 10:53:19

秦立國五百年,血勇之氣奔騰不息,據有天下其理有五。一是志堅,圖強之志歷久彌堅,裂變起點在秦獻公,其被稱為“元王”,此後歷代秦王大都是勵精圖治雄主,接續奮進,百餘年間成就大業。二是尊法,商鞅之後,秦法不易,制度越發細化,至昭襄王,臻於完善,法明事清,法嚴俗通,帝國舒筋展骨,虎視天下。三是農戰,發展抓住主要矛盾,提綱挈領,一通百通,以農為本,以農為重,以農滋國,以農助戰,農業興盛催發百萬虎狼之軍。四是利民,秦之發展,成果與民同享,二十等功爵制度賞罰分明,戰功、農耕皆可得利,民眾奮勇,與國同興。五是形勝,關中之地,沃野千里,金城如固,這既是天佑秦國,也是秦國矢志前行的結果,秦自穆公以來,雙頭並進,蠶食諸戎,益地千里,方有關中,絕非只靠眷顧。故秦有天下,情理之中也。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熊魚自笑z2019-04-11 20:10:30

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

1、社會趨勢:春秋戰國連續混亂四百餘年,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各諸侯國人民都希望結束戰亂,過上安定的生活。

而秦國自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之後,一直沿用商鞅所定政策,重用關東客卿,獎勵農業和戰功,民風較山東六國樸素勇武的多。

2、經濟基礎

秦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面積廣闊,國力強大,實力遠超山東六國。

3、軍事基礎

秦國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莊襄王等幾代君王沒有出現昏君及大的失誤,反而都特別作為,基本打斷了六國脊樑。特別是長平之戰後,六國在軍事上無法與秦國抗衡。

4、個人因素

嬴政即位後,為攻滅六國做了積極準備。他招募各國人才,委以重任,積極聽取建議,籌劃統一大業。加快了統一的步伐。

秦國的統一在各方面都實現了中國亙古未有的新局面。奠定了之後兩千年中國的基礎。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隨意漂泊的風2020-02-03 16:00:06

1、商鞅變法(國富兵強,奠定了統一六國的基礎);

2、重用人才(各種人才在統一的過程中,能夠各盡其能發揮重要作用);

3、正確策略(採用了近攻遠交的軍事外交策略);

4、順天應人(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和人民的要求)。

5、壯志雄心(逆境中求生存,推翻政權,立志統一七國)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歷史名媛2019-04-11 12:31:26

客觀原因,是歷史大勢,主觀原因,是秦國出了一個嬴政。歷史的程序,有時候是需要一些衝動的。

首先說客觀原因,秦國從秦孝公變法開始,國運只能用逆天來形容。“奮六世之餘烈”,連續六代君王,沒有出過一個庸主,稍微平庸一點的秦武王嬴蕩和秦莊襄王嬴異人,早早地就死掉了。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一代又一代前赴後繼地努力。類似的情況在後來兩千多年間只出現過兩次,兩漢和盛唐,從而締造了漢唐盛世。這可能就是“天選之國”,所謂國運來了擋都擋不住。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主觀原因,出了一個敢為天下先的始皇帝。論國力,歷史學家都考證了很多,秦國在昭襄王時期就擁有統一天下的實力了,但是始皇帝他太爺爺和他爸都沒做。當時人的心目中,想吞併六國和現在想統一世界沒什麼區別,古人能認識到的“天下”比現在是小很多的。何況七國都是“諸夏之國”,幾百年通婚聯姻,早就盤根錯節,始皇帝統一天下最大的障礙根本不是國力,而是“人心”。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有歷史學家考證,始皇帝是有皇后的,是一個楚國王室女子,這個女人很可能在始皇帝滅楚的過程中,與嬴政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從而被永遠抹去了姓名。嬴政有一個好友昌平君,是楚國王室,輔佐嬴政平定嫪毐之亂、清楚呂不韋勢力,貢獻很大,然而在得知嬴政滅楚的意圖後,很快就與他一刀兩斷,舉兵反叛。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嬴政就是在天下人的疑惑與仇恨中(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在眾叛親離中,完成了一統天下的任務。他所承受的壓力和孤獨,不是後人能夠想象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趣說古今事2020-02-03 13:57:28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秦國滅六國

傳說秦國先祖是黃帝的後裔,後代在夏朝和商朝都是貴族階層。在商朝末期還做了紂王的大將,被周武王擊敗。趙國和秦國還是同一宗室,贏姓趙氏,所以秦趙兩國崇拜尚武精神?西周時期,非子為周王養馬有功,賜予大夫,封地於秦谷,後世一直沿用“秦”為國號,以黑色為國家顏色。周幽王為了博紅顏一笑,烽火戲諸侯,敵人真的攻打過來,諸侯都不來救駕,最後被犬戎所殺。秦襄公因護周皇室有功,被周平王賞識。公元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至此秦國正式成為諸侯國。自秦國立國以來,都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尤其在秦穆公時期,成為齊,楚,晉以外的一霸,與各方諸侯爭霸中原。東出中原,屢敗於晉。如公元前604年,秦恆公在楚莊王大敗晉國之際,出兵攻打晉,在輔氏被吊打;公元前578年,因秦國背棄盟約,晉厲公率領各路諸侯伐秦,進入關中大敗秦軍,秦國被迫割地賠款。秦國這種渾渾噩噩的狀態一直延續到戰國初期,隨著魏趙韓滅智氏,晉國分裂為魏趙韓三家。秦國以為機會來了,但是厄運還是繼續。魏國以李悝為相,變法謀強,拜戰神吳起為大將軍,聯合韓趙,南敗楚,東征齊,西伐秦。秦國丟失河西大片土地,強烈希望奪回土地。公元389年前,秦惠公發兵50萬與魏國決一死戰,被吳起以5萬魏武卒大敗於陰晉,魏國在戰國初期,率先稱霸於諸侯。幸運的是魏國四戰之地,魏武侯和魏惠候到處樹敵,最終在馬陵和桂陵之戰被齊國擊敗,國力走向衰落,秦國逃過滅國命運。秦國真正走向強大從秦孝公時期開始,因為屢次敗於三晉,孝公廣告天下求人才,最終迎來貴人。秦孝公力排眾議,以商鞅變法,甚至把國都從雍城遷入咸陽,對秦國進行徹底的改革,這也是秦國能走向強大,最終統一華夏的根本原因。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我們從秦國的地理位置,變法和六國的原因分析秦國必然統一中國的原因:

