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縮病是靠什麼傳播的?如何防治?胖阿達2019-06-01 06:47:18

先了解一下什麼是玉米粗縮病,玉米粗縮病是由玉米 粗縮病毒 引起的一種玉米病毒病,俗稱“小矮子玉米”“座坡”,也被稱為“玉米癌症”,它主要是由 帶病毒的灰飛蝨 以永續性方式傳播。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先了解一下玉米粗縮病的發病規律才能解決問題

玉米粗縮病是由玉米粗縮病毒(MRDV)引起的一種玉米病毒病,由灰飛蝨以永續性方式傳播。灰飛蝨若蟲或成蟲在地邊雜草下和田內麥苗下等處越冬,為來年初侵染源。

玉米粗縮病發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灰飛蝨田間數量和帶毒個體的多少,早播玉米發病重於晚播玉米,靠近地頭、渠邊、路旁雜草多的玉米發病重,靠近菜田等潮溼而雜草多的玉米發病也重,不同品種之間發病程度有一定差異。

玉米粗縮病的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

1、視情況不種春玉米

近幾年,正處玉米粗縮病流行年份,若改革耕作制度,不種春玉米,改種其他農作物,切斷毒源傳播途徑,可促使該病及早消退。

2、選用抗病品種

這是解決玉米粗縮病危害最經濟且有效的途徑,不同的玉米品種對粗縮病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差異。

3、調整玉米播期

避開灰飛蝨的傳毒高峰期。5月上中旬播種的玉米,出苗後正趕上灰飛蝨的傳毒高峰期,再者玉米的3-5葉期易感病,因此發病率最高。

所以,調整播期可使苗期避開傳毒高峰期,減輕發病程度。應因地制宜,實行春玉米適期早播、覆膜早播,夏玉米適期晚播的方法,重病區儘量減少種植面積。

4、清除雜草

田間、地頭、溝邊等處的禾本科雜草是灰飛蝨傳毒的中間寄主。在玉米出苗前,清理田邊、路邊及溝內雜草,減少中間寄主,可防止灰飛蝨在玉米出苗後遷移到玉米上為害,從而壓低毒源。

5、加強田間管理

玉米苗期要加強田間管理,促苗早發,發現感病植株及早拔除。同時及時澆水,防治乾旱加重病毒病的發生。

藥劑防治

藥劑防治要抓4個關鍵時期,選擇低毒高效農藥,統防統治,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玉米播種期使用含有內吸性殺蟲劑的種衣劑或玉米拌種劑,對玉米種子進行處理,以達到驅避灰飛蝨的目的,同時對種子帶毒也可以起到較好的防治作用。

(2)小麥灌漿初期,正值防治一代灰飛蝨低齡若蟲的關鍵時期,此時,及時把握灰飛蝨的發展動態,針對低齡若蟲高峰期集中統一用藥,採用吡蟲啉(10克/畝)或撲蝨靈(50克/畝)等具有內吸性的農藥,對麥田及路邊、溝內未清除的雜草噴霧處理,噴藥時注意用足水量,噴勻噴透保證治蟲效果。

(3)小麥成熟期由於灰飛蝨有趨嫩綠性,5月底6月初,小麥成熟後,一代灰飛蝨成蟲由麥田大量向周邊春玉米田遷飛,轉移為害春玉米苗,此時的3-5片葉的玉米苗正值感病敏感期。因此必須把握好時機,在灰飛蝨遷飛初期,在玉米田用藥,每畝用撲蝨靈(50克)或用吡蟲啉(20-30克)與病毒A(50克)混合兌水噴霧,隔3-5天一次,連噴3-4次,對該病有很好的預防效果。

(4)感病初期可選用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毫升,加入玉米專用液肥混合後噴施,可有效控制發病。抗病毒製劑的使用一定要突出個“早”字,過了玉米的5葉期,其控制和治療效果就差了。

以上引用專業人士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玉米粗縮病是靠什麼傳播的?如何防治?小章的生活日記2019-06-01 07:03:08

玉米粗縮病病毒主要由灰飛蝨以永續性方式傳播。灰飛蝨一旦染毒,將終生帶毒,即使蛻皮,病毒也在體內繁殖。但灰飛蝨並不將病毒經卵傳至下一代。病毒在蟲體內迂迴期為10~33天,迂迴期隨著氣溫的上升而縮短。該病毒可在冬小麥、多年生禾本科雜草及傳毒介質上越冬。春季第1代灰飛蝨成蟲在越冬寄主上取食得毒,並陸續從小麥向玉米上遷移,小麥收穫期間形成遷飛高峰,遷飛21天后形成玉米粗縮病發病高峰。第2、3、4代在田間灰飛蝨玉米及田間雜草上越冬越夏,隨著玉米成熟,灰飛蝨遷移到禾本科雜草上待秋季小麥出苗後,灰飛蝨遷移到麥田,傳毒危害並越冬,形成周年侵染迴圈。

