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會有春運嗎?如水溫情2018-02-13 22:23:13

不可能的,古代基本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交通運輸工業都不發達,何來春運一說?

古代也會有春運嗎?歷史大學堂2019-01-23 17:07:29

2019年1月21日起,春運正式開始了,預計傳送旅客29。9億人。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每年週期性上演。與現在春節返鄉的打工族不同,古代春運的客流主體是官員和商人,因此,決定了古代春運別具特色,冏事不斷。

古人加入春運返鄉客流,第一件並不是登陸“12306”驗證搶票,而是占卜吉凶。回家之前,古人必定會翻一下黃曆,看一眼“每天宜忌”。據2019年黃曆顯示,春節前宜出行日子只有7天,全年也就107天。咳咳,買好車票的小夥伴們,你買票時看黃曆了嗎?!古代想要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春運,先得問問黃曆。這僅僅是古代春運第一冏。

古代也會有春運嗎?

圖1 清代的黃曆

年的歷史,源遠流長。在《爾雅》中記載:“唐虞曰載,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由此可見,在周代就有過年的傳統了,春運也隨之產生。受制於當時的技術條件,道路條件比較簡陋,一路顛簸,足夠春運返鄉客喝一壺的。回家難的關鍵在於行路難,這是槽點滿滿的第二冏。

面對矛盾,古代統治者著手加強道路建設。在周朝,“凡國野之道,十里有廬,廬有飲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沿途建設大小不一的服務設施,為往來的官民提供休息、餐飲和住宿服務。春運途中的小夥伴,再也不用擔心餓著肚子趕路了。

古代也會有春運嗎?

圖2 秦直道

這種情況在秦代有所緩解。在《漢書·賈山傳》中有“秦為馳道於天下”,“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的記載。秦馳道相當於國道,寬69米,雙向八車道,兩邊種植青松,既綠化環境,又防風降噪。這一環保理念,仍然公路和鐵路廣泛適用。馳道實行官民共享的原則。位於中央位置約7米路面,是VIP通道,產權專屬皇帝,便於他快速透過。兩邊供行人和馬車有序通行,快慢結合,尊卑有別。

除此以外,秦國還出現了直道和軌路。直道南至咸陽,北至內蒙,遇山開鑿,遇水架橋,遇谷墊土,寬約6米,因少有彎路,故命直道。軌路類似於當時的高鐵,不同的是秦國以硬木為枕,平鋪成路,馬路行駛在軌路上,速度相當快。《史記》中描述的“車同軌”,有了現實的依據。暢通的交通,是春運的有力保障,解決了古人“獨在異鄉成異客”的惆悵。

古代也會有春運嗎?

圖3 古代牛車

改善了春運第二冏,古人緊接著面臨第三冏。春運回家需要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先看看陸地的,當時的交通工具以車為主,分為人力車和畜力車。人力車適合短途出行,有輦、痴車、獨輪車、雞公車、黃包車等,輦是轎子的前身,痴車是運送石頭的大木車,獨輪車和雞公車都是獨輪手推車,黃包車是清末才出現的,最初由日本進口,又稱東洋車。

畜力車是春運長途運輸的主力,牲畜主要由牛、馬、騾、驢等,通常以馬為主。常見車型有轏(讀zhàn)車、輜車、安車等三種。轏車是由車轅、兩輪、方形車箱組成,源自先秦戰車,輕便簡單,很接地氣,普及率高。輜車的最大優勢在於車有帷蓋,前後遮蔽,客貨兩用,在春運時類似於長途臥鋪大巴。安車只有政府官員才能享受的高階豪車,不是草根階層能夠享受的。

古代也會有春運嗎?

圖4 宋代的文人貴族出行,裝備齊全

再來看水路的。春節時期,坐船返鄉省時省力,花錢不多,是個不錯的選擇。問題在於坐船出行,要看老天爺的臉色。春節處於冬天最冷的時期,南方河流尚未封冷,北方的河面已經能跑馬了。家在北方的童鞋心裡苦啊,心疼他們一分鐘。

古代也會有春運嗎?

