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有哪些歷史遺蹟?菏人之家2019-05-03 20:56:54

感謝邀請!

題主你好:

菏澤歷史遺蹟有很多,博主也是透過查詢資料,查到了以下:

定陶區

官堌堆、戚姬寺、項梁墓、梁王臺、范蠡墓、左山寺、陶丘、定陶漢墓

曹縣

商開國之君湯陵、商代元聖伊尹祠、殷末太師箕子墓、紅三村聯防遺址、王廠戰鬥遺址

菏澤有哪些歷史遺蹟?

單縣

黃河故道、千山公園、牌坊古城、百獅坊、百壽坊

東明

山東齊王閣、山東滿城、山東省東明縣、山東省東明古城。

鉅野

永豐塔、文廟、麒麟臺齊魯會盟臺、田氏家祠、蚩尤墓、東嶽天齊廟、“鉅野教案”遺址、屏盜碑、昌邑故城、西侯樓遺址、秦王避暑洞

菏澤有哪些歷史遺蹟?

鄆城

水滸文化城、肖堌堆古文化遺址、萬人堌堆義軍公墓、黃泥崗遺址、宋金河、宋江故里、唐塔、水滸文化城、佀公祠堂。

鄄城

堯王墓、孫臏墓、蘇御史牌坊、舜耕歷山等古蹟遺址。

文物古蹟:華胥部落遺址、雷澤湖、帝堯陵、丹朱城、舜耕歷山遺址、孫臏故里、孫臏墓、億城寺、羊左全交合葬墓、莊子釣魚臺、城濮之戰古戰場、東漢亙古泉、陳王讀書檯、葵丘會盟臺、劉忠古墓群、蘇氏家祠、蘇御史牌坊、舜王城等;

菏澤有哪些歷史遺蹟?

大家如有不同觀點,歡迎評論留言交流,謝謝大家閱讀!

菏澤有哪些歷史遺蹟?華亞文化2017-10-04 22:56:26

法源寺,位於定陶縣馬集鎮郭莊村南300米處,早在東漢時期,就已在左山前建寺,隋朝時,命名為法源寺。寺內曾建造寶乘塔,塔下藏定光佛牙舍利六顆,被譽為“六大名寺之一”。

近年來,當地政府對法源寺的開發與建設非常重視,對寺院進行了保護和重建,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伽藍殿、羅漢殿、西方三聖殿、東西廂房等已竣工開放。千年古寺法源寺環境優美、梵音靜心、遊客不斷,帶動著當地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地址:山東省定陶縣馬集鎮郭莊村

定陶法源寺為

AAA

級景點

菏澤有哪些歷史遺蹟?

沙土廟地處鄄城縣閆什鎮閆什口村,該廟歷史悠久,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相傳唐太宗東遊泰山,行至此地,夜夢泰山聖母迎駕,為謝聖母迎駕之恩,堆沙為廟,率眾禮拜,後人在此修建泰山行宮,此乃沙土廟之由來也。沙土廟始建至今千餘年來,歷經兵災水患,多次蒙難又多次復修,並逐漸擴建,至清末民初,沙土廟已成為集儒釋道為一體,魯西南第一綜合大廟,為冀、魯、豫、皖宗教活動中心,民間多年相傳“南京北京都走到,不如看看沙土廟”之傳說。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寇侵華,八年抗戰,三年自衛戰爭,沙土廟再次毀於戰亂,至此,沙土廟不復存在。

二十世紀末葉,國家行改革開放之舉,黨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實。在廣大群眾迫切要求下,1994年春,閆什口眾位鄉賢耆德秉承眾意,倡議重修沙土廟,此善舉得到各界人士擁護,為募修古廟,紛紛慨解仁囊,共襄義舉,歷經十五個春秋,沙土廟重建初具規模,現已建成各式殿閣70餘間,建廟面積達2400平方米,-雕塑千餘尊,其建築風格各異,-雕塑神態逼真。

每年古歷正月十六日、三月三日、十月初六為沙土廟傳統廟會。廟會會期長達六天,屆時將有戲劇、雜技、民樂等民間傳統文藝活動為廟會助興。2008年,新的管委會成立,在廟院內新開闢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書畫室,組建秧歌隊,經過幾年的努力,已經把沙土廟辦成了一個宗教祭祀、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的場所。為發展旅遊產業,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發揮了積極促進作用。

沙土廟為

AAA

級景點

菏澤有哪些歷史遺蹟?

