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羅納德.B.阿德勒拉塞爾.F.普羅科特的《溝通的藝術》這本書?方方小白2018-06-14 14:21:44

這是一本關於“溝通高手是怎樣煉成”的經典教材。

《創世紀》中有這樣一則寓言:上帝創造世界之初,全天下的人們說著通用的語言,有著一樣的口音。為了一窺上帝真容,人們決定建造一座高高的塔,塔頂通天。

於是上帝降臨人間,變亂了所有人的語言和口音,徹底破壞了人類的建塔計劃。

這座塔被人們稱為“巴別塔”,“ 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

順暢的溝通能夠聚沙成塔,讓凡人完成令上帝都忌憚的偉大工程。而不好的溝通則給人帶來各種的麻煩,比如和理髮小哥Tony說“請幫我稍微修一下發梢”,這種含糊之詞可能會毀掉你的髮型;“男朋友:吃什麼?女朋友:隨便”,這種尬聊經常是破壞約會氛圍的罪魁禍首;在HR面前沒有交代好與前任公司的糾葛,導致我們與一個工作機會失之交臂……

造成這些困擾的原因在於,溝通並不是兩個人在說話這麼簡單的事情,它是一個由傳遞者、資訊、接收者組成的,透過各種渠道,發生在充斥著噪音的複雜背景中的

完整系統

,傳遞者的資訊會被噪音歪曲,接收者其實是有選擇的在接聽,這些都會對資訊的傳遞進行造成干擾。

而一個溝通高手,則可以從溝通系統這個高度,採取多樣的策略,有效排除干擾資訊,達成自己的溝通目標。

如何看待羅納德.B.阿德勒拉塞爾.F.普羅科特的《溝通的藝術》這本書?

好訊息是,就像肌肉可以透過合理的飲食和科學的訓練獲得,溝通的技能也是可以透過刻意練習獲得提升。《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中提到,學習溝通技巧需要經過以下階段:

意識覺醒期:

認識到溝通技能的訓練,可以極大的提升自己溝通能力

笨拙期:

初次使用新技巧時會帶來一些尷尬

熟練期:

繼續刻意的練習,能夠熟練的把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整合期:

內化成為一種本能,能夠自然而然的使用各種溝通技巧

如何看待羅納德.B.阿德勒拉塞爾.F.普羅科特的《溝通的藝術》這本書?

《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的兩位作者都是幫助職場人士提升溝通技巧的專家級學者:羅納德·B·阿德勒是美國聖巴巴城市學院的名譽教授,他致力於溝通寫作領域數十年,除了《溝通的藝術》外,還著有商務溝通、公共演講、小團體溝通、獨斷力及社交技巧方面的諸多教材;拉塞爾·F·普羅科特,則是美國北肯塔基大學教授,他們二人合力傾注多年的專業經驗,在本書中深入探討了人際關係溝通的理論與實踐。

《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介紹了“看入人裡”、“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間”三個部分,閱讀本書將是你開啟意識覺醒的絕佳機會:

“看入人裡”幫你重新認識自己,溝通的過程也是你在對外表達“我是誰,我是什麼樣的人”的過程,而你的知覺和情緒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看出人外”幫你更好的理解他人,語言本身並不能準確傳達所有資訊,言外之意(非語言溝通)往往會被忽視,有效的傾聽是“get到點”的必備技能;

“看人之間”幫你更好的理解你們之間的關係,從全域性角度審視整個溝通系統,你會學習到如何經營你的親密關係,如何將雙輸的衝突,化解成雙贏的局面。

第一部分:看人入裡——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You are what you say)

如何看待羅納德.B.阿德勒拉塞爾.F.普羅科特的《溝通的藝術》這本書?

蔡康永在《說話之道》中說:我喜歡研究說話這件事,是因為我覺得透過研究說話,你會比較根本的搞清楚自己和別人的關係,搞清楚自己在想什麼、別人在想什麼,以及,最重要的,自己到底第一個什麼樣的人。

自我概念和溝通表達是一對相愛相殺的伴侶,自我概念會影響我們輸出的資訊,而輸出的資訊也會反過來形成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例如一個缺乏自信的人在面試的時候往往表現的缺乏底氣,HR就會認為這個人不足以勝任這項工作,這件事情本身會使得這個人更加沒有自信。反之,一個自信的人——自信的表達——取得成功——更加自信,會形成一個良性迴圈,著名是“皮格馬利翁”效應講的就是這樣一種

“自我應驗預言”

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一個人的自我概念並不全是靠自己來塑造的

,與其他人互動過程中接收的資訊也是形成自我概念的一部分。

瞭解了這點,下次再遇見“我說話難聽是為你好”的人,就要小小的警惕一下了。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儘管你說出來的話是:我可以勝任這份工作,但為什麼HR卻從中得出了與此完全相悖的結論呢?