圖5 宋朝的水運

除此以外,沒錢沒勢的百姓回鄉,只能靠雙腳一路暴走,省錢費鞋,勞心勞力。據測算,按行程看,馬車最快,每天能達到50-70公里,行船其次,每天30-40公里,步行最慢,每天只能25公里。春運途中的古人還要計算好行程,方能及時回家過年。

春運回家,路費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古代春運第四冏。古代交通運輸體系分為官辦、商辦、民辦三種,無論哪一種都是要收費的。以唐朝為例,運價實行全國指導價,根據實際情況上下浮動,並且明確了最高和最低限價。

在《唐六典》中記載,客貨運輸里程有詳細規定。具體而言,車載100斤貨物,驅車100裡,運費是90文。人力馱運100斤,馱運100裡,可得100文,如果是山路,上漲到120文,最高不得超過150文,如果是平地馱運,不能低於80文。兩人合力馱運,依舊按照一馱收費。水運則便宜得多,黃河、長江以及北京到河北盧龍逆流16文,順流6文,其他河流逆流15文,順流5文。

古代也會有春運嗎?

圖6 李白(701年-762年)

這樣的收費是否合理,看看李白回家過年的遭遇就造啦。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三十歲的李白從長安返回老家江油過年。出長安,經大散關,過陳倉,越秦嶺,翻大巴山,走金牛道,全程1800裡,山路佔據了三分之二。李白一行兩人,租馬和步行相結合,花了30天,總共花了12貫,摺合現價,相當於3萬元,這只是單程票哦。李白後來官居六品翰林院編修,不過是三個月的工資而已。換成現在,足夠買一輛小麵包車了。

相較回家過年,留在異鄉過年的人,自然是淚點橫飛,妥妥的第五冏。隋代詩人薛道衡是山西萬榮人。有一年,他從北方到南方辦事,誤了歸期。看著異地濃濃的年味,他由衷地寫下了《人日思歸》,詩日:“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從詩中可以看出,薛道衡寫詩時已經年初七,因為沒有及時回家與家人團聚,心中流連出無限的思念和鄉愁。

古代也會有春運嗎?

圖7 溪山行旅圖

無獨有偶,唐代詩人王灣是河南洛陽人,一生往返於吳楚之間。有一年,他泊船江蘇鎮江的北固山,被潮平岸闊、青山綠水的壯麗情況打動,留下了《次北固山下》這首詩。其中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成為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無論古今,回家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習俗。春運解決了小夥伴們回家過年的心願,再苦再累,也要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祝願將來的美好。歸根結蒂,家是一抹鄉愁,指引著回家的方向。千萬遊子回家的路途中,正是中華民族強大向心力的象徵,生生不息,如沐春風。

文:計白當黑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古代也會有春運嗎?竒飛2019-01-22 14:21:11

2019年春節臨近,一年一度的春運開始了,飛機、高鐵、大巴、輪船、自駕等等,千軍萬馬人潮湧動,儘管勞神傷財卻無法阻擋回鄉過年的慾望。鄉情、親情、人情交織一處,老人、孩子、親友濟濟一堂,祭祀先人、闔家歡樂、走親訪友、同學相聚,怎不教人歸鄉心切。春節在中國人的心中就是如此的重要,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不管是得意還是落寞,都可以放下一切回鄉過年。

春節傳統自古有之,“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蕭疏白髮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迎新歲”

我們現代的春節情懷其實就是對先人文化的歷史傳承。那麼古人是否也有我們現代這樣的春運。

古代管春節叫上日、元日、改歲、三朝、歲旦、正旦、正日、元辰、元首、歲朝、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朝代不同喊法不同,到了民國開始就改叫春節直到現在。古代的時候,生產力水平低下,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公路鐵路,出門遠行只能依靠步行、騎馬、騎驢、木船、馬車、牛車等交通方式,跨省旅行基本上是以月或年為時間單位,沒有足夠的錢財或食物儲備是無法出門遠行的。古代是農業社會,大部分人口都以務農為生,不可能離開賴以生存的土地遠走他鄉。大部分人的婚姻嫁娶都是在本地完成或近親結婚,外出當官、經商等個別現象除外,大部分人終其一生都不曾離開故土家園。

在古代官府對人員流動的管控極其嚴格,國家的稅賦、徭役、兵役都有賴於基本人口的數量,國家政局安全的穩定也必須嚴格管理人員的流動,重農抑商的政策更是加劇了人口流動的限制。出門遠行必須經過官方的批准,必須持有官府發放的路引才能合法出行,否則就會成為流民、流賊被官府緝拿問罪。出門在外的人主要就是流動的皇家官府人員、軍隊、趕考的秀才舉子、商旅販夫、服徭役者、服兵役者、信差信使、流放刑徒、遊學者、雲遊僧道和乞丐等等,普通人是不可能隨意走動的。

