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半世醫師一生書畫2020-09-04 07:02:50

不神秘吧!我覺得是調鋒的辦法之一,毛筆桿子是圓的,起筆後可以在保證持筆穩定的基礎上,透過筆桿在拇食指之間做順逆時針的轉動調節筆鋒,以達到中鋒行筆的目的。一般來說,轉動的角度不大!大致在45度之內。臨寫魏晉書法,使用此筆法可以臨的更像。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一笑貫長天2020-01-02 03:54:51

捻管是一種非常高超的筆法。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只是對於捻管沒有人能掌握其實質,儘管孫小云老師提倡捻管並有相關書籍問世,可是孫老師並沒有真正地掌握捻管。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捻管不是普通書法人可以學習並付諸應用的筆法,如果普通的書法人在沒有深厚的功力基礎並且沒有靈活的手指的話,學習捻管無疑會把普通書法人引入歧途!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其實捻管並不是多麼神秘!而且掌握捻管與腕指配合太難!所以普通的書法人在功力不夠時不要去嘗試捻管,如果唐突嘗試可能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抱庸詩書2018-08-23 19:41:36

謝邀。 捻管筆法,說到底就是一種用筆技巧。你可以捻,也可以不捻,並非必要條件。

為什麼會捻管?它到底有什麼用?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首先,捻管是由毛筆筆頭的結構特性以及書寫用墨的需求決定的

。毛筆蘸墨,一般寫五至十個字,需要重新蘸一下。捻管力量作用在筆頭,便於不斷均勻毫間的墨水,使筆墨更加平和流暢。

其次,捻管本身就是一種筆法,

中鋒用筆往往不是很明顯,但側鋒以及點劃的頓、折、旋、轉,捻管技法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如果僅靠腕力、臂力,手腕非常容易疲勞,而且點畫的形態氣質也不如捻管靈動飄逸。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第三,捻管是穩正筆尖的需要

。毛筆尖是軟的,雖有韌性畢竟是軟毛,如果始終固定一個切紙的方向馭筆,毛尖容易發生物理彎曲,或者開叉,影響書寫。而捻管可以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始終保持筆尖的穩正。因此,毛筆書寫,我個人傾向於捻管。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抱庸淺見,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翰墨書道2018-08-25 00:08:29

捻管似乎沒有那麼神秘。只是一種調整筆鋒的書法用筆技法,不是特別常用,只被部分書法人群所採用。

捻管就是運筆過程中因筆鋒需要換鋒或轉換方向,採用的一種用筆方法。和衄挫技法的功用一致。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比如起筆時逆鋒入紙,頓出畫首的下端後,由於毛筆尖向上,筆肚朝下,在運筆書寫右邊的線條時,需要將筆鋒轉換方向,使得筆尖指向左方,筆肚在右,中鋒行筆,這中間就需要轉換筆鋒。一般的教課書上介紹採取先頓再挫鋒的方法,捻管技法略有介紹。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先頓筆後挫鋒換方向的形態,畫首下側略帶一個小弧轉的輪廓線。再如“地”的第一筆短橫的起筆。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在看這個橫畫起筆的形態,下側就非常間潔,就是採取捻管的技法,也可以採用輕頓輕提的辦法。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挫鋒技法一般先有提頓過程在順勢挫鋒,容易使得起筆出的下短有一個弧狀的形態。而捻管基本上是駐鋒不動,靠手指的捻動,使得毛筆的筆鋒轉換方向。所以點畫的起筆節奏不明鮮,優點是更加簡潔利落。弊病是線條形質不過豐富。

捻管技法還有幾個好處,就是更容易鍛鍊技法的駕馭能力,雖然其它技法也具有這種功能的,但沒有捻管的手指的捻動動作。按照心揮手運的理論來說,即如此。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千千千里馬2018-08-23 21:02:02

