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當代文學作品如何賞析?丨孓曰丶贊一個2019-10-20 01:33:49

1研究文學的性質、特徵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屬於人文科學的範疇。也有人對文藝學的物件作廣義的理解 ,認為除文學外,研究物件還包括其他藝術如繪畫、雕刻、音樂、舞蹈、戲劇、電影、建築、工藝美術等。一般認為文藝學有3個主要組成部分 :文學理論 、文學史、文學批評;也有人認為文藝學即指文學理論。就文藝學作為3個組成部分的有機整體而言 ,文學理論側重對文學作邏輯的研究,文學史側重對文學作歷史的研究,文學批評側重對文學作現實運動狀態的研究,三者密切相聯、彼此包容。文學理論既從文學史和文學批評中吸取營養以促使理論體系的形成,又給文學史和文學批評提供一定的理論觀點、方法、準則和範疇。

2文藝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常常從美學、認識論、社會學、心理學等各種角度研究文學的本質、特徵、內在構成和外在關係的基本原理和原則。文學理論的任務在於揭示文學作為審美文化現象的本質:既要對文學在整個文化現象中的位置和地位作出界定;又要對文學不同於其他文化現象的特質作出說明文學理論是不斷髮展變化著的文學實踐的理論總結,因此,其自身也有一個發展過程。

3這是美國當代文藝理論家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一書中提出的著名觀點。 文學四要素指文學作為一種活動,總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讀者等四要素組成的。

4廣義文學是一切口頭或書面語言行為和作品的總稱,包括今天所謂文學和政治、哲學、歷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態。

5狹義文學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學,即包括情感、虛構和想象等綜合因素的語言藝術行為和作品,如詩歌、小說散文等。

6介乎廣義文學與狹義文學之間而又難以歸類的口頭或書面語言作品,可以稱為折中義文學。如歷史文學、記實文學和某些風格化的政論文。

7所謂話語是指人與人之間透過語言而從事溝通的具體行為與活動,包括五個要素:說話人、受話人、本文、溝通、語境。而話語蘊籍是對文學活動的特殊的語言與意義狀況的概括,指文學作為社會性話語活動蘊涵了豐富的意義生成可能性。

8話語蘊籍是對文學活動的特殊的語言與意義狀況的概括,指文學作為社會性話語活動蘊涵著豐富的意義生成可能性。

9文學是顯現在話語蘊籍的審美意識形態。這種審美意識形態是一般意識形態的特殊形式,而一般意識形態又屬於社會結構中的上層建築。

10意識形態(ideology)原來是由“觀念”和“學說”兩個詞組合而成的,本意就是觀念學、觀念的體系。觀念既是現實的反映,又是思想和行動的指南,它必然同時具有認識和實踐雙重的性質。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在談到意識形態時把它歸結為一種社會的上層建築現象,認為它是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產生,並這樣那樣地反映著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政治制度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係和政治關係;因而在階級社會里,它必然體現著一定階級和社會集團的思想、要求、利益、願望,亦即帶有一定價值取向,並對人的思想行為起支配和調控的作用。文學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具有一般意識形態的特徵。

11文學作為審美意識形態是一般意識形態的特殊形式,是審美與意識形態的複雜組合形式,從目的看,文學既是無功利性的也是功利性;從方式看,文學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從態度看:既是情感的,也是認識的。

12審美是人類掌握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是指人與世界形成的一種無功利性的、形象的和情感的關係狀態。

13指人類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資料而進行的對於自然、社會的觀念活動,科學哲學、文學藝術都是精神活動。

14指人類為了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質資料而進行的對於自然界的物質改造活動。

15指作家有生以來從社會生活中有意接受或無意獲得的一切生動、豐富但卻相對粗造的刺激或資訊。

16指作家在社會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社會材料的基礎上,依據自己認識生活和評價生活的思想原則和審美趨向,對外在事物進行觀察和審視時所得到的一種獨特的感知。

17指驅使作家投入文學創造活動的一股內在動力。

18指作家在材料積累和藝術發現的基礎上,在某種創作動機的指導下,以心理活動和藝術概括方式,創造出完整的意象序列的思維過程。

19直覺就是省略了推理過程而對事物的底蘊或本質作出的直接瞭解和揭示。在藝術思維上,直覺有兩大作用:一是表現為作家對某現象的直觀的把握;二是表現為作家在某事物或現象背後突然發現讓人深省的內蘊。

