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明明很想說2021-06-22 09:54:10

史書上說魏忠賢排除異己、欺壓皇帝,給他安排了十大罪名,可史書是文官寫的,明朝恰恰亡於以東林黨為首的文官們。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魏忠賢在時,把文官壓制的抬不起頭,可他卻對沒有讓國之根本—黎民百姓活不下去,甚至一度減免農民賦稅,加重富商地主的賦稅,他也能保證邊關將士軍餉軍糧的供應。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等魏忠賢死後,一群自詡清流的文官們忙於黨爭,壓榨百姓、苛待將士,鬧得民不聊生天下義軍四起,最終明朝被李自成推翻,滿人從山海關打進來…

可笑的是“大奸臣”魏忠賢被抄家時,居然沒抄出錢,而文官們個個家財萬貫。明朝內憂外患最嚴重的時候,崇禎帝求爺爺告奶奶讓大臣們捐款,卻沒人願意出錢。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說客先生dys1232020-08-20 23:57:04

因為魏忠賢搞亂了統治階層內部,弱化了皇權中央集權統治力量,這種被搞亂的情況禍根遺留給了崇禎!而那是大明軍力國力還是能壓制住滿清的,而滿清那時還沒完全統一關外,實力還不足。同時,天災也比較少,也沒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所以魏忠賢閹黨起的破壞作用,大明還沒完全腐朽!

而到崇禎時期,雖然剿滅了閹黨,但他們造成的統治力量損失禍根沒有消除。同時滿清已經崛起。在加上天災連連,百姓無吃無喝無生命保障,就大規模的造反了。

崇禎趕上大明面臨腐朽坍塌階段,內憂外患,天災人禍全部集中襲來,所以崇禎雖然也想力挽狂瀾,但心有餘力不足,加上大局大勢的變化不可控,都被他趕上了,不亡才怪!算他倒黴!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減水書生2020-10-06 16:29:26

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伴於太監,這就是治世皇帝的履歷。所以,你別指望崇禎能夠成為唐宗宋祖類的

那麼,治世皇帝就沒有牛人嗎?

當然有,但崇禎肯定不是。他的資質不能說差,但只能說一般。不要說唐宗宋祖,崇禎哪怕能有唐憲宗李純的手段,大明也不會亡在他的手裡。

那麼,治世皇帝能幹什麼?

歸根結底就三件事: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

唐憲宗任用了裴獨、武元衡這兩個強勢宰相,這就是搭班子。裴獨、武元衡統統是晁錯型的人物,幫著憲宗皇帝玩命削藩,這就是定戰略。戰略要落地,就得找到具體的擔當人,也就是誰去幹活。大唐宗室、名將之後李愬去幹。對於李愬,憲宗一朝用人不疑,什麼大仗硬仗都派他去。到了憲宗的兒子穆宗朝,李愬仍是大唐股肱,只是死得太早。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軒與羲。

元和天子就是唐憲宗。李商隱將其喻為軒轅、伏羲大帝,肯定是在拍馬屁。但不可否認,大唐曇花一現的中興,就是在憲宗朝出現的。

而崇禎皇帝有這種手腕嗎?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別說他比不上唐憲宗,連他的哥哥明熹宗朱由校也比不上。朱由校又是做木匠、又是煉仙丹,就是這麼折騰,也沒把大明玩死。

崇禎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搭班子。但明朝這個班子,就沒法像唐朝那麼搭,所以崇禎學不了唐憲宗。

這是老祖宗朱元璋給後世皇帝們埋下的隱憂。宋朝防武將但不防文臣,而明朝連文臣一起防。朱元璋把宰相制度給廢了,整個朝堂上就沒有一個人能威脅皇權了。但凡事看兩面,因為都是雙刃劍,所以你解決一個麻煩肯定會製造一個新麻煩。沒有宰相的大明皇帝,也就沒有人能幫助他了,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於是,這就導致一個非常嚴重的結果:皇帝您就要自己親自把這個班子搭起來吧。唐憲宗任命兩個宰相,然後大唐朝廷的班子就搭起來了。至於其高階官僚,是你們兩個宰相的事情,皇帝沒工夫管,也不想管。只要兩個宰相不打架,唐朝的文武百官就別想搞黨爭。誰敢搞,不用皇帝動手,宰相就能把鬧事的全辦了。

然而,崇禎皇帝就是任命一群內閣大學士,也搭不起班子來。因為大學士跟宰相沒法比,權力上差了好幾個數量級。

關鍵是這時候的明朝官場,因為黨爭太激烈,你都找不到好人。東林黨和籍貫黨,早就掐得你死我活。黨爭不是壞事,要是沒有黨爭,大明皇帝肯定會被架空。但明朝的黨爭已經發展到了全面系統化作戰。以京察為重武器、以彈劾為輕武器,權力鬥爭一直是“戰爭”級的存在。戰爭之下,誰也不問:你是不是忠臣還是奸臣,就問:你是哪個黨。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所以,明朝皇帝們徹底玩不轉了,從萬曆開始,就已經被大臣們給整服了、也整懵了。滿朝文武,皇帝不僅找不到朋友,而且連個幹活的,也找不到。

最有標誌性的事件就是熊廷弼與王化貞的經撫不和。這兩個人在遼東前線掐的你死我活,女真人殺過來了,還在互相告狀。

遼東徹底丟了,明熹宗也徹底怒了,索性抓起來一起殺掉。木匠皇帝的心性應該是相當沉穩的。你可以觀察身邊的各種技術痴,雖然不通人情,但脾氣一般不壞。原因就是這些痴人滿腦子裝的都是自己的“大事”,沒空跟你搞關係鬥爭。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而明朝的大臣,卻有這種本事,能把木匠皇帝逼得殺人。關鍵是熊廷弼這個人,早年經營遼東是有大功的,要能力有能力、要勇氣有勇氣。結果呢?殺了還要傳首九邊,傳首九邊完了,還要追繳髒銀。大臣們非說這傢伙貪汙了十七萬兩白銀的軍費,後來又傳成家產過百萬。所以,熊廷弼的子嗣也沒什麼好結果,被各級官吏窮追猛打,非要把貪汙的銀子給收回來。這就是大明的權力鬥爭,殺其人、毀其名,還要殃及子孫。

但,這個班子就沒法搭嗎?

當然有辦法,因為你是皇帝啊。崇禎完全可以學他哥哥明熹宗朱由校。

除了熊廷弼一事,大明官場還有各種烏煙瘴氣。所以,熹宗皇帝徹底失望,就是不能再用你們這幫人了。於是,魏忠賢這個九千歲橫空出世。但你別以為魏忠賢在臺上折騰了多少時間。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公元1621年以前,魏忠賢還在惜薪司搞工程;公元1621年之後,他才升任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提督寶和三殿。但這時候,魏忠賢還不算大權在握。還要再等到公元1623年冬,魏忠賢開始提督東廠,這時候才算大權在握。然而,公元1627年,天啟帝就死了,緊接著閹黨被集體清算。所以,魏忠賢呼風喚雨,也就三年時間。

總共三年時間,你真心不能說存在一個魏忠賢時代。所以,明朝在魏忠賢手裡沒有亡國,這個命題就不能成立。就三年時間,對於兩百多年的大明朝,就是九牛一毛。

但魏忠賢這個人很重要。因為天啟帝給官僚士大夫這潭死水裡注入了一股新鮮力量。你起碼得把這潭死水給攪和起來吧,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夥人鬥得有你沒我。

明朝的權力架構,可以概括為:皇帝和太監兩個個農民,跟大臣們鬥地主。到魏忠賢掌管東廠,可以說太監這個農民抓了一手好牌。於是,皇帝收拾大臣,就要順手多了。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魏忠賢和太監們,對大明有功嗎?肯定也不能這麼說。太監只是正常權力秩序之外的旁門左道。大明亡國的時候,李自成從北京城裡硬搶了七千萬兩白銀。但公侯貴族之家僅佔十分之三,太監們竟佔了十分之四。所以,大明亡國,太監這隻蛀蟲比公侯士大夫更可恨。

但是,皇帝治國,要搭班子,卻根本找不到搭班子的人。那怎麼辦?只能皇帝親自盯著大臣們幹活。皇帝一個人自然盯不住,所以就需要幫手,而幫手就是太監。崇禎皇帝也用太監,主要是因為自己也被大臣們搞懵了。朝臣們激烈反對過,但崇禎是怎麼說的?

苟群臣殫心為國,朕何事乎內臣?

簡單說,你們這些傢伙,但凡能夠乾點兒正事,我這個皇帝怎麼可能用太監當監工。你瞅瞅你們乾的各種齷齪勾當,就差把我這個皇帝給賣了花錢花了。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但崇禎用太監,一是用得太晚;二是用得不如他大哥朱由校用的力度大。先看一下,沒有太監的大明權力是怎麼運作的:

魏忠賢死後,崇禎把各地的鎮守太監都給撤了。結果就是將軍身邊沒人盯著了。然後呢?那將軍們立即只問敵我、不顧國事的死命掐。袁崇煥端出尚方寶劍,就把毛文龍給殺了。這時候的大明遼東前線,總共兩個能打仗的統帥級人物,一個是袁崇煥、一個是毛文龍。兩個牛人在一起,肯定互看不爽,卻都是對大明有用的人。你皇帝不看著是吧?行,直接給你掐死一個。就是這種隊伍,你讓崇禎皇帝怎麼帶?

袁崇煥是英雄,詆譭英雄就是在否定歷史。但這裡主要是講明朝的權力運作。後來,袁崇煥還幹了一件比殺毛文龍更惡劣的事情。他這個薊遼督師跟內閣大學士錢龍錫合計了一下,竟然直接跟皇太極議和了。你別管這麼幹對不對,但問題是崇禎不知道。兩國交兵,打得你死我活。結果,崇禎的前線總司令,居然跟敵人暗通款曲、搞議和了。問題是崇禎一直被矇在鼓裡,他還不知道。後來,崇禎殺袁崇煥,當然是錯殺、是自毀長城。但你袁崇煥辦的這件事,也就別怪皇帝猜疑了。首先議和沒毛病,但不讓崇禎知道則是致命的。其次誰去議和都可以,唯獨你袁崇煥不合適。國防部邁過總統和外交部,直接組織議和。就這種事,哪朝天子也忍不了。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政治的本質是關係,所以你只能說崇禎的關係攻略玩得不好,帶隊伍的水平太差。除了死掉一個毛文龍,大明也沒啥損失。但損失馬上就會出現。

大明的將軍們去平定農民起義,怎麼就一直平定不了?從王自用到高迎祥再到李自成,明朝的農民起義軍越打越多、越打越強。明朝跟唐朝不一樣,唐朝的起義軍裡面摻雜進了大量被裁掉的藩鎮軍,所以戰鬥力特別強。大明的剿匪節奏,一直是幾百個官軍追著幾千起義軍打。但起義軍就是打不死。原因不是起義軍打不死,而是將軍們就不想打死。打不死起義軍,自己才可以一直拿著軍費撈錢。到了這種程度,你還能說僅是關係攻略失敗嗎?