謝謝你的提問。學習書法,捻管是必要的。但是,我們恐怕未必認識清楚了。

毛筆其實不是隻有中鋒,而是“三鋒”,即中鋒,外鋒和內鋒。

毛筆是圓錐狀的,但是,寫字的時候,毛筆是三角刀狀的。

寫字主要是中鋒狀態,但是,不是任何筆畫都能夠用中鋒完成的,這就需要利用“內鋒”和“外鋒”了。

內鋒和外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側鋒”,側鋒,也叫副鋒。但是,側鋒表達不是很清楚。所以用“內鋒”和“外鋒”比較清楚。

一般來說,中鋒下筆達不到著墨效果,就需要“補充”沒有墨跡的地方,這樣,就需要用“內鋒”或者“外鋒”去補充出來。

具體,就是“捻管”這個動作。捻管根據需要有“左旋”和“右旋”,同時也有有一定的“推拉提按”輔助,才能完成。

其實,從筆畫執行過程來看,捻管主要在起筆和收筆部位。

如果我們注重“四法”,即,起筆之法、行筆之法、收筆之法和接筆之法,那麼,你不想不會“捻管”都自然就會的。

捻管很重要,但是,除了“四法”,還有“三筆”更重要。

“三筆”即,筆法、筆意、筆勢。寫字沒有“法、意、勢”的先入為見,什麼技法也白搭。

我已經考察很多書法家的臨摹了,能夠做到法、意、勢俱佳的幾乎沒有。

所以,書法的最大問題是看明白法帖的“法、意、勢”和起筆、行筆、收筆、接筆。我們把這些叫做“四法三筆”。

書法的法,就在“四法三筆”之中。

不是信誰,而是一個蘋果兩個叫法的問題。比如側鋒,我說是內鋒外鋒,其實是一回事。捻管,每一個人的體會不一樣,或者肌肉反射不一樣,但是,都是為了把筆畫寫出來的補充動作。你用腕,他用指,沒有本質區別。這就是我說的,中鋒不可能寫出所有的效果,就需要側鋒補充一下,具體做法就是捻管。比如一個點是三角形的,你無論中鋒還是側鋒,都不可能一筆寫出,這就需要“捻管”。所以,寫字一定要注意起筆、行筆、收筆、接筆。捻管屬於行筆,也屬於收筆,看具體筆畫而定。

有人說,捻管用手指,有人說用腕,到底信誰的?

這一點孫曉雲說的倒是很清楚,她說,古代書法理論,都是比喻性的語言,不太好理解,不像我們今天,是有操作法語言描寫。

所以,不是信誰,而是一個蘋果兩個叫法的問題。

比如側鋒,我說是內鋒外鋒,其實是一回事。

捻管,每一個人的體會不一樣,或者肌肉反射不一樣,但是,都是為了把筆畫寫出來的補充動作。你用腕,他用指,沒有本質區別。

這就是我說的,中鋒不可能寫出所有的效果,就需要側鋒補充一下,具體做法就是捻管。比如一個點是三角形的,你無論中鋒還是側鋒,都不可能一筆寫出,這就需要“捻管”。所以,寫字一定要注意起筆、行筆、收筆、接筆。捻管屬於行筆,也屬於收筆,看具體筆畫而定。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千年蘭亭2019-05-03 21:21:45

在當代的書法家中,孫曉雲是為數不多的捻管支持者之一,她認為寫字要捻管,儘管大多數人不贊同。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寫好書法很重要的一點是保持中鋒行筆,而這考量的是筆畫的轉折處和筆畫行進方向改變處,書家調整筆鋒的方向。

調整筆鋒方能保持中鋒。而調整筆鋒一般有三種方法:提按、衄挫、往復。其中提按是基本方法,用的較多。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筆頭是個軟的圓錐體,按下去,筆毫鋪開;再輕提,筆毫重新聚在一起,再往任何方向接下,筆毫再次鋪開,執筆執行,即可保證中鋒。有人說,提按是筆法的基礎,其他筆法都源於此,此話毫不為過。

古人調鋒極重視提按之法,而捻管一詞的出現,大約始於包世臣。此人嘴上功夫強於手上功夫,並且強於故弄玄虛搞出一些新奇技法。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比如“迴腕法”,把何紹基害得夠苦。不過何紹基也真得感謝他,老何按他臆造出的“迴腕法”,竟練得一手獨特書法。不由想起了《笑傲江湖》中,欲練神功,揮刀自宮,哈哈。

話歸正題,話說包世臣同志弄出個“捻管法”,還引經據典,終於弄出一幫粉絲。本來很簡單的筆法,被他搞的無限複雜,看來他是個當領 導的料,善於將簡單問題複雜化,並且無限上綱上線。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唉,不能說了,再說的話,我也要犯老包的毛病了。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臨池管窺2018-08-23 22:02:14

謝謝邀請!

