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紅葉層染2021-02-13 15:20:29

清史肯定將出現兩部,一部是民國時期清代遺老趙爾巽為主編的《清史稿》,另一部將在不久的將來今人編的清史。就像新唐書和舊唐書一樣,各有利弊,各有千秋。歷史不好編,收集資料,去偽存真,編寫稿件,反覆修改,統一體制等等,再加上編史之外的政治社會方方面面的干擾,所以最後的清史以何種文體出現在大家面前,讓我們拭目以待。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深夜聊齋2020-06-05 22:39:42

按照中國古代的修史傳統,一般在前一朝代之後,後繼的朝代要立即組織人員編修前一朝代的歷史,比如元朝修了《宋史》,明朝修了《元史》,而清朝修了《明史》。

而且

從唐朝開始

,均是由官方設立專門史館,撥付專門經費,組織專門人員,負責前代史書的編纂工作,這就是所謂的官修史書,這些史書也被稱為是

“正史”。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不過,令人納悶的是,

已經亡了100多年的清朝,卻仍然沒有一部定稿的史書,

現在存世的清史仍然被叫作

“清史稿”。

元朝修《宋史》用了2年半,明朝修《元史》僅用了幾個月,清朝修《明史》雖也歷經百餘年,但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也被譽為是編纂得最仔細、最可靠的史書。

與前幾朝相比,清史究竟經歷了怎樣的修編過程,為何最終沒能定稿呢?

一、成書艱難

辛亥革命、清帝退位以後,按照歷史慣例,

北洋政府開始著手清史的編纂工作。

1914年3月,

北洋政府宣佈成立

清史館

,並聘用

趙爾巽

擔任館長,主持編修工作。

趙爾巽是清朝統治年間的進士,曾任湖廣、四川與東三省總督。

起初,身為前朝遺老的趙爾巽,並不願意出來為北洋軍閥工作,但有人勸趙爾巽:修清史對大清乃是功德一件,你身為旗人,責無旁貸。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於是,趙爾巽懷著

“抱故國之恩”

的想法,走馬上任。到任後,他又從全國邀請了86位著名專家學者來到清史館工作。,雖然這些人學術水平很高,但因為他們多是清朝遺老,在思想認識上存在很多問題,且多懷有“家國之恨”,所以就造成了

這部史書稿在思想傾向上存在許多弊病,

這也為之後清史的命運多舛埋下了伏筆。

修編近300年的清朝歷史,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作,經費保障是必不可少的。

在初期,由於北洋軍閥的大力支援,清史館經費充足,加之清朝史料非常豐富,編修工作進展十分順利。

但到了1917年,發生了一起“黑天鵝事件”——張勳復辟,

受到戰爭影響,清史館被迫關門,修編工作停頓了下來。經過這次變故,清史的命運走向了不可捉摸的深淵。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清史館再次開張後,由於內憂外患,官方大幅減少了對它的經費支援

。而同時,清史館的修編人員也因為各種原因散去大半,致使工作進度大受影響。

而且,由於此前管理工作不到位,撰稿人員的工作成果良莠不齊。有的只圖混口飯吃,只出工不出力,其作品質量太差,猶如廢材,只能棄用;而有的則故意拖拖拉拉,數年都沒有成稿,嚴重影響了整體進度。

於是,從1920年開始,清史館又開始了長達6年的統一整理史稿工作,並對前期未完成的初稿繼續進行補撰。但是,受經費、人員等因素的影響,這項工作進展緩慢。

直到1927年,清史編修工作進行到了第14個年頭,館中人員已經由最早的80餘人減少到了只剩10餘人,館中經費也已經枯竭,但好在其全稿已經基本完成。

負責人趙爾巽當時已是年老體衰,自覺時日無多,其他人也希望及早印刷,以稿費補發原來的欠薪。但也有人表示反對,理由是史稿的錯誤疏漏之處太多,印出來會成為笑話。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這年夏天,趙爾巽病倒了,他在病榻前囑託了史稿刊印之事,並交代

“蓋此稿乃大輅椎輪之先導,並非視為成書也”。

他專門指出此書只是

“作為史稿披露”,所以名曰“清史稿”。

數月之後,趙爾巽病故。

最早的《清史稿》一共536卷,共800餘萬字,總共印了1100部。

二、命運多舛

《清史稿》成書之際,正是國民革命北伐勝利之時。接管北京後,當時的國民政府對於《清史稿》的態度,與北洋政府大相徑庭。

一些人認為,《清史稿》的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這本書是對清朝歌功頌德,並貶低了辛亥革命,

進而還提出了包括“鼓勵復辟”、“不奉民國正朔”等19項大罪名。

於是,

剛剛問世的《清史稿》迎來了滔天大劫——被永久禁止發行。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然而,作為歷史上的一個朝代,清朝總要有自己的歷史,於是國民政府

開始籌備編纂《清史長編》,作為官修清史。

雖然有人認為《清史稿》一書大致可用,只須略加改正,清史即可殺青。

但是,修撰前朝歷史,其實質往往是在表述當下的主流價值觀,所以,“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是沒錯的。

這同時也註定了修編清史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絕非增刪文字那麼簡單。

而且,由於種種原因,修編《清史長編》的計劃也並沒有立即執行,它被一拖再拖。直到抗戰爆發,重修清史一事更是不了了之。

建國後,重新編修清史的動議一直存在。1965年,我國成立了清史編纂委員會,並籌備在人民大學成立清史研究所。可是後來由於一些歷史原因,這項工作被長期擱置。

一部清史,從1914年開始修編,雖曾有初稿,但竟慘遭封禁,以致往後幾十年仍然沒有定稿,真可謂是命運多舛。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三、重現曙光

2001年,戴逸、李文海等歷史學家

再度呼籲編修清史

。第二年12月,我國成立了

清史編纂委員會

,正是啟動了清史纂修工程。到

2016年1月1日,有權威媒體報道稱《清史》全書初稿已經完成,正在進行後期的審改整合。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清史稿》的定稿,也是我國最後一部朝代史——《清史》,將與廣大讀者見面。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翰林冷知識2020-11-29 12:15:33

根據慣例,各朝要為前朝修史,由官方設立史館,撥付經費,組織學者來官修史書。比如《明史》是清朝修的,《元史》是明朝修的。

但是,清朝已經滅亡超過100年,為何《清史》卻一直沒有寫出來?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二十四史

清帝退位後,北洋政府接管了編纂清史的工作。並在1914年成立了清史館,由曾任湖廣、四川和東三省總督的趙爾巽擔任館長,主持編修工作。

初期進展非常順利,清史館經費充足,清朝史料豐富,編纂的很多專家又是歷史的親歷者。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趙爾巽

但是,在1917年時,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清史編纂工作的命運,這件事就是張勳復辟。

因為動盪,清史館被迫關門,修編工作停了下來。

儘管後來清史館再次開張,但時局不穩,官方大幅削減經費,甚至需要館長趙爾巽利用自己的人脈,四處求取經費。

再加上原來的修編人員,也因為戰亂等各種原因散去大半,清史的編纂工作進展極不順利。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清朝到民國的軍閥

等到1927年時,清史已經編纂了14年,此時的工作人員也從最初的80多人,銳減到10多人。

當時工作人員希望將初稿釋出,以稿費補發欠薪。但因為是初稿,裡面還有很多沒有整理昇華的內容,而且部分史料有錯誤疏漏。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清史稿》

最後,年老的趙爾巽,在病榻前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清史的初稿只是“作為史稿披露”,並不是真正的清史,所以將此書命名為《清史稿》。

遺憾的是,數月之後,編纂清史的靈魂人物趙爾巽病故。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南京總統府

再後來,北洋政府退出歷史舞臺,國民政府接管了清史的編纂工作。但是他們不認可《清史稿》,認為其編修者多為清朝遺老,大局觀有很大的問題,將《清史稿》永久禁止發行。

不過,國民政府開始籌備《清史長編》。但一拖再拖,最後戰爭爆發,此事又不了了之。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清帝退位詔書

