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理解書法中草書中的一點二連三交代,四墨五緊六飛白”這句話,這句話可以說是全面細緻地概括了草書的特點以及用筆方式,運用依次排序的十四個字簡單明瞭地給我們呈現了草書藝術精髓。

而要理解這句話就需要代入到具體的草書作品中去,接下來我們也依次來理解。

第一,對於“點”的理解

草書雖說是渾然一體,具有筆墨酣暢的特點,但是終須有起筆,然後才能揮灑自如,對於這個一點的理解其實就是草書書寫的起始,即可以理解為草書藝術飄揚縱展的準備之勢,也可以理解為草書實際筆畫中的一點。

我們看古代書法家的草書作品,基本上都具有以上所說的兩個特徵,這個“一點”即是蓄勢也是實際的筆畫。

如何理解書法草書中的“一點二連三交代,四墨五緊六飛白”這句話?

如何理解書法草書中的“一點二連三交代,四墨五緊六飛白”這句話?

〈孫過庭《書譜》〉

我們看唐代大書法家孫過庭的《書譜》,它既是一本經典的書法理論著述,又是一卷流傳千古的上乘草書佳作。

我們看孫過庭的《書譜》並不像唐代的“顛張醉素”和明代徐謂那樣狂放,筆勢上也並不是連綿不盡,而是有斷有連,節奏分明。有些地方不乏章草筆意。

從孫過庭《書譜》中我們可以找到對於“一點”的理解,我們看孫過庭在行筆中,首筆有點畫的字,點都是與其他筆畫分開的,並不連線,例如最為普遍的就是“之”字的一點,彷彿總是先下筆一點然後再書寫以下內容,因此它既是為了後面的筆畫蓄勢而為,在形態上又確實是一個具體的點,所以對於草書中的“一點”我們可以從這兩個方面理解。

第二,對於“連”的理解

這個“連”在草書裡顯然就是連線甚至是連綿的意思,既是指筆畫形態上的連線又是指筆意筆勢上的連貫。

如何理解書法草書中的“一點二連三交代,四墨五緊六飛白”這句話?

〈唐代懷素的狂草書法《自敘帖》〉

筆畫連線,筆勢連貫在草書中應該說是最大的特點,可以說“無連貫不草書”,特別是狂草書法,在筆勢連綿不絕的狀態下把草書的寫意性發揮到了極致。

例如我們唐代僧人懷素的狂草書法作品《自敘帖》,可以說充分而全面地體現了草書中“連”的特點,筆畫與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都是連貫的,有的兩字一件,有的則是幾個字一起連線,把草書的筆墨線條的飄動感發揮到了酣暢淋漓的境地,觀懷素狂草書法,常常有筆盡意未盡之感,這也是懷素狂草成功的原因所在。

何傳馨撰寫的《唐懷素自敘帖》一文,對《自敘帖》評價:

用細筆勁毫寫大字,筆畫圓轉遒逸,如曲折盤繞的鋼索,收筆出鋒,銳利如鉤斫,所謂‘鐵畫銀鉤’也。全卷強調連綿草勢,運筆上下翻轉,忽左忽右,起伏擺盪,其中有疾有速,有輕有重,像是節奏分明的音樂旋律,極富動感。

這說明了懷素草書《自敘帖》因為連線得當而出現的獨特韻味和韻律。

所以,對於草書中“連”的理解也可以分為兩面,一是筆畫形態上的連線,二是筆意筆勢上的連綿不絕,意猶未盡!

第三,對於“交代”的理解

這個“交代”是承接“一點”和“二連”所說的,緊隨其後,這個交代的意思就是要把草書的筆法法則交代清楚,而不能含含糊糊,模稜兩可。

有人認為草書就是寫字潦草,這就大錯特錯了,如果這樣的話,那人人都能做到,草書又怎能成為一門高深的藝術呢?草書和其他書體一樣,都有自己獨特的法則。

草而不亂,草而清晰應該是草書最高的要求,而且沒有約束的自由是危險的,草書就是如此,越是無拘無束就越要小心翼翼,遵守法度,不能含糊不清,而是要把法則交代清楚,做到心中有法,下筆有法。

如何理解書法草書中的“一點二連三交代,四墨五緊六飛白”這句話?