對於這個問題嘗試回答一下,說點個人淺識。

無論許多人在書法實踐中提倡什麼技法、心得,總之肯定是從中受到了宜處,於無意中誇大其作用,這並沒有什麼好奇怪!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在書法學習過程中,掌握正確姿勢、能運用豐富的運筆技巧,無疑很重要。但各人又有各人的書寫習慣,如這些習慣能運用自如,並對學書提高有所幫助,這也是很重要的。

捻管、翻腕、運指等這些技巧,在書寫運用過程中,只是很快、很細微的下意識動作,書寫一個字,有大有小、有橫有折、有輕有重,需要運用到各種不同的用筆技法,不是哪一種技巧就能包打天下的,只能說是某一種技巧在某一特定的筆畫中運用得比較多一點而已。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孫曉雲女士於捻管中對她的書藝很有幫助,而沈老不運用捻管也能寫得很好,至於林散之先生又說要翻腕,這都同理其上。就如枕腕能把字寫好,大小自如,又何非要懸腕呢?所以從這意義上講,寫字的理論其實是很簡單的。

但於書法實踐不深者,還沒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經驗的人來說,書法中千變萬化的前人、今人的一些理論總結,則是很難理解,認為寫字是件很神秘的事。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如衛夫人《筆陣圖》一篇,其點、曳、斫、拂之法到底是什麼樣一種筆法;《禁經》中說的“永”字以備八法之勢,能通一切字,實際並不能賅備八法,更不能“通一切字”;張旭、魯公言及的錐畫沙、屋漏痕也只是喻其筆力言之而已,並不涉其什麼神秘的筆法。如此等等,使眾多習書者既不能理解,又奉為經典,以至紛擾不清,繆亂叢生。

所以學書並不是一件很神秘的事,無在乎於“勤”、“鑽”二字:於實踐中檢驗理論;於理論中證明實踐。成功了,就說明你的實踐與理論都是正確的,反之亦然。

大家說呢?

[臨池管窺]關閱為謝!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閒人說三道四2019-08-26 15:23:22

個人拙見,實檢出真知,

書法的核心問題是寫字還是做字?

寫字,要順其自然……

做字,要投機取巧……

何去何從,自己掂量,

書法自古千人千面,俗語講,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如都一樣,我想大家也不會爭什麼筆法,筆勢,也許書法生命早就結止,也不會流傳至今,

寫字沒有好壞,書法只有美醜,(畫符者不在例中,我不評論,)

中國有句老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只要弄清楚明白寫字與做字之間的關係,只要得心應手,只要繼往開來,出新(這個出新是指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別具一格,那你就是神人天才,離真正的書法家不遠了,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翰墨今香2019-07-13 17:53:01

捻管其實並不神秘,是被人為地搞的神秘了。著名的書法就孫曉雲女士在她的《書法有法》中提出的“書法是否也和劍法、槍法、刀法一樣,有秘而不傳的要訣”,這樣一個命題,這個命題的答案就是捻管法,古人筆法的不傳之秘。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搞的就像周星馳的電影裡的《如來神掌》一樣神秘,必須骨骼清奇之人才能練就。捻管法是誰提出來的呢?清朝之前其實是沒這麼回事的,直到鄧石如的出現,提出八個字“懸腕雙鉤,管隨指轉”的捻管之法。後來鄧石如就把這套捻管之法傳給了他的門生包世臣、張裕釗等人,再後來包世臣的門徒眾多,桃李滿天下,捻管之法就傳開了,影響巨大,一直到今天孫曉雲女士再次提出。