建國後,我國也多次提出編纂清史的課題,但也因為一些原因,大部分被擱置。

直到2002年12月,我國再次成立清史編纂委員會,重修清史。不過,因為清朝接近現代,史料極為龐雜,工程量極大。要想修出一部流傳千古的史書,還需要時間。

以上。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史海爛柯人2020-02-10 19:47:19

眾所周知,二十四史中是不包括《清史稿》的,當然,也有“二十五史”的說法,這個說法中就包含了《

清史稿

》了。

自《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到《明史》都是完整的史書,而唯有“清史稿”以稿本為稱呼,可以知道,實際是與二十四史有區別的,甚至可以說不太完善的專案。

清史稿修於民國年間,是以清末民初的大家趙爾巽為首,組織一大批有學問之人編纂而成的,當時趙爾巽任清史館總裁,趙爾巽去世之後由柯劭忞接管。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可惜,一方面與之前的朝代設立一個國史館,由總裁官統一指揮,共同整理編纂不同,民國時期的很多學者都是在家修的,組織較為散漫,且

眾人水平參差不齊;而

另一方面,適逢民國初年社會動盪,軍閥混戰,經費難以維持,所以清史的編纂歷經了一波三折,最終只完成了清史稿的編纂。

清史沒有修完,一直成為中國人的遺憾。加之上世紀60年代,臺灣為於大陸爭正統,組織學者編纂了《清史》,更加使得大陸修《清史》迫在眉睫。

2002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的倡導下,中共中央批准了關於纂修清史的報告,由清史學界的大家戴逸先生出任首席專家,啟動國家清史編纂工程,繼民國清史稿之後,編纂一部真正的斷代史。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我們知道,隨著科技的發展,特別是網路技術應用於學術研究之中,已然改變了此前用手書寫的局面,大大地解放了生產力,因此,速度也應大範圍的提升,那麼,為什麼“清史”編纂工作至今已經將近20年了,仍然沒有面世?實際上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國家清史編纂工程是一個大專案,涉及方面眾多。

與以往朝代修斷代史不同,國家清史編纂工程涵蓋面眾多,既包括主幹工作,即清史的纂修,也包括對清史檔案資料的整理、翻譯和出版工作。僅下面這套《清代詩文集彙編》,便需要一面牆的書架來擺放!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另外,伴隨著清史的編纂,相關清史的研究也如火如荼的開展。因此,這並非一個單方面的工作,而是各種工作交叉進行,齊頭並進,如此一來,國家清史編纂工程便需要花費較大的時間和精力完成。

第二,在質量與速度之間,質量優先。

至今我們還沒有看到清史的面世,因此也無法評價它的質量優劣。但在清史纂修過程中,集結了耕耘在清史領域的大家共同完成,且具備大量的檔案資料支撐,而且儲存下來的清史檔案十分豐富,單純梳理檔案都需要很長時間,因此

清史的纂修是個細活,

為了保證清史編纂的質量,就不能太過於苛責速度。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當然,自白話文運動以來,我們今天的習慣用法肯定是以白話文為主,所以今天清史的出現,定然是與前面諸多朝代的風格不一樣的,至於最終這部清史更容易為學界、世人所接受,還要等清史面世之後再進行衡量。

第三,清史編纂專案已接近尾聲。

實際上,因眾學者水平不一,所承擔的各個部分難易程度不同,加之編纂過程中的不統一性,因此,清史編纂還是歷經了很長時間。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編纂是其一,審訂刊印同樣是一個大工程,面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送來的稿子,需要有一個審閱和修改的過程,這也是為

保證

清史纂修質量的最後一道工序。

如今的清史編纂已經到達了審閱修改的程度,我想,在不久的將來,一部全新的完整的清史將會面世,我們共同期待吧。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史趣2020-10-15 16:26:45

在史學界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後朝修前朝史。

一來,當代人無法寫完當代事;二來,要對整個朝代做一個全面的梳理、總結和評價。整個事不能當代完成,也不能間隔太久,只能交給後朝來完成。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二十四史中,後朝修前朝史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宋史》撰修於元朝末年,由元朝的脫脫等人修著;《明史》編修於乾隆年間,前後經過九十多年,是官修史書歷時最長的一部。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那麼問題來了,

清朝滅亡距今不遠,有關它的史料由誰來修編完成呢?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我們現在寫文常常參閱的文獻資料是《清史稿》。《清史稿》是民國初年由北洋政府設館編修,由趙爾巽任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很多是清代遺老)。《清史稿》的素材來源清實錄、清代國史列傳、清會典和一些檔案。

編者們只是將大量的資料彙集起來,初步作了整理。嚴格意義上來說,只是研究清史的救急文獻,並沒有成書。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就連趙爾巽自己都說:

然此急就之章,較諸元史之成,已多時日。所有疏略紕繆處,敬乞海內諸君子切實糾正,以匡不逮,用為後來修正之根據。蓋此稿乃大輅椎輪之先導,並非視為成書也。

《清史稿》組織鬆散,很多人在家完成的,成於眾手之手。

如趙爾巽所言,彼此照應不夠,完稿後又未經仔細核改,裡面有很多紕漏之處。所以,

它只能稱之為稿,根本入不了正史之列。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值得一說的是,《清史稿》在刻印過程中也是版本眾多,甚至有的書商擅自更改原稿,做出取捨,造成了新的混亂。這就是讓人頗為頭疼的地方。所以,現在很多專家寫了很多論文,就是訂正《清史稿》的謬誤。

現在我們所說的“清史”不是一本或幾本著作,更接近學術性文化工程。

這項工程由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牽頭,於2002年啟動,2004年全面展開。這項工作雖然開展了十幾年,至今仍未完結。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編纂清史本身就是一項難度非常大的工作。粗略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資料眾多,而且彼此記載有出入,考證整理起來難度比較大;

二是很多內政外交的文獻檔案,都由滿文記載,翻譯是很大障礙;

三是與其他朝代不同,清朝與西方社會的交流頻繁,編修清史勢必會參閱英、俄、德、法、日等許多國家的檔案館;

四是現代人修清史,自然要用白話文,而清代的很多資料還是文言文,這同樣涉及到翻譯問題,由此帶來兩個困惑,一方面白話文篇幅多,另一方面文言文轉白話文每個人的理解又有所不同。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所以,編纂清史可以說是我國亙古未有的修史偉大工程。

編纂委員會擬定了共92卷的《清史》目錄,計劃每卷約35萬字,完成這項工作,難度可想而知。目前,清史編纂與研究仍是一個在推課題,需要更多人傾注更多的精力。這顯然不是一兩代人能夠完成的。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靈石蘊2020-06-02 17:12:42

史書是留給後代的,需要儘可能的客觀公正

清史成書,大約需要解決三個問題

第一個資料整理

從1636年皇太極立國,到1912年溥儀退位,大清國運276年,這沒什麼好爭議的。但是其衍生向前到努爾哈赤時期,向後到溥儀的偽滿洲,加到一起三百多年了,涉及資料如山如海。三百多年的資料,漢文也就罷了,還有得用近乎失傳滿語去解讀的滿文老檔,這些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整理核實,要花很長很長時間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第二個觀念思想匯融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早期屬於古今大變革期,這大變革貫穿了清民新三代,掌控話語權的新時代去編撰古代史,難免會有激烈之處,而激烈就會影響客觀公正

所以,新生代需要去沉澱,沉澱之後穩下來,海納百川,綜合各方面意見,才能做到客觀公正,這些也需要時間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第三個臺海問題

一箇中國是共識,也是原則,但是臺海問題不解決,編出的史書就會有瑕疵,而這瑕疵會給未來增加不必要的變數,畢竟海臺那邊承襲了民國,我們中國尚未一統

清史工程批准於九二共識之後,至今已經取得極大成果,三個問題其實已經解決兩個了,就剩下第三個,但若最終成書,猜測要在統一之後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楊角風發作2020-02-13 22:12:42

眾所周知,目前研究中國歷史,公認的參考書就是二十四史,它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元史》、《明史》等二十四部史書。這些史書屬於正史,其餘出處的歷史記載,往往會被認定為野史,不被主流學者採納。

時間跨度從約公元前2550年寫起,一直到公元1644年結束,採用司馬遷的紀傳體《史記》寫法,從傳說中的黃帝寫起,一直寫到崇禎十七年結束。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既然二十四史不包括清史,那麼我們現在的歷史書中,關於清朝的歷史記載又是從哪來的呢?