〈懷素狂草作品《自敘帖》〉

我們看懷素的作品《自敘帖》就是一個把法則交代清楚的典範,雖然筆勢連綿,但是筆筆毫不含糊滯澀,而是通達流暢,達到了草書藝術盡善盡美的境界。

所以在草書藝術中緊隨“一點”“二連”之後的就是“三交代”,交代是為了把法則傳承下去,法則交代清楚了對草書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也是草書藝術的精華所在。

第四,對於“墨”的理解

篆書隸書楷書基本上只有一種墨色,那就是墨色均勻殷實,而草書則不然,草書基本上把墨色的濃淡乾溼都加以運用了。

一幅草書作品往往會隨著情感的跌宕起伏而發聲墨色的變化,往往是起先墨色沉著,而隨之感情的起伏墨色逐漸發生了變化。

在墨色和墨法的變化中,顏真卿的行草書《祭侄文稿》便是最好的佐證。

如何理解書法草書中的“一點二連三交代,四墨五緊六飛白”這句話?

〈顏真卿行草書《祭侄文稿》〉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雖說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但是其筆勢卻完全是草法,這也是歷代評論家的公認,因為這篇書法作品是在顏真卿極其悲憤的情況下寫就的,隨著悲憤加重,行筆至中後階段已經是奮筆疾書,不知所云了。

我們來看墨色的變化,開頭的“維乾元元年”幾個字還是經過細心安排的,而後面漸漸情感起伏,筆雖意動,圈點塗抹,枯筆,渴筆隨處可見,因而我們看《祭侄文稿》的全文,墨色變化而帶來的濃淡乾溼盡收眼底,形成了跌宕起伏的悲愴美感,可以說,墨色的變化而形成的鮮明對比效果是《祭侄文稿》的最大亮點。

寫草書不能沒有墨色的變化,所以這“四墨”的意思就是指墨色的變化,不光是《祭侄文稿》,上面提到的《書譜》和《自敘帖》都有著豐富的墨色變化。墨色變化是草書表情達意的精髓所在。

第五,對於“緊”的理解

“五緊”的意思是繼草書的墨色變化之後緊隨其後的第五個要點,那就是草書的結體需要緊湊而不是散漫,草書一定不是草草潦潦,散漫無羈的,而是整體看來緊湊有致,外部疏朗的一種表現形式。

如何理解書法草書中的“一點二連三交代,四墨五緊六飛白”這句話?

〈張旭《肚痛帖》〉

我們以張旭的狂草書法《肚痛帖》為例,看看怎樣來理解草書的“緊”。

草書從形式和意境上來說是一種無拘無束,隨意揮灑的書體,但也有一個“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總原則,如果誰都能隨心所欲地寫草書,那麼草書大家豈不是比比皆是?然而事實表明卻並非如此。

張旭的這篇狂草《肚痛帖》整體瀟灑奔放,然而細看每一個字,其實每個字都是按照緊湊有致的規則來處理的,這和楷書中的“中宮收緊”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何理解書法草書中的“一點二連三交代,四墨五緊六飛白”這句話?

〈王羲之草書《十七帖》〉

我們看王羲之草書《十七帖》就知道,緊湊其實是草書普遍的結體規律,不然草書則顯得漫渙無法,失去了草書的藝術特質。

所以,在學習草書時,也要特別注重草書結體緊湊的特點,因為我們往往只知道草書飄逸遊動,而不知其細膩緊湊。

第六,對於“飛白”的理解

這的確是草書藝術的最後一個特質,因為飛白本就是草書因快速書寫而帶來的虛筆,在黑與白的交叉之中就出現了飛白的特殊效果,然而這種效果是自然而然的,不能刻意為之。

飛白的出現體現了草書飛動的特點,和筆畫蒼勁的效果。

如何理解書法草書中的“一點二連三交代,四墨五緊六飛白”這句話?

〈張旭狂草《肚痛帖》〉

例如張旭的狂草書法《肚痛帖》,最後三字“非臨床”陡然增大,特別是最後一筆噴射而出,形成了自然的飛白效果,更顯其筆畫蒼勁老辣,增添了張旭草書的藝術特色和藝術高度。

如何理解書法草書中的“一點二連三交代,四墨五緊六飛白”這句話?

〈徐謂草書〉

我們再看徐謂的草書書法,更是飛白頻現,把枯筆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得整個作品飛白纏繞,更加顯得蒼勁有力,古拙老辣。所以說,草書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個藝術成分就是飛白,如果沒有了流於自然的飛白,那麼草書的精彩將會大打折扣。

以上我分別對草書的“一點二連三交代,四墨五緊六飛白”作了詳細的舉例說明和深入理解,這個依次排序所指出的問題,其實就是草書特點由小到大的排列。草書也因有了這六大特點而成為一門獨立而高深的書法藝術,值得注意的是,要想真正理解這幾點的具體內涵還是要在草書的書寫實踐中去獲得和感悟。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感謝您的關注和鼓勵,歡迎大家評論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