戰國七雄趙魏韓齊秦燕楚,其中燕國和韓國一直是打醬油的角色。韓國被稱為“勁韓”,出產弩,在戰國時期韓國做的最厲害的事情莫過於滅了鄭國,鄭國在春秋時期也是一霸;燕國由於偏居北方人煙稀少地區,從春秋到戰國時期一直當吃瓜群眾,無力與列強爭霸。它在戰國時期做過最牛的事情是:率領五國軍隊攻入“東帝”齊國,取其70城,幾乎滅國,最後在田單的帶領下,收復失地,經過此戰役,齊國已經元氣大傷,無力問鼎中原。

從春秋到戰國,對秦國統一威脅的國家依次順序楚魏齊和趙。我們分別介紹這四個國家:

楚國:在西周初期,是南方一個諸侯國,透過吞併周邊小國成為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楚王熊渠自稱“蠻夷”,不與中國諡號。在向周天子討要更高階的爵位被拒絕後,自封為王。春秋時期楚晉南北超級強國,兩者互有勝負。前519年,楚國被吳國攻陷國都,楚平王被伍子胥鞭屍,落得一個外強中乾的名聲,到了戰國時期楚國變成一個二流強國,類似現在的俄國的境地。楚國在悼王時期任用戰神吳起進行變法,因變法冒犯了楚國貴族的利益,引起他們的不滿,在楚悼王去世後,變法以失敗告終,楚國失去了成為超級強國的機會。雖然國土面積廣闊,但是人口聚居在長江中部地帶,而東部地區人煙稀少,楚國統治力薄弱。各地公室力量的強大,使國家難以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影響到軍隊的實力,故而楚軍在四強中戰鬥力偏弱,尤其在戰國時期,面對秦齊魏三國,敗多勝少。

魏國:魏文侯透過李愧變法,獎勵農耕,發展水利,以吳起為將軍,建立精兵制的魏武卒,成為戰國第一個霸主。後來的商鞅變法也是以此為基礎,進行改革。魏國從政治,經濟和軍事三個維度進行改革。政治上廢除貴族的世襲制,提伯了一批中下層地主;經濟上鼓勵農民耕種,減免稅收,平穩糧食價格;軍事上以精兵制為基礎,發展中國最早的職業軍人。魏國整個國家體制在當時七雄來說是完美的,如果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也許可以統一華夏。當然,魏國的先天不足在於地理位置,處在四戰之中,國家沒有縱深地帶,強敵林地。在魏惠候時期,由於好大喜功,四面出擊,沒有一個明確的國策,經過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把整個家底都敗光了,最終被強秦消滅。

齊國:齊國有點類似於英國。都是老牌帝國,以經濟為主,輔以強大軍事。齊國為周王朝老牌諸侯,在各國中有重要的地位。其開國國君為呂尚,姓姜,就是封神榜的太公姜子牙。太公在封地大力發展經濟,使齊國走上強大,到齊恆公時期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戰國後期,滅了宋國,南破楚國,侵佔三晉,攻入函谷關,迫使秦國求和。在288年,與秦並稱為東西二帝,國力達到頂峰。齊國的強大,引起其他諸侯的注意,大家意圖發動一場抗齊的戰爭。在前284年,燕昭王為了報仇,以樂毅為上將軍,聯合秦,三晉攻打齊國,連下七十多城,齊國在滅國的邊沿。最後在田單使用離間計,使燕王把樂毅被撤除,打敗聯軍。這次戰爭使齊國走向衰退,已經無力與秦國爭奪天下。在齊王建事情時期,齊國閉關鎖國,只是當一個吃瓜群眾,在其餘五國被消滅後,才組織力量抵抗秦國,最終秦軍由燕南之地南下攻入齊國,最終滅亡。

趙國:趙國是戰國中後期北方軍事強國,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和李牧,趙佔其二。趙國原來是三晉魏國的小弟,一直跟在大哥的後面。改變趙國命運的開始是趙武靈王對軍事的改革,實行“胡服騎射”。放棄士兵寬鬆的衣服,改穿緊身的胡服和靴子,建立騎兵和弓弩兵,提高軍隊的機動性,大大提高趙軍的軍事實力。在這次改革後,趙國破中山國,並降服林胡,樓煩,收歸代地,趙國疆域達到鼎峰,同時躍居關東六國之首。趙國的迅速崛起,引起秦國的注意。韓國把上黨郡割讓給秦國,但是上黨郡守不願歸秦,故而併入趙國,這引起秦國的不滿,遂對趙發動全面戰爭,這就是中外著名的長平之戰的根源。趙將廉頗分析秦強趙弱,採取堅守的戰術,戰爭持續3年,雙方消耗巨大。秦王決定使用反間計,迫使趙惠成王換將,最終活埋40萬精銳,至此趙國無力單獨抗衡秦國。公元前229年,秦攻打邯鄲,趙王再次中離間計,把名將李牧殺了。不久,邯鄲被攻破,趙國滅亡。趙國就像一個先天性的瘸子,雖然有強大軍事實力,但是沒有經濟和農業的後盾。長平之戰的失敗,表面是趙王中了反間計,實質是經過幾年的戰爭,趙國已經無力供應45萬前線大軍,已經快到崩潰的地步,所以,趙王換將趙括,並主動出擊秦軍,最終慘敗。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綜合四國在經濟,軍事,政治體制和地理位置都存在先天不足,難以完成統一霸業。我們在從秦國內在因素分析。