東山禪寺景區是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依法登記註冊的佛教活動場所,佔地面積25畝,總投資5600萬元。寺內主要建築有山門、坐西朝東的歇山重簷式仿古建築大雄寶殿、呈南北對稱的廂房、講堂、齋堂、接待室等服務設施。大雄寶殿內供奉佛祖釋迦摩尼端坐佛像,高6。4米,佛像神態端重、肅立。東山禪寺景區榮獲國家AA級旅遊景區、到山東不可不去的100個地方等殊榮,為鄄城增添了一處世人修身養性優美景點,是鄄城與海外聯絡的紐帶,對外開放的視窗。

今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景區嚴格按照國家《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標準,完善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旅遊廁所、景區標示牌、指示牌、警示牌及公路交通標識系統等配套設施,強化優質服務、規範管理,景區綜合接待功能和服務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12月8日,東山禪寺景區順利通過了省旅遊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驗收組的現場檢查驗收。日前,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發布公告,東山禪寺景區成功榮升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進一步壯大了我縣A級旅遊景區規模。

東山禪寺景區為

AAA

級景點

菏澤有哪些歷史遺蹟?

唐塔又稱觀音寺塔、荒塔,國家AA級旅遊景區。唐塔為八稜四門樓閣式磚塔,現存四級,由精美的磚雕斗拱組成塔簷,東、西、南、北四面各設一券頂坤門,其餘四面為磚雕景窗,塔心室和佛龕頂部,由層層磚斗拱環砌成拱頂,斗拱製作精良,層層內收,結構嚴謹,錯落有致,有鬼斧神工之妙,連塔內廻廊頂部,也由磚斗拱精砌而成。由北門登塔,穿過塔心室至南壁,沿南壁登上第二級,然後穿過塔心柱轉折上升,直達塔頂。

唐塔西10公里為古廩丘城故址,是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的出生地。傳說孫臏因眷戀故土,死後化為雲燕,飛回故里,縈繞在古塔周圍。故荒塔燕子“嚴冬不南遷,有足不成行”,俄有墜地,則匍伏而死,便是孫臏生前曾受刑的緣故。春夏之交,無數昆蟲飛集塔頂,遠看如縷縷青煙,裊裊上升,成為雲燕啄的物件,傳說若此時登塔西眺,便可以看到廩丘古城和孫臏大戰的幻景,這便是古代鄆城的又一景觀——廩丘霧市。《鄆城縣誌》,對這“千年猶多瑞靄凝”廩丘霧市有確切記載。清代鄆城知縣陳良謨也留下“無蜃如何有海市,遙瞻疑是彩雲蒸”的觀感。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裡,荒塔和鄆城人民同甘共苦、共患難,經歷了戰火的洗禮,歲月的沖刷,洪水的襲擊。一千多年來,人們繁衍更替不止一次在兵荒洪澇的威懾下背鄉離鄉,唯有荒塔,始終不渝地屹立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成為鄆城古老文明的象徵。1992年起,鄆城各界人士自願捐款,對唐塔進行了全面維修。縣旅遊部門又陸續修建了紀念碑、仿古大門、漢白玉石橋和欄杆,完善旅遊設施。觀唐塔、讀碑文、遊廣場,已經成為來鄆遊客遊客的必然選擇。

鄆城唐塔為

AA

級景點

菏澤有哪些歷史遺蹟?

