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魏西魏哪一個漢化水平更高?江湖小曉生2021-07-11 17:32:45

與其比較東魏和西魏,倒不如直接比較北齊和北周。畢竟東魏和西魏都是傀儡政權,而且存在時間太短了。

北魏末代皇帝元修被高歡扶持上臺以後,發現高歡就是曹操的翻版有沒有?

不甘心做傀儡的元修,暗地裡聯絡上了長安的宇文泰。

宇文泰當年是北魏名將賀拔嶽的部下,賀拔嶽掛了以後,宇文泰成為了關中的扛把子。

他一聽說元修要來投靠自己,那叫一個興奮啊,白送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機會,換你你要不?

於是乎元修便浩浩蕩蕩地帶著北魏皇族一股腦地投奔了宇文泰。到了長安以後,本以為可以坐穩大位的元修,忽然發現,宇文泰這傢伙跟高歡一模一樣,原來大家都有一顆成為曹操的心。

元修心裡苦啊,想要跟宇文泰拼了,結果被宇文泰給毒死了!皇帝掛了沒關係,宇文泰立馬把元寶炬改立為帝,自此建立了西魏。

而高歡得知元修跑了,也覺得如釋重負,至少弒君這一步不用自己幹了。於是他便將元善見扶植為皇帝,遷都鄴城,建立了東魏。

所謂東魏、西魏是後來史學家為了區分兩者,根據地理位置,給他們取的名字。他們其實都稱呼自己為魏國,各自認為自己才是北魏正統的延續。

東魏存在了17年,高歡的兒子高洋取而代之建立了北齊。西魏存在了22年,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建立了北周。由於時間太短,所以基本可以忽略不計。要想研究兩者的文化,我們可以從北齊和北周入手。

東魏西魏哪一個漢化水平更高?

一、北周比北齊尚武。

其實睜眼一看,我們就能搞明白一點,北齊比北周文明太多了。北齊的建立者高歡,好歹是漢族,可宇文泰就是正兒八經的鮮卑人了。

關中那地方,在南北朝期間被北方胡人統治了接近300年之久,已經完全失去了漢文化的傳承習慣。

那個時候要想在關中地區存活下來,必須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漢人胡人化,只有跟著胡人的腳步走,才能夠保證自己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陽。

你比如說,隋朝的建立者楊堅,他本身姓楊,可是為了生存,他必須要改姓普六茹,因此準確來說,我們應該稱呼他為普六茹堅。

東魏西魏哪一個漢化水平更高?

而唐高祖李淵,其實也是這麼個情況,他們家雖然也是漢族,可是為了在西魏、北周生存下去,也只好接受賜姓大野。所以我們也可以稱呼李淵為大野淵,李世民則是大野世民。

由於西魏立國的時候,實力弱小,為此宇文泰按照府兵制的方式,建立了一支強大的府兵。所以北周立國的基礎,就是尚武。

他們對文化這一塊兒其實並不看重,為了能夠活下去,他們必須要建立強大的軍隊,這是當務之急。所以北周對漢文化的吸收,明顯是比不上北齊的。

北周地區的文化,更加接近鮮卑文化,這種文化的特點就是崇尚武力。在亂世當中,這種文化似乎更容易生存。當初趙武靈王搞胡服騎射,就是這個原因。

東魏西魏哪一個漢化水平更高?

二、北齊完美地傳承了漢文化。

高歡本身也是鮮卑化的漢人,他也有一個鮮卑化的名字叫賀六渾。他本人對鮮卑文化也比較推崇。比如說在他的軍隊中有鮮卑人和漢人,可是鮮卑人的戰鬥力明顯要強於漢人,所以他更加願意重用鮮卑人。

這事兒給北齊留下了不小的隱患,不患寡而患不均,內部搞出個三六九等來,你覺得北齊能不內亂嗎?

但是在文化方面,北齊卻完美地繼承了漢文化。由於他所統轄的地區,是漢文化比較發達的地方,包括了現在的山東、蘇北、皖北、河南、河北等地。

東魏西魏哪一個漢化水平更高?

這些地方雖然長期被北魏佔領,可是漢文化並沒有因此滅絕,反而得到了延續。再加上當地平原比較多,農耕文化也被完美地繼承了下來,成為了北齊政權的主要收入來源。

北魏王朝本身就已經漢化很明顯了,

從北魏孝文帝元宏開始,他們皇族就不用拓跋這個姓氏,改用漢姓元了。此外元宏還搞了一堆漢化活動,使得北魏王朝正兒八經地成為了一個漢化的鮮卑王朝。

而北齊則繼承了北魏的絕大多數政治和文化資源,其漢化程度自然也就相當高了,接受漢文化自然也就更加容易。

東魏西魏哪一個漢化水平更高?

三、科舉制度的原型,或許就是北齊發明的。

科舉制度影響了中國1300多年,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一種選拔人才的制度。一般來說,我們現在認為發明科舉制度的時代,是隋文帝時期。

可是隋文帝楊堅又是從哪兒找到的靈感呢?要知道,隋文帝還沒做皇帝的時候,是給北周打工的。北周對漢文化並不尊重。

所以說北周是不可能給楊堅帶來科舉制度的靈感的。而北周後來把北齊給滅了,這下子就不一樣了。北周兼併北齊以後,也同時融入了北齊的文化。

北齊文化中,就有一種選拔官吏的辦法,引起了楊堅的注意。原來北齊時期,就開始從寒門子弟中選拔優秀者做官,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考試。

依秀才策問,唯得中第;乃請試經業,問十條並通。擢授國子助教,遷太學博士。依魏齊制度,秀才、孝廉考第有上、中上、中、下四等,中上以上方可敘官。——-《北齊書》

北齊時期,考上秀才,就能夠到北齊朝廷裡來做官,這便是科舉制度的原型。楊堅或許就是從這兒找到的靈感,這才有了建立科舉制度的想法。

東魏西魏哪一個漢化水平更高?