捻管法的前提是為了調鋒,講求筆筆中鋒,而筆筆中鋒這種命題本身就很有爭議,從古至今,古人一直都是中鋒、側鋒並用的。捻管的理論根據來自於日本空海《執筆法》,孫曉雲女士在《書法有法》中有次附錄。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原文是:“置筆於大指中節前,居轉動之際,以兩小指兼中指兼助為力。”

這句話的原文沒有主語,這也是古文經常碰見的問題,對我們理解起來是個麻煩,這句話的“轉動之際”的主語,不是毛筆,也不是手指,而應該是手腕,空海沒說清楚,孫曉雲的理解也有誤,因此捻管之說確實值得商榷。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另外,為何包世臣他們會提出捻管之說的原因還有一個,清朝的書法家流行用長鋒羊毫這種軟毫寫字,大概是為了“

筆軟奇怪生焉

”的原因吧。羊毫有個問題就是筆毫太軟,按下去筆鋒很難彈起,調鋒就很困難。所以,包世臣老先生為了方便調鋒,想出的捻管的筆法。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而羊毫的使用是在北宋末期才開始的,之前書法家是基本不用羊毫的。而根據考古留下來的唐朝的毛筆分析,唐筆是硬核筆芯,筆的彈性是很好。另外我們從王羲之流傳下來的《蘭亭序》摹本中可以看出,《蘭亭序》裡纖毫畢現,筆鋒的彈性應該是極佳的。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而我們現在使用的狼毫等建豪筆,因為筆鋒的彈性好,在轉折的時候只要手腕的轉動或靠提按筆毫就能彈起,筆鋒也能順利轉換,因此也就沒有必要捻管了。

以上只是翰墨今香的拙見,在此提出也是為了和眾位書友切磋交流,還望大家不吝賜教,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援。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王乃棟說書畫2019-12-31 21:10:30

提倡捻管者,誤人也!使用捻管者,自誤也!

為什麼?捻管用指,運筆範圍小。寫小字尚可,在漢代前曾用,寫在如筷子似的竹簡上,如豆小字之用。後歷代實用書寫小楷字亦曾用。

按書法發展至魏晉,紙張普及,筆法昇華,究其原因,歸功於運腕之法。至唐代書家研究總結為五指執筆,為什麼?有利於運腕,所以唐代書法發展出張旭、懷素狂草,達到書藝高峰。

今人憑小聰明,捻管轉指達到實用書寫之效果,沾沾自喜,又著書立說,以為發現新大陸,其實刻舟求劍也,幾誤一代人。如不指正,皆成罪人。請看古人提倡五指執筆之真相: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qSy112233864喜樂孩子2020-01-01 22:08:57

捻管是一種技巧,是在抬起筆時很自然的捻著轉一下,以調正筆鋒使之豎直,並不是在行筆過程中捻管。

養成習慣,是很輕鬆的一件事,並沒有什麼難處,更不神秘。

執筆,擫壓拘挌抵,主要是用母指和食指捏住,捻著轉一下並不難。

這樣能起到調鋒的效果,蘸一下墨,寫多個字,出現起伏的效果,不至於一字一蘸,全重墨。

熟能生巧。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淯水蘭庭書畫2018-08-23 19:38:07

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虛者,執筆之拳內空可容物;寬者,松馳是也,握拳勿太緊。至於捻管之法,是指運筆過程轉動筆桿以協調筆鋒達到筆畫效果的一種方法。因字型而有不同捻法。另當別論。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素里布衣楊半2018-08-25 14:14:21

謝邀答題:我認為“捻管”不是什麼神秘技法。

儘管古人對書法的持筆有過論述,各種觀點意見很多,

但具體到每個人來講,只能說在大的方向上有相似之處

但細微之處肯定每個人的持筆姿勢是不一樣的。

關鍵的問題是,不管你是怎樣的執筆,其根本的一個

目的是為了書寫服務的,為了學習古人的書法達到行

似或神似,採用“捻管”當然無可厚非,完全可以,但

如果把這種“捻管”硬性規定下來,必須作為一種技法

來使用,就大錯特錯了。不管怎麼說,用“捻管”來完成

一些書寫,實踐上是給書寫過程增加了相當的難度,

這種做法是違背中國傳統書法的精神本質的。我可以

肯定的告訴大家,書法技法的核心價值就是兩個字

“簡約”,如果你的書法技法違背了“簡約”的精神,

你的技法就可能發生了問題,同時你需要進行改正了。

古人的書寫速度之快和數量之大是現代人難以想象的,

一天寫幾千字是常有之事,我們可以想象在幾千個字

的書寫中,都夾雜著速度較慢的“捻管”技法,是否

可行?是否合理!