秦國地處中原西部,諸侯以其為蠻夷之地。秦國的廣大腹地在函谷關以西,偏離中原核心地區,廣大諸侯對此沒有興趣,冷兵器時代,拼的就是人口和肥沃的土地。而秦國的腹地就像沙漠一樣,鳥不拉屎的地方,多少人對此有興趣?周邊鄰國比較弱小,也就義渠比較強大而已,最終也被秦國吞併。秦國的地理位置倒跟南方楚國很像似,同樣處於蠻夷之地,周邊也吳越兩個相對強的國家和百越部落聯盟,所以,秦楚都可以憑著地理優勢成為面積最大的國家。魏國雖然最早變法,但是處於四戰之地,周邊都是強國;齊國雖然民富國強,國家縱深面積太小。東方六國對秦之戰,大部分都難以越過函谷關這個天然屏障,與秦國地理位置和戰略地位有關,這樣的先天條件利於秦國統一。在國家強大的時候,東出函谷關;在相對弱小的階段,據受關中。

當然,只有先天的地理條件不足以稱霸中原,不然國土面積最大的楚國早就統一中原了。真正促使秦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來自於商鞅變法,它從政治,軍事和經濟上的變革,顛覆了整個秦王國。

商鞅變法主要內容:

一.使用法家制度,輕罪重罰,增加連坐,以法治國。

二.廢除舊卿世祿制和貴族井田制,獎勵軍功,承認土地私有制,容許自由買賣。

三.重農抑商,獎勵農耕,獎勵墾荒。

四.推行個體小家庭制度。編制戶口,規定居民要登記戶籍,同時每戶徵收軍賦。

五.統一度量衡。

商鞅變法從多維度改變國家,秦國從一個人煙稀少的二流諸侯變成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同時軍功制的實行,為中下階層提供邁入上層階級的機會,而張儀,蘇秦,呂不韋,李斯等人才源源不斷的流入秦國,為統一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商鞅舌戰群儒

戰國後期秦國六代君王秦惠王,秦武王, 秦昭王,秦孝文王,秦莊王和秦始王無一昏君,其他國家君王都出現過昏君。兩代趙王中了離間計,末代齊王閉關鎖國等。最終在千古一帝秦始王的帶領下,統一中原大地。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歷史通鑑考2019-04-11 15:12:53

謝邀。

秦統一六國,按照賈誼《過秦論》的說法,則可以用一句話來表達,那就是:“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

秦人在秦始皇即位的好幾百年前,就已經有了一統天下的想法。證據在秦公一號大墓裡面。秦公一號大墓的發掘,讓秦國早期的君主墓葬規格展現在世人面前,一號墓的墓主是秦始皇的祖先秦景公,比秦始皇的時代早了三百多年,然而他的墓葬卻公然採用天子葬儀,總面積達5334平方米。比河南安陽侯家莊商代國王陵大10倍,比湖南長沙西漢馬王堆一號大墓大20倍,最重要的發現,秦景公使用的是“黃腸題湊”,這是周天子才能使用的喪葬規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由此可見,至少在秦景公時期,秦國人就已經不甘於臣服周天子,想要東出擴張,甚至取代天子了。但是一般我們認為,秦國曆代先君裡面,是從秦孝公開始才有逐鹿中原的想法。奮六世之餘烈,正是從秦孝公起始,後面的依次是秦惠文王、秦武烈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然後就是秦始皇。經過六代人的努力,才給秦始皇一統天下儲備了足夠的國力。但其實何止六代人呢。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當然,秦孝公為秦國後來的統一確實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為他主導的商鞅變法,把秦國從西周以來沿襲的井田制和貴族統治徹底推翻,把全國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到了兩方面,一是耕田,二是練兵。這兩件事看似很容易做到,而實際上如果沒有商鞅的法令和變革的決心作為後盾力量去推進,是根本不可能辦到的。

秦國的崛起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是對內的自強,二是對外的外交手段。今天我們先細說對內的自強。

對內的自強

首先是土地的改革。拿生產糧食的效率來說,井田制下與商鞅改革後的土地私有制下的糧食生產效率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井田制是建立在西周的奴隸制社會上,把田地劃分為類似九宮格一樣的土地,其間道路和渠道縱橫交錯,中間的土地為“公田”,其餘八塊為“私田”,為數眾多的奴隸和平民共同耕作中間的“公田”,其收成歸奴隸主所有;百姓耕作“私田”,收成歸自己所有。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因為“公田”種的再好,收成再多,也不幹平民和奴隸的事,所以他們耕田的積極性就不高,積極性不高產能就低。平民至少還有“私田”可以耕,奴隸就啥也沒有,只能幫奴隸主耕種“公田”,那麼積極性就更不高了。而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除了井田之外,你開墾任何的荒地那都是不允許的。說白了,平民和奴隸都給奴隸主打工,但是奴隸主們卻沒有更好的激勵政策,導致大家對工作都很懈怠,得過且過。井田制度下的產出和歲入越來越不能滿足當時人口增長和戰爭威脅的需要。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那麼應該怎麼改革呢?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商鞅變法了。變法之前,秦國就正處於這種半封建半奴隸制的這種參雜狀態,大量的奴隸沒有土地,生產力得不到釋放。土地都在舊貴族手裡把持,國家無法對糧食的產出加以控制和調整,就無法供養足夠的軍隊。所以,商鞅就在國內廢除井田和奴隸制度,收回貴族的土地為國有,統計全國人口,再把土地平均分配給奴隸和平民,當然還有貴族,承認土地私有。這樣以來,奴隸也擁有了土地,跟平民無二了。全國除了貴族和少量手工業者外,幾乎全部都是自耕農。自己的土地隨便你種,國家只按照比例抽成,剩下的全歸自己。而且,商鞅還制定了一系列激勵政策,比如生產多的可免徭役。這樣一來大家當然都更加願意種地了。因此山東六國都嘲笑秦國,只知道耕田打仗,別無他趣。國家對糧食的控制力變得超強,可以直接向每個人徵稅,需要調撥糧食,國家可以做到總收總髮。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其次,就是軍隊的改革。改革之前,軍隊的統治權在貴族手裡面,軍銜和功績,當然也都被貴族世襲壟斷。一個士兵在戰場上無論多勇猛,功績再大,到頭來計算功勞時,還是落到了貴族將領的頭上。而改革之後,商鞅廢除了舊貴族的軍職世襲之權,還設立了二十等爵位,按軍功賞賜封爵,不看出身。這樣一來,就算你以前是個奴隸,也有機會透過建立軍功來得到爵位,給下層計程車兵營造了一個晉升通道。士兵們打仗能不拼命嗎?所以山東六國都叫秦國軍隊為虎狼之師。

