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22章1節至19節記載了亞伯拉罕獻以撒的著名事件,亞伯拉罕也由此被後世稱為信心之父。因為他不但相信耶和華上帝能使他在百歲之時從其妻撒拉得兒子以撒,而且相信這兒子能夠從死裡復活。

一、亞伯拉罕經受考驗(參創22∶1—8)

上帝在此時要特別考驗亞伯拉罕,看看他是否對上帝有信心。上帝特別強調讓亞伯拉罕帶去獻為燔祭的是以撒,這是一個難度巨大的考驗。

在古代社會,獻祭即獻上供物給神明,是十分普遍的事情。供物不但可以用來向神明道謝,也可祈求神明的賜予,或用來取悅神明。在舊約聖經中,以色列人有嚴格的與外邦人不同的向上帝獻祭的方式,在《利未記》中明確記載了由祭司為以色列民所獻的五種基本祭禮(燔祭、素祭、平安祭、贖愆祭和贖罪祭)。燔祭是要把供物——例如牛羊等動物——殺死並焚燒其部分獻給上帝。在摩西頒佈律法之後,獻祭是由祭司負責的(參利1章至6章),而在這之前,獻祭通常由一家之主負責。按當時通行的燔祭做法,亞伯拉罕如遵行上帝的吩咐,就要殺死以撒並焚燒。一般後世認為亞伯拉罕有信心,是因為他相信上帝的應許:上帝要透過以撒成就他永遠的約(參創15∶5,17∶19),所以以撒一定不會死,或者說他會從死裡復活(參來11∶17—19)。在教會歷史上,一般認為上帝考驗亞伯拉罕,是為了堅固亞伯拉罕,因為堅固強大的信心需要艱難的考驗和操練,這也是為了以後更美好、更艱難的服侍。

上帝要亞伯拉罕獻以撒的地方是摩利亞地,需要三天的路程(參創22∶3—4),這三天的時間足夠亞伯拉罕進行更多的思考。按照人的想法,這三天中亞伯拉罕可以向上帝禱告,求上帝收回成命,不要讓他獻以撒。但根據經文,看不出亞伯拉罕有這樣的禱告。古教父俄利根有精彩的分析:“這次旅程路上走了三天,整整三天,父親的心因反覆湧起的憂慮而飽受折磨,這漫長的時間讓他時時刻刻想著兒子,又與兒子一同吃喝;孩子夜夜靠在父親的懷抱裡,貼近他的胸膛,躺在他的懷裡。看哪,這考驗鋪墊到了怎樣的程度。”

亞伯拉罕相信復活,他的信心使得他相信上帝既然願意把以撒賜給他,使不能生育的撒拉可以懷胎生育,而且上帝還要藉著以撒成就他的旨意,因而必定會使以撒從死裡復活。所以他說的是真話:“我與童子往那裡去拜一拜,就回到你們這裡來。”(參創22∶5—6)亞伯拉罕邁出了信心的步伐。

“以撒對他父親亞伯拉罕說:‘父親哪!’亞伯拉罕說:‘我兒,我在這裡。’以撒說:‘請看,火與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裡呢?’”(創22∶7)這時,考驗人的話語從他兒子口中說了出來,可以想象將要被殺的兒子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父親的心。我們無法想象他內心的痛苦和他所看到的是什麼,因為他回答的不是現在,而是將來“上帝必自己預備燔祭的羊羔”(參創22∶8)。他以將來的事回答他兒子對現在的事提出的問題。在古教父俄利根與阿爾勒的凱撒留看來,這裡已經清楚顯明瞭:以撒是基督的形象,以撒被獻為祭預表了耶穌基督。以撒揹負了燔祭的柴火,在這一點上,他是主基督的預表,因為基督自己揹負十字架來到他受難的地方。也就是說,亞伯拉罕是聖父的象徵,他是一位痛苦的父親,承受著獨生愛子揹負十架走向各各他的痛苦。

二、耶和華的使者插手干涉(參創22∶9—14)

這段經文被解釋為信心與親情之間的戲劇性衝突。一般認為,這段經文描述了亞伯拉罕信心的高潮,表明他對上帝的信心超過人的情感。這種超越親情的信心在聖經中的描述只有福音書中瑪利亞親眼目睹自己的兒子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可與之相比。在亞伯拉罕之後,上帝考驗人信心的方式再無要求人獻上自己的兒子,甚至用律法的形式禁止人拿兒女獻祭,“不可使你的兒女經火歸與摩洛”(參利18∶21)、“你們中間不可有人使兒女經火”(參申18∶10)。

耶和華上帝差遣他的使者插手,直接干涉了亞伯拉罕的獻祭。“使者”在這裡亦可譯為“天使”。天使攔阻了亞伯拉罕獻以撒,宣稱上帝已經知道了亞伯拉罕是敬畏上帝的人,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亞伯拉罕經過了考驗,得到了上帝給他的極高榮譽,這時的亞伯拉罕可以被稱為“信心偉人”了。

“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意思就是‘耶和華必預備’)。”(參創22∶14)“以勒”是音譯,其動詞原形的意思是“看見”,引申出來的名詞有“先見”(即“見者”)。經文後面相對應的敘述是:“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其實,後面的“預備”的動詞原形也是“看見”,可譯為“他或它被看見或顯示”。整本舊約聖經只有這裡把“看見”譯為“預備”,其他地方都保留與“看見”相關的譯文。筆者認為,“耶和華以勒”強調的是耶和華看見了亞伯拉罕的信心,故而給他預備了公綿羊。

在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中,當耶和華上帝看見了我們的信心,他就一定會為我們預備所需要的一切以達成他自己的旨意。

三、亞伯拉罕再得祝福(參創22∶15—19)

亞伯拉罕經過了考驗之後,得到了上帝更大的祝福。這福分比之前的《創世記》15章和17章記載的福分更大,因為這兩章中亞伯拉罕後裔的福分中都沒有“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比較12章1節至3節“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我們發現亞伯拉罕的福分已經可以完全地由其兒子以撒乃至其子孫後裔繼承。這就是更大的祝福。

從全然謙卑的屬靈角度來看,我們都是亞伯拉罕的子孫後裔,透過效法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故事,我們在信仰道路上也會有考驗,但當我們定睛仰望上帝之時,就會被上帝多多賜福,且使周圍人因我們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