最後我想對“捻管”技法的使用者建議一下,“捻管”

可以用,這也不能說這種技法不好,但一定有一種

更簡單的技法可以代替它,請你相信我。

(寫新魏碑字型除外,這種字不“捻管”寫不成,)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東望長安12018-08-23 19:49:56

謝謝千里馬先生的邀請。我知道拈管才是近十年的事,少年時學書跟隨的是一位鄉賢老師傅,他的楷書屬於家學,據他講他是跟他舅學的寫字,其實他家祖上有兩位爺爺字都寫的很好。他們這一脈相承的書法,和黃自元那楷書很象,我先和他學寫毛筆字,後來又一起在公社工作多年。朝夕相處中他並未提起過拈管。大約是零九年吧我們局系統下面有個書法研究室,有位退休老師對書法有所造詣者(系我們市上的書協副主席)在這裡主事,當時我已經重新開始寫字了,閒談中這位先生告訴我說,你有時實在沒辦法用筆了可以試一試轉管。後來我去我們市報社辦事,有位寫毛體的朋友問我知道不知道轉管,我知道一點。他大談特談轉管的玄妙之處,我出於禮貌只是不斷地點頭首肯。其實,我覺得會不會轉管對於書法學習並不是十分主要的,關鍵在於鍛鍊手腕上的功力,同時注意做到掌虛,使指頭在書寫中發揮作用。手腕掌穩定掌平滑,指頭掌芒稍掌味道。手腕太笨,沒有指頭靈巧,指頭連心,手腕要做到心到手到則很不容易。手腕上的功夫和會用指頭上的巧勁這些都是基本功。有了這些基本功絕大部分問題都會解決,轉不轉管已經不十分重要,轉轉也可以,不轉也能行。總之,我認為轉管在寫字中屬於小技巧,不應該把它強調到不應有的地位,從而誤導後學。下面是我二零一六年寫的心經,與千里馬先生交流一下,請多多指教。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urna風之度02019-12-12 20:24:43

捻管,實質就是用指頭轉動筆桿調鋒攏鋒。沒什麼神秘的。

主要可用在“轉筆”“收毫攏毫,出捺之刀尖”這兩種情況。

其實用提按轉腕也可以解決。

區別在於:捻管是一個慢動作就可以完成。

提按轉腕,是兩個動作快速完成。

捻管有個弊病,就是指頭轉動後必須要有回位,不然書寫難受。

*

條條大道通羅馬,爭執具體的技術沒有實質意義。

技術是為書寫服務的,即橋。

以手指月,不能只見手指,不見月亮,那才叫失去根本。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大水手2018-08-23 21:16:40

謝謝千千千里馬的邀請。我是創哥的花園。

捻管真的是很神秘的筆法嗎?我認為不是。

一方面,這只是一種方法而已,不是必須的。另一方面,在反對這方法的書家眼中,甚至連筆法都不是。

說句實話,當初我第一次看到孫先生的創見,也是很驚奇,以為驚人大發現。但後來的眼界逐步提高,加上不斷實踐,發現並非如此。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其實你不用管那麼多,孫曉雲、沈尹默、林散之三家都是腕指之爭,沒有那麼多分歧。而林散之的翻腕,說到底也是用腕不用指,與沈先生是一致的,只不是林先生多是寫草書,自然手腕翻動,很正常。

其實你不用介意那麼多,很簡單,他們三人都成功了啊。不管你用哪種,用得順手就好。

作為我個人來說,我比較認同運腕,畢竟沈尹默先生的理論經過實踐時間更長,而且他和他的弟子們也取得了成功,驗證他理論的人更多。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總之一句話,捻管一點也不神秘,只不過是寫字的方法之一罷了。而且並不是一定要用它不可。