文廟位於菏澤市鉅野縣城東南隅,永豐塔北約一百米處。文廟前後五進院落及東西跨院,共建有殿、堂、樓閣、齋、廡、亭、坊近百間。自南而北,以太和元氣坊、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明倫堂、尊經閣等形成文廟,中軸線兩側建有進德齋、修業齋、東廡、西廡、名宦祠、鄉賢祠、忠義祠、東華門、西華門等,東跨院為文昌祠,是儒學所在地;西跨院為啟聖祠,後改作訓導宅。

地址:菏澤市鉅野縣城東南隅

鉅野文廟為

AA

級景點

菏澤有哪些歷史遺蹟?

城湖故城址係指成武縣新城以北、舊城護城堤以內的廣大範圍。這一地域較堤外低2。5米左右。由於地勢低窪,過去常年積水,一般水深1米許,深的達2米多,故而人們稱之為城湖。城湖之內現存兩個堌堆,一為文亭山(又名雲亭山),一為大臺(史稱東臺,又名壽峰)。1986年春天,在南隅地段開挖魚塘過程中,大大面積暴露了古代文化遺存,引起了文物工作者的注意。經過細緻的調查和考古鑽探,基本摸清了該遺址的範圍,即西起城關鎮窯廠之西,東到西劉樓村,南到南護城堤以內,北達北護城堤,有的地方如張瓦房一帶便穿越了北護城堤。東西長3525米,南北寬1800米,總面積632。5萬多平方米。在此範圍內的坑塘、水渠、溝壕中均能採集到其文化特徵基本相同的遺物。面積如此之大的遺址,在菏澤地區尚屬首次發現。

這裡的遺蹟和遺物極為豐富,遺蹟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陶井,在約1萬平方米的魚塘內,陶井竟達20餘座。陶井是用陶圈一節節疊砌而成,有的井口砌有青磚,井圈製作也比較規整。遺址內遺物多為陶器殘片,以泥質為主,夾砂次之;灰陶、灰褐陶,淺灰陶最多,紅陶少見,偶見黑陶。紋飾以粗繩紋、中繩紋、淺細繩紋為多,凸凹弦紋、瓦紋、素面亦佔一定比例;乳釘紋、菱形方格紋、回紋僅見建築材料。最常見的陶器有鬥、盂、圜底罐、陶壺、盆、洗、釜、翁、爵、鬲等。建築材料有筒瓦、板瓦、瓦當、陶水管彎頭、造像磚和空心磚,還有“半兩”、“五銖”、“開元”、“大觀”、“熙寧”、“崇寧”等銅幣。2000年,還出土了春秋時期三系青銅壺等一批青銅器和數十枚骨質貝幣。分析這些遺物的時代,有商、西周、春秋、戰國、漢代五個時期。

透過調查、勘探得知,該遺址只是區域性商代遺物較為豐富,而大面積卻都經過了西周、春秋、戰國時期,一直延續到漢代。儘管古代在此建城無史可考,遺址內的佈局、設施也未挖掘,故不清楚。但是,從其面積之大,遺址之眾多,遺物之豐富,建築材料俯首皆是,足可以證明這是一故城遺址當無疑。故而,我們認為該故城當為西周時期的郜國故城。

成武縣郜國故城的發現和確認,不僅增添了城市考古的新資料,填補了菏澤地區東周時期設防城市的空白,而且對研究郜國史提供了實物資料,特別是對研究郜國的經濟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該遺址1989年被成武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城湖故城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菏澤有哪些歷史遺蹟?