這還是領兵的將軍們,而拿筆的文臣也不怎麼樣。滿清突入長城,對北京周邊進行掃蕩。於是,首輔大臣周延儒出城作戰。然後呢?這傢伙走到通州就不動了,然後各種吃喝玩樂,任憑清軍四處燒殺搶掠。更不要臉的是,周延儒還今天彙報一次大捷、明天彙報一次大捷。而崇禎呢?天天看著前線捷報,傻傻地開心笑。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這就是大明的官僚們,從上到下已經爛透了。崇禎要搭班子,根本找不到人。搭不起好班子,那就搭一個湊合用的。這個湊合用的班子,就是皇帝派太監看著大臣和將軍們好好幹活。

但這個班子,崇禎死活沒能搭起來。崇禎朝也用太監,但沒有培養出魏忠賢這種狠角色。所以,搭班子這件事就一直在努力,卻一直在路上。內閣首輔換了一撥又一撥,但崇禎的執政班子卻遙遙無期。

班子之所以搭建不起來,是因為沒人、沒隊伍。所以,也根本輪不到崇禎帶隊伍,因為本來就沒有。他哥哥天啟帝,在朝用奴才魏忠賢、在外好老師孫承宗。孫承宗不買魏忠賢的賬,所以被換了。但魏忠賢換的是誰?是袁崇煥,一個比孫承宗還牛的角色。這就是天啟帝的隊伍。你崇禎的隊伍裡都有誰?當然有盧象升、有孫傳承這種幹吏型的角色。但班子搭不起來,政治鬥爭又太激烈,這些幹吏早晚都得在內耗中被玩死。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肯定要問崇禎朝的戰略了。崇禎朝的戰略自然是收復遼東。但沒班子、沒隊伍,你讓誰去執行。而且屋漏又逢連夜雨,因為災害不斷,所以1627年以後,農民起義呈指數級爆發。戰略得因時而定,所以崇禎朝的戰略就得外復遼東、內剿匪患。這就不是主動戰略了,而是被動招架。面對這麼複雜的形勢,崇禎朝就得重新制定戰略,簡單說就是:不能內外一起開戰。但是,到底是和滿清還是王自成,始終就沒個準主意。

李自成就要一個陝西王,你封了、我就走,甚至還能支援大明掃匪、打滿清。李自成能有這個想法,你得說是從宋朝以來的儒家意識形態發揮了作用。這些人看皇帝就跟看天上神仙一個感覺,所以真沒有心思非要滅了明朝、自己當皇帝。而歷史上,農民起義而改朝換代的,也沒幾個。朱元璋是個特例,但主要是蒙古人的統治太粗放。真正能夠改朝換代的,往往都是那些貴族和軍閥們,這夥人才是最有野心的。

而滿清呢?跟小冰河期沒啥關係,這夥人在關外放馬牧羊搞農耕,也不是不能活。如果滿清是因為太冷了,所以必須殺到中原避寒,那蒙古人怎麼沒從山西殺進來。小冰河的主要影響是氣候異常,於是大明內部天災不斷。所以,滿清也等明朝皇帝一句話,你承認我也當皇帝,然後我就是大遼、你就是大宋。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所以,無論是內部的農民起義軍還是外部的滿清八旗,都沒有滅掉大明當皇帝的野心。你也可以說有,但野心也是分層級的。他們的野心都沒到不滅大明誓不罷休的層級。但是,崇禎的戰略呢?沒戰略,皇帝一個人面對滿朝文武百官,大家一起躲在北京城裡躺死。而大明也就只能亡在崇禎手裡了。

最後總結:

治世皇帝,你別指望能有什麼雄才偉略。一般能把搭班子、定戰略和帶隊伍的工作,給完成了,就已經相當不錯。

魏忠賢的作用沒那麼大,主要是背後有天啟帝的撐腰。原因是大明的官僚集團已經徹底沒治了,天啟帝只能在正常的權力秩序之外另找一夥人。

崇禎之所以亡國,主要是因為班子沒搭起來、隊伍找不到人、戰略沒有主見。必須要做的三件事,崇禎一個也沒有做成。

崇禎也肯定是倒黴透頂的皇帝。因為農民起義在他哥哥天啟帝死了之後,才呈指數級爆發。所以,在最該考驗班子、戰略和隊伍的時候,他這個大明皇帝卻一件也沒做成。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一本夏2020-10-13 18:47:14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1644年,崇禎帝朱由檢煤山自縊,明朝滅亡。明朝國祚276年,共歷經16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後,葬在南京。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在靖難之時失蹤,不知去向。明代宗朱祁鈺因‘’南宮復辟‘’,去世後沒有葬入皇陵,其他十三位皇帝去世後,都葬在北京昌平的天壽山,也就是今天我們常說的十三陵。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明朝皇帝個個都是奇葩,明太祖朱元璋從一個乞丐,經過努力成為了大明王朝的開基者。明成祖朱棣以‘’清君側‘’之名,成功取代侄子建文帝,登上皇位,後遷都北京,建造了規模宏偉的紫禁城。明英宗‘’土木堡之變‘’被俘,明憲宗朱見深深愛比他大17歲的萬貞兒,明武宗朱厚照自封大將軍,明神宗朱翊鈞近30年不上朝,明熹宗朱由校只愛木匠活,明思宗朱由檢勤勤懇懇,在位17年,換了幾十個內閣首輔。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對於大明王朝,我們熟知的應該是月黑風高的錦衣衛,慘無人道的東廠和西廠,這些在明朝特有的機構,始終有一層揭不開的神秘面紗。對於錦衣衛、東廠和西廠的設立,我認為不外乎一個原因:就是統治者對自己的不自信,對眾臣的不放心。

朱棣雖然一直不大待見長子朱高熾,但他卻非常喜歡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因此有說朱高熾是因為兒子朱瞻基才登上皇位的,朱棣重點培養孫子朱瞻基,出征時也把他帶在身邊,朱瞻基也確實是個文武兼備的人才,但朱瞻基年輕氣盛,喜好玩耍,被稱為‘’促織天子‘’,朱瞻基和父親開創了‘’仁宣之治‘’,但朱瞻基也開創了宦官干政的先河,他一手培養的宦官王振,最後導致了‘’土木堡之變‘’時明英宗朱祁鎮被俘。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明武宗時期又出現了一個專權太監劉瑾,劉瑾就是那個把王陽明逼成聖人的太監,不過劉瑾的胡作非為最後還是惹毛了明武宗,落個慘死的下場。在整個大明王朝,最著名的太監可能要屬魏忠賢啦!魏忠賢號稱‘’九千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的主子明熹宗朱由校是個熱愛木匠工藝的皇帝,他對朝政不感興趣,因此魏忠賢一手遮天,幹了不少壞事。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魏忠賢是個奸臣,歷史早有定論,但魏忠賢是不是一點好事也沒做嗎?那也不是,魏忠賢掌權時期,他大力減輕老百姓的負擔,並在邊關上重用袁崇煥等名將,但他的政策卻觸動了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因此與代表大地主和大商人的東林黨人水火不容,魏忠賢打擊東林黨人,使東林黨人權力邊緣化,因此魏忠賢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擁護。

可明熹宗在位時間實在太短,去世時又沒有子嗣繼承皇位,只好由異母弟弟朱由檢繼位,朱由檢即崇禎皇帝。年輕的崇禎帝面對內憂外患的大明,有著雄心壯志,一心想重振大明王朝。崇禎非常簡樸,工作也是兢兢業業,他起用東林黨人,誅殺了魏忠賢。他的行為迎來了一片叫好聲,彷彿大明覆興有望。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病入膏肓的大明要想恢復元氣並非易事,崇禎心急如焚,在任用內閣成員時,雖儘量任人唯賢,可當短期內沒有明顯的政績,他就換人,這種用人之舉,使得內閣成員根本無法安心工作,更別談幹出業績,人人自危,內閣成員像走馬燈似的換人。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當李自成大軍逼緊北京城時,崇禎想召集眾臣商量一下應敵對策,當崇禎敲響那神聖的鐘來召喚群臣時,竟然沒有一個人前來,失望的崇禎此時明白了,他所倚重的東林黨人只是一群自私自利的小人,他們在面對國難時冷漠無情,大明不亡,已經不可能了。於是崇禎在太監王承恩的陪伴下,逃到了景山公園的煤山上,咬破中指,留下遺詔,自縊身亡,大明王朝也隨之滅亡。

站在歷史的角度公正的說,魏忠賢雖排除異己,陷害忠良,但他卻始終忠於皇帝,心中還有大明天下,雖有時手段卑劣,卻也是為了生存。東林黨人卻不同,他們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是一幫自私自利的傢伙。因此說明朝的滅亡,雖從萬曆時期已經埋下了禍患,但加速明朝滅亡的卻是東林黨人。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把盞常聊2021-04-24 06:51:39

這?咋說呢!

竊以為,當一個王朝爛到了不能再爛的時候,腐敗,或許倒也不失為是一種“治國”的有效手段。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以惡制惡吧!

大明王朝到了天啟那會兒,不僅外部已經出現了不安定因素,如滿清的崛起。內部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荒唐。一個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的太監,居然搖身一變成了九千歲不說,還得到了天下人的認可。不然,為啥全國各地都會爭先恐後的給他建生祠呢?!

魏忠賢,他有過十年寒窗苦讀後所獲得的金榜題名嗎?沒有。他有過一刀一槍在邊庭上為保衛國家而立下的赫赫戰功嗎?沒有。那麼,他憑什麼一下子就坐在了比宰相的官還要大?比王爺的爵位還要高的位置上?並還能讓天下人都聽從他的指揮呢?

他無非就是使用了一些個陰損毒壞的流氓手段,透過拉攏腐蝕以及殘忍打壓異己等做法、達到了順者昌逆者亡的目的而已。

在魏忠賢“治國”的時期,法制法規的作用怕是不如這個老太監的一句話管用吧?仁義禮智信怕是不如跟我幹就能讓你升官發財的做法更有實效吧?由此看來,當一個王朝處於一個亂世的時候,流氓手段或許真比正經八百的治國理念更有效果、更起作用。要我說這個魏忠賢呀,他不僅把皇帝琢磨透了,也把當時的國人給看透了。在當時的大明朝,甭管他是官員還是子民,大多數人還就真吃他這一套。不信您就算算:他天啟一共才當了七年皇帝,更何況他剛當上皇帝時,魏忠賢不過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太監呢。可他為什麼能夠在天啟後期的短短兩三年裡,就一下子名傾天下?還一下子就令天下人為之傾倒了呢?

到了崇禎即位後,似乎是剷除了邪惡,利用了滿腹經綸的正直之士,但無論哪一個正直之士能夠在全國、在朝廷內外能夠有魏忠賢當時在人們心目中的影響力呢?在國人眼裡,沒有影響力就意味著沒有權威性,所以也就不能將崇禎的“治國理念”順利的貫徹執行。我以為:這,或許就是大明朝沒有亡於魏忠賢、卻亡於崇禎的一個重要因素吧?!

同小木匠天啟皇帝比,崇禎似乎更勤政、也更有作為。但是不是可以說:大明恰恰就是亡在了他的這些個作為上了呢?

依我看,天啟是大智若愚,而崇禎只是表面精明罷了。

當我沒有治理天下的能力之時,用惡人去治理,而我只需把這個惡人治理住就行了。這就是天啟!

當我自己知道沒有治理天下的能力時,又不放心放手的讓別人去治理,因為我還知道我缺少把握大臣的能力,缺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心胸。所以,處處想放手又放不開手,處處想自己處理又缺少大權獨斷且深謀遠慮的能力。這,應該是崇禎覺悟了以後才能對自己的認知吧!

雖然說魏忠賢十惡不赦,但是如果崇禎當上皇帝后,不思有所作為,只需裝傻充愣的由魏忠賢繼續掌管天下的話,大明,或許還真的能夠再延長几年壽命!

以上,就是我對此問題從另一個角度上的一點看法,您認為呢?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北疆同心聊歷史2020-08-21 07:06:04

有一種“忠賢不死,大明不亡”的說法很流行,認為如果崇禎皇帝聽從天啟皇帝臨終囑託的“忠賢可計大事”,沒有剷除禍國殃民的閹黨,就不會使東林黨因失去制衡而坐大,進而干擾了崇禎皇帝的施政,造成了大明政權垮臺的後果。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一、魏忠賢禍國亂政,明朝大廈將傾的危險已經迫近

然而,即便崇禎皇帝不打倒魏忠賢,不剷除鬮黨,明朝就能免於亡國嗎?恐怕這種設想只能是一廂情願而己!事實上,正是由於魏忠賢的胡作非為,加速了大明王朝總崩潰的程序。

從秦代的趙高亂政到漢代的十常侍禍國,從唐朝的魚朝恩、李輔國,再到明代的劉謹、魏忠賢,這些權鬮巨宦有幾人不是竊權罔利,禍國亂民,打擊異己,陷害忠良的?

