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時期,到底誰才是明朝最後的支柱呢?朗朗乾先生2018-08-08 17:24:29

謝謝邀請,很難理解這個“支柱”的概念,很多人認為是魏忠賢,理由很簡單,魏忠賢的倒臺,致使閹黨的覆滅,東林黨的控制朝廷,文臣的思想,不能在亂世獨立,明朝走向盡頭,原因很多,不存在支柱人物的行為負責這個大歷史

在明末時期,到底誰才是明朝最後的支柱呢?白雲之語手工摺紙大全2018-08-09 00:06:47

明朝末年的中流砥柱其實並非某一個人這麼簡單。一個人扭轉不了當時的混亂局面,只有把當時幾個有名的國家棟梁之才凝聚在一起才能夠挽救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

一、魏忠賢。魏忠賢雖然在朝中培植黨羽陷害忠良無惡不作一手遮天,但不得不承認魏忠賢是一個治國的狠角色。他執政期間治下的大明還是比較安穩的,國內幾乎沒有什麼起義,即使有,也很快被鎮壓。亂世用重典,這一點沒錯。魏忠賢經營遼東也是有一手,有他在滿清根本沒有入關的機會。

崇禎皇帝面對兩線作戰陷入財政困難的局面,向大臣們要捐款時個個都裝窮,導致國家連軍餉都放不下去的尷尬局面。如果換作魏忠賢,無非就是殺幾個官員抄幾個家這麼簡單。重壓之下其他官員還有什麼理由不掏錢的?

二、袁從煥。我們不得不承認袁從煥是一個帥才,在他的指揮下取得了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崇禎二年擊退皇太極解京師之圍。如果袁從煥不死,滿清又如何能輕易入關?

三、洪承疇。鎮壓農民軍的高手,打仗瘋狂被當時稱為洪瘋子。後來參加松錦之戰被清軍俘虜,投降滿清。洪承疇打仗是一塊好料,滿清根本不是他的對手。只是崇禎皇帝性格太急,想早早結束戰爭,才導致兵敗被俘。如果按照洪承疇穩紮穩打的的用兵策略,一定可以逐步打敗滿清。可惜沒有如果,松錦大戰後,明軍已再無能力抵抗滿清的攻擊。

四、吳三桂。說起吳三桂大家都會罵他是三姓家奴。但在明朝末年,吳三桂也是明朝的一員猛將,也可謂是崇禎的中流砥柱。可是吳三桂在關鍵時刻投向滿清,有人說如果吳三桂不放清軍入關,清軍根本進不來,這樣說是有一定道理的。當時崇禎皇帝已經死了,吳三桂只要歸順李自成,鎮守邊關,滿清也沒有入關的希望。

明朝末年的那些中流砥柱們,不是被殺就是投降,而能主宰他們命運的崇禎皇帝不懂得珍惜和利用人才所導致的完敗局面。

不知大家對本文的看法有什麼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也希望愛好歷史的朋友能夠關注小編,小編每天都會回答一些歷史事件回報給大家。

在明末時期,到底誰才是明朝最後的支柱呢?

在明末時期,到底誰才是明朝最後的支柱呢?

在明末時期,到底誰才是明朝最後的支柱呢?

在明末時期,到底誰才是明朝最後的支柱呢?

在明末時期,到底誰才是明朝最後的支柱呢?嬴小波2018-08-08 14:12:02

很簡單。。。明末中流砥柱舍袁崇煥其誰?激努爾哈赤。。連敗皇太極。。。多爾袞。。。崇禎皇帝若真是明君就會真正倚重袁崇煥。。。軍事上派袁崇煥經營遼東防禦大金。。。派大將統帥大軍對李自成 張獻忠。。徵撫並用分化瓦解 甚至給張獻忠封侯拜相讓大西攻打大順。。。政治上開科舉廣泛招賢。。。經濟上鼓勵商人從南方和國外廣泛進口糧食。。從草原買牛羊用來賑災。。。老百姓有吃有喝自然不會跟隨李自成了。。。然後休養生息。。。搞不好歷史真會改寫的。。