以上基本就是商鞅對內改革最重要的部分。這些改革把一箇舊的奴隸制國家變成了一個封建中央集權的國家,提高了國家各個層面的運轉效率,這樣的一個國家對於其它六國來說,是完全不同的物種,秦國已經完成了自身因對環境改變的進化,而山東六國還在原始的本體階段,雖然其它國家也有大大小小的改革,像魏國的李俚變法,但都不及秦國的徹底。秦國是脫胎換骨,提前進入“現代化”,而其它國家只是區域性的調整,換湯不換藥,與大局無補。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戰略工程蝦2020-02-10 13:56:57

竊以為秦能統一中國,根源在於把人的各自慾望轉化為了制度優勢。秦歷代皇權擁有者和變革者們,為打造這臺轉化的機器,前赴後繼,對外合縱連橫。這樣的綜合能力,其他六國應該是都具備,能不能發揮出來,其運作只有結果才是最好的證明。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劉航廷121382019-04-11 18:55:08

開個玩笑的說,老天爺在東周末年給所有國家的機會(除了韓國這個倒黴催的),關鍵是有幾點,是除了秦國以外,別的國家所缺少的。

第一,地理位置。有一個好的地理位置是很重要的。魏國在戰國初期是一流強國,打趙韓沒有脾氣,奪了秦國河西地區;不過到了魏惠王時期,情況就急轉直下,沒有辦法,魏國屬於四戰之地,長期的戰爭消耗是魏國承擔不起。反而看秦國,佔領大片的關中土地,又南下佔領南鄭,以及肥沃的巴蜀地區;山東六國只能透過函谷關才能打秦國(不要說走楚國的武關和趙國國界走,不現實)。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第二,正常的君主,自孝公的商鞅變法開始,秦國的君主分別是秦惠文王嬴駟,秦武王嬴蕩,秦昭襄王嬴稷,秦文王嬴柱(我糾結了很久才算上他,畢竟也是秦始皇的爺爺),秦莊襄王異人(有說子楚),秦始皇嬴政。不能說他們絕對的明君,不過在大概路線沒有偏差,只有秦武王可能過於窮兵黷武,不過當了三年皇帝就死了。至於別的國家嘛,或多或少出了幾個昏君,庸君;比如齊國的田地,他就是放錯了時代,他是屬於漢武帝那種性格,不過那是統一的漢朝,不是群雄割據的時代,吃掉了宋國把自己活活撐死,也把齊國,在當時唯一能與秦國抗衡的國家敗沒了。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第三,變法的徹底,在戰國時期,每個國家都或多或少的變法,最著名的有商鞅變法,申不害變法,胡服騎射,吳起變法,李悝變法等等。不過影響最深,變法最徹底的還是秦國的商鞅變法,使秦國從邊陲小國躋身於一流大國之內。相對比的就是楚國的吳起變法,兩國的變法基本相同,大部分都是師從於李悝,也都得罪了貴族利益,不過商鞅雖死,其法得以保留;吳起一死雖然當時就報了仇,不過貴族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也是楚國最大的禍患。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第四,廣闊的土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行軍打仗糧草最重要,沒有完美的後勤補給,再強大的軍隊也不行。這就要說到秦趙的長平之戰。兩國軍隊實力差不多,兵源素質也是伯仲之間;不過趙國沒有廣闊的農耕土地,使其糧草供應不足,這就是長平之戰失敗的最大原因。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第五,良好的外交手段。秦國的外交也是千變萬化,開始是張儀的連橫政策,到范雎明確提出的遠交近攻,這讓秦國少走很多的彎路。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個人愚見,僅供參考,不喜勿噴!謝謝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跨境者2020-02-03 15:51:53

因為秦國打敗了其餘所有的國家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口木山2020-02-03 15:28:28

用心解讀歷史,大家好,我是心說歷史,我來解答這個問題。

秦國統一中國,是有原因的,讓我來探討一下:

蠻人善戰

秦國先祖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帝顓頊時期,其得姓始祖為伯益,傳說是法律的創始人。伯益以善於調訓鳥獸,被封在嬴地,此後他得姓為“嬴”。

伯益後代最先投靠的是夏王朝,因夏王朝末代君主夏桀殘暴無度,遂投靠商湯。商滅夏之後,嬴姓族人獲得封賞,於是世世代代死心塌地的跟著商朝人幹。

周滅商後,嬴姓族人受到打壓,他們失去封地過著漂泊無依的生活。直到嬴姓族人非子時期,因養馬有功,被封在秦地(今甘肅一帶),為周天子抵禦西戎。但此時,嬴姓族人仍然不是諸侯,而且沒有官職,只是西周王朝的附庸。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秦人在這片土地上與西戎對抗,從秦非子獲封(越公元前900年),到秦仲時期,大概過去了七八十年,秦人一直在與西戎做對抗。

秦仲時期,此時西周天子是周厲王。天下諸侯蠢蠢欲動,西周王朝搖搖欲墜,為挽救瀕臨滅亡的西周王朝,周厲王實行專利政策,將山川魚澤納入國家公有,不允許老百姓私自開採,藉此來增加財政收入,這樣才能更好的壓制諸侯。但是這樣的政策動了當時“國人”的乳酪,最終周厲王被趕下臺,西周王朝失去了大多諸侯國的支援。

在這個背景下,西戎大局進攻,秦人拼死抵抗。那一定是一場激烈的爭鬥,雙方你來我往,最終秦人的首領秦仲不幸戰死沙場!