這就比較複雜了,一方面來自於《清實錄》,也就是《大清歷朝實錄》。是由歷朝的史官,記載皇帝舉止言行、奏摺、上諭、各地經濟、軍事、政治等等內容的一系列記錄。還有一些地方誌,包括省級、縣級、甚至於某寺廟,比如靈隱寺志等組成。再有就是一些文人寫的書籍了,清代文人寫的書實在是太多了,修《藝文志》時,光書名就列了幾十萬字。

當然還有很多國外記錄清朝的歷史,畢竟隨著交通和通訊的發達,尤其晚清,不管是戰爭還是貿易,都會有部分史料記錄到外國人的書籍中。

自古修史是一件大事,基本都是新朝給舊朝修,耗時良久,比如《明史》,從順治帝開始,一直修到乾隆年間才結束,足見工作量之大。

目前大家採用的清史是《清史稿》,之所以用了“稿”這個字,就證明它僅僅是一部稿子,是一部並沒有修完的史書。由於這部書大都是清朝遺民所著,所以書中有美化清朝,反對農民起義,弘揚清朝正統的思想在裡面。

且本書太過零散,編寫人員混雜,內容不統一,存在大量的錯誤,所以,《清史稿》並沒有被認定為正史,僅僅是一個稿子。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那麼,清朝已經滅亡一百多年了,為什麼正史還沒有編寫完成呢?

新朝給舊朝編史,這是規矩,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後,第三年就大手一揮,要給清朝編史,這部書就是前面提到的《清史稿》。

之所以這部史書沒有納入二十四史,從而成為第二十五史,除了前面提到的內容錯誤以外,更重要的原因還在這幾個方面:

一是,之前的朝代編寫史書,大都設立國史館,設一個總管,配很多史官和記錄員。由總管統一協調指揮,這樣才能保證史書的統一性,然而民國時候編史,是各位學者在家裡編的。這樣就造成了大量重複,以及零散,不統一的狀況出現。且各位學者的學識水平又不統一,所有的稿件湊在一起,內容參差不齊,並不完整。

二是,由於清史稿並沒有完成,且存在人為的美化清朝情況,後來的蔣同志也想修書,奈何國家不穩定,戰亂不斷,最終未能實現。

就這樣,民國時候,編史的人拿著工資,卻在說著舊朝的好,這樣的史書自然無法成為正史,直到結束也沒有編出正史。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那麼民國至今也有七十多年了,為什麼清史還是沒有編寫出來呢?

實際上這項工作,在2002年的時候就已經啟動了,預計是10年時間。但是大家也看到了,快20年了,還是沒有面世,到底遇到了哪些困難呢?

首先,清朝的史料實在是太多了,除了國內的,還有國外的,除了漢文的,還有滿文的,除了宮廷的,還有地方的,數不勝數。一方面要全部整理出來,另一方面還得判斷真假,篩選內容,單舉一個類別,比如《清代詩文集彙編》,一間屋子不一定擺得下。

其次,二十四史都是紀傳體史書,且是文言文,現在編史書再用文言文,一方面不太合適。另一方面,這個時候再找會用文言文編史書的人才,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往往文言文幾個字就能表達清楚的內容,用白話文要寫滿滿一大段,別說編清史了,就算是翻譯明史,字數也會增加幾倍,甚至十幾倍。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這樣就導致,清史的編寫,字數太多,而且是越寫越多。導致清史編到一半後,又開始壓縮字數,弄得白話不白話,文言不文言,這整體的統一無疑增加了大量時間。

除了工作量巨大以外,客觀嚴謹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所以民國時期沒有編寫完成,跟遺老遺少還存在有關。有些事情需要蓋棺才能定論,這也是很多前朝史往往歷經百年才能編好的原因所在。

對待清史更是如此,一方面趕進度,另一方面又得保證質量,所以很多史料需要反覆論證才能寫入。畢竟史實來源太多了,篩選起來非常費時間,同時也導致編史進度一直拉長。

不管怎麼說,所謂慢工出細活,畢竟歷朝編史,都有刻意抹黑前朝的成分在裡面。朱元璋編《元史》,大都透過參考《元實錄》,不到一年就編出了這部《元史》。與其這樣不夠嚴謹且詳細的編出一部史書大綱,不如像現在一樣,認真考證,編出一部符合事實且嚴謹的清史。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據說,清史就快面世了,讓我們大家拭目以待吧!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江湖小曉生2020-11-07 15:16:38

1911年清朝滅亡以後,按道理是北洋政府給他們收攤了。作為新一任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認為自己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所以他們認為自己也有責任為清朝編寫一部正兒八經的史書。

清朝給二十四史定案的時候,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被人家寫成一本史書。那麼情史在袁世凱的北洋政府手裡,有沒有完工呢?很可惜,並沒有。

當時作為清史館總裁的趙爾巽,的確召集了一大幫清朝的文人,前來編纂清史,一來也給昔日的同僚們在新朝廷中找個領薪水的工作,二來自己也算是清朝的遺老,是最清楚清朝末期歷史的人,有責任也有這個願望,編寫一本清史。

不過很可惜,後來北洋政府的經費不夠,清史的編纂工作經常性停滯不前。北洋政府基本上是四年換一幫人來管理,最後給他們收攤的張作霖,還在皇姑屯被炸沒了,如此動盪的情況下,你讓這幫文人該怎麼潛心寫清史呢?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一度成為禁書,倉促成冊,只能稱之為《清史稿》

按道理,本朝為前朝寫史書的時候,一般都是以本朝的口吻來敘述前朝的事情。比如說張廷玉負責編纂的《明史》裡,絕不會把清朝的軍隊稱之為北虜,可是在明朝的實錄裡,這麼稱呼他們算是比較客氣的了。

張廷玉各種吹噓清朝軍隊多牛多牛,明朝軍隊不堪一擊,包括明朝的所有皇帝,在張廷玉筆下,也是醜態百出,這本身就是一種春秋筆法。

可是我們看看《清史稿》立刻就能明白,為什麼這本書,會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打入禁書的行列,因為這幫清朝的遺老們,壓根就沒把自己當成民國的人。

以趙爾巽為首的這幫老人家們,一直都是站在了清朝的角度來看待當時的歷史。所以我們會發現,他們筆下的清朝,沒有多少瑕疵可言,甚至可能有些偉大。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最關鍵的是,這裡面把後來鬧革命的民國英烈們,都打上了反賊的烙印。他們認為,從清朝的歷史角度來說,諸如孫中山先生、鑑湖女俠秋瑾等都是清朝人眼中的“反賊”。

你想想,後來在老蔣統治下的民國政府,那是把孫先生當成國父來看待的,你這本書這麼形容自己的國父,你還想在民國出版?想都不要想。

因此《清史稿》不僅沒有繼續得到民國政府的資金輸入,反而被打入了禁書的行列。

你們連修改的資格都沒有了,而修訂草稿的工作,可不是某一兩個人在私底下研究就能解決的。這需要幾百人沒日沒夜地校對核驗才能修訂完成。

而這些工作都需要什麼?當然是錢啊!你可以清高不需要錢,可是絕大多數人,如果沒有錢這日子根本就過不下去。因此《清史稿》始終都是草稿,壓根就沒有經過修訂,成稿時間太倉促,所以前後矛盾的地方很多很多。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用《二十四史》的編纂方法,來編寫《清史》,靠得住嗎?