20是藝術構思階段最重要的思維方式之一。外在形態是對問題突然頓悟。表現為非預期性和轉瞬即逝性。

21作家最常用的構思方式,是作家圍繞自己的中心意念,改造許多舊材料,綜合為一個能夠完整體現的意圖的藝術形象的過程。

22指作家在構思時抓住一個意想,調動各種材料和加工手段為其服務,儘量使其比周圍其他形象更清晰、明確和與眾不同。

23指作家故意少說,略去具體細節而抓住主幹,形神兼備傳達出形象的大概輪廓與內在精華的構思方式。

24指作家在構思時極大地調動想象力與創造力,以違反常規事理創造意象的方式,透過變形,作家常常能夠獲得獨創性的形象。

25以不用習見的稱謂來描寫事物,而是以一種陌生化眼光、換一種樣式出現,以取得最佳藝術效應。

26指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內在衝動的作用,在文字操作過程中迅速創造出某種作品的情況。

27傳記作家在文字操作過程中反覆選擇、調動詞句,以求準確把心象物化為定性作品的操作情況。

28是文學創造的基本原則之一,要求作家以主觀性感知與藝術性創造,在其構造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現出對社會生活內蘊、特別是那些本質性東西的認識與感悟。

29是文學創造的基本原則之一,要求作家依據自己的體驗與認識,對個別或特殊性的事物加以處理,在主體與客體統一的基礎上,創造出既具有鮮明的獨特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藝術形象。

30是文學創造的基本原則之一,要求作家對自己的創造物件做情感性體驗和評價。情感評價是一種主體性的心理過程。

31是文學創造的基本原則之一,要求作家賦予自己的創作物件以藝術形式。形式創造既體現為對內容的內在結構的把握,又體現為利用語言材料及藝術手段使之呈現出外在形態。

32現實型文學是一種側重以寫實的方式再現客觀現實的文學形態,基本特徵是再現和逼真性。再現是指文學作品對外在現實狀況作具體的刻畫和模擬,它要求文學立足於客觀現實,面對現實而不是逃避現實,這樣在藝術表現手段上的基本特點便是逼真性,它以寫實的方法,按照生活中各種事物的本來面目進行精細的描繪。

33理想型文學是指一種側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現主觀理想的文學形態,其基本特徵是表現性和虛幻性。表現性是把內在主觀世界狀況直接表達出來,在理想型文學中主觀理想具有高於一切的地位。它透過誇張、變形、虛構的方法,不求生活真實,而遵循情感的邏輯。以浪漫主義文學為代表。

34象徵型文學是一種側重以暗示的方式寄予審美意蘊的文學形態,基本特徵是暗示與朦朧性,具有多層不確定性的意義。以歐洲象徵主義為代表,這是法國文學史上的一種流派和文學思潮。

35文學體裁之一。一般認為,詩歌藉助於有節奏感和音樂美的高度凝練的語言,創造出“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意境和形象,表現詩人的情致。中國古典文論主張“ 詩言志 ”,“詩緣情” ,“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都特別看重詩歌抒發詩人主觀情志的特點,即使是敘事詩,其抒情性也相當明顯。詩人的主觀情志自然導源於外在現實,但外在現實必須內化為詩人的心理現實即變成詩人情志的一部分才能發而為詩。在形式上 ,與散文 、小說 、戲劇文學相比,詩歌更富於節奏 感和音樂美 。無論中國詩 歌 還是西洋詩歌,通常都是透過語音的有秩序的排列而形成有規律的抑揚頓挫;並且大部分詩歌 要押 韻 ,即使中國現代自由詩也注意押韻,只是押韻方式比較自由。此外,相對而言,詩歌從內容到形式都更講究凝練;語言含蓄而富於跳躍性。詩歌是各種文學樣式中出現最早的一種體裁。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不同種類 ,如抒情詩 ,敘事詩 ,格律詩,自由詩,散文詩,十四行詩,民歌等等。