我是創哥的花園,一家之言,希望能幫到你。歡迎關注我繼續探討。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2020-01-01 07:24:52

筆鋒是圓椎體,其特性是即可八面出鋒,所以,正常書寫時不需要捻管,遇有特殊情況除外。總想捻管,是由於執筆姿勢不對,導致運筆動作無法正常有效施展,難以隨心所欲的完成調鋒轉勢,此時,為了追求某些筆畫細節形狀而不捻不行,這樣的作法實屬無奈之舉,或者說是一種特殊情況下臨時採用的技術處理方法,並不是常規筆法之列,不用專門的去研究它,只需懂得中鋒、側鋒、偏鋒筆法動作與筆畫形制、線條質感的關係,並且熟練運用,使感官效果達到理想的需求就可以了。

有意誇大捻管法的作用,純粹是故弄玄虛,宣揚蒙人的歪理邪說! 說明對書寫技法缺乏深入研究。

在我印象中,書法界強調書寫過程中要不斷捻轉筆管的是孫曉雲。她為什麼要主張捻管呢? 我覺得,是她執筆姿勢有問題,用筆手法不正常,看她書寫過程特別難受,不像是在拿筆寫字,指法、腕法動作如同“機械手”夾著毛筆畫字,根本沒有科學性、專業性、合理性可言,妄稱“書法有法”。如圖: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圖為孫曉雲執筆法(源於網路)

其實,只要是執筆姿勢正確、筆法動作規範,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捻管的,調鋒轉勢主要依靠指法完成。如圖: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圖為本人創立的〈潘氏三指執筆法〉

採用“潘氏三指執筆法”,坐、立均可,書寫各種風格的書體、大小不同的字型,隨心所欲,揮灑自如,八面出鋒……如圖:

▲圖為本人教學示範——筆法與字法

書法實驗尤為重要,凡事不要憑空想象

以上是我的教學研究心得,僅供參考。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翻閱之前釋出的相關練字論述,我的抖音、火山裡有小影片可以看看,興許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謝謝支援!

密切關注書法與寫字教育發展動態,潛心專注書寫技藝課題研究,努力推廣實用型硬筆書寫技法,做有良心的書法家 ——潘茂生•寄語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書畫小築2018-08-23 20:06:42

謝謝邀請,我在回答柳體書寫時要不要捻管這個問題時,已經有所闡述,下面再對未盡之言作一些補充。

首先,我們來搞清楚什麼是捻管。其實,捻管作為一種書寫技巧本身就不神秘,用語言就可以描述清楚。大致說來,就是大拇指和食指及中指執筆,在書寫中,需要轉的時候,就捻動筆管,向手心外,捻到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向手心內,捻到大拇指的指尖,如此往復,即為捻管。見所附影片。

其次,我們來談談為什麼有的書家認為要捻管。我們透過觀察贊同捻管的書法家可以看到,他大多學的是碑學一路,寫的字較大,且普遍執筆還較深,這樣導致在轉折時比較困難,故,捻管可以使絞轉順暢,需要捻管。碑學一路,字型量大,講究厚重,架構嚴謹,捻管對氣脈影響不大。

再次,我們來談談為什麼有的書家認為不要捻管。我們也可以觀察發現,這類書家執筆較淺,筆運轉靈活,在絞轉時十分便利,不用捻管也可以順暢絞轉。他們走的是帖學一路,講究精到,章法聚氣,如果捻管,直接影響整體章法效果。

總而言之,由於學書的方向不同,執筆方法的不同,以及書寫習慣的不同,有的書家捻管,而有的書家不捻管,沒有對錯。我們要根據自己書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捻或不捻。最重要的是便於書寫。如此而已。

捻管書寫之法,可參照文尾所附影片。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使用者970580638542018-08-26 02:17:55