魯迅先生說《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不難理解,每個人都是透過自己既有的經驗,無意識但有選擇性的接收資訊的,我們常說的先入為主、刻板印象一般就是這樣形成的,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在或多或少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這種與客觀事實有偏差的資訊獲取,也是阻礙有效溝通的重要原因之一,羅納德在《溝通的藝術》中建議我們,可以

透過知覺核檢來儘可能客觀全面的處理這些資訊

1。 描述你注意到的行為。注意,行為是客觀發生的,不帶自己評價和判斷的描述

2。 列出關於此行為至少兩種可能的詮釋

3。 請求對方對行為詮釋做澄清

舉個例子,你的伴侶最近很少迴應你的微信,電話也很少打,你感覺自己受到了冷落,當你們見面時,不要一開口就直接說:我覺得你不關心我,這樣很有可能會陷入到一個互相指責的死迴圈中,你可以嘗試知覺核檢3步驟,這樣跟他溝通:

“你這幾天的電話和微信比以前少了”(客觀行為描述)

“你是不是最近工作比較忙”(第一種詮釋)

“或者你是否只是想靜靜”(第二種詮釋)

“你可以告訴我是有什麼事情發生麼”(請求澄清)

知覺核檢既能幫你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先入為主,也給了對方足夠的尊重,避免引起對方的防衛。

第二部分:看出人外——聽其言、觀其行、識其心

如何看待羅納德.B.阿德勒拉塞爾.F.普羅科特的《溝通的藝術》這本書?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說:“如果我當年去問顧客他們想要什麼,他們肯定會告訴我:‘一匹更快的馬,而我會給他們一輛車。顯然,語言只是一種符號,“更快的馬”這幾個字,並不能完全代表顧客的意圖。羅納德教授告訴我們,

非語言溝通是一種普遍存在,且比語言更有力的溝通方式。

英劇《神探夏洛克》中經常出現的一幕,當委託人走進貝克街221B卷福的房間,還沒來得及說一句話的時候,卷福就已經用他天才的大腦還原出這個人的身份、地位、訴求。雖然有些誇張,但這確實能夠表現出非語言溝通的巨大威力。

雖然我們無法擁有卷福掃描器般的識人能力,但良好的傾聽技能足以幫我們打破資訊不對稱的壁壘,有效的提升溝通技能。

傾聽不光是聽到,更是對接收到的資訊進行再現,再賦予其意義的過程,有效的傾聽包含了

聽到、專注、理解、迴應和記憶

5個元素。

其中最難的恐怕是迴應這個部分了,試想這個場景,你的好朋友在工作上遇到了一些煩心事,作為朋友你可以透過傾聽和陪伴,給予支援,但其實你並不是很瞭解他的工作背景、人物關係等,無法給出有效的建議。此時,可以採取

“借力使力”

的辦法,順水推舟讓對方多說一些話,在傾訴的過程中理清自己的思路找到答案。同時,你的眼神、表情聲調等非語言行為,會告訴對方你是他最真誠的朋友。

如果是發生在工作場合,比如你的合作伙伴給了你一個模糊的指令,就適合採取

釋義

的技巧,即用自己的措辭重複別人的觀點,對雙方交換的資訊進行交叉檢視。作為產品經理,經常需要處理的一種情況是,在技術進行開發的過程中,程式設計師希望對一些需求進行修改:

程式猿:這個需求不緊急的話,先不做了吧

產品狗:是因為我們這個專案的交付時間提前了,你是在擔心就算趕工實現出來想,效果會比較差,會影響使用者體驗,對嗎?

這個迴應一方面傳達出你的理解和想法而不是評斷,同時也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思路——迴歸到使用者需求上做出決策。

與人溝通時,不能只注意他說了什麼話,而是要聽其言、觀其行、識其心,用心傾聽,正如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曾經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第三部分:看人之間——用積極溝通架起親密關係的橋樑

如何看待羅納德.B.阿德勒拉塞爾.F.普羅科特的《溝通的藝術》這本書?

馬爺爺告訴我們: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而溝通在無論是在家庭、朋友或者情侶,這些親密關係的構建過程中,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情侶之間經常會面臨的一個終極難題是“世界盃和女朋友選哪個”。作為一個不愛看球的女友,你可以先從這一點嘗試理解他:《溝通的藝術》第三部分關於親密關係的描述中提到,女生比較擅長跟伴侶、閨蜜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並通常以此維繫彼此之間的關係。而

男生一般是透過參與共享活動來表達親密感

,比如看球、打遊戲、幫你修電腦,都是他們構建親密關係的途徑。如果他不擅長用語言和你交流,那麼你可以考慮加入他的共享活動。

加入他的共享活動並不代表你要勉強自己尬聊足球,任何積極的溝通行為都可以帶來很好的效果,

積極的溝通

行為包括:觸控、微笑、讚美、大笑、體貼的言語等。不要小看寫“小動作”, 《溝通的藝術》中引用的約翰·高特曼對於感情關係的研究結果表明:積極溝通行為和消極溝通行為之間的數量比

維持在5:1這樣一個“神奇比率”

,情侶們就能擁有一段快樂成功的感情關係。

在維繫親密關係的過程中,最不好處理的一種情況是,

攻擊-防衛模式

的開啟,尤其是當我們受到不公正的批評時,很難保持理性進行有效迴應。羅納德的建議是,反擊是不可能解決爭執的,我們需要做的是找出另外一種替代的方法解決問題:

1。 透過尋找更多資訊,弄清客觀事實

2。 向對方詢問詳情,儘可能的傾聽對方更全面的意見

3。 結合客觀情況和對方的話,還原事情脈絡,找出解決方案

做到這些你會發現,我們需要關注的是事情本身,而不是對方的攻擊態度,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是既不讓攻擊傷害到自己,也能成全對方的雙贏辦法。

《溝通的藝術》發行40年以來,已經再版了15次,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這本書不僅僅從理論上闡述了溝通的原理,也提供了很多案例說明和技巧練和,可以一邊讀,一邊實踐練習。

成為溝通高手修煉過程,是一個不斷

探尋自我,洞察人心,整合人生

的過程。透過練習,你會發現自己可以排除噪音,收穫內心的平靜;也可以摒除偏見,瞭解多樣的人性;更可以從容應對,收穫人生的更多精彩與可能。

從《溝通的藝術》開始,開啟你的修煉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