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白馬鎮白馬村郵編是什麼?使用者19801955663932019-10-03 07:18:09

到上海場結束為止,聽了三次完整版的《白馬村遊記》了,倒是聽出些道道來,憋在心裡當然難受,便寫在這裡與大家分享。當然下面寫的這些,也只是我自己的所思所想,一些揣測琢磨,和金老師本身創作的意圖,作品本身在每個人心裡的樣子可能並不吻合,甚至相去甚遠,這裡寫出來也是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當然,還有很多朋友沒聽過這部作品,以下的文字可能會限制大家對這部作品自己的想象空間,可以選擇性的閱讀吧。

想看下去的朋友可以帶著這些問題讀,有些我會給出我的理解,有些還要更多思考探究。

1。 顧遠山從哪裡來?真的如一開始的字幕說是福建嗎?

2。 故事發生在民國十三年,作者為什麼選擇了這樣一個時間點?

3。 這部作品裡,出現了哪些金承志昔日作品的影子?

4。 這部作品裡的白馬村、顧遠山,的確都是虛構的嗎?

「七之一 榕樹」

一開始的字幕,交代故事背景“民國十三年,餘歸家福建,途徑浙西白馬村。”

這個樂章,就像金老師自己說的,同一個動機,用不同的色彩和和聲去呈現。而歌詞中,也充滿了“大”與“小”的對比(當然相應地也有和聲色彩的對比),這個對比也貫穿整部套曲。

這個樂章寫的是好多顧遠山初到白馬村的所見所聞,最後一個場景是“夜深沉,江船一盞燈,窗外蟲鳴,一宿好夢”,也是整部作品的一個引子,有江船必有渡口,而小路榕樹參天,渡口一夢,睡到何處去?榕樹高枝,又攀向何方?

「七之二 竹馬」

顧遠山在白馬村遇到那裡的姑娘柳兒,聽她講來村裡的風土人情。這個樂章“超乎常人的興奮感”,搭配中國戲曲的唱腔,濃濃的傳統風味。

都知道金承志老師又名金亦安,在歌詞裡寫“亦安酒家客人多”可以說是很調皮了,不過這麼寫除了調皮,是不是還有別的用意?

這個樂章裡也是第一次出現“五月賽龍舟”,也是這部套曲中一個重要的意象,至此,這部套曲裡所有重要的意象:榕樹、渡口、賽龍舟,都展現完畢。

白馬村裡多快活喲,人人都是大傻瓜!

「七之三 渡口」

如果說之前提到渡口只是“江船”的隱喻的話,這裡花了整整一個樂章來寫渡口的故事,渡口的鬼故事。開頭先介紹了渡口的地理位置,“此去白馬,十三里地”,別忘了故事發生在民國十三年,十三,是佛教的大吉數。

一開始的女生獨唱,包括後來整個聲部加進來演唱,令人愈發顫慄,恰到好處的休止符,和聲聲部氣氛的烘托,讓人起雞皮疙瘩。

夜晚停在岸邊的龍舟,看不清輪廓,只剩塗的花花綠綠的龍頭,青面獠牙,好似鬼魅。

在這樣清冷詭譎的氣氛中,突然出現的男聲,鏗鏘有力的龍王點兵,形成極大的反差,夜已深沉,真的是龍王在點兵嗎?還是鬼魅在舞蹈?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語出《詩經•鄭風》,以女子的衣飾表達對女子的思念。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語出曹操《短歌行》,這裡的青青子衿寫的是周代學子的服飾,曹操詩中原來思念的物件是當時的賢士。金承志用在這裡,還用的是溫州方言來唱出這句詩,是家鄉在呼喚遊子嗎?

或許是的,這裡前文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初現端倪,顧遠山來自哪?真的是開頭說的福建嗎?金承志在這個樂章的介紹裡說:“溫州方言的唱詞,在套曲中多次出現。對於遊子來說,鄉音是親切而疏離的……”那麼說,溫州話,即顧遠山之鄉音?