36文學體裁之一。通常認為,藉助於藝術虛構,以散體文的形式表現敘事性內容,透過一定的故事情節對人物的關係、命運、性格、行為、思想、感情、心理狀態、活動環境進行描寫,是小說的基本特徵。情節、人物、環境是構成小說的三大要素。情節是人物性格的歷史,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人物是小說的核心,環境是人物活動的場所和性格賴以形成的重要因素,環境創造人物,人物也創造環境。小說是文學中表現力最強的一種體裁。凡生活中存在而語言又能加以表現的,小說都有能力加以描寫,寫人、狀物、擬聲、描繪人的感受、幻覺、夢境以至於潛意識心理狀態等等,無所不能。這就有可能把存在於廣闊時空中的歷史畫面和人物內心深處的精神世界,色彩鮮明、惟妙惟肖地在一定篇幅裡刻畫出來。同時作者還可以轉換敘事視角,變化敘事人稱,又可以利用旁白、議論和抒情,使小說的藝術表現獲得哲理的和詩的光輝,增強思想力度和藝術魅力。

37是一種側重以人物臺詞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衝突的文學體裁。

38文學體裁之一。其概念古今有所不同。中國古代散文指與韻文、駢文相區別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中國文學散文是從應用文字和學術論著(最早是經、史、子)發展而來的,而且與它們始終不曾完全脫離關係。中國現代散文指與詩歌、小說、戲劇文學並稱的一種文學樣式,包括雜文、小品、短評、隨筆、速寫、通訊 、遊記 、報告文學 、書信、日記 、回憶錄等 。按其內容和性質 ,它大致又可分為 3 類,即側重抒情的散文,側重敘事的散文,側重議論的散文。在西方,散文並不像中國這樣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而是泛指一切不是韻文的文字作品,因此,非韻文的小說和戲劇作品都可以是散文,散體的日常應用文字也屬散文之列。散文題材廣泛,寫法靈活自由,多種多樣。它可以敘事,可以抒情,可以描寫,可以議論,可以像小說那樣描寫形象,刻畫心理,渲染環境,烘托氣氛,可以像詩歌那樣運用比喻、象徵、擬人等手法創造意境 , 這就是散文的“散 ”的特點。但散文貴“散”而又忌散, 必須做到散而不亂 , 散而有致,透過形散而神不散的技巧,把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懷凝聚為生動的畫面,而且要做到內情與外物相融合,詩意與境界相交織,精練優美,樸素自然,音節鏗鏘,情感濃郁,既具有時代的生活氣息,又具有個人的風格特點。

現當代文學作品如何賞析?新泉小駐2019-10-20 21:08:45

現當代以四九年建國為線,舊中國為現代文學,建國後為當代文學。現代文學發韌於新文化運動,終於四九年建國。現代文學史出了不少大家,魯郭茅巴曹等為代表的作家,要欣賞該時期的文學作品,一定要結合特定的歷史時期,即作品時代背景,瞭解作家的特色,重要的作品。比如老舍,是京文學的代表,代表作話劇《茶館》,藝木特色是擅用北京方言反映大眾疾苦,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湘西文學的代表是沈從文,代表作《邊城》。其藝術特色是,透過對湘西人文風光的生動描述,反映湘西這一地域獨特的自然風物和風土人情,儼然一幅現代生活的畫卷。當代文學的欣賞也基於此,所不同的是派生出的各種流派,如傷痕文學,迷網的一代,朦朧詩派等,反映了社會歷史風貌及特定歷史條件下人性的嬗變,純淨,扭曲等等。劉心武的《班主任》,借學生之口道出了當時社會的畸形,人作為主體,心態不得不作調整。歷史大潮波濤洶湧,泥沙俱下。承認錯失需付出極大勇氣,也付出了青春的代價。實踐是撿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思想摧生了文革後文學的新生。以顧誠為代表的朦朧詩發揚光大。顧誠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是最經典的篇章,揭示了一代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心路歷程。如上所述,不管是現代文學,還是當代文學,其欣賞既要結合時代大背景,又要考慮到作者的語言特色,藝術特點來加以區分,才能夠較為深入的閱讀某一時期某一作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