防治措施

1.選用抗病效能較好的品種

可以根據本地區自然和人為條件選用抗性相對較好的品種。2006年經河南省認定的忻玉110對該病抗性較好。同時應注意合理佈局,避免單一易感品種的大面積種植。

2.選擇適宜播期

根據玉米粗縮病的發生規律選擇合理的播種時間。由於玉米苗期是最易感病時期,所以調整播期使玉米幼苗期避開灰飛蝨成蟲的傳毒盛期,夏玉米應儘量避免與小麥套種,即使套種,也要掌握它們的共生期不能超過7 天。最好採用貼茬直播或滅茬搶播。

3.加強田間病蟲測預報預

根據本地情況,對該病常發地區進行定點、定期調查,主要包括小麥從矮病、小麥田間雜草、玉米粗縮病的病株率和嚴重情況,以及灰飛蝨的發生和傳毒情況,根據調查,做出測預報預,從而指導生產。

4.清除雜草,控制毒源,拔除病株

及時清除玉米田間地邊雜草,破壞灰飛蝨越冬越夏場所。結合間苗定苗,拔除田間病株,帶出田外燒燬、深埋。合理施肥澆水,加強田間管理,促進玉米健壯成長,縮短感病期,減少傳毒機會,加強玉米抗病耐病能力。

5.化學防治

(1)藥劑拌種或包衣。用內吸性殺蟲劑或包衣劑進行拌種或包衣,可有效防治苗期灰飛蝨,減輕病蟲害傳播。

(2)苗期噴藥殺蟲。在玉米播種前後及苗期,對玉米田及附近雜草噴藥防治灰飛蝨。可選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或5%高效大功臣可溼性粉劑,每畝20克加水噴霧。玉米三葉期及時用氧化樂果加撲蝨靈噴霧預防,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效果不理想時,用病毒靈或病毒清噴霧治療,以達到治蟲防病的目的。

(3)在玉米粗縮病發病初期,可選用15%植病靈乳油進行防治,效果也比較好。

玉米粗縮病是靠什麼傳播的?如何防治?

玉米粗縮病是靠什麼傳播的?如何防治?

玉米粗縮病是靠什麼傳播的?如何防治?

玉米粗縮病是靠什麼傳播的?如何防治?老胡說三農2019-06-01 16:24:54

玉米粗縮病主要靠灰飛蝨傳播。這種病害的危害非常大,嚴重發生時可使玉米減產40%以上。所以一定要加強防治。

玉米粗縮病是靠什麼傳播的?如何防治?

在防治玉米粗縮病的問題上一定要堅持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原則。不可偏廢。

玉米粗縮病是靠什麼傳播的?如何防治?

其具體防治方法為:

一、選擇高抗性玉米品種

不同的玉米品種對該病的發生會具有不同的抵抗力。所以一定要選擇針對該病具有高抗性的玉米品種進行種植。具體都有哪些玉米品種高抗該病,你可以諮詢當地的農業技術人員,讓他們給你推薦合適的玉米品種進行種植。

二、調整播期

灰飛蝨有適宜的生存期和生育期,一般情況下,若能避開這一時期,受傳播病害的機率就小。所以,春播玉米一定要提早,可以在4月中旬進行播種,夏播玉米要推遲,可以在6月上旬進行播種。這樣種植的話,可以降低玉米粗縮病的發生機率。

三、清除田間雜草

玉米粗縮病靠灰飛蝨傳播病毒,而田間雜草卻是灰飛蝨的寄主。如果清除了田間雜草,灰飛蝨就難以存活,那麼就相應地降低了粗縮病的發生機率。

四、包衣拌種

在種植時可以採用殺蟲劑對玉米種子進行包衣和拌種,這樣可以壓縮灰飛蝨的生存空間,從而減輕玉米粗縮病病毒的傳播。

五、化學殺滅

1。化學除草

每畝採用20%克無蹤550毫升兌水30公斤對地面雜草進行噴灑,可速殺大部分雜草。一般情況下,噴藥52小時後大部分雜草即可枯萎死亡,這樣做的話,灰飛蝨就沒有了生存空間,就等於變相消滅了玉米粗縮病。但在噴灑克無蹤時一定要小心,不能噴灑在玉米植株上,以防它對玉米的危害。

2。化學防治

可根據玉米發病的具體情況,先採用每畝25%撲蝨靈50克對玉米葉面、植株進行噴灑,可以每隔5天連噴一次,共噴灑三次。然後採用5。5%植病靈800倍液噴灑玉米葉面和植株防治粗縮病。

以上就是玉米粗縮病的防治方法。

玉米粗縮病是靠什麼傳播的?如何防治?