仿山墓群位於定陶縣城北偏西約5公里處,西距菏澤至商丘公路約1。5公里。乘車至定陶縣化肥廠,舉目東望,突兀隆起,綠蔭覆蓋,彷彿若山,即仿山墓群。仿山墓群由東西兩山構成:東山阜高約12米,東西寬90米,南北長340米,中間跨越50米的深谷,即至西山;西山高約4米,東西寬54米,南北長140米。兩山共佔地約3。8萬平方米。堌堆之高大,工程之宏偉,在菏澤地區首屈一指。1977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仿山墓群是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曹國貴族墓地。據《定陶縣誌》記載:“仿山在縣西北十二里,層阜隆然,古曹國葬地,積壤之高,彷彿若山,自曹叔振鐸至伯陽二十五代並司祠焉。”另據《曹南文獻錄》轉引《寰宇記》亦曰:“仿山古曹國葬地。”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紂,建立了周奴隸主王朝,為鎮壓被統治氏族的-和奴隸起義,鞏固其奴隸主統治政權,遂大封宗室貴戚功臣。“曹叔振鐸,周文王第六子,武-商,封於曹。”

仿山墓群又是兩漢墓地,雖不見文獻記載,但從東山西南部斷壁觀察,已暴露多座兩漢的豎穴、石匣、磚室墓葬,並出土部分文物。有的墓自墓口至墓底,深足有五六米之多,可見規模較大。經調查,在菏澤地區不論是古代文化遺址還是古墓地,幾乎都有兩漢墓葬打入,這或許與依山傍水埋葬可造福後代的迷信習俗有關。

時歷滄桑,至明清之際,仿山墓群之巔始修廟宇,立碑記事,如玉皇祠、百神閣、山門、關帝廟等。據記載,殿閣“氣勢宏偉,飛雲畫棟”,有凌鬥之象;“青黃丹朱,幾非人世得者”,甚為壯觀。當年,蒼松翠柏遮天蓋地,樓臺殿閣隱於其間,默靜古樸,遊人不絕。道光五年《百神殿、玉皇閣暨諸廟群祠碑記》記載了當時的勝景:“吾陶地勢平衍,無崇巒峻嶺,似茲高岡,凸凹深秀,陰翳文人學士,登臨眺矚,飲酒賦詩,仿山固一勝境也”。後因兵燹,殿閣失修,或倒塌,或拆毀,現存無幾;蒼松翠柏,砍伐淨盡;歷代碑刻,相繼破壞。

建國後,人民政府制定有力措施,加強保護管理,並多方籌集資金對仿山墓群的古蹟進行修復和重建。1952年,恢復了仿山廟會。1999年,廟會上市人數、上市物品迅速增加,成為輻射河南、安徽等省及臨近縣市聞名百里的大型廟會。目前,仿山墓群既是菏澤地區著名的物資集散地,也是重要旅遊景點之一。

菏澤有哪些歷史遺蹟?

孫臏字伯靈,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史記》載:“臏生阿鄄之間。”據《全國孫氏族譜及孫臏故里論證會》鑑定分析考證,孫臏故里即今鄄城縣紅船鎮孫老家村。

山東菏澤市

菏澤孫臏故里為

A

級景點

菏澤有哪些歷史遺蹟?

蚩尤廣場又稱蚩尤肩髀冢,位於巨進駐縣城東北郊,固堆廟村前.在氏族社會晚期,同於私有制的出現和階級的分化,氏族部落之間常常為了掠奪財富和出於自衛的目的,而不斷髮生戰爭.大約在四千五百年前,生活在黃河上游的黃帝部落與生活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發生了激烈的戰爭.<<通典>>雲:“三年九戰而城不下。”<<史記>>中也載“黃帝徵師諸候,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尤死後。被分屍葬埋。<<皇覽。冢墓記>>稱:“尤冢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今河南省臺前縣)城中,高七丈……。。肩髀冢在山陽郡鉅野縣,大小與闞冢同。<<鉅野縣誌>>亦載:”蚩尤墓,在鉅野縣城東北八里。“此墓歷經夏商周漢,風月荒遠,地貌變遷,墓冢面積不斷縮小,元明時期丘上曾建有廟宇,清代以後冢丘屢遭破壞。至1982年全縣文物普查時測量,固堆東西38米,南北31米,總面積1200平方米。