總結:所以說東魏漢化水平,比西魏更高。

實話實說,宇文泰的西魏還在茹毛飲血的時候,高歡的東魏已經開始之乎者也了。畢竟高歡是北魏最後一位大丞相,繼承了北魏絕大多數的政治和文化資源,這是宇文泰比不上的。

宇文泰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是,在他的軍隊中,鮮卑人和漢人擁有一樣的待遇。這倒是讓人感到意外,畢竟宇文泰是鮮卑人。

所以說越缺什麼就越想著彌補什麼,這樣的集團才能走得長遠。相對來說高歡在軍中搞三六九等這一套,直接為北齊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參考資料:《北周書》、《北齊書》

東魏西魏哪一個漢化水平更高?張言好書畫2021-07-10 18:38:10

東魏、西魏都存在時間太短,西魏的宇文泰任用漢族官員制定禮制,並且推行儒家文化,那麼漢化就很徹底!東魏的高歡本來就是漢人鮮卑化,控制的地域都是漢族傳統經濟發達地區,鮮卑漢化猶如滿清入關被漢化一個道理!也就是說東魏、西魏的漢化鮮卑族自己說了不算,被漢族同化是必然結局!東、西魏只經歷一個與三個皇帝,時間太短,因此漢文化水平差不多!

東魏西魏哪一個漢化水平更高?淺談青史2021-07-10 17:29:54

首先關於這個問題,尤其是東魏北齊的狀態(執政者角度)是動態變化的,用一個詞來形容,實用主義。這導致了北齊的政策常出現反覆,持續性不強,也導致了後期的衰敗。

西魏這邊,政策的延續性和與自身政權的適應度都高一些。很多人說府兵制的雛形是反漢化的鮮卑部落兵制,因此否認這是漢化。但需要分辨清楚的是,這個初創帶有鮮卑部落兵制的制服,套用的是周禮六軍的名號,這是表象漢化,後期形成成熟體系時,是融合了胡漢民族,目的是加強了宇文泰集權的,這是封建化的明顯特徵。如果真的是胡化,那不應該是這個方向的。

從政權文化底蘊來分析,高中就學過文化的形象是潛移默化的。這個時間東西對比,文化中心顯然在山東,那裡有更濃郁的華夏文化底蘊,關隴則自兩晉戰亂以來文化土壤已然貧瘠。而有學者也分析了北邊後期,宇文泰家族和高歡家族,再文化層面的修養,發現高歡家族漢化程度更深。

最後的結論,也是高歡家族身處山東之地,他們受到潛移默化的文化影響更深。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從執政者的角度西魏推進政權漢化,封建化的腳步>東魏執政者

從文化氛圍角度,西魏的文化氛圍和風俗<東魏文化底蘊和環境

可最終決定政權崛起的,大家覺得哪個因素影響力會更大呢?

PS:提到北齊的法律,出發點很好,內容影響後世。可在有齊一代,他們自己的官員遵循法律的有幾年?

對於這段歷史的研究,至今學界也有很多種不同的聲音,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多看多瞭解,理性討論,但上升到二元對立,就真的沒必要啦。

東魏西魏哪一個漢化水平更高?大馬哈魚122021-07-10 18:39:02

東魏西魏哪一個漢化水平更高?

東魏西魏哪一個漢化水平更高?

不能說魏晉南北朝時期,漢化水平的高低的問題,而是透過一系列的佈局,逐漸把原來的東西恢復,就像一個拼圖的遊戲。

東魏西魏哪一個漢化水平更高?

東魏西魏哪一個漢化水平更高?

後漢的董卓進京,到黃巾起義造成是漢朝的整體上的崩塌,它是從上到下的一次最徹底的崩塌。嚴格的說何進讓中國歷史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一次毀滅性事件。

東魏西魏哪一個漢化水平更高?

東魏西魏哪一個漢化水平更高?

它造成的影響就是一個時代美好都沒有了記憶和傳承,要知道在那個時候,術業有專攻,分門別類的人,都是祖輩相傳的。因為歷史的這種變故“蔡邕這樣的歷史文化名人被殺,整個帝國的都城淪為廢墟,一切富庶都華為無有,所有經歷這次浩劫的北方地區竟然是十室九空,”沒有了人,文化出現了斷層。

東魏西魏哪一個漢化水平更高?

東魏西魏哪一個漢化水平更高?

曹操在統一北方,他的策略是恢復,迎蔡文姬歸漢,並且在荒蕪的土地上,允許北方遊牧民族來耕種,文化的傳承在於當地人與外來人進行通婚。以曹魏這幫人的漢文化的恢復,新增北方少數民族的記憶,為此出現了一個新的文化就是曹魏的復興主義。

東魏西魏哪一個漢化水平更高?

東魏西魏哪一個漢化水平更高?

東魏西魏哪一個漢化水平更高?

等到晉經歷八王之亂,南遷的時候,先到南方的客家文化和後來的人以及其它的土著文化“鬥”的非常厲害,佛教的進入的推廣應該是這個時期達到一個高度。而北方的人與後來進入的遊牧民族融合,就比較順暢,因為文化沒有那麼大的“隔閡”後來的人知道為什麼要改變,歸屬感強烈。這主意是漢樂府詩,有了少數民族的聲音。《木蘭從軍》有了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北方的可汗出現在漢俯詩裡,在當時的壁畫有各自的服侍在一起的畫面,也就是恢復漢獻帝以前的文化過程是曹操讓各個民族融合參與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