自古以來宦官擅權與外戚亂政,就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兩大毒瘤!這是宦官的階級屬性決定的,是萬難改變的。因此,歷史上那些擅權亂政的宦官,無不欺下瞞上肆意妄為。他們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心中只有自己的小團體利益,何暇顧及朝廷安危!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明朝雖然避免了外戚擅權的危險,但卻沒有避免權鬮亂政!讓我們看一看史書上是怎樣評價魏忠賢的“……魏忠賢有恃無恐排斥異己之人,閹黨許顯純偽造口供,強迫朝臣汪文言畫押,然後將其仗斃。又誣陷楊漣、左光斗、周朝瑞、魏大中、顧大章、袁化中6人,將其中5人直接迫害至死。楊漣被土囊壓身,鐵釘貫耳,面目全非。左光斗慘遭炮烙酷刑,面額焦爛,膝下筋骨全部脫裂……之後,周起元、周順昌、高攀龍、繆昌期、周宗建、李應升、黃尊素等七人,也因觸怒閹黨而死。周順昌裸體受刑,被重物壓首而死,死後鼻子已被壓扁。繆昌期因拒絕給魏忠賢寫墓誌銘,被其冠以反魏之罪,斬掉十指迫害致死。周昌建則被鐵釘釘身,以沸水澆燙而死……兩三年內官員不斷入獄,朝廷政治一片黑暗,社會矛盾愈發尖銳,又一場農民大起義醞釀並即將爆發……”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李自成)

在天啟皇帝的寵信和放縱下,短短數年之內魏忠賢便將大明朝廷搞的人人自危,朝廷政治也越發腐朽和黑暗。此時的明朝之所以將倒而未倒,既不是因為魏忠賢有安邦定國之才,也不是因為魏忠賢多麼“英明”,而是因為大明王朝還沒有徹底地爛透,尚有能力勉強維繫其脆弱的統治框架,所以才沒有垮的那麼快而已!

況且,儘管魏忠賢專橫跋扈大肆排斥異己,但是明朝卻仍有許多人才可用,熊廷弼,袁崇煥、孫傳庭、陳奇瑜、盧象昇等人,仍然能夠為明朝擔當中流砥柱。因此,儘管明朝危機四伏,但卻仍然未到垮臺之時,雖已搖搖但卻尚未欲墜!

二、內憂外患一齊迸發,崇禎皇帝無力迴天

到了崇禎皇帝上臺之後,或許是朱由儉的命不好吧?在處置天啟皇帝寵信魏忠賢造成的爛攤子之餘,天災人禍卻又交相迸發!值此朝廷危如累卵之際,正是需要英君明主掌舵,才能使明朝航船避免觸礁沉沒之時。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明朝的關寧鐵騎)

然而,儘管崇禎皇帝能以霹靂手段剷除禍國亂政的閹黨,但卻又缺乏政治經驗,更兼其有刻薄寡恩,多疑多忌的性格缺陷,出現故一系列的錯誤,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後果!

在崇禎皇帝執政的十餘年裡,不僅內閣首輔如同走馬燈一般頻繁調換,而且許多有忠心又有本領的大將,沒有死在農民軍或清軍之手,卻倒在了崇禎皇帝的猜忌之下。

鎮壓農民起義軍頗有建樹的盧象昇、陳奇瑜,便是因為受到崇禎皇帝的猜忌,或被撤職或被間接逼死。而被視為遼東長城,抵抗(後金)清軍扣關的袁崇煥,也因崇禎皇帝聽信清軍的反間計,而被其迫害致死。而那個為崇禎皇帝出謀劃策,主張與皇太極媾和,避免明軍陷入內外兩線作戰被動局面的陳新甲,死的就更冤了!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明朝鼎盛時的疆域)

雖然崇禎皇帝勤政節儉,一心想平復內憂外患做一箇中興之君。但是他的一系列失誤,卻拆消了他的努力成果。這就是人們經常說的:方向不對,努力白費!於是,在崇禎皇帝的操作下,晚明不僅沒有遏止瀕臨崩潰的危機,反而在滅亡的下坡路上越滑越快!

當公元1644年來臨之後,大明王朝便陷入了,人心已亂、財政枯竭、大廈將傾的絕境!因此,當闖軍東佂之時,很快便打到了京師城下。值此之際,朝廷大臣各自打起了小九九,誰也不肯再為刻薄寡恩的崇禎皇帝出謀劃策。崇禎皇帝已完全被孤立,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就連他向各路統兵大員下的勤王詔書,也是應者寥寥。山東總兵劉澤清,佯裝墜馬受傷拒不奉詔,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也存有猶疑觀望之心,局勢靡爛至此崇禎皇帝已經無力迴天。最終,當李自成向京師發起總攻時,崇禎皇帝一向信任的太監曹化淳,竟開啟彰化門放闖軍入城,堅固的京城輕而易舉便被攻破!可見,明朝雖未亡於權鬮魏忠賢,但卻還是間接亡於太監曹化淳之手。

崇禎皇帝見大勢已去,而又無法突出重圍逃往南方,只得在逼死宮眷之後逃到煤山自縊殉國,崇禎皇帝之死,標誌著明朝的滅亡。可嘆崇禎皇帝臨死前還在惱怒的怨恨:朕非亡國之君,皆是群臣誤我!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京師陷落後,短暫的南明弘光政權與清、順並立)

綜上:明朝之所以沒因魏忠賢禍國殃民而亡,是因為明朝尚有餘力維繫統治。而當崇禎皇帝執政之後,因為天災引發了人禍,造成的農民起義軍屢仆屢起,動搖了明朝的根基,與此同時關外又有清軍頻頻扣關。內憂外患的一齊迸發,使明軍不得不兩線作戰,進而造成了明朝財政枯竭,兵力左支右絀、人心動盪不安的局面。最終,明朝這座屹立了276年的大廈,便在內外兩股力量的拉扯之下,不甘心、不情願的倒下了!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雨後嬌陽5182020-05-13 08:10:12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病生五臟非一歲之果。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唐寶楨2021-04-24 22:07:15

明朝亡於崇禎之手他確實是亡國之君,說崇禎是明君恐怕也是談不上吧。這個人作為皇帝確實是有很大的缺點,多疑不敢承擔責任等等。但是說實話江山交到崇禎手上的時候已經是千瘡百孔江河日下,他想中興大明併為之不懈努力,但是到最後無力迴天大明終於亡於自己手中。閹黨魏忠賢把持朝政至少還有很多正直志士在鬥爭,矛盾還沒有積累到要亡國的程度。崇禎皇帝剛上臺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除掉了閹黨集團,但是有些人隱藏的很深在關鍵時刻使壞。萬曆皇帝多年不上朝躲在深宮忙著斂財,派太監下去收稅這些太監中飽私囊長時間的狐假虎威損傷了工商業的利益,這也是明朝後期財政緊張的原因之一。萬曆皇帝還認為自己沒有拿到多少錢,可國家老百姓早已不堪重負了。另一方面長時間的不作為,使得文官集團結成了黨派閹黨集團正好可以牽制他們。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書劍漂零20182020-05-12 21:27:39

很簡單,天啟帝無論是依靠也好利用也好,魏總能辦事,也會辦事。何樂而不為,躲在一邊鑽研木匠技藝。崇禎想做明君卻不是那塊料,結果亡國了。明朝的政局較複雜,大致分為三派:帝,文官,太監。太監依附於皇帝,不過是皇帝的打手,藉以打擊文官。崇禎沒有絲毫經驗,像個二桿子,來就三下五除二,把幫手給弄死了。結果亡國了。天啟表面上昏庸,實則精明,一個木匠在做木匠活的時候難道不知道木工成品的組合之技嗎。傳說他是個不錯的工匠,傻子能當木匠?可惜他短命了。文官集團的組成也複雜,也是拉幫結派。最壞明朝大屈的就是東林黨,滿嘴都是仁義道,實則小人行,崇禎受其影極深。明亡是崇禎與東林黨合作。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君名盡風華2020-05-14 12:05:36

大家好,我是君名。

關於題主所提之問題:

大明為何未亡於閹黨,而亡於勤政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

崇禎皇帝朱由檢可謂是眾多亡國之君之中最為悲情的帝王,這一點在他的廟號中便可見端倪。清朝入關之後,為崇禎皇帝上廟號為:懷宗;南明小朝廷則稱為:思宗。可見無論是繼任者清朝還是明朝殘存勢力,皆是對這位勵精圖治的崇禎帝感到惋惜。後人在評價崇禎皇帝時常以“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

那麼為何問題並未出在崇禎皇帝執政之時,但亡國卻是“崇禎之運”呢?無非是缺了一根點燃火藥桶的導火索罷了。

探究某件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種:直接原因(導火索)、間接原因、根本原因。在談到明朝滅亡原因時,此三條依然適用。

直接原因:天災人禍,起義頻發。

眾所眾知,明朝末年全球氣候發生了巨大變化,全國氣溫普遍降低,據說海南島都下雪了。由於氣溫降低導致了地表水分蒸發量減少,空氣之中含水量減少,以至於北方千里大旱,農作物顆粒無收,餓殍遍地,民不聊生。這段時期被稱為小冰河時期。《漢南續郡志》記載:

“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飢,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

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伴隨著天災降臨,無數靠天吃飯的農民生計堪憂,同時還要承擔各種苛捐雜稅,橫豎皆是一死,於是大批次的農民起義迅速席捲開來。這其中尤為一提的是,崇禎皇帝為了減輕國庫財政負擔,籌措鎮壓糧餉,裁撤了大量無用的官方場所,其中就包括陝北驛站。

於是原本在陝北驛站吃鐵飯碗的李自成失業了。

李自成揭竿而起,無數流民起義軍擁護,號稱百萬之眾向著北京開進,由此敲響了大明王朝的喪鐘。

後有歷史學者調侃:“明朝非亡於朋黨宦官,實亡於天災也!”雖然只是句調侃之詞,卻從側面反映了這次天災正是壓死大明王朝這個行將就木的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也是點燃明末社會危機火藥桶的一根重要導火索。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間接原因:政治體制崩塌、崇禎刻薄寡恩、清軍北疆施壓。

一、 宦官集團遭受沉重打擊,東林黨一家獨大。

我們在研究明朝歷史時,無外乎經濟、文化、政治這幾種要素。實際上明朝的經濟發展較為一般,文化思想更是壓抑刻板,

唯有明朝的政治體制可圈可點,

甚至可以說明朝若無這樣特殊的政治體制,國祚只怕過不了百年,然而崇禎皇帝卻輕佻行事,首先打破了這種政治體制。

明朝的政治體制特色便是以文臣士大夫為首的內閣與宦官太監為主導的內廷司禮監,二者相互制衡,相互協作,共同為皇權服務。每當國家遇到大事,總有一種部門會脫穎而出,挽狂瀾於既倒。比如朝臣于謙、張居正;內廷:馮保、陳矩、魏忠賢等等。在這種政治體制下,皇帝只需超然於其上,左右制衡,不刻意偏愛一方便可長治久安。同時這也是明朝中後期嘉靖、萬曆等皇帝雖不上朝理政,但國家機器依然正常運轉之原因。

宋朝與士大夫共天下,元朝與番僧共天下,而明朝則是與朋黨宦官共天下。崇禎皇帝登基之後,將國家衰敗之因全部歸咎於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集團,誅殺魏忠賢,大肆打壓太監宦官。從短期既得利益上看,此舉起到了緩解朝廷內部衝突、新皇上臺立威的作用。但是從長遠來看,卻造成了文官東林黨一家獨大,失去了掣肘自己的力量,無治國理政之能,多搜刮貪婪之輩。

太監非是真小人,東林盡是偽君子。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二、崇禎皇帝性格缺陷,君臣上下離心。

清朝康熙皇帝這樣評價朱由檢:

總由生於深宮、長於阿保之手、不知人情物理故也。

總體來說,崇禎皇帝有兩大缺陷:

刻薄和寡恩。

首先說刻薄:

大明朝有兩個皇帝最為勤奮,一是朱元璋,二是崇禎皇帝朱由檢,正好一頭一尾。崇禎對自己的要求十分嚴格,正是因為他渴望治國救國的雄心要比以前幾代帝王要強上許多。但是他不僅對自己嚴格,同時對臣屬部下也同樣嚴格。限期一個月完成公務,哪怕多一天都沒得商量,輕則打罵撤職,重則砍頭凌遲,無所不用其極,絲毫不遜色於魏忠賢。在崇禎皇帝執政的17年間他竟然換了17個刑部尚書和50個內閣大學士。導致朝廷內部人人自危,無心處理國事,君臣之間互不信任離心離德。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再說寡恩:

崇禎皇帝一心中興大明,但是他卻不想擔當任何罵名和責任。就拿兵部尚書陳新甲為例。陳新甲奉崇禎的旨意,秘密與滿清談判,希望暫時緩解北疆之危。卻不料,事情敗漏,朝臣視明朝與滿清談判為恥。此時,崇禎皇帝卻將全部罪責推到陳新甲頭上,並且誅殺陳新甲,把自己擇了個乾乾淨淨。久而久之,朝臣便不願附和或者諫言,以防事情不成,自己成為皇帝的替死羔羊。尤其是在南遷的問題上,崇禎連行李都收拾好了,但是朝臣卻一直默不作聲,生怕將來皇帝為堵天下悠悠之口,把自己當做擋箭牌。正是基於此,南遷計劃只好作罷。崇禎皇帝憤恨的說:“朕非亡國之君,爾等盡是亡國之臣。”