為求自保,秦仲的兒子想西周王朝借兵,此時是周厲王之子周宣王在位。周宣王或許是出於樹立威望或者是別的什麼,最終借給他7000士兵,打敗了西戎,周宣王順道將其封為“西垂大夫”,為周人世代抵禦西戎。《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記載秦非子的這個兒子為其,後來秦人稱之為秦莊公。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從秦非子時期開始,嬴姓族人有了自己的土地,但是時常受到西戎的侵擾,嬴姓族人為了捍衛自己的土地,在這個過程中少不了與西戎爭鬥,漸漸的蠻族化。

按照石國鵬老師的說法,戰爭是野蠻的,在古代,文明人是鬥不過野蠻人的。因此

,不斷蠻族化的秦人戰鬥力越來越強

明君賢臣

獲封諸侯

秦莊公的兒子秦襄公在位時,恰逢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公元前771年),西戎軍隊攻入西周王朝的鎬京,將鎬京,將鎬京洗劫一空。

秦人此時向西周王朝伸出援助之手,出兵保護周平王東遷。作為當時勤王的四大諸侯“晉秦衛鄭”之一,後來繼任天子周平王將函谷關以西地區賜給秦襄公,並封其為諸侯。

稱霸西戎

道秦穆公(公元前659-621年在位)時期,正值春秋首霸齊桓公去世(齊桓公在公元前643年去世),天下群龍無首,秦穆公也是不世出的明君,也想去中原稱霸。

可是此時丞相蹇叔卻認為,中原有強敵——晉國,且就挨著秦國,此時東出稱霸中原不明智,不如稱霸西戎。

秦穆公覺得有理,於是滅了周邊的一些小國家,最終滅國七十二,拓地兩千餘里,成為天下一個較大的諸侯國。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戰國人傑

當時間進入戰國,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張儀縱橫之術、范雎遠交近攻,經過7代明君的奮鬥,記過百餘年的磨鍊,最終秦始皇終於統一六國。

地理優勢

有戰鬥力、有明君賢臣,不足為奇,其餘六國也有,比如楚國,從五十里小國到萬乘強國,戰鬥力不可謂不俗;趙國更是與秦國同源,而且北御匈奴,戰鬥力不可謂不強;齊國早年稱霸,有漁鹽之利,而且早年幼管仲等人輔佐,稷下學宮興盛百餘年,不可謂沒有人才。

由此可見,戰鬥力和人才只是秦國人活下來的必要原因,並不能說明為什麼一定是秦國統一天下。秦國之所以能夠統一天下,是以為其獨特的地理優勢。

秦國在秦襄公時期,因為保護周平王東遷,周平王將函谷關以西的土地賜給秦國。然而這只是一個空頭支票,因為此時,這些領土仍然掌握在西戎的手中,秦國人想去拿,就只有自己去與西戎人爭鬥。然而這地久經滄桑的秦國人來說,根本不是難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秦國人終於從西容忍手中搶到了這塊寶地。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為什麼稱它是塊寶地?因為這個地方是一個出王的地方!

日本人曾經總結:中國南北爭鬥,一般北可勝南(因北方人口更加稠密、氣候更加惡劣);東西爭端,一般西可勝東(因西部地勢更加險峻)。關於這個地方的地理優勢,筆者僅以簡單歷史事實敘述一下:夏商周之間的朝代更替都是從西邊打倒東邊,楚漢戰爭時期,劉邦掌握了西部,最終打敗項羽,成為天下之主。

秦國人拿下函谷關之後,雖有數百年時間為出現一代明君,但是依靠天險,天下諸侯國依然不能傷及秦國分毫。魏國時期,面對秦國函谷關天險,滅秦大軍也只能望而卻步即便是想趙武靈王那樣的軍事天才也不敢冒險越過函谷關攻打秦國。

秦國的國都咸陽,大概在今天陝西西安一帶。陝西這地方土地肥沃,而且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戰國時期,齊、楚、趙、魏四國都曾被人攻擊到首都,然而對於秦國秦國而言,即便有五國伐秦,也只是在函谷關下鬥爭一二,根本不可能長驅直入,攻擊到秦國首都咸陽。

秦國依靠函谷關,在此基礎上攻佔了巴蜀,抵禦了六國的進攻,後期的人才正是依靠此處,才有施展才能的機會。

總結

筆者認為,戰國時期的戰爭歷史,是地理決定勝負。魏國及時前期兩代英主,稱霸近百年,可惜出於四戰之地,終歸滅亡;趙國北修長城,實則是限制了自身的拓展空間,最終雖然頑強抵抗,但也無濟於事;出過地方雖大,但地廣人稀,最終也被滅亡;其餘國家均是沒有拓展空間,最終滅亡。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喜歡歷史的搬磚工2019-04-12 08:59:17

以史為鑑,我是中國古代史專篇。

之所以秦朝能統一六國,我覺得主要原因就是自商鞅變法之後,秦朝各代均保留其變法,同時各代君王都算得上不是昏君,胸懷大志,繼承先烈之遺志,同時其他各國又不團結,各懷鬼胎,從而使得秦有機可乘,逐個吞噬。