「七之四 燈花」

渡口那鄉音的呼喚也好,還是字幕說的看著阿大和柳兒也罷,反正顧遠山在這裡,想起了家鄉過往的燈火。

“天上,山中,……”八個意象的堆疊,寫的是當時當下白馬村的情景(在《澤雅集•海岸》中也有類似的手法),最後一個意象落在“異鄉人,在水邊發呆”,思念家鄉的遊子,一定明白這樣的畫面感。

然後想起了家鄉的小妹,離家十三載(別忘了故事發生在民國十三年),“彷彿做了不少事”,一直忙忙碌碌,“好像什麼也沒有”,並沒什麼成果。這裡開始,顧遠山陷入了深深的自卑打轉。

“似此星辰非昨夜”,星辰也一直是金承志作品中常見的意象,這句詞令人不免想到他的另一個作品《天空》,所以《天空》裡的“昨夜星辰昨夜風”,是顧遠山和小妹過往在家鄉,一起散步的歡樂時光嗎?

“天上,山中,……”和開頭同樣的八個意象再次堆疊,唯獨不同的,便是最後一句成了“異鄉人,異鄉人”,異鄉人在酒和風中,或是睡去了吧……

睡夢中,他又聽見了那熟悉的,來自故鄉澤雅山的旋律“誰家新燕啄春泥……”

之後的字幕,彷彿顧遠山在睡夢中回憶著和小妹曾經的點點滴滴,而這裡的唱詞,“宇宙還真叫大誒,世界還真叫小誒”,和「七之一」一樣,一大一小的對比。世界為什麼小?我也不得而知,只記得曾有來自淨光山的名句“小山藏世界”。

「七之五 南浦雲」

異鄉人在岸邊喝足了酒,已在夢中宇宙,但也身在現實世界,這裡的故事,是夢,也不是夢。

開篇“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語出蘇軾《赤壁賦》,這裡應該就是用它的字面意思,來回憶剛剛發生的事,在岸邊船上,顧遠山想念著自己的小妹。

夢中的場景,忽明忽暗,交錯複雜,有身邊的實物“茶、菜、魚兒、水煙”,隨之突然明亮的音色“皇天三界”,然後又出現了上一個樂章那句“宇宙還真叫大誒,世界還真叫小誒”,一切都很模糊,也都很真切。

一句話串聯了前面提到的“十三”,也點出顧遠山此刻自卑墮落的心境“此去村西十三里地(即指渡口,之前唱道 此去白馬

十三里地),好似我無所事事一十三年”。

結尾用極弱的聲音,唱出顧遠山心中的孤獨和悲傷“雛鳥七千,以天地為籠,你我二人,皆不得自由”,特別“自由”二字,團員們用輕聲唸白的形式呈現,那正是一聲嘆息。

「七之六 西山雨」

鋼琴在下雨,不是淅淅瀝瀝,更不是傾盆而下,而只是點點滴滴。

“哥哥,是我啊”

“怎麼又是你啊老三(即小妹)”

“望—月—亭,是這麼念嗎?”

還記得《澤雅集》裡,那個唱著“望月亭”溫暖的男聲嗎?在這裡,只剩夢中囈語,和片段回憶……

這個樂章,太神了,不好多說。

「七之七 村口迎佛」

之前所示的龍王點兵,這個樂章裡呈現出了它完整的樣貌。像一部音樂劇一樣,男生們帶著表演的演唱驚豔全場。

龍王點兵之後,也呼應了「七之三」龍王點兵部分的歌詞,好像這裡是那邊的插敘一樣,那在這之間發生的又都是什麼呢?

突然,女聲呼喚起顧遠山的名字“顧遠山啊顧遠山”,這旋律就好像《澤雅集•竹林》裡一群村姑的呼喚,又是來自故鄉的呼喚嗎?

整部套曲的點睛之筆,出現在字幕放完「終」之後,出現在所有觀眾開始鼓掌之後。

此刻的燈光還沒點亮,鋼琴又彈起了「七之一 榕樹」的旋律,合唱團又唱起「榕樹」的最後一段“夜深沉,江船一盞燈,窗外蟲鳴,一宿好夢”。這裡突然的溫暖,也讓人起雞皮疙瘩,曲終人散,顧遠山終於從夢中醒來,也完成了他的自我救贖。

那顧遠山是何時睡去的?難道「七之一」之後都是夢境,直到最後夢才方醒?還是「七之四」回憶起故鄉燈火,異鄉人在岸邊江船喝醉睡去?抑或這是夢中之夢?

這些人物和故事都是虛構的嗎?或許民國十三年沒有白馬村,但如果是2013年呢?那白馬村和亦安酒家,這極致歡樂又讓異鄉人迷失的地方,真的存在嗎?不知道,不知道。

顧遠山啊顧遠山,故鄉遠山裡的故事和小妹,你想起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