捻管不符合用筆原理,我們從古代書法作品中應該看到,不論是楷,隸,還是篆,草,運筆速度都是比較快的,這就說明了用筆技法很簡單,沒有太多的招式,捻管是慢的表現,費時間,不在技法之內。書法和練拳一樣,關鍵的一個要領是順著勁走,如果捻管的話,就是斷勁的表現,不是向心力,而是離心力。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曾哥聊股票2019-05-04 20:02:22

現在的字為什麼不行?我們去學書法買字帖,為什麼通常不買當代人寫的字帖?為什麼那麼多寫書法的人,寫好沒幾個?而下苦功練習的人也絕不在少數?更何況現在條件比古代更優越!我歸結一個原因就夠了!就是筆法已經幾乎失傳,幾乎99%的人都是用錯誤的筆法在寫毛筆字!比較多的錯誤筆法就畫筆描筆拖筆,或自己認為理解的一套中鋒用筆!特別是像拖地一樣,管前鋒後叫拖!拖則有形而無力!一開始就是錯的,練多錯多!養成錯誤的習慣!

我老師傳承給我的筆法是,每一筆都得是鋒在前,管在後推轉著行筆,才能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當然得轉就是捻管絞轉,結合轉腕,大字還轉肘!不是可轉可不轉,而是必須每一筆起行收,連帶都是必須轉著走!時而順時針轉,時而逆時針轉!同時結合推轉提按,就是在運用真正的古筆法,正宗的用筆!拖筆描筆,隨便的用筆,只能是寫江湖字!寫的就是病筆病字!有形而無力,不耐看的字!可能也叫書法,但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書法!

衛夫人筆陣圖有云: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不用這種筆法你就根本臨摹不出了古帖的神韻,無論王字,顏體,歐體等,更無論楷書,行書,篆書,隸書,章草等!結字千變萬化,而筆法千古不變!不同體,不同書家的筆法也是不變的!萬變的字型,而萬變不離其宗的是這個筆法!不悟通這點,你休想書法有任何大成就!隨便寫,隨手描畫的字,甚至是藝術字就以為得道,叫書法?真的是不知和古人差之十萬八千里遠呢!連當下書協中很多人都是用拖筆!只能是叫罵聲一片!水平何在?耐不耐看,有沒有筋骨勁力?這真不是多寫幾年寫成的,而是筆法正確與否根本決定的!你們大可看唐宋以前作品,任何書家,任何一體,哪個是拖筆描筆寫成?哪一筆起行收到連帶,不是推轉提按完成的?

我看著評論,只能是一個結論:知曉真正筆法的人幾乎就沒有!或者是擦身而過,偶爾用之,不能以此為根本!我覺得只有孫曉雲沃興華兩人大抵是比較清楚些的!也比中書協的其他領導強多了!我看了今日頭條和抖音上那麼多書法家,書法愛好者影片作品,也百度了很多書協領導的影片和作品,以及珠海本地的書家作品,發現真正用對了筆法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屈指可數!全部真不超過10人!這個筆法失傳真的是歷史原因:金滅北宋前還有一萬幾千件王羲之真跡,但殺至開封后,燒殺掠奪,書畫真跡燒的燒,扔馬車上一路漂灑,馬背上長大的金人根本不懂欣賞中原書畫文化!再後來,歷史上發生了四十萬南宋殘軍連同家眷被十萬元軍追殺至珠海,在十字門大戰一場後,從此北方過來的知曉筆法的達官貴族從此都被滅亡或散落珠海周邊了!而且古代也只能是達官貴族才能有真跡有師傳家傳條件學書法!從此北方知曉筆法的達官貴人就幾乎沒有了!筆法就從此失傳了!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這個筆法問題,你也可以懷疑我的觀點!但討論出真知,實踐出真理,高人方能點破!不斷探尋驗證才能更接近事情的真相!而不是一直活在自我的假象之中!我以前在頭條上專門也寫了一個帖討論筆法的,對比了今人和古人的作品!一對比,大家就十分清楚無比這個筆法精妙之處了!

還是上圖對比吧!大家不妨仔細找下古人哪一筆不是推轉著行筆?哪一筆是拖筆描筆寫成?

今人的筆法又是否有問題?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

捻管真的是一種很神秘的筆法嗎?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