正是崇禎的兩大性格缺陷,使得大明朝連政府的正常運作上都出現了問題,君臣離心離德,再難出現使朝廷轉危為安之人。

三、清軍繞道蒙古,虎視中原,明軍兩線作戰。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人——袁崇煥。袁崇煥過於自信,打出“五年復遼”的口號,崇禎皇帝竟也輕信,以舉國之力打造了一條寧錦防線,希望守衛遼東半島,護衛京師。

結果這條寧錦防線就像二戰時期法國的馬奇諾防線一樣,除了耗費大量錢糧之外,基本上毫無作用。

清軍直接越過遼東半島,借道蒙古直抵長城山海關下。當時明軍精銳中的精銳,也就是吳三桂率領的關寧鐵騎因為要防備清軍進攻,無暇參與對李自成農民起義的鎮壓。再加上當時明朝國庫太倉空空如也,無法支撐關寧鐵騎回軍軍費,所以崇禎遲遲沒有下詔調回關寧鐵騎。(可能崇禎皇帝都沒想到,當時的明軍戰鬥力那麼差勁,連拎著鋤頭的流民都打不過。)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等到崇禎下詔調回關寧鐵騎之時,李自成的農民軍已經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上吊自殺,明朝覆亡。

力量強大的清軍雖未直接進攻北京,卻屯兵關外,給到了明王朝巨大的壓力,分散了其精銳力量。同時也成為了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本原因:民無自救之力,國無賑災之銀。

馬克思說過一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以根本原因一定是從明朝的經濟問題上著手。

從經濟體制上說,隋唐兩代屬於藏富於國,兩宋屬於藏富於民,而明朝更為特殊,它是——

藏富於官。

自從明朝中期以來,政府官員便已經極度腐敗,橫徵暴斂。再加上明朝各種皇親國戚、各地藩王像是一條條吸血蟲般,一點點的把大明朝國庫啃食了個精光。最後導致的結果是百姓手中沒錢,同時國家國庫裡也沒錢。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若是放在和平時期,百姓有農作物收成作為保障,朝廷依靠稅收倒也能勉強維持。但是不幸的是前文的導火索“小冰河時期”到來了。千里乾旱,顆粒無收,正好打破了這種平衡

。面對突如其來的天災,百姓手中毫無經濟能力,沒辦法實行自救措施;另一方面國庫空空如也,朝廷亦拿不出賑災之銀。

為了籌集經費,從官員的兜裡把錢拿出來,政府必然要改革。可是改革也需要經費支撐,只能加稅,崇禎皇帝甚至添加了遼餉、練餉、剿餉三種稅額,民間一度把崇禎叫做“重徵”,這也成為了崇禎一生之中最大的黑點。

老百姓本來就負重不堪,結果還要面對各種苛捐雜稅,為了活計只得揭竿起義。此時國家就要出軍平叛,可是出軍需要軍費,沒錢怎麼辦?加稅……。

綜上所述,明朝藏富於官的經濟體制在明末陷入了一個惡性的死迴圈,這種爛攤子已經不是崇禎一人勵精圖治所能收拾的了。唯一的辦法就是:推翻明朝,整個社會大洗牌,把原有的制度推到重來。這也是史學家說:“明朝不亡沒有天理”的根本原因。

國祚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在百姓的無數咒罵之聲中消亡在歷史長河之中。崇禎皇帝雖有中興之志卻無法挽回它頹敗的國運,而之所以未亡於閹黨魏忠賢之手,只能說是時勢使然。那一句“君王死社稷”與其說是對崇禎皇帝的讚美,不如說是對大明皇帝竟混到連一條退路都沒有的諷刺。

不難想象,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在北京城四處逃竄卻連連碰壁,早朝鐘響卻無一人到場,只剩下景山老槐樹上的一條白綾迎風飄擺。回想自己的一生,這位為大明江山不眠不休奮鬥了十七年的皇帝,他的淚水到底有多苦!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冬雪秋風梅子雨,悠然觀史看君名,歡迎關注,與我一起暢談歷史!我們下期再見!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王侯有種2020-05-13 14:21:48

明雖亡於崇禎之手,禍根實埋於萬曆之時,而轉折點是萬曆十年。

觀有明一朝,自明太祖至明思宗,共歷12代、16位皇帝17個年號,其對於皇儲的選立從一開始就亂了:朱洪武隔代立皇太孫並跨過朱棣等子代而傳位於朱允炆,這就埋下了明朝帝位傳承的禍根,朱元璋死後僅4年朱棣就推翻了他老子的遺願,以至於明朝數代立儲出了問題而影響國祚。其中立儲問題最大影響也最惡劣的是在位最長的明神宗萬曆~萬曆在位48年卻因私心一直沒立儲直到萬曆二十九年、此時朱常洛已19歲,又等候19年之後才即位,即位後一個月就死了,傳位給木匠兒子~朱由校為啥是木匠皇帝?所受訓育失常了!皇太子作為儲君、其所受訓育就是胸懷天下駕馭群臣以便將來登基御極的,搞出個木匠孫子來,禍根在萬曆。

更重要的是,萬曆前十年因為張居正抑控、皇帝尚不敢妄為,張江陵大展雄才以至國庫充盈萬曆中興。張太嶽一死、萬曆如烈馬無韁橫衝直闖,以一國之財供一人之用,導致後來朝臣不滿編、宦官代皇帝與地方爭(礦)稅錢,萬曆後期已是君臣失和國將不國了,一旦大廈將傾、已失忠心之群臣必作鳥獸散~崇禎十六十七年正月初一皇帝枯坐金鑾殿無人拜年,原因在於他爺爺把臣下不當人看!君既不君,臣何以臣?

至於天啟未亡,其在位僅短短七年、在歷史中不過一瞬間,此期“流寇”匪性尚重可能是原因之一。明末的“匪”在崇禎末期變得“順民意爭民心”了、以至於民不畏匪而畏兵(國庫空虛國君慳吝,兵無餉而擾民),李闖兵鋒所指百姓翹首而望,民心所向,明朝亡矣!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凌煙閣論史2020-10-05 20:46:23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明朝走到崇禎帝時,各方面問題都比較嚴重。內憂嚴重,李自成張獻忠起義,規模巨大。外患嚴重,後金持續不斷地攻擊明朝。

此時,明朝最需要能集中資源,以解決問題。

為什麼魏忠賢在位時,明朝處理內憂外患看著還行,而崇禎帝接手後則很快不行了呢?這裡要涉及到明朝的權力結構問題。

明朝從明成祖開始,加大了內閣權力、啟用了宦官,到明宣宗朱瞻基開始,則吧內閣和宦官制度化地嵌入了權力架構中。明朝政治制度從皇帝管六部,變成了內閣(首輔)管六部、皇帝透過宦官管理內閣,最終逐漸演化為皇帝、宦官、文官三個方面的權力博弈;主要是宦官和文官集團爭鬥,皇帝居幕後操控,哪邊強了就打壓一下。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魏忠賢在位時,不但在地位上成為了僅次於皇帝的二皇帝,還實際掌握著東廠、錦衣衛,這就使得皇帝透過魏忠賢進行施政,其行政是有效的,整個文官系統是聽命辦事的,因為不聽命就等於是違抗皇帝。

但是,

崇禎帝可能沒有明白內中微妙的權力結構,當他除掉魏忠賢時,卻沒能填補這個權力空白。也就是說,原來有效率、注重效果的行政系統,變成了無效系統了,崇禎帝對文官集團的制約流於表面,失去了實際控制。

最典型的例子是,李自成兵臨城下求封賞時,崇禎帝籌不夠錢,哀求那些文官們捐錢,官僚們不掏錢他也沒有辦法。這是難以想象的事。如果他實際有效地控制權力,那事情完全不會是這樣的。也就是說,如果有魏忠賢那樣的人替他實際把持權柄,官僚們是不敢不掏錢的,不掏隨便找個藉口就可以抄家。

崇禎帝沒有掌握實際的內政權柄,被文官集團虛耗,以至於最後失去了所有機會。他最後說“然皆諸臣誤朕也”,這話只對了一小半,一大半的原因在於他自身。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因此,魏忠賢在位時,朝廷有實際手段制約文官集團,明朝的內政還是有效的;在崇禎帝除掉魏忠賢后,卻沒能把實際的權力手段也繼承起來,所以最後行政系統基本無效,文官們不做事,坐等新君到來以求富貴。

至於說崇禎帝是明君,不討論了,他算不上明君。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一碗高沫兒聊歷史2020-05-13 11:05:47

魏忠賢掌權時,明朝已經處於黨爭之中。與之對立的是,代表清流的東林黨,清流歷來嘴炮無敵,但做事軟腳。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反而當時與東林黨對立,借用魏忠賢控制朝堂的浙黨多信奉陽明心學,講究經世致用,針對國家出現的問題,願意去俯下身去做。所以大明天啟年間雖然四面漏風,但還能做到北抗女真,內拒賊寇。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崇禎繼位,全面清算閹黨,東林黨上臺主持朝政,清流們可以找出國家的各種問題,但他們是說話的不是做事的,針對問題一直找不到解決辦法,最終大明在內亂和外敵之間左支右絀,國運耗盡。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津城沐雨2020-08-22 22:02:34

簡單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人之功,難挽傾頹之勢。”

詳細說:

歷史大勢,浩浩湯湯,處在歷史某個位置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歷史、改變歷史、甚至創造歷史,但真正改變的是歷史的程序和發展方式,卻無法扭轉歷史的大趨勢。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看到很多人討論:如果不殺魏忠賢,明朝可能不會亡,最有力的證據有兩個,一個說是天啟皇帝的臨終遺言:魏忠賢可用;另一個就是歷史事實:崇禎皇帝的確殺了魏忠賢,明朝也的確是在崇禎皇帝手裡滅亡的。

這個問題乍一看,彷彿是崇禎皇帝不殺魏忠賢,明朝就不會滅亡,其實根本就不是這回事兒。

*明朝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不是因為魏忠賢有多大的能耐,而是明朝還沒有到滅亡的時候。

天啟年間,雖然後金在一步步崛起,內部矛盾也不斷加劇,但是後金侵蝕的只是明朝關外的土地,內部矛盾也沒有造成不可收拾的大規模農民起義。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魏忠賢亂政,破壞東林黨人,雖然是個萬夫所指的奸臣,但魏忠賢奪取的利益大多是“有錢人”的利益,是商人、官僚、地主的利益,並沒有極力壓榨最底層的農民的利益。

“有錢人”雖然利益受損,但並不會因此拼命,農民雖然不好過,但只要有口飯吃,誰會冒死造反?

此時的明朝雖然傷痕累累,但還有力量維護統治,關外的後金割據可以,卻沒有實力消滅明朝;關內怨言雖多,卻沒有到魚死網破的時候。

魏忠賢亂政雖然給明朝的統治造成了損失,但明朝還沒有到崩潰的邊緣,所以明朝並沒有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滅亡。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明朝亡於崇禎,不是崇禎真的不行,而是歷史大勢所趨。

崇禎皇帝上臺後不久,就除掉了奸佞之臣魏忠賢,勤理朝政,重用袁崇煥等將領,大有重整河山、中興大明的氣魄。

但是,此時的崇禎皇帝面臨的卻是一個爛攤子。

天啟皇帝多年不問朝政,魏忠賢惑亂朝廷,此時的大明王朝早已經傷痕累累,而崇禎自己又是志大才疏,狹隘多疑,用人失誤。

除掉魏忠賢並沒有錯,錯就錯在大力重用東林黨人——比魏忠賢更難對付的一幫“謙謙君子”。

如果說魏忠賢是大奸天下人人皆知,那麼東林黨人卻是真正的以君子的名義做小人的勾當,滿口忠君愛國,實際是為自己撈利益。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東林黨做大後,崇禎並沒有能力控制。面對日益拮据的財政,崇禎皇帝無法從掌握財富的東林黨人那裡收稅,甚至還減少了稅收,最後只能向窮苦的農民加稅。

農民能有幾個錢?費了不少勁兒,收不到多少錢,榨乾了農民的血汗,中飽了官員的私囊,朝廷並沒有收上來多少。

除此之外,崇禎皇帝還大規模裁撤驛站,直接剝奪了大量驛卒的鐵飯碗。

於是,下崗的驛卒和農民都被逼的走投無路,橫豎都是死,他們聯合起來,掀起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而且規模越來越大,朝廷越來越難以鎮壓。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關外的後金不斷鯨吞蠶食,關內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大明王朝已經搖搖欲墜,志大才疏的崇禎皇帝已經無力挽回傾頹的大明帝國。

所以,

崇禎時期明朝的滅亡已經是大勢所趨

,是他的皇帝爹和他的皇帝哥哥給他留的爛攤子,而他自己又沒有能力重整河山,甚至力不從心“火上澆油”,最終大明王朝在崇禎手裡滅亡。

對此,大家怎麼看?