綜上所述,玉米粗縮病毒主要是靠灰飛蝨傳播的。只有從根源上消滅灰飛蝨才能減輕玉米粗縮病的病害。只要採用人工預防為主,化學殺滅為輔的原則,就能比較好的防止玉米粗縮病的發生。

玉米粗縮病是靠什麼傳播的?如何防治?雲中2019-06-01 07:20:46

灰飛蝨,薊馬,瑞典蠅。

玉米粗縮病是靠什麼傳播的?如何防治?九江小鄒2019-06-01 09:16:11

玉米粗縮病怎麼防治?玉米粗縮病症狀有哪些?玉米粗縮病危害有哪些?玉米粗縮病在整個玉米生育期均會染髮病,在玉米苗期染玉米粗縮病相對較為嚴重。玉米粗縮病在玉米5-6片葉較為銘心啊,病株心葉上呈現出油浸狀的褪綠斑點,逐漸擴散整個玉米葉片。

玉米粗縮病怎麼防治 玉米粗縮病症狀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粗縮病症狀及危害:

玉米病苗濃綠,葉片僵直,心葉不能夠正常生長,玉米病株生長相對遲緩,造成玉米節間粗短;玉米粗縮病在玉米9-10片葉期時,玉米病株矮化較為明顯,上部節間短縮粗腫,大多數不能抽穗結實,導致玉米分枝少,果穗劑型,玉米植株嚴重矮化,花絲較少,嚴重的情況下,玉米不能結實。

玉米粗縮病的病毒藉助昆蟲進行傳播,主要傳毒昆蟲為灰飛蝨,屬永續性傳毒。還可侵染小麥、穀子、高粱等。

玉米粗縮病怎麼防治 玉米粗縮病症狀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粗縮病傳播途徑:

玉米粗縮病的病毒在冬小麥及其它雜草寄主越冬;也可在傳毒昆蟲體內越冬。借傳毒昆蟲將病毒傳染到玉米苗或高梁、穀子、雜草上傳播為害。玉米5葉期以前易感病,10葉期以後抗性增強,即便受侵染髮病也輕。發病嚴重,所以玉米播期和發病輕重關係密切,灰飛蝨成蟲盛期,發病嚴重。田間管理粗放,雜草多,灰飛蝨多,發病重。

玉米粗縮病怎麼防治 玉米粗縮病症狀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粗縮病防治方法:

為了及時的防治玉米粗縮病,應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治。農業人員應加強玉米間的管理,選用優質的、抗病種的玉米品種進行播種;並及時清除玉米病株,並將其帶離農田種植區域,進行銷燬,可以有效的防治玉米粗縮病的侵害;加強玉米間的通風管理,選用藥劑進行拌種,選用內吸殺蟲劑對玉米種子進行包衣和拌種,可以有效防治苗期灰飛蝨,減輕玉米粗縮病的傳播。

玉米粗縮病怎麼防治 玉米粗縮病症狀危害及防治方法

玉米在播種時,選用種量2%的種衣劑拌種,可有效的防止灰飛蝨的危害,同時有利於培養壯苗,提高玉米抗病力;玉米在播種後選用藥劑對芽前土壤進行處理,選用40%乙莠水膠懸劑,50%杜阿合劑等,每畝550-575毫升/畝,對水30公斤進行土壤封密處理,可以有效的防治玉米粗縮病,效果極為顯著。

玉米粗縮病是靠什麼傳播的?如何防治?三農小歐2019-06-02 14:14:35

玉米粗縮病是靠什麼傳播的,如何防治?

從2012年2018年,玉米粗縮病的危害發生越來越嚴重,玉米粗縮病主要靠灰飛蝨傳播病害,灰飛蝨是一種傳播病毒的害蟲, 應從以下五方面進行防治。

玉米粗縮病是靠什麼傳播的?如何防治?