在明末時期,到底誰才是明朝最後的支柱呢?元直53059712018-08-09 05:13:04

個人認為明最後的支柱是袁崇煥,這是時機和能力決定,兩者缺一不可。

第一個時機, 袁崇煥當督師時,戰爭已經持續多年,大量的人口消亡,剛好能透過人口遷移緩解土地兼併帶來的矛盾,這就是戰爭機遇,熊廷弼時就不具備。

第二個時機,袁崇煥時農民起義還沒蔓延,明能集合力量對付最大的敵人滿清,不像後來一面鎮壓起義一面還要防滿清入關搶劫,應付都應付不過來,更別說對付。

再來說能力,首先袁崇煥沒有敗績,而且現在很多人只看到皇太極繞道入關,卻沒看到皇太極這是在拿國運賭自己的權位,入關前滿清其實已經被袁崇煥逼到絕路,內部矛盾重重,如果再沒有搶劫,滿清自己都玩完,自古北方民族強大的唯一方法就是搶,文化水平,生產力決定了這些民族在沒漢化前不可能像中原的王朝一樣,有能力透過內部運作就能鞏固統治!剛從深山出來根本就沒幾個會治理國家!

這次入關皇太極根本就敗不起,戰前都沒幾個高層同意這次行動,一旦敗了滿清必將分崩離析,繞道千里簡直就是賭。所以袁崇煥毫不猶豫把三個最得力的大將趙率教,何可綱,祖大壽全部調進關,可惜大明其他人還在爾虞我詐,以致趙率教的援軍不得入城,趙率教也中伏而亡。

可嘆大明各路人馬連統一的指揮都沒有,不得不說崇禎簡直是個軍盲,更沒有大局觀,不僅沒看到這戰是大明的機會,更半途把袁崇煥下獄,不但幫皇太極的忙,更讓戰力最強的關寧軍群龍無首,直接導致滿桂等多名當時大明的一流戰將戰死。滿清搶得盆滿缽滿,內部再沒人敢抗衡皇太極,皇太極終於集權於身,差點置自己死地的袁崇煥還被殺掉,真的是把死棋下活的典型代表!

很多人都認為五年平遼是吹牛,那是沒看到這些民族強大的本質,搶,清軍繞道入關如果安排得當五年都不需要,袁崇煥的戰略從秦始皇開始就證明非常有效,修堅固工事,遏制其搶劫,再精兵出擊,讓其內部不穩,再尋機破之,多少名將都用這一套,明朝的戚繼光對付韃靼也是這個戰略!

可惜袁崇煥沒有像戚繼光一樣有個張居正長期支援,上任僅一年多就身首異處,再好的戰略戰術也是枉然!

在明末時期,到底誰才是明朝最後的支柱呢?戎馬丹心2018-08-09 01:06:19

只要遼東方面穩住,明朝還亡不了,農民軍打不過明朝精銳部隊!明軍精銳基本葬送在遼東!所以熊廷弼可以說是支柱!

在明末時期,到底誰才是明朝最後的支柱呢?我的貓叫叉燒2018-08-08 19:21:06

內外兩個人,因為明朝是兩線作戰,所以需要兩個人。東北首選孫承宗,但老先生年齡太大了,他的徒弟袁崇煥又捲進了錢龍錫,溫體仁的政治鬥爭當中,最後被閹黨餘孽利用案子,給凌遲了。我倒不是說他有什麼好,他的性格缺點很多,但的確對付女真,只有他。

在明末時期,到底誰才是明朝最後的支柱呢?薛定諤滴喵2018-08-08 15:23:29

武將一般救不了國。

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因為文臣在後面扯後腿。

所以基本都是文臣救國。

只要文臣摒棄觀念岔異,摒棄結黨營私,真正把國與家放在自己心裡,國家必然有救。

所以,很多像岳飛,袁崇煥,辛棄疾那樣的最後否失意收場。

但你可以看到于謙捨命保京,王守仁徵野死戰。

你可以發現土木堡之變,國祚衰變,又是文臣弘治中興,綿延國祚一百多年。

所以明末後期,文臣被豬油蒙了心,明朝真沒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