歡迎大家積極評論交流,喜歡的朋友隨手關注,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創,感謝您的支援!】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衛星關心中國事2020-05-13 12:10:30

這麼一看,魏忠賢跟和珅️多麼的一致!只不過皇帝好像應該對換一下。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四川達州人2021-06-22 13:54:00

明朝為什麼亡?

因為財政崩潰。財政崩潰了,國家沒有錢財支付軍餉,安撫災民,製造武器,訓練軍隊,鎮壓女真叛亂。所以又只能將手伸向農民,所謂遼餉就是。

畝加十文,對江南農民不算啥,對山西陝西及山區農民來說,就是索命錢。

據統計,明王朝在遼東方向一共花費了大約4000萬兩白銀,等於中央政權20年的正常稅銀。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其次,因為明朝統治階層的東林黨代表的是東南商人集團,上臺後就廢黜2%的工商稅,甚至魏忠賢收取的每年100多萬兩雜項費都免了。

李自成能不成功嗎?

前面花費錢糧鎮壓,後面接著收。等於源源不斷為李自成輸送兵員。

崇禎的缺陷

崇禎勤勉也好,剛愎自用也罷,或者被貴族富豪包圍與影響,其實都離不開一個最根本的問題:那就是崇禎自小就不是當做儲君培養的。

所以,崇禎的政治能力比之木匠哥哥還要差最少兩個等級。

簡簡單單弄死一個魏忠賢,都還要左試探右測試的,完全不清楚,宦官是依附於皇權的,一旦沒有皇權的加持,一個大理寺八品書記官都能上門將魏忠賢鎖拿。

看清了崇禎能力的東林黨一飛沖天,明王朝落地,那就是必然了。

崇禎不明白的是,正因為有閹黨掌握的批紅權,才能讓文官集團兢兢業業幹活。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物來則應2020-05-13 13:59:37

物來則應,過去不留,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明朝亡於崇禎之手,是歷史事實,那麼崇禎皇帝應不應該背這個鍋呢?

答案是應該背,他負有大多數責任,至於魏忠賢,只能算作一個權臣而已,國家的滅亡跟他的關係不是很大。

首先說崇禎皇帝本人,絕對算不上明君。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中國古代的人們往往愛把皇帝分成明君、昏君和暴君。

明君的特點是愛民如子,從諫如流,勤政節儉,文治武功;昏君的特點是忠奸不分,善惡不明,荒淫亂政;暴君的特點最直接,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視人命如草芥,嗜殺無度。

崇禎皇帝除了勤政節儉以外,其他完全跟明君不沾邊兒,從政期間很多忠君愛國的大臣和將領紛紛冤死,說他是昏君也不為過。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明朝的滅亡崇禎皇帝當然不能揹負百分之百的責任,從萬曆皇帝執政後期開始,明朝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經歷了幾代後,已經是問題多多、大廈將傾的狀態。

李自成等人的造反,再加上天災的降臨,只是把大明朝一隻壓著的所有問題一下子全引爆了而已,從這一點來看,崇禎皇帝是很倒黴的,因為正好是在他從政期間內憂外患全都爆發了。

但是作為一個國家的管理者來看,崇禎沒有做出一系列正確的政治決斷,雖然作為皇帝很勤政,但是做的多,錯的多,這就很尷尬了。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如果崇禎皇帝學習萬曆皇帝啥也不管,可能大明朝還能苟延殘喘三十年,結果崇禎皇帝上臺後大刀闊斧,十七年就滅亡了……

只能說崇禎皇帝的能力是不夠的,在許多關鍵節點上,不但看不到正確的方向,反而在錯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最後舉幾個例子吧,比如一開始崇禎皇帝廢掉魏忠賢是一部好棋,但是魏忠賢可以廢,東廠和錦衣衛不能廢,那是皇帝的眼睛和爪牙,用來監督和管控手下的大臣,結果崇禎被那些所謂的清流大臣忽悠了,東廠和錦衣衛大肆裁撤,自己把自己眼睛戳瞎,亡國時還鬧出了大笑話。

李自成攻打北京城時,崇禎皇帝號召手下大臣捐款募兵,結果每個大臣捐款都不超過兩千兩,包括崇禎的老丈人,崇禎以為他們真沒錢,結果北京城破,李自成把這些大臣抄家,每人家裡都有幾萬兩,甚至幾十萬兩的白銀。

其次崇禎的政治思維有問題,亂世是需要武將來平定的,靠文臣是平定不了的,用嘴說,能說死叛軍麼?這時候要提高武將的地位和利益,輕視文臣的作用,等將來太平了,再收回兵權,重用文臣。

崇禎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許多有能力的明朝將領,比如孫傳庭、盧象升、楊嗣昌等人,都在崇禎的猜忌和不重用下相繼死去,祖大壽一看情況不對,乾脆投降了清朝,崇禎已經沒有像樣地武將可以依靠,不亡國還等什麼?

至於天災這個問題,很多人替崇禎叫屈,認為沒有天災,崇禎還是有那麼一絲希望的。那麼我想問問有這種想法的小夥伴,天災是隻對大明朝麼?皇太極那邊不也是受災嚴重,活不下了才出來搶劫的麼。

如果崇禎在天災以前,把那些貪官處理掉,停止黨爭,把朝堂恢復清明,把生產搞上去,天災來的時候,明朝是不是都不用自己動手,清朝自己就比明朝先被天災消滅了。

所以綜合來看,崇禎作為皇帝,國家的掌舵人,明朝滅亡,他是需要負很大責任的。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丙潤歷史2020-10-05 11:42:28

我們似乎對於明朝歷史有著一個很大的誤解,這個誤解在什麼地方呢?一些人總會拿某個人物去世前後發生的對比事件來確定這個人物是好是壞。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崇禎皇帝在他活著的時候怎麼怎麼樣,死了之後怎麼怎麼樣,所以我們就能夠得出崇禎皇帝是個好皇帝或者壞皇帝,

真的如此嗎?並不是這個樣子的。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因為這其中牽扯的一個非常敏感的關係叫做時間流問題,時間流導向不是以某一個人或者某一件事情作為一個拐點的。

在時間流的前後左右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和事件,而這些問題和事件將會左右著整個歷史的程序,所以我們根本沒有辦法透過魏忠賢活著的時候大明帝國還湊合,魏忠賢死了之後大明帝國就不行了,來判斷魏忠賢的好壞。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因為魏忠賢在這個時間流當中只起到了一種作用,中間還有45678種作用呢,那我們為什麼不把其他作用通通給它展現出來呢?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魏忠賢的確有功,但他的功勞可以忽略不計。

曾經有人問過我如果對付一個惡人你應該怎麼做,我的歸納是:要比對方還惡,對方凶神惡煞,我就還要凶神惡煞,只有這樣我才能夠鎮得住對方。同樣的道理,魏忠賢也是這個樣子,大明帝國到了魏忠賢的時代的時候已經爛透了,是打根上開始爛的,而魏忠賢時代朝廷裡面大多數都是奸臣,但最大的奸臣是誰?最大的奸臣就是魏忠賢。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與此同時我們也能夠深刻地刻畫出一個道理來:魏忠賢之所以能夠有很多很多的手下,魏忠賢之所以能夠拿捏明朝某一個時間段的所有的臣子們,

是因為魏忠賢做到了:我比你還可惡。

簡而言之,魏忠賢才是真正朝堂上那個十惡不赦的人,也正因為如此,魏忠賢能夠鎮壓得住手下的這一部分人。魏忠賢說一別人不敢說二,魏忠賢說二別人不敢說一。

這個時候朝廷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什麼,但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壞的那一面,而不是好的那一面,所以魏忠賢對於大明王朝的隕落有著無法抵消的壞作用。

魏忠賢的惡行

關於魏忠賢的惡行有很多很多,我們挑幾個比較重要的來說吧。

第1個魏忠賢有很多的孩子,有很多的孫子,有很多曾孫子。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那有人說了:魏忠賢不是個太監嗎?為什麼他還有孩子,他還有孫子,還有曾孫子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孩子並不是魏忠賢真正意義上的孩子,僅僅就是那些為了能夠升官發財,為了能夠在朝堂上有一番建樹或者說為了能夠更貪更多的銀子的人。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這一部分人拜在了魏忠賢的門下,並且理所應當的成為了魏忠賢的孫子、曾孫子,他們以此為榮,並且禍亂朝綱,整個大明朝在中後期的時候,被魏忠賢的這一夥人已經摺騰的不像樣子了。

當然,相比較而言,東林黨要比魏忠賢好上很多,可即便如此,我們也不可能借著東林黨踩魏忠賢的過程當中把東林黨抬出來表揚一下,沒有太大的必要。東林黨和魏忠賢 兩者來看的話,半斤八兩的關係而已。

第2那就是名號的問題了。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大家也都知道,古代的時候如果碰見皇帝,一般會說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那麼如果在古代的時候碰到了魏忠賢的呢?答案是9999歲,也就是說魏忠賢僅僅比皇帝差一歲,但是差的這一歲,表面上看起來是尊重皇帝,是尊重皇權,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魏忠賢已經在無限度的挑戰皇權,無限度的給大明王朝帶來災難。

因為這個稱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明朝的部分臣子形成了只認魏忠賢不認皇帝的預設格局,

而這一部分預設格局對於大明朝從上而下的體系而言將會產生無限度的破壞,這也是為什麼魏忠賢一旦走了,魏忠賢一旦去世了,大明朝千瘡百孔,大明朝已經無法運作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魏忠賢在的時候身體太過於肥大,能夠阻擋住所有的窗孔,而一旦魏忠賢沒有了,整個大明朝短期之內出現不了比魏忠賢還要可惡的人,比魏忠賢還能夠鎮壓得住朝堂上的人,大明朝這個機器就會停止運轉。所以這與其說是魏忠賢的錯誤,倒不如說是魏忠賢和崇禎兩個人共同構造的錯誤。

把魏忠賢扒拉下來沒有問題,但最起碼得有一個人充當一個臨時轉換的角色,最起碼得有一個人優先當一會惡人,可是沒有。崇禎不願意也不敢背這個罵名,滿朝文武呢?他們早已經被魏忠賢折騰的不像樣子了,這個時候不要說反抗了,就連說一句不都很難做到。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皇帝說什麼大臣就覺得對對對,但這樣一種對對對的樣子,把崇禎皇帝可以給坑苦了。後期崇禎皇帝沒有人用,發現不了人才和魏忠賢當官的時候的那一系列的所作所為,有著密切聯絡。

小夥伴們,你們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關注我,持續分享有趣的歷史知識。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人生一杯老酒2020-05-18 00:39:46

個人認為,大明王朝亡於內憂外患和天災人禍,當李自成兵臨城下的時候,按當時的處境,不管是遷都南京還是和李自成平分天下,都可以保住大明江山不倒。但當崇禎著急群臣商討對策的時候,眾臣都一言不發,讓崇禎深感書生誤國的絕望。

其實李自成造反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奪取大明江山,即便是兵臨北京城下,也只是求封個西北王,並給退兵費100萬白銀即可,但文武百官竟沒有一個能站出來為他分憂解難。崇禎一籌莫展之時,他身邊的太監曹化淳對他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此語如晴天霹靂,於是崇禎在亡國前傳諭收葬忠賢骸首。

崇禎皇帝一生最大的兩個錯誤,一個是處死了袁崇煥,另一個就是剷除了魏忠賢閹黨,以致於落到了外敵無人御,內亂不能除的境地。魏忠賢雖然攬權貪婪,但是懂得也有辦法刮出財閥大地主們的錢來補貼財政,如江南財團。魏忠賢當政期間,邊防不缺錢,也沒什麼人造反,還是有能力的,魏忠賢的維穩工作紮實有力,值得肯定。

怎麼說呢,魏忠賢也不是史書上記載的無惡不作大家都知道,明朝是在崇禎手上滅亡的,而崇禎上臺後第一件事就是幹掉魏忠賢,魏忠賢都死了,為什麼明朝還會滅亡?明朝只亡亡於流寇,歸根結底,亡於東林黨。你可以查查,天啟皇帝在的時候,有名的民變只有一次,就是蘇州的那一次,五人墓碑記記載的就是那件事。而崇禎帝后期,那都不叫民變了,直接是造反,有名的人太多了,張獻忠,李自成,高迎祥,是什麼闖王,闖將,闖塌天,無奇不有。這時就要問了,為什麼天啟帝在世時魏忠賢亂政那麼厲害人民卻不造反,而崇禎後期卻那麼多人造反,要知道,天啟帝是愛木工,不理朝政,而崇禎卻是不貪財,不好色,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衣服上還打的補丁。所以說,看歷史不僅要看書,還要用大腦去想。魏忠賢貪不貪?貪!!!