我們讀過史書的朋友都清楚,中國的史書,自古都是用文言文編纂的,所以趙爾巽他們組織編寫的《清史稿》也同樣是以文言文來編寫的。

而且《清史稿》的所有格局,基本上也都是按照《二十四史》的格局來編寫的。很顯然,他們希望這本書編成以後,可以成為二十五史。

不過這件事並沒有做完,編寫工作戛然而止,使得二十五史並沒有誕生。這個時候任務就交到了新中國手裡。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可是我們也很犯難啊,這項工作顯然有很大的問題。一來1911年滅亡的清王朝,到新中國成立,已經過去了38年時間。二來,由於連年戰亂,資料蒐集起來非常困難。這一度增加了《清史》的編纂難度。

可以說,其他王朝,都是給前朝修史書,可我們必須要給前前朝修史書。

而且是否繼續沿用文言文的格式?這也成為了焦點。

按理說,我們現在是新時代了,沒有多少人還在使用文言文。就算是公文,也都是白話文,簡單直白,雖然有時候有點讀不懂,可玄機就在這讀不懂裡面。

可是如果用白話文來編寫《清史》的話,你能接受嗎?反正我不能不接受。即使這麼編寫出來,它也不可能跟《二十四史》放在同一個高度。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期待正式出版的《清史》。

千禧年過去以後,國家也開始啟動了編纂《清史》的工作,不過目前已經過去20年了,這本書依舊還沒有問世。

至於為什麼遲遲不問世,其實我能理解學者們的煩惱。為什麼?因為很多重要的資料,都被帶走了,帶到哪兒去了,我們都知道。

資料嚴重缺失的情況下,你讓這些在市面上有頭有臉的專家們,對一些不敢下定論的事情,輕易作出決斷,這不是隨時在打他們自己的臉嗎?

退一萬步講,如果你把《清史》編寫出來,並且出版,那麼對面一定會有大量專家,拿出確鑿的證據來反駁你在這本書裡的各種觀點,到時候這本書不僅不能成為經典,反而成為了眾人攻擊的糟粕。

冒著這樣的風險,去做一件很可能讓自己身敗名裂的事情,換作是你,你願意嗎?當然不願意。所以蒐集資料,絕對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此外編纂好了,也得校對刪改,能出版的才是正道。你以為一部電影拍出來,你就能看到原片嗎?做夢去吧,沒有咱們偉大的廣電總局把關,你連一根毛都看不到。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總結:我覺得編寫《清史》,是兩岸共同協作的一件事。

我人微言輕,但是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讓編寫《清史》成為聯絡兩岸感情的一道橋樑。

他們手裡的確掌握了大量珍貴的資料,

這一點我們不得不承認,誰讓人家給清朝收攤了呢?攤子上的雜物自然也都被人家一鍋端了,我們能拿到點邊角料已經很不容易了。

因此我認為《清史》不要輕易出版,兩岸學者共同研究探討後,再出版才是對那段歷史最負責的方式。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松楠莊主2018-05-07 21:55:44

中國歷史為何只有二十四史,清亡至今已有約逾百年曆史,但《清史》刊印無期,只能說現代社會較之於家天下的封建社會,缺乏書寫朝代史的內生動力。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 正史”。中國正史上起傳說中的 黃帝(約前2550年),止於明朝 崇禎十七年(1644年)。

二十四史中僅有司馬遷的《史記》涉及到本朝歷史,也就是漢朝31個皇帝中的第11個皇帝——-漢元帝劉奭。往後的歷史都是下一個朝代編撰上一個朝代的,譬如由清政府出面,編撰《明史》。中國人向有“以史為鑑”的說法,意味從歷史的興衰中吸取經驗和教訓,以期本朝帝祚綿長,因此歷代帝王都把修史作為本朝十分重要的一件大事來轉,如清朝入關第二年就開始編撰《明史》,在長達94年的編撰中,都是委任那個時代最優秀的文人負責編撰。

那麼一部《清史》編撰刊印如何如此難產?大家知道:清朝以後,政治經濟社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家天下變成了共和制,封建制度變為現代民主政治,現代政治體制下,修史以古鑑今的內生驅動力遠不及封建社會那麼強烈,因此民國政府在缺乏主觀修史意願的新時代下,才於1927年由趙爾巽主編的修史工作最終形成了《清史稿》,新中國則直到2001年才撥款數億修編《清史》,據說動用海峽兩岸的專家,寫出了3千多萬字,但正式出版不過至今沒有下文。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貓眼觀史2020-09-30 11:30:42

我國每個朝代都有修史官,負責修整歷史,當然主流大局觀方面是偏向當朝皇帝的,有些歷史官會聽皇帝的意思,抹黑或讚揚前朝。故此每一個朝代的歷史,多少都有些矛盾。當修完後,流入後世也是爭議頗多。但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卻是到了現代還沒有修完自己的清史的,大家知道是為什麼嗎?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諸朝史記文獻,在名字上大體是取朝代的一個字後面加入一個史字,形成唐史、宋史、明史,可到了清朝的史書偏偏不這樣叫,改稱為清史稿。從稿字上理解,我們可以看出這只是一部沒有完成的歷史稿。

有人說大清王朝從建國到滅亡存在270多年,卻從沒有修完自己的歷史,而清史稿充其量就是一部還未修定完結的國家史稿。故此大清亡後,民國建立,民國早期政府是由北洋軍的官員說話,當時他們就特地建立了一所清史館會,派遣歷史人員負責編改整修大清的歷史。前前後後總耗費14年,才宣稱完成了初步修訂。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隨著後來各地軍閥混戰,外有日本帝國主要軍入前,民國政府內憂外患,遂不再有時間精力去理清史館會修稿這回事。為此時任館會主編一職的趙爾巽,在經過商量也思考後,終自行決定把大清的這部史書稿,用清史稿的名字,對外正式發行。且還對國人宣告,此乃一部關於清朝的清史稿,還沒有成書。

可能是因為時代背景環境原因,還是民國政府的撒手不管,使得清史稿在修整時,多有加入不少原編纂者的觀點與立場。從稿書中的內容,我們就能看出,整部史稿主要記載清朝前中期的發展與事件,對於清朝晚期的辛亥革命等大規模改變歷史的事件,很少提及,有些甚至隻字不提。

故此看完整整一部《清史稿》,讀者只知道大清的過去與輝煌,很少知道真正的結局,似乎是有頭無尾的存在。有的人看完,其實並不知道清朝政權是被誰推翻的,也不知道大清為何而亡。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另外,民國初期修的清史稿還存在不少地點、人名上的錯誤,可能是缺乏時間去校正修改錯別字,以及派人去詢問或實地考究,加至那時沒有電腦也沒有百度,要查閱資料只能翻閱厚厚的書籍以及問人。故此,我們發現稿書中不少事件的發生事件和一些人的名字和地理位置都存在著明顯錯誤,因此可以稱為一部還沒有正式修繕完畢的大清史。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因清史沒有修完故此清史稿,當新中國成立後,前朝的歷史我們也需要重視,時至2002年8月,我國正式發動修整清史稿的相關工作,這個專案約耗費10餘年時間精力,隨著科技的發達以及技術和人力的增強,清史稿已經得到了巨大的修正。

不過據說,在我國修撰清史稿過程中,同樣遇到不少麻煩,首先第一點就是清史多以滿文記載,需要懂滿文的工作者才能勝任。對於考究方面也得去搜集和求證,所以工作很繁雜,量也很大。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如今修訂過的《清史稿》,已不再採用文言文,改為白話版本,故此能讓更多的人能輕鬆讀懂。唯一確定就是字數量多了,總計文字數約達3500萬字,比幾十部長篇小說還長。這一點不得不佩服我們的修撰工作者。基於文字過多,想全印刷在一本書上會很厚很重,故此出版社共分別編印的十本全套。準確來講,現代版的《清史稿》,從名字上還沒有去掉稿字,所以稱為一部還沒有修完的清史。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水煮汗青2020-02-08 21:34:03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說到清史,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就是《清史稿》,但又好奇,

為什麼這部史書的名字與二十四史不一樣呢?