蚩尤與黃帝,炎帝同是華夏民族的始祖,在當時,其部族就已率先進入了以家耕為主的定居生活,並且掌握了冶銅技術。<<世本。作篇>>中有:”蚩尤以金作兵器“之說。<<管子>>中亦有”葛盧之山,發而出水,金從之,蚩尤受而制之以劍,銷,矛。。。紅銅的出現也為後來青銅文化的蓬勃發展奠定基礎。早在秦漢之前,蚩尤一直被尊奉為“兵主”,“戰神”,受到人們的大禮祭祀。<<史記>>中就有劉邦“祠黃帝,祭蚩尤於沛庭”的記載。由於受“勝者王候敗者寇”的觀念的影響。蚩蚩尤在一些史書中被描繪成“不用帝命”,“類鬼似妖”的暴虐之徒。為了弘揚優秀歷史文化,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2002年,0鉅野縣委,縣人民政府對蚩尤墓進行了搶救性修築,墓四周以淨邊蘑菇石圍砌。高1。9米,周長81米,上設護欄,周匝環繞石板路,並在冢上栽植蒼松翠柏,以象徵中華民族淵源流長。

菏澤有哪些歷史遺蹟?

菏澤有哪些歷史遺蹟?博覽古今中外2017-12-03 16:30:57

1、唐塔:為大佛寺塔,五代後唐始建

唐塔,又名觀音寺塔,在原觀音寺內,為大佛寺塔,五代後唐始建,故稱“唐塔”。現已規劃為唐塔廣場內的一大景觀。

唐塔地處北緯35′,東經115′,佔地面積80平方米,系磚砌,塔為八稜四門樓閣式磚塔,下層周圍42米,上層40米,共七級,殘塔高32米,現存四級,海拔約72米。由精美的磚雕斗拱組成塔簷,東、西、南、北四面各設一券頂坤門,其餘四面為磚雕景窗。塔心室和佛龕頂部,由層層磚斗拱環砌成拱頂。斗拱製作精良,層層內收,結構嚴謹,錯落有致,有鬼斧神工之妙。塔內廻廊頂部,也由磚斗拱精砌而成。由北門登塔,穿過塔心室至南壁,沿南壁登上第二級,然後穿過塔心柱轉折上升,可直達塔頂。

2、歷山古遺址:器物主要有鬲、罐、盆、杯、瓦等

位於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閆什鎮歷山廟村西20米,村西小學校地下,南臨東西村街,西為新建舜廟建築群,東、北兩面為民居。歷山廟村現有居民600人,村民以劉姓為主,明初遷民建村。遺址東西45米,南北77米,分佈面積3465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

1982年被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最早發現於1980年的文物普查中,透過對歷山古遺址進行鏟探調查,得知文化層堆積3。7米,地表下1為擾亂層,1至2米為灰褐土,為漢至商周文化層;2至4。7米是灰黑土,為龍山文化層。主要有陶片、人骨、木炭、蚌片、燒土塊和金屬冶煉渣。

3、堯陵:祭文碑建有四角攢尖的石質碑樓

堯陵:堯陵位於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富春鄉趙前莊村南300米,堯陵陵區東西75米,南北86米,地勢平坦,現有墓冢直徑15米,高8米。堯陵時代為新石器時代,歷史上由於水災多次被淹沒,一直延續至今儲存較完整。墓冢前有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濮州知州繆潤紱書“帝堯陶唐氏墓”碑,青石質,方首抹角,碑向正南,高1。89米,寬0。66米,厚0。18米。方座長0。78米,寬0。28米,高0。4米。

墓碑東南50米有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濮州知州薛孟所立“祭文碑”一通,螭首龜蚨,碑文草書,共162字。主要記述祭祀的時間、地點、人員、祭品及頌詞。祭文碑首高0。8米,寬0。91米,厚0。37米;碑身高2。0米,寬0。87米,厚0。3米,碑座長1。78米,寬0。87米,高0。5米。