但是魏忠賢貪還是辦事的,萬曆朝張居正時工商業得以迅猛發展,所謂資本主義萌芽就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魏忠賢上臺的一項政策就是收工商稅,而且是大力收工商稅,為什麼要收?因為國家沒錢,當時遼東後金那一幫子鬧騰的正歡實(事實上也沒怎麼消停過)邊防和軍隊是要錢的,魏忠賢透過大力征收工商稅使得邊防的錢得以著落,而且天啟的時候國庫的錢還是逐步增加的。而魏忠賢倒臺後,東林黨上臺了。

什麼是東林黨?就是江南士大夫,而江南就是工商業高度發達的地方,東林黨為了自己的利益,不讓皇帝收工商稅,每當皇帝說沒錢要徵稅的時候,他們就會說“朝廷焉能與民爭利”之類的話,舉一個例子:天啟帝的時候江南光茶稅一項就有20萬兩進賬,而崇禎帝的時候連十萬兩都收不上來。那麼不徵工商稅打仗的錢哪裡來?這一筆稅就算在農民的頭上了,而且東林黨還取消了礦稅。所謂煤老闆不交稅,資本家不交稅,每年守著一畝三分地的苦哈哈卻是連年加稅,而且東林黨一幫子還取消了各地的驛館,使得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其中就有一個叫李自成的人。所以你看為什麼天啟帝蘇州發生民變,而陝西那裡的窮苦之地卻沒有,因為蘇州那邊的人有很多資本家,魏忠賢的政策已經觸犯了他們的利益,而且你看五人墓碑記裡面有幾個人就是商人。

陝西那邊,魏忠賢沒有加那些農民的稅。有飯吃誰去造反?有人可能會說,崇禎那是遇到了小冰河時期。哪朝哪代沒有災難?為什麼天啟帝的時候沒人反,到了崇禎帝的時候造反的人那麼多?好,就算是退一萬步說,都小冰河時期了,農業大幅度減產,為什麼朝廷還是往農民頭上加稅,而不收資本家的稅?光種地要收稅,開礦不交稅?做生意不交稅?有人說東林黨清廉啊,從不妥協啊,為國盡忠啊什麼的,東林黨真的清廉?清朝入關的時候錢謙益家的錢連滿人都為之瞠目,為國盡忠?當時楊昌嗣說攘外必先安內,先和後金談判,盡全力把流寇剿滅了再說,然後就一幫子東林黨人說什麼天朝安能屈服於蠻夷之類的話,明朝不是東林黨弄沒的是誰?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時候,崇禎帝撞鐘,文武百官無一覲見的,而唯一一個陪在崇禎帝身邊的人,就是我當今我們瞧不起的太監!!!

李自成攻下北京後,發現這些明朝文官一個個都富得流油,他們為什麼不願意捐錢?因為天下是朱家的,而錢是我的。他們覺得亡的是朱家的天下,與我何干?借這個場景,我只想說明明朝的一個現狀,即君臣的同“朝”異夢!同朝的君臣尚且如此,那君民之間呢?更甚,兩者就像生活在霄壤之別的兩個世界中。當權者不曉人間疾苦,而百姓亦“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其實非不知,是不想知也,因為改哪個朝換哪個代在漢族百姓眼裡沒有區別。要知道漢人反抗滿清政權是因為被強迫“割辮子”,而不是因為滿族入關。所以在當時明朝平民眼裡,高高在上的近百萬朱家人和關外的幾十萬異族人沒有什麼區別,都是那“少數人”。

崇禎死前說過,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這句話說的非常對,當年明月都說過,崇禎時候的大臣有兩種,一種是混蛋,一種是王八蛋,魏忠賢在的時候關寧防線得以組建,孫承宗,袁崇煥,滿桂,祖大壽委以重用,魏忠賢死後,孫承宗被罷,袁崇煥被殺。有人說魏忠賢爭過孫承宗,但不管怎麼說,魏忠賢活著的時候孫承宗下去了還能起來,魏忠賢死後,好,下去就起不來了。所謂耳聽是虛眼。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洪水裡的魚2020-05-13 09:32:34

魏忠賢死後,閹黨也就是內廷缺乏一個可以和外廷抗衡的領軍人物,造成外廷一家獨大,政局失去平衡。而內廷其實代表的是皇家意志,也就是說,雖然外廷取得了優勢,但是外廷的利益點是散亂的,就造成國家的意志發生混亂。再加上氣候乾冷,外族入侵,以及突如其來的鼠疫,最終造成明朝滅亡。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田齊2020-05-13 09:19:58

魏忠賢能起到平衡政治作用。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162736405大飛2020-05-13 08:12:10

魏忠賢是個奸臣,至於明朝在他專權時為什麼沒滅亡?這裡也涉及他的切身利益,如果改朝換代了,他不會吃香,這個道理他明白。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我的碼農日記2020-05-13 15:35:12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魏忠賢,明末權監,少時家境貧寒,還不學好,混跡在街頭上是一個和高俅一般的高智商混混。可能迫於生計,也可能早有預謀,魏忠賢自己揮刀自宮做了太監。

然後還成功進入皇宮傍上了皇帝的奶媽客氏,這個客氏非常得皇帝的信任,封她為奉聖夫人。皇帝成年後每天還出入朱由校的寢宮,這其中的信任大家可以想象下有深。魏忠賢包上客氏這條大腿,那在皇帝面前露臉的機會,相當的多。再加上他的高智商,給皇帝辦事妥妥的,信任值那是蹭蹭的漲,很自然的就做上了司禮秉筆太監。

這個官不得了,是皇帝專門叫來幫自批閱奏摺的。本來只是幫忙,由於皇帝貪玩基本不管國事,一切奏摺魏忠賢批閱。這權利一時大的“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更是號稱“九千九百歲”。明末自然災害頻繁,很多受災老百姓沒有吃的,北方又有女真騷擾不斷,這些都需要政府撥款治理。魏忠賢就設立類似於商業稅,礦稅等等抽取富人錢財。用這些救濟老百姓,避免出現民不聊生的情況;又大量買入、製造火器,充足軍備,打擊女真部族。基本壓制住了明朝的內憂外患。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當時的皇帝明熹宗死前告訴自己的弟弟就是後面的崇禎皇帝,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這樣高的評價,可見魏忠賢還是有高智商有能力的。

可惜崇禎繼位後,很快就推倒了魏忠賢,治魏忠賢十大罪,最後他自縊而亡,其餘黨也被肅清。從這裡也能看出太監雖然可以有很大的權利,但是那是皇帝默許的,如果皇帝翻臉,倒臺是很快的。所以太監在可惡也只是皇帝的一個打手,換做其他文臣武將那就不一樣了,是可以推到皇帝的。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魏忠賢死後東林黨人廢掉了什麼商業稅,礦稅等等政策,政府出現經濟危機,哪怕崇禎穿補丁衣服省錢,求七大姑夫八大舅爺也沒湊出錢來。最後逼出了張獻忠,李自成,高迎祥等農民起義,軍備也開始出現問題,無法壓制女真崛起。最後明朝在內憂外患中倒下,不能說東林黨人就都是壞人,也不能說魏忠賢就絕對是好人,只是大明需要他們倆,缺了誰都活不下去。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嵐凌小生2020-08-15 15:54:52

天啟皇帝在臨死前對崇禎說過這樣一句話:魏忠賢此人可用,天下太平。

都說崇禎皇帝是背鍋俠,本來不是亡國之君,但卻是亡國之命,接手的是一個超級爛攤子,這一番折騰還是沒用,祖宗造孽,報應到他的身上了。這是主流觀點,但是,細品明末那段歷史,就會發現,明朝滅亡崇禎本人是有很大責任的,這個亡國之君背的並不冤枉。

實事求是來說,魏忠賢確實是個人渣中的人渣,壞到了新高度,但是,並不是說壞人除了做壞事就沒有能力。魏忠賢從底層小混混摸爬滾打幾十年,可以說知道所有官場規則,人性善惡。做事圓滑狡詐,他能讓幾乎所有大臣都聽他的指令辦事,而且效率極高,崇禎雖然十幾年皇帝省吃儉用,兢兢業業,可政策執行卻是百般受阻,僅從這一點來看,魏忠賢的能力是在崇禎之上的。

首先,魏忠賢掌權期間,雖然各地都有小規模的民變,但是還沒有到威脅帝國的地步,邊關後金也被收拾的夠嗆。因為他在的時期,有足夠多的軍餉支撐軍隊,當兵的有錢拿,自然肯賣命,魏忠賢是貪,但他也知道,當官的都是為了財而已,你只要給錢到位了,下面這幫人就會老老實實的給你幹活,畢竟大家都是混飯吃。並且,魏忠賢善於斂財,專門對於富戶設立工商稅,雖說自己沒少貪,但是國庫也隨之充實。而當時,朝中官員大都富得流油,每年孝敬的錢很多,從他們身上卡錢,總比從那些本來就窮的老百姓身上來錢容易。這是其一。

其二,魏忠賢在朝大力壓制東林黨人,東林黨這幫人,除了口號喊的震天響之外,啥正經事都沒幹,一天到晚的都是在搞政治鬥爭。明朝末年這個時期文官集團的權利已經超越了皇權,佔據了主導地位,成天上朝就是嘰嘰喳喳炒個不停,啥正經事沒幹。皇帝這個時候不得不利用太監來維持住權力政治的平衡,所以皇帝利用魏忠賢的作用就是把皇權,宦權,相權,三權體系維持穩定,要知道,一個只知道做木匠的皇帝,是不可能當7年之久的,7天都不行。這三派沒有一方可以獨大,必須兩方聯合,才能真正的掌握實權。魏忠賢是皇帝的代言人,自己又掌握了宦權,對於文官集團打壓,權力滔天。

這是看得到的,看不到的是,魏忠賢可以做皇帝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他說一件事,下面沒有任何反對之聲,立可就可以辦理。如果,魏忠賢沒死,就以後面跟清朝議和這件事情來說,只要魏忠賢說議和,下面絕對不會有意見。也不至於崇禎下面那幫道德模範給逼得直跳腳也無可奈何。

反觀崇禎皇帝,生於深宮之中,婦人之手。對於事情的見解只有對錯,正義與邪惡,並不知道還有灰色地帶,不懂得換位思考。一上臺就把唯一可以鎮住朝廷的魏千歲這個錢袋子給剮了,他自以為是剷除了禍患,大快人心。但是,不知道這就讓朝廷徹底失去了控制,任由東林黨做大,嚴重擾亂了朝廷正確方向。都是一群君子說教的書生,高談闊論,一點實際作用沒有,老百姓真正需要的不是道德說教。崇禎本人的魄力能力又無法處理如此複雜紛亂,內憂外患的局面。對待官員態度又是刻薄寡恩,不給錢不給名的,有錯就罰,讓官員一點幹頭都沒有。以至於最後民心,官心盡失,最後落得個亡國之君的下場。

所以說,崇禎亡國的黑鍋不黑啊!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問問熊爸爸2021-04-16 16:55:39

有一種“忠賢不死,大明不亡”的說法非常盛行,覺得若崇禎天子服從天啟天子臨終囑託的“忠賢可計大事”,沒有拔除病國殃民的閹黨,就不會使東林黨因落空制衡而坐大,進而攪擾了崇禎天子的施政,導致了大明政權塌臺的結果。

一、魏忠賢禍國亂政,明朝大廈將傾的兇險曾經逼近不過,即使崇禎天子不打垮魏忠賢,不拔除鬮黨,明朝就能免於亡國嗎?