比如《宋史》、《明史》,而《清史稿》聽上去卻是一部沒完成的“稿件”。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事實上,《清史稿》確實就是一部未定稿。

民國初年的時候,由

北洋政府

設立了清史館進行“清史”的編修工作,用了14年時間才初步完成。由於當時的時局不穩定,於是主編趙爾巽決定以《清史稿》的名字進行刊發,並且還特別指出,《清史稿》屬於史稿,並非成書。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另外,《清史稿》的原編纂者帶有較深的個人思想,在編寫的時候非常明顯地站在了清朝那一邊,比如清末那段時間發生的革命活動,在《清史稿》裡記載非常少,有些甚至沒有記載進去,

讓人讀完都還不知道清政府是怎麼被推翻的

而且《清史稿》在完稿後並沒有進行仔細的核對改正,導致錯誤很多,有些人名、地點都搞錯,有些事件的時間也被弄錯。於是,

重修”清史“就非常有必要了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2002年8月份,編纂清史的工作全面啟動,這項大工程計劃要耗時十年,但由於清朝需要整理的歷史資料太多,而且很多內容都是用滿文記載的,

所以不僅要蒐集內容,還要進行翻譯核對

,因此工作量非常巨大。

新修《清史》與以往的史書有個非常大的改變,那就是不再使用文言文,而是使用大家都能讀懂的”

白話文

“。這樣也就導致了《清史》的文字量很多,整部清史的主體工程字數就已經超過了3500萬字,幾乎接近二十四史字數的總和了。

巨大的文字量也給編纂人員帶來了巨大的工作量

,史書的編纂並不是一次成型的,需要經過多次稽核,最後才能定稿。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清史》編纂從2002年至今,整個工程也在正常推進,去年新修《清史》進入稿件通讀階段,

相信很快就可以和廣大的歷史愛好者們見面了

結束語

在歷史上,國家修史都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明朝朱元璋下令修元史,

當時以《元實錄》為參考,所以編纂速度非常快

,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完成了;清朝順治皇帝下令修明史,一直到乾隆四年才完成,

整整用了九十四年時間

清朝歷史比較特殊,

是一個從封建時代跨入現代的轉折朝代

,而且清朝與世界其他國家的交往很頻繁,在國外許多國家的歷史檔案館裡都存有大量的資料,這些歷史資料也是用於研究清朝歷史的重要文獻。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綜上所述,《清史》的編修是一項大工程,我也非常期待這部”白話文“史書。大家對此怎麼看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物質文化史2020-02-06 13:31:02

史學界有個不成文的慣例,一個朝代滅亡一百年後才由下一個朝代為其修史。畢竟一百年的時間許多當初需要隱晦的事情也可以公佈了,許多資料也都可以公開了。

清朝是1911年滅亡的,按理說應該是2011年左右修史。但現在政府對這件事很重視,實際在2000年後就開始立項了。現在也出來了不少成果,但真想要完稿還需要更多的時間。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現在的《清史稿》是民國時期由北洋政府主持修訂的,可說是清史的一個草稿。但是當時許多事情沒有蓋棺定論,許多人物的評價也存在著爭議,所以不能稱為正史。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心夢無痕19902020-06-02 00:45:32

自古以來修史就是一件大事,而且工程巨大,比如說《明史》從順治年間就開始執行修史,一直到乾隆年間才完成。而且修史都是新朝代給舊朝代修改,這些材料都來自於歷朝官員對皇帝行為舉止的記載,以及一些奏摺、上書、軍事政治的記錄,其中有錯誤的也有正確的,想要完整的完成一個朝代的歷史記錄是非常謹慎的事情。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在民國以前,一個朝代若是要進行修飾史,大多都是設立一個國使館,在這各國使館中會有一個總管,還配有多名史官和記錄員,這樣的修史方式才能夠保證編史的統一性。但是民國時期大多數史官都是在家中自編,而且其中還出現了很多美化清朝吐槽民國的文人,以至於讓清史的真實性大大降低,所以民國時期雖然一直都在為清朝編史,但是最終沒能成功。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可是現在距離民國時期也過去了70多年,為何新中國成立後依舊沒能完成清史呢?其實這項工程在2002年時就已經開始執行,原本計劃是10年後將會完成清史,可是如今已經過去了快20年,清史依舊沒有面世。主要原因是記錄清史的材料實在是太多了,因為清朝時期和外國的聯絡比較頻繁,所以材料分為國內和國外兩種,而且語言也有漢文和滿文兩種,不僅如此,材料還被分為了宮廷和地方兩種。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這些材料就拿其中一項《清代詩文集彙編》來說,一個屋子都是放不完的。所以想要將這些材料全部收集完是很大的工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二十四史全部都是用文言文的方式來記載的,如果清史也要用文言文的方式記載,如今通文言文的人已經不像過去那麼多,轉換起來就會很麻煩,但是如果清史使用白話文來記錄字數又太多。弄得清史白話不白話,文言不文言。

其實現在我國依舊沒有放棄對清史的修改,只是這項工程巨大,又必須嚴謹,俗話說慢工出細活,相信清史不久後就會面世了。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歷史時燒錄2020-02-11 20:51:05

中國有個習慣,後朝修前朝歷史,二十四史中的每一部都耗時良久、耗資巨大,清史自然也不例外,而且修訂清史還有一些其他二十四史沒有的困難,所以耗時巨久,至今還沒有真正修訂完畢。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清史稿〉

修訂清史的困難

一、改文言文為白話文

之前的二十四史全部都是文言文,這與當時的文化有關,古時的書都是用文言文書寫,所以用文言文寫書在平常不過了。

而當代棄文言文,使用白話文,讓現在的文人寫一部史書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清史的修訂是使用白話文,用白話文寫一部史書,需要數百萬個漢字,漢字數量是以前一部史書的十倍。所以,清史的修訂要難一些。

二、時局動盪影響效率

清史最早是在民國開始修訂的,而當時時局動盪,人心不定,人們自然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修史的工作當中去。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民國老照片〉

而且時局動盪,很多史料都無法有效快速的查詢,所以要影響修史效率。

三、習慣了白話文的文人修史困難

現在的文人習慣了使用白話文,不光寫文言文費力,讀文言文也相對費力。

清朝的史料都是用文言文記載的,而且很多都是蒙文,所以現在文人首先要將清朝的文言文史料翻譯成白話文,在進行編史,這也大大的影響了修史的效率。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文言文〉

結語

清史是一個跨時代的產品,是新時代所修的史書,他與其他的二十四史註定了不同,清史稿由於年代的因素,早期有很多錯誤,如地名、人名等,因此於2002年進行重修,到目前也快修訂完畢了,清史稿也會完成蛻變,由稿變成書,期待清史早日展現到我們的面前。

歷史時燒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手指點個贊呦!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小太陽D2020-06-14 15:52:01

大清朝享國276年,前後共有12位皇帝也就是我們所稱的大清十二帝,雖然清朝滅亡已經108年了,但是修清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並且為了保證所修的清史能夠讓大眾信服、可靠,工作人員需要大量的輔助研究作為理論支撐,還延伸出了無數的子專案,所以儘管清朝滅亡108年,但是因為史料的龐大,清史編篡工程是十分浩大的,儘管如此,清史稿目前三稿已經定稿,馬上要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編撰清史有多困難

我們以《清史地圖集》為例,這項工程以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交手華林甫為首席專家,還有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其他歷史地理科學專家一同參與其中,作為清史工程的子專案之一,難度十分大,因為它除了要帶有地圖之外,還要有各個省份的地圖解說,還需要闡述選擇各個重要地點的原因等等。

編撰《清史地圖集》時,專家團隊寫出了上千萬字的《編稿表》,最詳細可以詳細到一個村莊內的一條河流在清代時期歷年的變化,地圖集篇目的設計覆蓋了清朝疆域範圍內所有的地域,資料涉及各種滿文和漢字文獻、蒙古圖鑑等。

不僅如此,完整的《清史地圖集》不但覆蓋了清代所有年份、所有地域,而且還疊加了相應年份的人口、耕地、農業、交通、動植物、宗教、信仰、軍事、自然災害等要素,更需要將這些綜合到一起,交織成為動態、從而再現整個清朝主要地理要素的時空演變過程。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再比如《清代詩文集彙編》。共計801冊,其中目錄1冊,正文800冊,其中收錄了自從清朝入關以來一直到民國建立的兩百多年間三千多位重要人物的詩文,攻擊四千多中。而為了完整的編撰出這部書籍,必須要把其中涉及到的每個人出版的詩文集找到,如果有多個版本的話還需要相互對照,僅從這一點我們就能想象到,編輯團隊要面對多大的工作量,要花費多長的時間。

清史工程進度幾何

清史工作在2002年正式成立,2002年12月,國家清史編撰委員會成立,並於2003年針對清史編撰工程需要的各種資料開始展開調查,2004-2005年,清史工程各項子工程才開始分別立項,子專案立項之後,各項工作才能有序展開。