商鞅變法

秦朝之所以能強大其最為主要得原因就是商鞅變法,縱觀其他六國,雖然也有變法得,但是其變法均沒有秦國這麼成功,很多半途而廢了。而商鞅變法從秦孝公開始,廢除了舊得奴隸主貴族特權和世卿世祿制度,逐漸建立起來中央集權得封建統治政權,對內實行獎軍攻,教耕戰,對外則就連橫而戰諸侯國,然後先後兼併了巴蜀,義渠,隴西等地。所以自商鞅變法開始,秦國其國力逐漸強盛,土地逐漸擴張,那麼這也就使其有更大得人力物力財力來支援六國之戰。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秦國其實在其統一得路上,也有遇到很危機得時刻,也曾多次遭受其他六國聯合攻擊,可是秦國透過採用從內部瓦解六國合縱得政策,賄賂他們得官員,使其合縱瓦解,之後又開始遠交近戰得思想,然後逐步各個擊破,一步一步使得自己強大,同時也使得諸侯國力量逐漸消弱,最後以至於不能於秦國作戰。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民航小果2019-04-11 11:53:11

秦國能統一六國的原因有一下幾點:

1。春秋戰國紛爭幾百年,到戰國末期天下大勢已經從稱霸天下變成一統天下,中國終將歸一,只是最後的結果是由秦國統一而已。

2。秦穆公時期商鞅變法深徹而穩固,經過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廢除了分封制,提升了底層貧民的政治地位,並給於底層平民走向社會頂層的通道,積聚了秦國無與無倫比的國力和民心。商鞅變法之後秦國貴族的地位收到了極大削弱,從而減慢了秦國貴族腐朽的速度,從而使得秦國執政集團能夠始終強於其他六國。商鞅變法之後,其政治制度從未被複闢勢力摧毀,國家內政保持穩定。

3。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代有明君強臣,而六國責政治昏暗,少有明君。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職場風雲眼2020-02-03 09:37:57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秦能統一中國的原因和秦朝的歷史地位應從客觀上的需要和可能兩方面探索秦統一的原因。

結束諸侯割據局面,完成封建國家的統一,是春秋戰國以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經濟方面看,由於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各地聯絡加強,這為統一提供了物質條件。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大多廢除了分封制而實行郡縣制,區域性實行了中央集權制,從而為大一統的封建國家奠定了政治基礎。

在民族關係方面,各族間聯絡日益加強,以華夏族為中心,形成相當鞏固的民族共同體。

廣大勞動人民渴望統一。

長期的爭霸戰爭,形成了區域性統一。

從秦國來說,具有完成統一的實力。

秦國社會改革比較徹底,建立了比較鞏固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秦國新興地主力量強大,經濟發展迅速,軍隊戰鬥力強。

秦國實行了遠交近攻等正確策略。

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秦具備完成統一的主客觀條件。

秦國之所以能如此強大,把六國都打敗了,不僅是幾代君主的努力,更是對於人才的重用。像很多在六國找不到存在感的人才,他們到了秦國都可以大放異彩。比如張儀、商鞅、李斯等人。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人在旅途之祁連德2019-04-11 13:52:49

它雄踞中原有獨特的戰略位置,透過變法有強大的經濟和軍隊!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歷史這壇酒2020-02-03 10:00:50

本文將解析為何統一中國的為什麼是秦國,也非戰國七雄中的其它六個國家呢?本文的觀點皆是小編個人的觀點。

韓國

韓國是戰國七雄之一,也是第一個被秦國滅亡的國家,韓國地處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部分地區,處在天下的中間,是個四通八達的地方,這要是放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一定是一個富庶的地方,但可惜那是一個戰爭的年代。

韓國最強盛的時候是在韓昭侯的時候,韓昭侯任用申不害進行法使得韓國的國力大增,但這只不過是韓國的曇花一現罷了,韓國終究是一個小國四周都是敵國,只能在一隅之內尋求自保,其實吧!韓國的兵器——弩,是各國所懼怕的,所謂“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據記載,韓國的弩能射800米之外,“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yǎn)心”。可見韓弩的厲害。但是韓國如果要單單依靠弓弩劍戟那是不可能取得天下的。

公元前246年,韓國為了削弱秦國的軍隊,想出了一條苟延殘喘之計,派水工鄭國入秦,獻策修渠,以此來消耗秦國人力資財,但是不想,此渠修成之後,使得秦國豐收而富強,這雖然從根本上說,確實為韓國苟延了幾年,而更重要的是為秦開闢了不世之功!加快了走向滅亡的步伐,真是搬起石頭來砸自己啊!

趙國

趙國是第二個被秦國滅亡的國家,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周威烈王始命趙烈侯趙籍為侯,至趙武靈王始稱王,到了趙武靈王的時候,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學習匈奴的長處並在全軍範圍內推行騎兵制度,組建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同時重用肥義,在國內進行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改革,使得趙國在十餘年間迅速強大起來。

之後趙武靈王又出兵北擊匈奴,滅亡樓煩、林胡,中山國,擊敗魏國和燕國,在當時趙軍有歌“我衣胡服,我挽強弓,北擊匈奴,拓地千里”。一時之間趙國國力鼎盛,迅速成長為山東六國中軍事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

然而趙國的實力在長平之戰卻耗費盡了,上黨之爭直接導致了長平之戰的發生,當秦軍佔領了上黨之後,並沒有停止戰火,而是乘勝追擊並在長平同率軍前來救援的廉頗相遇於長平,就這樣秦趙在長平對峙了二年,後來,秦國用計使得趙國換掉了廉頗而改用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同時秦軍暗中換帥名將白起,白起是戰神,一生從無戰敗。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同時趙國由於外交上的失利使得無一國支援趙國,就這樣,秦軍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這一站過後趙國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同秦國爭霸了。

公元前229年,秦國攻打趙國,趙王派李牧、司馬尚率軍抵抗,使得秦軍不得前,後來秦國使用反間計使得趙幽繆王自毀長城殺了李牧、司馬尚,秦將王翦率大軍攻陷了邯鄲,並俘虜了趙幽繆王,趙嘉逃到代城稱代王。直到公元前222年秦軍滅代,並俘虜趙嘉,趙國亡。

燕國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燕國也是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222年,燕王喜被秦國所俘虜,燕國滅亡。