第一、以農業防治方法為主

在玉米粗縮病的防治上,要堅持以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防治策略。其核心是控制毒源、削減蟲源、避開損害。

在生產中要密切注意灰飛蝨的發生動態,加強巡查和報告,在玉米栽種區域要定期檢視玉米的粗縮病病株率和嚴峻度,一起查詢灰飛蝨發作密度和帶毒率。

第二、挑選抗病力強的玉米品種,進行直播

要依據本地條件,選用抗性相對較好的種類,一起要注意合理佈局,避免單一抗源種類的大面積栽培, 並由過去的套種方式向直播轉變。

第三、及時清除雜草

清除雜草後,破壞灰飛蝨的寄生環境,對防治玉米粗縮病非常有利。

第四、消除粗縮病毒種源

玉米粗縮病病毒首要在小麥、禾本科雜草和灰飛蝨體內越冬,因而,要做好小麥叢矮病防治,剷除田邊、地邊和水溝雜草為害,針對田邊地頭進行噴霧,殺死田邊雜草,破壞灰飛蝨的生存環境。

第五、加強田間管理

發現玉米粗縮病病株後,及時拔除,集中深埋或焚燬,削減粗縮病侵染源。合理上肥、灑水,加強田間管理,促進玉米成長,縮短感病期,削減傳毒時機,並增強玉米抗耐病才能。

剛才小歐講了防治玉米粗縮病的五種方案,第一以防治為主,第二挑選抗病強的玉米品種進行直播,第三及時清除雜草,第四清除病毒種源,第五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加強田間管理,粗縮病如果不能及時防治,輕者減產50%,重者全田絕收,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確保今年玉米大豐收。

玉米粗縮病是靠什麼傳播的?如何防治?

玉米粗縮病是靠什麼傳播的?如何防治?使用者1116239248322019-06-01 07:31:51

唉,玉米也稱為玉米得癌症,是有灰飛,蝨永續性傳播的。

玉米粗縮病是靠什麼傳播的?如何防治?龍江972019-06-01 07:09:41

玉米粗縮病是由玉米粗縮病毒(MRDV)引起的一種玉米病毒病。MRDV屬於植物呼腸弧病毒組,是一種具雙層衣殼的雙鏈RNA球形病毒,由灰飛蝨以永續性方式傳播。玉米粗縮病是我國北方玉米生產區流行的重要病害。

哪怎麼防治呢

1.推遲夏玉米的播種期:由於玉米4-5葉期以前是對粗縮病最敏感的時期,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透過調節玉米播期,在河南、山東和河北,一代灰飛蝨的遷飛高峰在5月下旬到6月初,要設法避開玉米幼苗的感病高峰期與傳毒灰飛蝨的遷飛高峰期相遇。因此建議夏玉米採取麥收後播種的種植方式。

2.及時噴施殺蟲劑,控制灰飛蝨的群體,減少病毒傳播介體:在粗縮病常發生區域,若玉米已經播種或播後發現田邊雜草中有較多灰飛蝨,以及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都有種植的地區,建議在苗期進行噴藥治蟲,以10%吡蟲啉30g/畝+5%菌毒清100ml/

畝噴霧,既殺蟲,也起到一定的減輕病害作用,隔7日再噴1次,連續用藥2~3次可以控制發病。

3。 全面採用內吸性殺蟲劑拌種或包衣,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該病的發生,如採用70%高巧按種子量的0。6拌種或包衣,或每100公斤玉米種子用10%吡蟲啉125至150克拌種,或滿適金100毫升+銳勝100克拌種100公斤,可有效控制灰飛蝨在玉米苗期發生量,對玉米粗縮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同時要及時拔除田間病株。4.不要過分依賴品種抗性。目前對品種的抗性缺乏準確的瞭解,但多數品種屬於感病型別。因此,在重病區,一定要在玉米播種後就開始病害防控,在小麥收穫後玉米免耕播種後出苗前,及時噴灑玉米芽前除草劑除草,包括剷除田邊的雜草,因為病毒可以侵染50餘種禾本科植物,而灰飛蝨將這些雜草上的病毒傳入玉米田。

5.在夏玉米區的南部,由於有水稻種植,必須及時在水稻田和玉米田同步進行噴藥治蟲。

6.在玉米粗縮病常發區,應注意麥田和稻田應加強灰飛蝨的防治工作,力爭把傳毒昆蟲消滅在遷飛傳毒之前。麥蚜、灰飛蝨兼治可畝用10%吡蟲啉10克噴霧,也可在麥蚜防治藥劑中加入25%捕蝨靈20克兼治灰飛蝨,同時注意田邊、溝邊噴藥防治。今後,要嚴禁玉米與小麥套種,改套播為麥收後直播。由於小麥適當晚播,玉米晚收均可以實現,而且均能增產,因此應在粗縮病重發區全面改革耕作制度,不再推行玉米小麥套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