到2010年,已經先後成立300多個專案,全國得地產於的專家超過1500人,在2010年,在總主編戴逸先生的主持下,對清史編撰進行了一次彙總,認為質量好的佔比60%,需要打回去重新寫的佔比40%。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2016年,經過查重查詢史料矛盾,清史二稿基本完成,到2018年初,清史編撰三稿初步完成,經過專家組審定之後,決定將樣本送往出版社審閱,到2019年,清史三稿已經定稿,將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這個進度,著實不慢了。目前為什麼還沒有出版,是因為一些圖片還沒有取得各地博物館的授權,所以人民出版社還沒有出版。而文化部已經發出了通知,要求各地博物館將圖片授權書發到國家清史編篡委員會。

結語

清代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統治中國達二百六十八年之久,距今未遠。清代眾多歷史和社會問題與今息息相關,欲知今日國情,必當追述請代歷史,以之為鑑,因此對清代歷史進行深入的研究,實數切要之舉。而要想將完整的清史呈現在我們普通大眾面前,工程量是十分龐大的,所以我們只需要靜靜地等待就好,等待完整的清史能夠展現在我們面前,一睹清朝盛世概況。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孤城春水一沙鷗2020-11-10 12:17:50

所謂清史,無法就是建奴韃子偽政權史!根本不應該列入中國歷史!建奴韃子偽政權是赤裸裸的壓迫剝削華夏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奴隸制政權!!!是血淋淋的中華亡國史!!!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故史輕言2020-02-14 23:02:13

眾所周知,因為我國曆代王朝都遵循“後朝給前朝修史”的原則,所以清朝滅亡後,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政府也於1914年組織了一批文人成立清史館並隨即開展清史的編纂工作。這項巨大複雜的編纂工程由前清大臣,前四川總督,時任清史總編纂官趙爾巽具體負責。經過十四年的努力,由一百多位文人編纂而成的初稿完成,即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清史稿》。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然而時至今日,《清史稿》依舊被大多數史學家排斥於正史之外,究其原因,主要在於

以趙爾巽為首的編纂人員幾乎都是前清遺臣,他們在《清史稿》中過多的誇讚甚至吹捧清朝,將很多清朝統治者犯下的錯誤刻意淡化,而且《清史稿》也有很多常識性的錯誤。

曾經有臺灣學者對其進行修正,發現有47000餘處明顯錯誤,另有不少疑似錯誤。也是基於這些現實,若輕易的將《清史稿》列入正史行列,必然會引來很多歷史學者,歷史愛好者的堅決反對。所以,有鑑於《清史稿》的尷尬處境,自新中國成立後,重修《清史》的日程便被提了上來,但由於很多原因,《清史》的重修工作遲遲無法展開。

直到2002年,國家正式批准了《清史》的編纂工作,由原清史研究所所長,著名歷史學家戴逸具體負責,而參與《清史》編纂的專家學者前後達二三百人。

但是,正如趙爾巽編纂《清史稿》一樣,《清史》的編纂工作依舊非常龐大而複雜,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問題,所以時至今日,已過去十八年,《清史》還是遲遲不能定稿出版發行,與我們大家見面。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那麼,在《清史》的編纂工作當中究竟會遇到哪些難題,總結起來有以下兩點:

第一,當代參與編纂工作的學者水平有限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且不容忽視的主要原因,要知道如今是白話文盛行的年代,而在此之前,歷代王朝的史官無不以文言文編修史書,其史書內容往往提煉的非常言簡意賅,至於那些參與修史的文人亦無不是自小修習古文,曉通曆史的佼佼者,所以這些人修史能更加的得心應手。至於當代學者,他們的歷史文化水平雖然也高於常人,但他們自小接受的教育及環境已經與從前大不相同,其文言文的功底也非常的淺薄,所以他們很難再用文言文去撰寫《清史》並將近三百年的歷史準確的表述出來,而不能以文言文撰寫《清史》的後果就是以白話文編纂而成的《清史》其字數之多將遠超之前的二十四史中的任何一部。

目前《清史》預測的總字數在三千萬字左右,而二十四史的總字數才約四千萬字,這足可見編修《清史》的工作異常浩大。

第二,清朝政權及所處時代的特殊性

清朝是滿人建立的王朝,在他們入主中原之前,不管是日常生活交流還是官方正式文書均用滿文。清朝入關後,滿文依舊是朝廷的官方文字,只不過隨著受儒家文化的影響,這才在官方書寫中增加了漢文。

所以,很多清朝早期的官方及民間典籍無不以滿文書寫,而這些典籍都是編修《清史》的重要參考資料,因此辨識滿文資料也是編纂工作中的一大難題。

除此之外,清朝處在封建時代向近現代過渡的特殊時期,可以說清朝所遇到的是一個“千年未有之變局”,而在這場變局之中,清朝在不斷的承受著外界所帶來的影響,也在或主動或被動的接受一次又一次質的改變,因此相比於之前其他朝代,清朝不論是軍事,科技,文化還是思想觀念等都有了一個質的變化。

所以,想要準確的將這些變化編入《清史》當中更需要時間去考究與印證。

況且清政府與世界其他各國接觸的時間都要遠超前朝,這也造成了如今很多國家地區都存有關於清朝的古籍或者相關資料的事實,而這些遺失海外的文物也都是研究清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所以遠涉重洋到世界各國查詢相關資訊也是修史過程中面臨的一大難題。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雖然《清史》的編纂工作過程中遇到了這麼多難題,但修史本就是一個充滿艱辛困苦且備受煎熬的事情,二十四史中也不乏耗時十幾年,幾十年才修成的史書,因此,我們要對《清史》的編纂工作者有信心,相信不會再過太久,我們就會看到這部凝聚數百位歷史學家,文史工作者之心血的史學鉅著。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數字使用者零2020-10-02 13:10:58

主要是滿遺太多而且身居高位,它們還沒想好怎麼給自己的劊子手祖先漂白呢,肯定不會允許清史面世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歷史百小生2020-02-18 23:32:37

《二十四史》裡並不包括《清史》,估計很多人都沒有想到,但事實的確如此,因為《清史》至今仍然沒有修完。有人說那不是有《清史稿》嗎?請注意他後面有個“稿”字,說明他只是一個草稿,並不是正式的清史。就像我們寫作文一樣,要先打個草稿,經過修修改改後才能正式交卷。

這個《清史稿》是怎麼來的呢?1911年清政府下臺民國成立,袁世凱任命原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為清史館館長,開始主持清史的編撰,但是因為編史的工作量巨大,人手不足,到1927年的時候仍然沒有完結,這時正面臨著北洋政府被國民政府代替,趙爾巽也是83歲的高齡,他一方面擔心時局變動,另一方面擔心自己會在編撰完前提前見上帝,所以就想了一個辦法,定名為《清史稿》,開始發行。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2002年,國家正式開始立項修清史,但是因為修史涉及大量的古籍資料,僅僅是清朝200多年間出版的書籍就有40幾萬種,這些資料都需要一點一點的整理,還要對清史稿中出現的錯誤進行校正。當時負責修史工作的歷史學家戴逸曾經預計需要20年的時間才能完成修史工作。

那麼,為什麼清朝都亡了100年了,清史還沒有修完呢?

本朝不編本朝史,《清史稿》的公正性有待考證

史書的修訂,一般是新朝為舊朝修史,比如明史的修訂就從康熙朝開始一直延續到了乾隆朝定稿。清史稿修訂的時候雖然是民國時期,但是參與修史的卻全部是清朝遺老,比如民國清史館館長,清史稿的主要編撰人趙爾巽就是清朝重臣,同治年間的進士,翰林院編修出身,歷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總督等職位。

這樣一些人來編撰清史,難免會為清朝做粉飾,比如關於太平天國的記載就是完全從清朝的角度來出發的。另外當時參與編寫的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導致有很多與史實不符的地方。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清史編撰工作斷斷續續,一直延續至今

從1914年趙爾巽開始編清史,到1927年清史稿出籠,國家正值動盪,修史工作也就被迫暫停了。上世界50年代,董必武曾上書建議開始編清史,但是又逢三年困難時期,又被擱置。80年代的時候又有人提出修清史,但是當時剛剛改革開放,國家沒有足夠的財力投入,這件事再次被擱置下來。

直到2002年,在戴逸教授和清史專家李文海等人的呼籲下,國家正式決定啟動清史編修工程。按照戴逸教授的設計,清史工程分為主體工程和基礎工程,分別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史料太多,邊寫邊發現,越寫越多