記得小編之前在知乎上看過這麼一句話來概括燕國在戰國時期的作用,即:大國博弈的攪局者,秦國統一的助推者,確實如此,燕國在春秋之時就是一個存在感不強的國家,到了戰國時期,燕國最大的功績是差點滅亡了齊國,給秦國統一中國做了嫁衣。

戰國之時,燕國最拿得出手的君臣也就是燕昭王樂毅君臣了,公元前320年,燕國發生了子之之亂,燕國國都被齊國、中山國攻破。相國子之死後二年,在趙武靈王的支援下,將燕王噲的庶子公子職,從韓國護送回燕國即位,燕國國人共立公子職為王,這就是燕昭王。燕昭王即位之後招賢納士、勵精圖治,燕國國力大增。

公元前286年,齊湣王滅宋國,南侵楚國,西侵三晉,齊國勢力達到了巔峰。齊國的此舉使得諸侯各國人人自危,立刻組成反齊聯盟,樂毅率五國聯軍攻齊,幾乎滅亡齊國,然而當燕昭王死後燕惠王即位,田單就趁機擊破燕軍,復興齊國,自此齊國元氣大傷已無力爭霸。從客觀上來說燕國對齊國的勝利是為秦國的統一掃除了障礙。在齊愍王及之前的齊國,或與秦國聯合,進攻三晉,或參與合縱,支援三晉與楚國遏制秦國,勢力不斷的擴張。而田單復國之後的齊國,只能闔門自守,失去齊國支援的三晉與楚國再也無法抵擋秦國的進攻了。

當趙國長平之戰失利之後,燕國趁趙國戰敗不斷騷擾趙國的後方,然而卻屢戰屢敗,這樣的燕國何談統一中國。

公元前227年,荊軻刺秦失敗,公元前222年,燕王喜被秦國俘虜,燕國滅。

魏國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在戰國七雄中除了秦國之外有一個國家是最早擁有統一中國的條件和機遇的,這個國家就是——魏國。

魏國是戰國中第一個進行變法圖強的國家,魏國魏文侯即位之後,任用李悝主持魏國的變法工作和法制建設,開啟了戰國變法的序幕,魏李悝比秦商鞅變法早了近一百年,後面的秦商鞅變法,韓申不害變法,楚吳變法都是以魏國變法為藍本的,可以說,魏國比秦國更早透過變法強大起來的,更早抓住機遇的。

且再說說魏國的地理位置吧!魏國雖然四處環敵,但是,魏國擁有山西南部和河南中北部,是當時最發達的的農業區,該地區土壤肥沃、人口眾多,比秦的八百里秦川和四川盆地還要肥沃,可以說魏國在地理位置上是佔優勢的。

在軍事方面,魏國擁有一支精良的裝備,這支軍隊除了沒和燕國發生過戰爭之外幾乎把其餘六國都打敗了,在公元前413年至公元前408年這五年的時間裡幾乎把秦國給滅掉了。就是這樣的一個魏國為什麼後面卻無法統一中國呢?原因如下:

1、魏國在最初的時候選擇對秦國開刀,甚至幾乎滅了秦國,但是魏國卻沒有乘勝追擊,而是分兵攻打楚、韓、趙、齊等國,錯失了機會。

2、魏國是個人才輩出的地方,但是魏國卻不能重視人才,致使人才流失到了秦國,像商鞅、張儀、範睢都是魏國人,但是他們卻都是為秦國的強大做出了貢獻。

3、秦魏二國變法程度不同,魏國的變法對舊貴族的打擊較小,而秦商鞅變法對舊貴族的打擊較大,加快了秦國的封建化程序,使得秦國的生產力大大解放了。

4、秦國的統一靠的是強大的騎兵部隊,雖然魏國擁有強大的魏武卒,但是卻一直輕視騎兵,致使騎兵發展滯後,貽誤了戰機。

這就是魏國無法統一中國的原因,公元前225年秦國將軍王賁以水淹之計攻破大梁,魏王假降,魏亡。

楚國

楚國戰國七雄之一,也是戰國時期強盛的國家,楚國雄踞長江、漢水流域,擁有發展農業的最好條件,所謂″湖廣熟,天下足″。且湖北隨州出土的編鐘,不僅可證楚國音樂不凡,還足以證明煉鑄造業發達。其實楚國無法統一中國不是其生產力或者文化藝術不行,而是其政治制度有問題。

楚悼王的時候曾經任用吳起進行變法,吳起變法使得楚國的國力不斷的強大起來,那時候楚國向南攻打百越,將楚國疆域擴充套件到洞庭湖、蒼梧郡一帶。但是很惜的是吳起變法僅一年,楚悼王死,吳起便被貴族射殺,變法夭折。就這樣楚國仍然是大家族在把持著國事政權。沒有新鮮血液注入的國家,又怎樣去統一中國呢?最終,楚國於公元前223年,被秦軍攻破楚都壽春,楚國滅亡。

齊國

齊國是戰國時期中有能力統一中國的國家,早在春秋時期,齊國就是個強大的國家,在戰國初期,齊國兩戰便把魏國打德由盛轉衰了,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子之之亂”,齊宣王趁機命匡章率 “五都之兵”“北地之眾”,五十餘日攻佔燕國。公元前301年,齊聯合韓、魏國攻楚,大敗楚國。公元前298年,齊聯合韓、魏攻秦,攻入秦國賴以為生的天險函谷關,迫使秦王割地稱臣。公元前286年,齊湣王滅宋國,南侵楚國,西侵三晉,齊國勢到達巔峰。齊湣王意欲吞併二週(雖然是蘇秦挖的坑),成為天子。

齊國在當時富饒且國力雄厚,且背面靠海,在戰略上並沒有像秦國那樣的後顧之憂,統一天下完全是有可能的,但是為什麼最後齊國確沒能統一天下呢?小編認為理由如下:

1、齊國在最強盛的時候進行了各種討伐,這就與各國都結下仇了,最終引來了五國合縱伐齊,致使齊國元氣大傷。

2、齊國沒有進行統一的規劃,其目的只在於稱霸,而非大一統。

3、五國合縱伐齊給齊國帶來了巨大的心理陰影,致使齊國後面採取了“不結盟”的策略,退出了戰國時期的紛爭,讓秦國統一天下沒有了後顧之憂。

最終,在公元前221年,齊王建向秦王嬴政投降,秦國統一六國,齊國滅亡。

從這六國中可以看出秦國之所以能統一中國那是絕不是一種偶然,而是歷史的必然,秦國的崛起凝結了一代代秦國君臣的心血,他們抓住機遇,將本是西方小國的秦國轉變為傲立西方的大秦帝國,完成了歷史交付給秦國的責任。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Cat無名之輩2020-02-03 12:22:09

因為秦國強大了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託潁而上2020-02-03 16:51:50

在戰國時期,中國的核心區域大致分為三塊,分別是函谷關以西的關中地區,函谷關以東的關東地區,以及長江流域。秦國位於關中地區,後來又在戰國中期佔領了四川盆地。關中地區南依秦嶺,北連黃土高原,東面有崤山縱列,西面有汧山、隴山相接。在古代交通和武器落後的情況下,這裡就是一個天然的巨型堡壘,如果沒有壓倒性的軍事力量,想要攻入此地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西漢著名學者賈誼在《過秦論》中就寫道:“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四塞之國也。”

當然,如果關中地區僅僅是窮山惡水的話,那秦國也不可能擁有徵服東方六國的實力。這一地區的絕妙之處就是在於四面崇山峻嶺的中間是經渭河及其支流涇河、洛河等沖積自然形成的渭河平原。此處土地肥沃,農業發達,是中國最早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秦國地理位置優越,但由於它早年在文化、制度等方面都落後於東方六國,所以社會經濟發展遲緩,是個出了名的窮國。後來經過“商鞅變法”,秦國才徹底摘掉了窮帽子,從此開始國富民強起來。

秦國的始祖秦非子早年為周天子養馬有功,被封地成為周朝的附庸。在之後的兩百多年時間裡,秦的版圖不斷擴大,一直延伸到黃河邊上。秦國早期並不算強大,和其他諸侯國一樣,秦的周圍也是四面環敵。不過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秦國始終處於易守難攻的有利位置。而且秦國的西面和南面都是組織散亂的部落,根本無法與秦國的正規軍相抗衡。

長期與周圍敵人作戰,再加上秦國早年一窮二白的惡劣環境,養成了秦人強烈的尚武精神。因此當時有一句話叫:“關中出將,關東出相。”事實上,為後來秦國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幾位政治家,如商鞅、張儀,他們都不是秦國人。

戰國時期各國都有個不成文的慣例,那就是誰太過強大了,其餘各國就組成聯軍一起將它打壓下去。當年鼎盛一時的魏國、齊國皆“享受”過這種待遇。

到了戰國中後期,秦國已成為當之無愧的第一強國,於是楚、趙、魏、韓、燕、齊等國先後組成各種聯軍,攻打秦國。然而,秦國充分利用了自己絕佳的地理優勢,採取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守的策略,成功化解了東方六國多達五次的聯軍攻擊。自此,六國再也無力抵擋秦國的攻勢,最終秦國成功統一了天下。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遠處傳來雨滴聲2019-04-11 10:51:10

掠奪他國人才 重視人才 重視農業 地勢優越……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卓幕僚2019-04-11 12:49:46

奮六世之餘烈,就這一點,其他六國都做不到,偶爾來那麼兩下,下一輩又不行了。

六國也有機會,可惜都沒抓住,或者沒往這方面想。商鞅變法成功,而且貴族們的反撲失敗,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反觀楚國,吳起死後,變法就宣告結束。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小樓聽雨715142020-02-03 18:51:46

秦國曆代帝王,都是不世出的雄才大略,所以才能一統天下!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歷史與社會2020-02-03 22:20:51

秦國統一中國的原因很多:

1。戰國時期各國經濟的發展,增強了經濟與文化的聯絡,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2。戰國時期各國互相攻殺,人民苦於戰爭,統一為人心所向。

3。秦國透過商鞅變法獎勵耕戰,實力雄厚。

4。秦嬴政雄才偉略,知人善任,能夠制定統一國家的正確策略。

5。東方六國不團結,為秦分化瓦解各個擊破。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請叫一聲西門2019-04-11 10:35:19

根本本質在人、人性、人的競爭、及如何留住人、使用人!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只有拼搏才有未來2020-02-03 12:26:38

秦孝公重用商鞅,使秦國強大,他孫子秦昭襄王重用范雎,採取了遠交近攻,能與秦國獨當一面只有趙國,但是又爆發歷史有名長平之戰致使趙國國力下降為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了基礎。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G似水流年2019-04-11 11:05:06

腳踏實地、步步為贏!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戈壁冥想2020-02-04 09:19:44

秦朝任用各國賢人,改革最成功。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秋風掃麻將2020-02-03 13:41:40

因為,首先是地域統一了,然後,在測量,文字,貨幣,都實行了統一!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獨立王國16132020-02-03 23:46:54

我感覺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秦國透過商鞅變法,廢井田制、重農桑、獎軍功,士兵地位得到極大的尊重,國力逐漸強盛。

2。秦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坐擁關中及成都平原,資源豐富,且易守難攻。

3。採取了遠交近攻的戰略,各個擊破。

4。擁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也就是嬴政。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旭日東昇9516620192020-02-04 14:19:42

秦國透過改革最徹底

,相對於其他國家有制度優勢和物質基礎。

為何是秦國統一了中國,而不是其他戰國七雄?謀世1232020-02-03 12:17:08

因為秦國是首先第一個做到土地改革,打破土地兼併和世襲制,而其它六國都在舊的制度中打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