4、永豐塔:供奉“舍利”之所 古“鉅野八景”之一

永豐塔,又稱梵塔、大佛寺塔。位於鉅野縣城東南隅,南臨人民路,西毗永豐街,北接文廟,東傍麟州賓館。為鉅野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鉅野八景”之一。《鉅野縣誌》載:“永豐塔,傳為唐人所建,未合尖而止,宋人續之”。經考證,此塔建造年代當為北宋嘉祐年間,距今約千年的歷史。是鉅野古老文明的象徵。

5、齊魯會盟臺:為春秋齊魯會盟處 齊魯友好的象徵

齊魯會盟臺位於鉅野縣城西南郊大李莊村北,據《山東通志》和《兗州府志》載,為春秋齊魯會盟處。原臺“崇數仞,廣可蔽二畝。”元末明初,由於黃河多次決口淤積,再加上雨水沖刷,檯面逐漸縮小。現存臺高約2米,東西長34米,南北寬24米,面積約為816平方米,形如覆鬥狀。周王朝建立後,採用“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措施,分封王室貴胄。魯國是周公旦長子伯禽的封地,當時雖以頭等王國就封,但到了春秋時期,國力漸衰。

6、竇土固堆古文化遺址:分為3個文化層

竇土固堆古文化遺址:位於縣城東南20公里胡莊鄉楊樓村北767米處,東500米與牡丹區接壤。遺址東西長76米,南北寬52米,為一長方形丘陵,中部隆起,高出地面25米。1975年試掘,出土一部分石刀、石斧等珍貴文物,整個遺址分為3個文化層:上層1米左右為戰國、秦漢文化層;中間1米左右為商周文化層;下層屬龍山文化,該遺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戚姬寺:為紀念漢高祖劉邦之愛妃所修

戚姬寺位於縣城東北6。5公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戚姬,漢高祖劉邦之愛妃。劉邦即位後,封呂雉為皇后,劉盈為太子;封戚姬為貴妃,其子劉如意為趙王。後來劉邦感到太子劉盈性情懦弱,“不類己”,常想廢掉劉盈,立如意為太子。因此戚姬母子遭到呂后的嫉忌。劉邦死後,呂后便毒死了劉如意,又將戚姬的兩眼挖出,雙耳燒聾,四肢砍去,灌了啞藥,扔在廁所裡,名之曰“人彘”(人豬的意思),將戚姬活活地折磨而死。

8、百壽坊:前後坊心邊沿浮雕百個“壽”字

又稱朱家牌坊,位於百獅坊西南約百米處。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為翰林院孔目贈儒林郎朱叔琪妾孔氏建。因前後坊心邊沿浮雕著百個不同篆體的“壽”字而得名。雕刻除獅、龍、牡丹外,還有鶴、鳳、梅花、菊花等奇花異卉。其構築精巧宏偉,雕刻精緻生動,皆可與百獅坊媲美。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9、百獅坊:通體雕鏤 有“天下第一坊”的美譽

又稱張家牌坊,位於單城鎮牌坊街中段。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為贈文林郎張蒲妻朱氏而建。全石結構,高14米,寬9米,四柱三間五樓式。正間單簷,次間重簷,歇山頂,斗拱交錯,戧角起蹺,通體雕鏤。整座石坊,結構精巧,規模壯觀,雕刻精細,玲瓏剔透,繁而不亂,主次分明,堪稱全國罕見的典型清代石雕建築。有“天下第一坊”的美譽,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0、臥化塔:魯西南地區現存最早的古建築

臥化塔,位於成武縣大田集鎮田塔村東,始建於唐朝初期,為魯西南地區地面上現存最早的古建築。1997年,山東省文物局和省美術出版社把該塔編入《古建畫集》。該塔為樓閣式,平面呈方形,由塔剎、塔身、基座三部分組成,全石結構,造型古樸端莊。塔頂兩層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被人為毀掉,地面現存五層,高5。4米。底層有塔室,南向,進深1。5米左右。塔室東西兩壁分別有高90釐米、寬56釐米、厚11釐米的造像石1塊,東壁造像石刻佛像3尊、其它造像32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