清末皇宮雖然遭到幾次洗劫,萬幸的是這些資料庫中的資料並未引起洗劫者的興趣,所以得以儲存下來,這中間除了有漢文資料,還有滿文資料,除了有官方資料,還有私人日誌,光這些資料就堆了整整五層樓的房間,可想而知工程量有多麼的巨大。

所謂“千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100年的間隔也正好可以讓後人能更加公正、客觀的去記載清朝的歷史。清史修訂工作經過無數專家、學者20年的努力,應該會很快正式成書。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這個歷史很正2020-11-28 19:37:31

按照中國古代的歷史傳統,後來的王朝會給前任王朝修史,在清王朝滅亡以後我國就對清史的編撰做出了指示,但是由於當時中國社會的動盪不安的原因,所以清史遲遲沒有完成。

清史的編撰過程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北洋軍閥時期,還有國民政府時期,以及我們新中國時期。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在清朝滅亡以後,接替清王朝的是北洋軍政府,在1914年的時候北洋軍閥就提出了要編撰清史,並且成立了相應的清史館,主要負責人是趙爾巽。

趙爾巽此人乃是清朝遺老,在清朝時期做過大官,並且肚子裡面也是有學問的,因此在清朝覆滅以後,清史的編修工作就在他的帶領下開始了。

在經過六年的辛苦編撰以後,清史基本上編撰完成了,此版本就是《清史稿》。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因為在1917年的時候因為張勳復辟一事,所以暫緩了清史的編修工作,因為如果張勳復辟成功的話,那清史自然沒有編修的理由了,所以為此中間曾停止過一段時間。

在《清史稿》編修完並且印發了以後,當時的國民政府認為這部書是由清朝遺老編撰的,裡面的內容大多對清朝有表彰的意味,並且同時有貶低國民政府的意思,所以下令禁止出版此書,於是國民政府自己開始派人編修清史。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可是在國民政府時期,當時中國社會動盪不安,各地區軍閥割據,清史編撰工作並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援,所以進展緩慢,尤其是後來日本人發動侵華戰爭以後,國民政府的清史編撰工作更加是直接停工了,所以實際上國民政府並沒有完成清史的編修。

後來隨著新中國的建立,我們開始重提清史的編修工作,並且在1965年定調編修,後來因為中間這個時期中國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所以清史編修不得不再次中斷,新近的清史是在2001開始的,並且在2016年的時候就有訊息稱清史已經被完成編修,只等後面的稽核修改就看面世了。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吉月文2018-05-08 10:53:37

主要原因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清代歷史本身的原因。另外一個是學者層面的原因。

先談清代歷史的特殊情況。清史與中國古代其他歷史不同,它橫跨了古代和近代兩個時期。在學術研究中一般是分開進行,近代以前是由古代史學者研究,之後由近代史學者研究。這種分割造成了歷史研究的斷裂。因此就形成了能夠完整研究清朝歷史的學者十分有限的局面。而這必然使得將兩段歷史統合起來的難度加大。拖長了修史的時間。

接下來談學者方面的原因。學者內部因為思想和利益之爭,導致清史長期無法定稿。清代的歷史定位問題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話題。這個問題不僅在社會大眾有嚴重的分裂。學界也是如此。閻崇年高度推崇清朝,但也有學者比如錢穆對於滿清嚴厲批評。除了這個基本的思想問題之外。關於滿清的民族政策,也有很多爭議。歷史上如果出現這樣的問題,一般是由皇帝定調。但現在強調學術自由,麻煩就來了。現在學術界沒有人能夠一錘定音。爭不出結果,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往下修。另外一個是利益之爭。清史工程涉及的學者數量多,牽扯到了數百家科研教育機構。這麼多的人和機構,自然要爭管理權,收益權,名譽權。當然會鬧出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這種事情一多,書當然就修不快了。網上關於這些事情有不少的八卦。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搜一搜。

最後羅嗦幾句,從歷史發展的層面來看,史料的儲存會越來越完整。因此正史傳承歷史的作用會逐步削弱。因此正史的編修越來越成為一個政治行為,而不是一個歷史文化行為。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丙潤歷史2020-12-14 18:09:29

北洋政府曾修繕過清史稿,但是後期經費減少,國民政府對清史稿的部分存疑導致清史稿一直沒有完成。

1914年清史稿開始修編

公元1636年成立,1912年隕落的清朝,是華夏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一共有12個皇帝,而統治者是滿洲的愛新覺羅氏。

清朝的崛起以及中間的興盛狀態自不用多說,但在滿清後期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人物當權在一定程度上給清帝國帶來了滅頂之災。這其中包括但不限於賠款割地等一系列行為,導致在清朝損失了諸多土地以及民心。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但無論如何,即便清朝做的再差或者中間階段以及最後階段做的再不好,也無法否認清朝帶來的貢獻。就如同一個硬幣一樣,既有正面也有反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清朝的存在幫助專制主義推向最巔峰同時,

清朝的前期商業和農業空前發達,江南地區也出現了大量的密集的商業城市,而且各種各樣的商邦也都出現,人口在原有基礎之上做進一步突破,達到了4億大關,佔世界總人口10億人的一半左右。

在1895年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後期又簽訂了中俄秘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的條約,在這一系列條約的簽訂之下,清王朝的民心也就徹底散了,

尤其是辛丑條約的簽訂給大清王朝帶來了致命一擊。

在1912年1月1日的時候,中華民國在南京宣佈正式成立。而在2月12日,時隔一個多月,袁世凱迫使溥儀皇帝直接宣佈退位詔書,將權力全權託付給袁世凱政府。清朝算是正式滅亡,按照之前的歷史約定,其實任何一個朝代滅亡之後,都會有下一個朝代的接替者直接給上一個朝代編寫資料。

我們稱之為對應的稿件,比如唐宋元明清,我們按照歷史的順序來看,明朝滅亡的時候,清朝就會自發的去給明朝的人編寫稿件。

當然,相對而言,清朝給明朝編寫的稿件可能有更多的政治利益和政治鬥爭在其中有所拿捏。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縱觀整個歷史朝代,其實宋朝尤其是南宋的對應記錄更為準確一些,為什麼呢?因為元朝在編撰前朝的歷史記錄的時候,沒有動這些歪心思,往往是有什麼就記載什麼,有什麼就記錄什麼。

沒有動歪心思的背景之下會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相對而言南北宋給我們傳遞出來的資訊更加準確、更加明朗一些,當然這是後話。目前來看清朝已經滅亡了,那就得抓緊時間給清朝修建清史稿了。

事實上,當時的北洋政府也是這樣想的,在1914年的3月份,北洋政府直接宣佈成立了清史館,也就是在時隔兩年之後便開始了對清朝歷史的一次編修工作。

趙爾巽的歷經磨難

上回咱們講到1914年3月份的時候,北洋政府成立了清史館,而真正從事清史館工作的人正是趙爾巽,

趙爾巽出生於公元1844年,死亡於公元1927年,相對而言他所帶來的聲望也好還是所做出來的貢獻也好,都是無法忽視的。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在公元1874年也就是同治13年的時候,趙爾巽就已經進士及第,與此同時在翰林院當編修。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他後期編寫清史稿奠定了基礎和伏筆。在不久之後,趙爾巽 步步高昇,先後擔任布政使,湖南巡撫,天津將軍以及四川總督等職位,

而在先公元1911年大清朝滅亡的前一年,擔任東三省的總督。

作為清朝的臣子,趙爾巽自然對清朝的歷史、對於清朝的文化,甚至一些潛規則、暗規則也算是相當瞭解的人了。與此同時,作為前朝遺老趙爾巽最開始的時候是非常不願意幫助北洋軍閥工作的。

畢竟趙爾巽本身就是前朝元老,讓一個前朝元老來寫前朝的事情,多多少少有些傷感。但不久之後有人勸說趙爾巽修建清史稿對你來說前途無量,功德無量,算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身為旗人你應該擔當下去,在多方的勸說之下,趙爾巽終於接受了這項任命,並且積極籌備清史稿。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清史稿的巔峰時刻

清史稿在編修的過程當中,從最開始到中間時刻幾乎都處在巔峰時刻,趙爾巽為了能夠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為了能夠讓清史稿顯得更加嚴謹,