生怕這種假想只能是一相情願而己!

究竟上,恰是因為魏忠賢的任性妄為,加迅速了大明王朝總潰散的歷程。

從秦朝的趙高亂政到漢朝的十常侍禍國,從唐代的魚朝恩、李輔國,再到明代的劉謹、魏忠賢,這些權鬮巨宦有幾人不是竊權罔利,禍國亂民,襲擊異己,讒諂忠良的?

自古以來宦官專權與外戚亂政,即是傳統封建王朝的兩大毒瘤!

這是宦官的階層屬性決定的,是萬難轉變的。因此,經歷上那些專權亂政的宦官,無不欺下瞞上任意妄為。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他們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心中惟有本人的小集團長處,何暇顧及朝廷安危!明朝固然以免了外戚專權的兇險,但卻沒有以免權鬮亂政!讓咱們看一看史乘上是如何評估魏忠賢的“……魏忠賢有備無患排擠異己之人,閹黨許顯純捏造供詞,強制朝臣汪文言畫押,而後將其仗斃。又誣害楊漣、左光斗、周朝瑞、魏大中、顧大章、袁化中6人,將此中5人乾脆毒害致死。楊漣被土囊壓身,鐵釘貫耳,面貌全非。左光斗慘遭炮烙嚴刑,面額焦爛,膝下筋骨一切脫裂……以後,周起元、周順昌、攀附龍、繆昌期、周宗建、李應升、黃尊素等七人,也因惹惱閹黨而死。周順昌赤身伏法,被重物壓首而死,身後鼻子已被壓扁。繆昌期因回絕給魏忠賢寫墓誌銘,被其冠以反魏之罪,斬掉十指毒害致死。周昌建則被鐵釘釘身,以滾水澆燙而死……兩三年內官員接續入獄,朝廷政治一片漆黑,社會衝突愈發尖利,又一場農人大叛逆醞釀並行將發作……”(李自成)在天啟天子的寵任和縱容下,短短數年以內魏忠賢便將大明朝廷搞得自自危,朝廷政治也更加失敗和漆黑。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此時的明朝之因此將倒而未倒,既不是因為魏忠賢有安邦定國之才,也不是因為魏忠賢何等“賢明”,而是因為大明王朝還沒有徹底地爛透,尚有才氣牽強維繫其軟弱的統治框架,因此才沒有垮得辣麼迅速罷了!何況,只管魏忠賢獨裁囂張恣意排擠異己,不過明朝卻仍有非常多人才可用,熊廷弼,袁崇煥、孫傳庭、陳奇瑜、盧象昇等人,仍舊可以或許為明朝掌管國家棟梁。因此,只管明朝危急四伏,但卻仍舊未到塌臺之時,雖已搖搖但卻還未欲墜!兩內憂外禍一路爆發,崇禎天子疲乏迴天到了崇禎天子登場以後,大概是朱由檢的命欠好吧?在處分天啟天子寵任魏忠賢變成爛攤子之餘,天下大亂卻又交相爆發!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值此朝廷累卵之危之際,恰是需求英君明主掌舵,才氣使明朝航船以免觸礁埋沒之時。(明朝的關寧鐵騎)不過,只管崇禎天子能以轟隆手法拔除禍國亂政的閹黨,但卻又短缺政治履歷,更兼其有刻毒寡恩,多疑多忌的脾氣缺點,發現故一系列的毛病,導致了無可挽回的結果!在崇禎天子在朝的十餘年裡,不但內閣首輔猶如走馬燈普通頻仍換取,並且非常多有忠心又有伎倆的上將,沒有死在農人軍或清軍之手,卻倒在了崇禎天子的懷疑之下。彈壓農人叛逆軍頗有建立的盧象昇、陳奇瑜,就是因為受到崇禎天子的懷疑,或被罷免或被間接逼死。而被視為遼東長城,反抗(後金)清軍扣關的袁崇煥,也因崇禎天子聽信清軍的反間計,而被其毒害致死。而阿誰為崇禎天子出謀獻策,主意與皇太極講和,以免明軍墮入表裡兩線作戰被迫地勢的陳新甲,死的就更冤了!(明朝壯盛時的邊境)固然崇禎天子勤政儉僕,齊心想平復內憂外禍做一此中興之君。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不過他的一系列失誤,卻拆消了他的起勁功效。這即是人們時常說的:偏向過失,起勁枉費!因而,在崇禎天子的操縱下,晚明不但沒有抑止潰散的危機,反而在衰亡的下坡路上越滑越迅速!當公元1644年光降以後,大明王朝便墮入了,民氣已亂、財務憔悴、大廈將傾的絕境!因此,當闖軍東佂之時,非常迅速便打到了都門城下。值此之際,朝廷大臣各自打起了小九九,誰也不願再為刻毒寡恩的崇禎天子出謀獻策。崇禎天子已徹底被伶仃,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就連他向各路統兵大員下的勤王聖旨,也是應者寥寥。山東總兵劉澤清,佯裝墜馬受傷拒不奉詔,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也存有猶豫張望之心,形勢腐敗至此崇禎天子曾經疲乏迴天。終極,當李自成向都門倡議總攻時,崇禎天子一貫信託的宦官曹化淳,竟翻開彰化門放闖軍入城,踏實的都城垂手可得便被攻破!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明朝成祖時期版圖

可見,明朝雖未亡於權鬮魏忠賢,但卻或是間接亡於宦官曹化淳之手。崇禎天子見形勢已去,而又無法凸起重圍逃往南邊,只得在逼死宮眷以後逃到煤山自縊就義,崇禎天子之死,標記著明朝的衰亡。可嘆崇禎天子臨死前還在憤怒的怨尤:朕非亡國之君,皆是群臣誤我!(都門淪落後,瞬間的南明弘光政權與清、順並立)綜上:明朝之因此沒因魏忠賢病國殃民而亡,是因為明朝尚多餘力維體系治。而當崇禎天子在朝以後,因為天災激勵了人禍,變成農人叛逆軍屢仆屢起,擺盪了明朝的基本,與此同時關外又有清軍一再扣關。內憂外禍的一路爆發,使明軍不得不兩線作戰,進而導致了明朝財務憔悴,軍力捉襟見肘、民氣動亂不安的地勢。終極,明朝這座聳峙了276年的大廈,便在表裡兩股氣力的拉扯之下,不情願、不情願地倒下了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清朝入關之初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河北揚子2020-05-13 13:43:23

我覺得崇禎皇帝還是沒有搞好利益集團的平衡!明末的知識分子空有一身學問,缺無治國安邦的本領!他們只會站在道德的高度針砭時弊。提出的政策也不符合當下的國情!再者就是領導者的問題,崇禎的多疑的濫殺的性格也導致了武將寒心!不肯賣命!閹黨雖然腐敗,但是打擊了腐朽的文官集團,不失為一種平衡!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驚醒了一下2020-05-13 14:08:23

天啟比崇禎強很多。天啟從小就是按照職業皇帝的樣本來培養的,崇禎即位是個意外。所以天啟學的是帝王之術,是朝堂平衡之術,是玩弄人心的把戲,崇禎學的是“半部論語騙天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君子治國?別逗了。儒家治國的精髓,是把下面的人都變成君子,而不是皇帝自己成為君子。崇禎一開始對皇帝這個職業的理解就是錯誤的。

他最大的錯誤,是失去的朝堂的平衡。當朝堂是平衡或相對平衡時,皇帝就是最重要的砝碼,一言九鼎。當朝局嚴重失衡時,皇帝只能把自己的全部身家壓上去,還達不到自己的目的,還要被大臣罵。這就是失去平衡的惡果。

崇禎同時沒有一雙能看透人性的慧眼,用的都是表面正人君子,一肚子男盜女娼的東林黨人,怎能不滅亡?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135494471102020-05-13 08:01:56

大勢已去,一陣風可以壓倒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代牧益州閻文平2020-10-23 14:47:37

魏忠賢執政的時候,大明也沒走上坡路啊。袁崇煥被搶功踢飛換成沒用的高第,邊軍餓斃脫巾。袁崇煥取得大捷那也是因為孫承宗基礎打得好,跟魏忠賢沒關係。魏忠賢家裡的錢都哪裡來的,想想就知道。

難道十常侍是東漢棟樑,蕭寶卷是大齊救星?《無間道2》裡倪坤死的時候倪家還有三斤釘,倪永孝接班六年後倪家死完了,難道說明倪永孝是敗家子?沒倪永孝倪家連六年都沒有。

崇禎的十七年倒是完爆虛構人物倪永孝的六年,但崇禎信任的都是什麼人?典型的就是楊嗣昌,贏了就搶功,輸了就甩鍋,動不動看別人不順眼,拆臺的時候一點也不顧大局。崇禎是明君?我怕袁崇煥耿如杞顏繼祖祖寬邵捷春盧象升鄭崇儉們有話說,也怕那些一言不合就被他砍了的大臣們有話說。

但是崇禎殺魏忠賢,仍然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不能簡單地因為崇禎亡國了,就說崇禎的反面是對的。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用養志氣2020-05-13 13:58:35

崇幀殺掉魏忠賢就是一個錯誤的選擇,魏忠賢掌握著明朝命脈,百份90官員都與他掛鉤,剩下的百份10的命運都掌握在他手上,而魏忠賢雖然壞,但是沒有奪權的想法,天啟的時候,宰相在家裡說句話,皇帝都知道,依靠的就是魏忠賢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小編虎哥2020-05-13 21:40:05

明朝滅亡,正印了一句話:“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崇禎十六年,孫傳庭領大明朝最後一支精銳出師,被李自成兵敗於潼關,自此明朝除邊境駐紮之軍,已無大規模軍隊,崇禎帝於十七年煤山自縊,君王死,明朝滅。從現在回看,明朝雖亡於崇禎帝之手,可大部分原因不在於崇禎帝,他算是一個有大志的皇帝,可明朝的根基已經爛透了,光靠修剪枝葉只能勉強維護那幾年,一旦天災人禍降臨,樹必死無疑。既然已經亡了,再追究責任到底怨誰已無意義,明朝滅亡,怨不得誰,一直說一個王朝的滅亡,因素眾多,不可能因為幾個人而滅亡,我的理解:明朝亡於厲政和黨爭,加上崇禎帝時期的天災人禍,用道教話術,命數至此,無力迴天。官僚,大地主,商人相互勾結架空皇權,這幫爛人自然希望皇帝軟弱無能,他們就可以繼續爛下去。大一統專制帝國恰恰需要一個極度專制殘暴權術的皇帝才能穩定執行。然而儒家恰好相反,他們希望培養出道德帝。儒家勝利時,便是帝國滅亡時。

其實萬曆年間完全可以達到永樂盛世的地步的,世宗在位宦官當道,只要不威脅到世宗統治地位的事一概不管,沉迷修道。穆宗在位時間太短未能中興就早逝。神宗十歲繼位,內閣首輔張居正攝政,設立鞭法,休養生息,勵精圖治,對幼皇要求極為苛刻(傳言是李太后的意思),任用賢才,為新皇統治奠定基礎,萬曆十年張居正卒,神宗親政,剛開始也是勵精圖治,沒幾年後連上朝也不上了(目前也沒有史學家知道為什麼)。要說萬曆年間也沒少發生事兒,韃靼侵擾,抗倭援朝(援朝從明朝就開始了),人才也多(軍隊有李如松兄弟、李成梁,朝堂有申時行)。其實要總結萬曆之後成了下坡路的原因,萬曆後期統治跟他爺爺一樣,只為擁有權力就行,不想進行義務,大臣不敢改革(害怕威脅皇帝權力),皇帝不想改革,萬曆之後的皇帝也不想收拾這爛攤子。

崇禎皇帝論本事真的比不過萬曆。萬曆三大徵官員的選派和任用都是萬曆在後面操作。明代的內閣幾乎擁有一整套完備的運營體制,皇帝和文臣還有宦官是相互牽制的作用。崇禎時代打破僵局,反而進退兩難。崇禎時代君臣關係是最差的。崇禎沒下罪己詔後都要秋後算賬。其實崇禎皇帝時代的名句“十年九相”就是個例子。17年時間換了16個內閣首輔。17個兵部尚書和戶部尚書。11個刑部尚書。明朝是亡於黨爭,閹黨是追求墮落的官員,東林黨是追求高尚的書呆子,再差的官員至少能行政,再高尚的書呆子也只會讀讀聖賢書罵罵當朝者,就像紀曉嵐。東林黨大本營主要是常州府鎮江府,蘇州松江主要是崑山黨人,浙江則是浙黨都是東林死敵。反而西北的秦黨是東林盟友。

