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陳遺址的意義?陝西自駕遊2019-03-05 16:26:21

從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獲悉,該所客座研究員朱照宇團隊的“將人類生活在黃土高原的歷史推前至距今212萬年”專案,入選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由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牽頭舉辦,至今已成功舉辦14屆,旨在宣傳我國重大基礎研究科學進展,開展基礎研究科普宣傳,促進公眾理解、關心和支援基礎研究。

14年尋找“最古老古人類遺址”

上陳遺址的意義?

上陳遺址發掘圖

上陳遺址的意義?

上陳遺址出土的石器與化石

人類的起源和演化是重大世界前沿科學問題,國際上公認的非洲以外最老舊石器地點是喬治亞的德馬尼西遺址,年代為距今185萬年。

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朱照宇團隊歷經多年研究,在陝西省藍田縣發現了一處新的

舊石器地點—上陳遺址

。研究人員綜合運用黃土-古土壤地層學、沉積學、礦物學、地球化學、古生物學、岩石磁學和高解析度古地磁測年等多學科交叉技術方法測試了數千組樣品,建立了新的黃土-古土壤年代地層序列,並在早更新世17層黃土或古土壤層中發現了原地埋藏的96件舊石器,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鑽孔器、尖狀器、石錘等,其年齡約126萬年至212萬年。

“這是東北亞目前發現的年代比較確切的最老的人類活動遺址,比歷史書中公認的距今170萬年的雲南‘元謀人’還要早42萬年,可以說是將要更改歷史教科書的發現。”朱照宇表示,這個發現重新整理了目前的歷史記載。

這個重大發現,是朱照宇團隊進行了持續14年不間斷艱苦研究的成果。他們根據連續的黃土-古土壤地層和古地磁等測年手段,確定這一舊石器遺址賦存的最老地層年代為距今212萬年前。這個結果,使陝西省藍田縣上陳遺址成為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老的古人類遺蹟點之一。這一年齡,

比目前公認的西亞喬治亞德瑪尼斯古人類與舊石器遺址年代(距今185萬年)還早27萬年。

2004年,朱照宇團隊開始正式做相關研究,在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安芷生院士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將藍田公王嶺直立人頭蓋骨賦存地層年代由原來距今115萬年前推至距今約163萬年前。“安院士非常支援我們的工作。”朱照宇說,在接下來的研究中,關鍵點是找到連續的地層剖面。連續剖面終於在2007年7月找到了,這就是上陳剖面。他們的論文詳細描述了上陳遺址發現的早更新世黃土—古土壤序列的第15層古土壤(S15)至第28層黃土(L28)層位中的82個被打擊過的石頭和14個未經打擊的石塊。

為何歷時14年?朱照宇表示,因為要去不斷尋找“最老的樣本”。“要確認是地層中的樣本,古地磁樣品有時候是非常難採集的,要定向很準,而且土質很鬆的話不小心就碎了,難度很大。採集回來後還要慢慢加工,上儀器測量,經過資料計算、製圖等,確實很耗時。”2014年開始寫文章,2016年底投稿,2018年5月被Nature雜誌正式接受發表。

進一步揭示人類演化和發展歷史

據不完全統計,朱照宇團隊去過20多次上陳村。68歲的朱照宇堅持親自爬坡、取樣、挖土,團隊中的黃慰文81歲,另一位英國教授Robin Dennell也已年過七旬。老一輩科學家的科研精神令人感動;年輕一代科學工作者也經歷了艱苦的磨練,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連同該團隊前期將藍田公王嶺直立人年代由原定距今115萬年重新定年為163萬年的結果,上陳遺址212萬年前最古老石器的發現將藍田古人類活動年代推前了約100萬年,這一年齡比德馬尼西遺址年齡還老27萬年,使上陳成為非洲以外最老的古人類遺蹟地點之一。這將促使科學家重新審視早期人類起源、遷徙、擴散和路徑等重大問題。 朱照宇告訴記者:“傳統的主流觀點認為人類‘走出非洲’,但人類真正走出非洲的時間卻尚未有定論。之前認為直立人是大約170萬年前走出非洲,而西亞喬治亞德瑪尼斯遺址年代的研究成果距今185萬年,打破固有觀點。我們的研究成果表明,非洲以外的亞洲還存在著距今212萬年的人類活動遺蹟,再次打破學界固有觀點。這個發現或將改變古人類遷徙擴散歷史的遊戲規則。還有人認為我們有可能在藍田發現更古老的人類活動遺蹟。”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drew P。 Roberts教授評論認為,這項轟動性工作確立了非洲以外已知的最古老的與古人類相關的遺址的年齡及氣候環境背景,對於我們理解人類進化有著巨大的影響,不僅是中國科學的重大成果,也是2018年全球科學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