先後邀請了86位全國著名的專家來到了清史館工作,而且這一工作就是很多年。

請注意這裡出現了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這些人通通都是由一個人邀請來的。這個人就是趙爾巽,趙爾巽最開始的時候不願意為清朝修建清史稿?是因為他認為清朝對自己有恩。

換句話來說,此時的趙爾巽以及趙爾巽邀請來的那一部分人都可以稱之為對於清朝懷有感恩之心的人,仍然認為清朝撫育了他們。

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只會導致一個情況發生,那就是趙爾巽以及趙爾巽邀請來的這些人在編寫清史稿的時候,

可能會存在不客觀或者不公正的情況,也可能會存在一部分 弊端和弊政。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但無論如何,最開始的清史稿編修是非常順利的,畢竟北洋軍閥最開始的大力支援,以及當時的經費源源不斷地運輸過來給趙爾巽很大的資助,

而趙爾巽本人的積極性也比較高,這種情況之下更願意全心全意的去修建清史稿。

張勳復辟帶來的影響

出生於1854年,死亡於1923年的張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歷史的走向。原因無他,只因為他的能量太過於龐大了。

在清朝滅亡之後,張勳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直接禁止部隊剪辮子,這件事情對於當時而言,這可謂是旗幟鮮明地反對袁世凱。不久之後甚至出兵討伐袁世凱,而出兵討伐袁世凱的時間是在1913年。

在此之前,北洋軍閥仍然掌握著主動權,對於張勳而言,所帶來的輻射和影響力遠沒有想象的那樣龐大。

但是1917年發生了改變,因為此時張勳率領部隊直接進入了北京。

根據當時的歷史文獻記載,在當年的7月1日,張勳直接和康有為擁護溥儀復辟,但是好日子不長,

12日的時候就直接被段祺瑞的部隊擊敗,不久之後逃到了荷蘭駐華公使館,在不久之後病死於天津。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好了,原本清史稿正在有條不紊的維修過程當中,張勳突然折騰一趟,並且還跑到了北京城,那指望著清史館能夠繼續運營就非常困難了。所以在這個情況的前提背景下,

清史稿的編修工作不得已停頓下來。

不久之後,清史館繼續開張,繼續開始編修,畢竟相對而言清朝已經沒有了逆水翻盤的機會。但是因為當時的天時地利人和多方面的因素,就導致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發生:

那就是清史稿的編纂過程當中所需要的資金需要大打折扣,而當時部分編修工作人員所領到的工資和之前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工資不高,一部分人就已經沒有了心情,甚至還出現一部分混吃等死,天天在清史稿工作,但是根本沒有任何任務進度的人出現。

不久之後,清史館的編修工作人員數量更是大幅度減少,甚至就剩下了十幾個人。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而此時的趙爾巽迫切的希望抓緊時間把清史稿發表出去,因為只有清史稿發表出去才能夠賺取部分錢財。這一部分錢才可以補貼拖欠的薪水,但是在這之中又遭到了別人的阻攔,原因很簡單,在上文我們就已經講到了,這個趙爾巽本身就有一點問題。

再加上趙爾巽可能編寫清史稿當中存在的部分疏漏,一部分人認為如果這個清史稿發表出去的話,可能會被人笑掉大牙,更有可能會帶來某些不準確的思路或者思想。也正因為如此,清史稿算是被徹底耽擱下來了。

清史稿的未來之路

而當清史稿正式完成的時候,這個時候早已經風雲突變,之前的北洋政府早已經沒了蹤影,緊隨其後的是國民政府對於清史稿的看法可能要更加微妙。一部分人甚至認為清史稿對於之前的清朝的統治太過於歌功頌德了,或者太不公平、不公正、不客觀了,在此背景前提之下,清史稿只能無限度延期。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這件事情直到2001年的時候發生了轉機,當時一部分歷史學家表示希望能夠再一次編修清史,不久之後清史編纂委員會正式成立。

預估在不久的將來,清史將會和大家見面。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船長趣談2021-01-01 10:52:21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史書是人們瞭解過去最重要的參考資料,只有具備了可靠、嚴謹、真實等條件,才能稱為一本好的史書。所以好的史書修撰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從諸多材料中去偽存真,才鞥給人們呈現最真實的歷史。中國從古到今都非常注重史書的修撰,希望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所以官方一直將修史視為一個重要的工程,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去修撰史書。清朝雖然滅亡超過100多年,但清朝存在了時間長達296年,又經歷西方入侵的巨大轉變,所以《清史》的修撰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沒有幾十年肯定完成不了。

一,清朝存在時間長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清朝建立於公元1616年

覆滅於1912年

存在時間長達296年,可以說是古代大一統皇朝裡存在時間最長的。清朝存在時間長,自然《清史》中出現的人物就要多,所以需要花費的時間就越多。明朝存在時間長達276年(1368年-1644年),清朝修《明史》就花了近一百時間,所以《明史》在二十四史裡面算是比較嚴謹、可靠的。

元朝存在162年(1206年-1368年),但明朝修《元史》只花了不到一年,所以《元史》中存在很多問題,錯漏百出(例如漢語翻譯蒙古語的名稱前後不一,一個人立了兩個傳),所以《元史》在二十四里面屬於比較差的。

二,清朝經歷從古代到近代的巨大轉變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清朝後期經歷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使中國遇到了幾千年未有的巨大轉變。西方殖民者在入侵清朝的同時,也將先進的武器、科技、思想、生活方式傳入中國,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改變。要將西方帶給中國的巨大改變寫入《清史》也是要花很大精力的。清朝距離現在不遠,留下了大量珍貴、詳細的檔案。要將這些檔案准確地寫入《清史》,也是要花費大量時間的。

三,多種原因的綜合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雖然清朝滅亡後,民國就已經設立清史館,負責修撰《清史》。但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時局動盪給修史帶來巨大不便,使得《清史》並未修成,只出現了一個描寫清朝大概歷史的《清史稿》。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也有人提出修撰《清史》的建議,但因為當時百廢待興,條件並不充足,因此並未開展修撰《清史》的工作。此後又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擱置。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

2001年戴逸、李文海等歷史學家向國家提出修撰《清史》的建議,立即得到國家的重視,於2002年批准該建議,成立清史編纂委員會,負責修撰《清史》。為了將清朝的歷史詳細、準確地呈現給大家,所以國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肯定要花費較長時間才能寫出一部嚴謹、準備的《清史》。目前《清史》已經完成了初稿,正在進行後期的校對與改正,相信過不了多久《清史》就會出版。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Saichonn2018-05-10 02:17:51

有句話,清史不能不修,亦不能速修。

大清的政治遺產,是由後來的民國和當今的人民共和國共同繼承的,然而the Republic of China 以及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事實上並不是前後繼承的關係,而是政治上實體並存的一個現狀。只是法理上,按照聯合國2758號決議,由P。R。C最終在聯合國代表並唯一代表中國,R。O。C被取代,政治上進而被大陸矮化,因為只能有一箇中國。但被取代的R。O。C 並沒有亡,而是在臺灣,澎湖,金門,馬祖四地繼續成為一個政治實體。也就是說,雖然大陸憲法宣佈P。R。C 擁有臺澎金馬四地全部主權,然而治權仍在這個已經不被國際承認的R。O。C 手裡,而後大陸臺灣雙方就一箇中國達成共識,兩岸現狀屬於內政問題,才從1949年的漢賊不兩立到後來的九二共識,再到進一步的一中各表。

漢賊不兩立。。。

寫了辣麼多,離題萬里否?沒有。

各位看官老爺,清史的編撰者均受命於官方,仍然屬於官修正史,加上又是兩岸通力合作,學術立場如果不統一,進而政治立場就很微妙了,總的來說,修清史是個意識形態問題……

還有,出於統戰目的,大陸歷史教科書不提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那麼清史裡面怎麼寫,怎麼定調定性? 根據目前進度,最後成稿達三千萬字。我認為,最後清史會修成一部全景式的時代百科全書,注重細節,反而會成為一部立場最中立的史書。

班門弄斧了。。。

清朝已經倒臺108年了,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白河之南2020-12-24 10:55:01

清史沒完成,那你中學學的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