古時地域廣大人煙稀少,道路經常都要經過荒郊野嶺溝谷險壑,那種地方通常是虎豹豺狼出沒;蛇蠍毒物隱藏;強盜惡匪橫行之地,實在難以保證出行人員的安全,行者的人身財產安全風險極大。路上有風險,出門需謹慎,有命出門,能不能活著回來就看造化了。

歷史上中國人民一直崇尚儒家文化,傳承著儒家傳統。“百善孝為先”,“孝是人道第一步孝子謝世即為仙”,“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選賢臣舉孝廉”, “孝在鄉黨人欽敬孝在家中大小歡”,父母在不遠游更是根深蒂固地深植於千千萬萬古代先人心中。一個孝字也讓我們的古代先人恪守孝道,故土難離,安心伺奉雙親祖輩。

古人出門不易,出行不易,出去了的就不可能在每年春節來臨的時候能夠像我們現代一樣回家過年,出了遠門就真正地四海為家,所以也不會有現代意義上的春運。

古代的時候,生產力水平低下,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公路鐵路,出門遠行只能依靠步行、騎馬、騎驢、木船、馬車、牛車等交通方式,跨省旅行基本上是以月或年為時間單位,沒有足夠的錢財或食物儲備是無法出門遠行的。古代是農業社會,大部分人口都以務農為生,不可能離開賴以生存的土地遠走他鄉。大部分人的婚姻嫁娶都是在本地完成或近親結婚,外出當官、經商等個別現象除外,大部分人終其一生都不曾離開故土家園。

在古代官府對人員流動的管控極其嚴格,國家的稅賦、徭役、兵役都有賴於基本人口的數量,國家政局安全的穩定也必須嚴格管理人員的流動,重農抑商的政策更是加劇了人口流動的限制。出門遠行必須經過官方的批准,必須持有官府發放的路引才能合法出行,否則就會成為流民、流賊被官府緝拿問罪。出門在外的人主要就是流動的皇家官府人員、軍隊、趕考的秀才舉子、商旅販夫、服徭役者、服兵役者、信差信使、流放刑徒、遊學者、雲遊僧道和乞丐等等,普通人是不可能隨意走動的。

古時地域廣大人煙稀少,道路經常都要經過荒郊野嶺溝谷險壑,那種地方通常是虎豹豺狼出沒;蛇蠍毒物隱藏;強盜惡匪橫行之地,實在難以保證出行人員的安全,行者的人身財產安全風險極大。路上有風險,出門需謹慎,有命出門,能不能活著回來就看造化了。

歷史上中國人民一直崇尚儒家文化,傳承著儒家傳統。“百善孝為先”,“孝是人道第一步孝子謝世即為仙”,“自古忠臣多孝子 君選賢臣舉孝廉”, “孝在鄉黨人欽敬孝在家中大小歡”,父母在不遠游更是根深蒂固地深植於千千萬萬古代先人心中。一個孝字也讓我們的古代先人恪守孝道,故土難離,安心伺奉雙親祖輩。

古人出門不易,出行不易,出去了的就不可能在每年春節來臨的時候能夠像我們現代一樣回家過年,出了遠門就真正地四海為家,所以也不會有現代意義上的春運。

古代也會有春運嗎?

古代也會有春運嗎?

古代也會有春運嗎?

古代也會有春運嗎?

古代也會有春運嗎?

古代也會有春運嗎?

古代也會有春運嗎?

古代也會有春運嗎?

古代也會有春運嗎?

古代也會有春運嗎?溫柔養貓人2712018-02-13 19:26:18

有吧,在古代,驅車動力應該是畜力。中國最早的人力車是輦,輦就是轎子的前身,之後又有痴車、獨輪車、雞公車、黃包車、三輪車。 而長途運輸特別是物流則主要靠畜力車,它就是中國古代的“大巴”。有馬車、驢車、騾車、牛車等,其中馬車是古代春運最主要的工具,和現代長途大巴一樣重要,至今在個別地方仍能看到馬車。這應該就是古代的春運,但是那時候不會堵車,不像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