東林不但幫助死敵不說,還去坑盟友老家。閹黨和東林其實都是一樣的,都是文人士大夫,閹黨並不覺得自己是閹黨啊,他們恰恰覺得東林勾結王安(司禮監太監)才是閹黨呢!這倆本質都是文人士大夫集團,也都和內臣有或多或少的勾結,只不過一派被鬥到另一派佔據了話語權後把對方冠以“閹黨”之名。東林黨實際上是蘇幫,再加上浙黨楚黨,這三大塊差不多佔了科舉考試的一半以上了,從康熙朝科舉就有拉攏江南士紳的意思,拉攏的多了,各級學政,考官,主考,乃至各省督府,學臺,各部堂官,也就都被圈住了。導致江南士子佔比越來越多,官員也越來越多,再往下,朝裡有人,架空皇帝。在明朝,閹黨再壞他也是幫皇帝的,沒皇帝,他什麼都不是。而東林黨就是一心維護階級利益,只要不動他們的利益,改朝換代都不是事,只是最後做皇帝的不是漢人,這是很多讀過書的東林黨所不能接受的。

首先關於閹黨,確實其中有大量正常官員作為骨幹和爪牙,但核心依然是作為皇權依附和外延的宦官。其次,關於皇權和紳權,二者間的關係當更像是相互利用相互提防,沒法一刀切,而應就具體情景確定彼此間到底是鬥爭還是合作。遼餉是按每畝地的賦稅加的。正是因為這樣,西北才吃虧呀。得多收成差交稅還多,而江南地少收成好交稅也少。最關鍵江南和西北的土地情況不一樣。我只看過中晚清的資料,不過估計晚明也是差不多的。江南一帶土地兼併情況比較明顯,少部分地主掌握絕大多數土地,農民要麼是作為佃戶給地主打工,要麼就是從事手工業,比如江南一帶發達的陶瓷和絲織,也有很多人給當地的商人打下手做工。相比之下西北華北地區基本是遍地小自耕農的情況了,平常溫飽都是勉勉強強,大災之年就更是難過了。

小編認為,閹黨只忠於皇帝,起碼能做事,東林黨是什麼?一群只知道粉飾太平,掃除異己,整天忙著爭權奪利,李自成打來了,他們第一個投降,滿清打來了,又是第一個,最無恥沒有節操的讀書人就是明朝末年的讀書人。皇帝吃的好點,用點錢,就說鋪張浪費猛批皇帝,可是這些人哪個家裡不是妻妾成群,大魚大肉,腰藏萬貫?明亡於流民,東林黨就是一群偽君子。他們代表的是江浙商人的利益,反對朝廷向工商業收稅。使偌大的大明朝只能靠農民來維持收入。加上天災,農民活不下去了,便發生了民變。自古以來的封建王朝,就沒有任何一個集團是對國家好的。黨爭誤國,閹黨與東林黨沒有一個是好人。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狼崽小V2020-05-13 19:24:43

命不好,生的時間不對。崇禎其實是個好皇帝,只是,接盤的時候已經崩潰了。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鳳年說歷史2020-05-13 15:18:04

題主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明朝滅亡崇禎皇帝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原因,崇禎從根本上說就是背鍋俠!

大明朝兩百七十六年國祚,出現了十六位皇帝,不過這其中大部分皇帝都很奇葩。比如說打仗被俘虜的,喜歡當木匠的,喜歡鬥蛐蛐的皇帝,不上朝的皇帝,這樣的皇帝在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其實在崇禎皇帝之前大明朝就已經千瘡百孔了,大明能夠挺到崇禎時期就已經很不易了。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幾點

1、崇禎年齡太小,太不懂事,又整天聽信太監們蠱惑,後期不能拿定主意猶豫不決;崇禎時期言官嚴重腐化蛻變,對大明的滅亡產生推波助瀾的惡劣影響,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最終成為了亡國之臣。可以說皇帝該有的幾大助力都沒有起到作用。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2、

明朝後期,皇帝多是荒淫無能之徒

,有好道教的,有沉溺女色的,甚至有喜歡當木匠的。皇帝是封建國家的主心骨,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他的昏聵,勢必會在朝野掀起一股荒淫之風,導致朝綱敗壞,國本不固。

3、

糧食短缺

,明朝後期耕地由於貴族官員的豪取強奪,使得明朝在冊耕地迅速減少;還有很多是氣候原因,小冰河時期的到來全國範圍降溫,夏天大澇、大旱相繼到來,冬天其寒無比。而旱災、水災、地震等災害接連發生這就導致了全國糧食減產。百姓都吃不飽,導致發生嚴重農民起義。

4、

鼠疫蝗災

。據史料記載:“崇禎七八年,歲饉日甚。天行瘟疫,朝發夕死。至一夜之內,百姓驚逃,城為之空”。榆林府和延安府屬縣相繼發生大疫,“米脂城中死者枕藉,十三年,夏又大疫,十五年,大疫,十六年,稔,七月郡城瘟疫大作”。“春無雨,蝗蝻食麥盡,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歲大凶”,廣平、順德、真定等府,類似的記載相當多。河南於崇禎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皆有蝗旱,“人相食,草木俱盡,土寇並起”。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5、

黨爭不斷

閹黨啊、東林黨、齊楚浙黨,是明朝的黨爭啊。先是魏忠賢的閹黨,禍國殃民,弄的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後是東林黨,賣國求榮,只顧自己的榮華富貴,吝嗇怕死,不敢一心為國。明末的大將們,孫傳庭,盧象升,很多都死於黨爭。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6、

大明黃冊制度的衰敗。黃冊就是地方上記載有人口情況,土地情況,賦稅繳納情況,服徭役情況的冊子,每一家都要如實填寫,因為是用黃紙製成,所以稱為黃冊。

黃冊制度的頹廢,直接導致大明兩眼一抹黑,對全國的控制力,財政的收入,漸漸失去控制。民脂民膏,不入於國庫,不在於百姓,存在於中上層的非富即貴。可這些人,卻大部分是軟骨頭,真正做到為國為民的太少。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以上基本就是大明王朝最終滅亡的原因了。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BG4DKI2020-05-13 08:13:19

崇禎首先不是昏君,也不能算明君,心有餘而力不足,性格缺陷導致他做個守成之君沒問題,但是在要挽大廈將傾的明王朝,能力不夠,加上重用東林黨,東林黨中良莠不齊,一個王朝的覆滅不完全是皇帝的昏庸,是多方面的因素綜合的結果。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千島湖魚大胖2020-09-15 15:50:14

首先明朝雖然沒有亡於閹黨,不代表他們對此沒有責任。正式因為他們對於吏治和武備的破壞而為明朝滅亡埋下禍根。但明亡可不僅僅是閹黨的責任,雖然這些閹黨把持朝政、但他們大多是遵循皇帝的意志行事,在他們權勢滔天時至少是在做事的,至少能把皇帝的意志落實下去。

而明朝廷裡那些貪官汙吏、那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可是抱著這明朝天下是你們老朱家的,我們幹嘛為此拼死拼活得勞碌。當然是能貪就貪、能不作為就不作為。特別是那些嘴裡滿是仁義道德、心裡全是金錢利益。

同時崇禎並不是個明君,他可能是個不錯的人、或許是個不錯的領導、一個不錯的皇子、一個不錯的王爺。但他絕對稱不上明君、連個“不錯的皇帝”都稱不上。這無關他個人品格和操守。

重點在於他沒有這個能力、沒有舉重若輕的能力、沒有高屋建瓴的大局觀、沒有謀布深遠的戰略思維,他或許有一些判斷能力、或許有一些處事能力。但這遠遠不夠。因為他那個位子叫做“皇位”、因為是治理萬萬百姓的最高領袖。而在明末那個大環境下,對他的要求又比和平時期高上好幾個檔次。除非他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樣的人物、否則他最多能做的只是讓明朝再多活幾年而已。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江上俠chenxiliang2021-01-15 15:47:36

晚明太監魏忠賢在天啟年間害死一大批東林黨人。17歲崇禎皇帝登基當年,魏忠賢被彈劾十大罪狀。崇禎帝下旨處死,魏忠賢自知罪孽深重,自縊身亡。崇禎至明亡時執政有17年。明亡與魏忠賢毫無關係。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赫本人才2020-05-13 21:31:15

當最後一根稻草放下,大象轟然倒塌,但大象不是被一根稻草壓死的!

明朝的滅亡,責任不在魏忠賢,也不在崇禎,而在於前幾位挖坑的皇帝:

豹房皇帝——正德,這老鐵一天天的帶頭髮展娛樂專案,不搞國政,各種胡鬧,最後落水而死。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修仙皇帝——嘉靖,修仙幾十年,大興土木,透支國力,土地兼併嚴重!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女真崛起的功臣——萬曆,萬曆殺了張居正,把張居正的變法策略全廢了,然後30年不上朝,懶政怠政,女真由此而崛起!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木匠老鐵——朱由校,這老鐵不管國事,天天抱著木頭不放,任用魏忠賢,任由魏忠賢和東林黨爭鬥而不加抑制!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

沒有在魏忠賢手裡滅亡,是因為還有木匠老鐵鎮壓著在!宦官勢力和文臣勢力保持著微妙的政治平衡!

在崇禎手上垮臺是因為崇禎太操切,過於急躁極端,根本不懂得尋找平衡,只會死幹蠻幹,用人不信,多疑猜忌!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83年的馬爹利2020-05-14 05:08:55

魏忠賢就是一個白手套,不明所以的人以為他是大奸臣,讀歷史要細心的讀,而且要符合和整個歷史發展的規律,明朝的衰敗,從政策以及人口結構出現重大的衝突,更重要的是,帝王的用人之道出現了重大問題,性格的缺陷

為什麼明朝在閹黨魏忠賢手裡沒有滅亡,而是亡於明君崇禎之手?河東來2020-05-13 06:51:54

根本原因是魏忠賢這些太監特務機構人員是明王朝皇室的忠實走狗,他們為主政的皇帝撕咬獵物,內心對皇室忠心耿耿。

漢王朝與明王朝的起源都是儒家,只不過是地位比較低賤的“小人之儒”,由於擔心人家的看不起,所以統治之初一般都要進行“分封”,這與平民分家是一個思想,只不過這個家要大一些,是“以國為家”的概念。

要統治天下,“小人之儒”的威力不夠看,他們必須找其他勢力形成聯盟,漢王朝的劉邦尋找的聯盟是道家力量,代表人物是呂雉,他們還組建起了家庭,實際上,呂雉應該是歷史上第一個道家女皇帝,只不過她沒有名義上改國號而已(司馬遷的《史記》中,呂雉是列入帝王性質的“本紀”系列的)。

明王朝的朱元璋選擇的聯盟是高階儒家,文士儒家的力量,代表人物胡惟庸,他們骨子裡面還是免不了有些看不上朱元璋這些“草莽”,朱元璋為了打擊這些思想上的敵對,就開始大開殺戒,同時引入了太監特務機構的力量協助對文士儒家進行打擊。

究其原因,這深刻的反映了魯迅先生總結的那個著名的觀點,弱者揮刀,揮向更弱者,比“小人之儒”地位更低下的就是“閹宦之人”,他們對於代表“小人之儒”的皇權,是徹底心悅誠服的,因為“小人之儒”是他們的“衣食父母”。

他們的地位已經低無可低,沒有後代,只有今生享有榮華富貴,而文士儒家是根本看他們不起的,所以他們對讀書人天生就有一種報復心理,正好與“小人之儒”的皇權各取所需,太監對明王朝的皇室也是最忠誠的,故此,在李自成功破北京城時,陪伴崇禎皇帝上吊自殺的,是當時的太監特務頭子王承恩,而文士儒家的代表,東林黨人的領袖錢謙益則投降了功破北京城的滿清。

是不是很諷刺,一個低賤的“閹宦之人”比“文壇領袖”更有氣節?!

所以,崇禎皇帝的滅亡,在於他自認為自己可以代表整個儒家,但是在文士儒家東林黨人的心目中,他們卻始終認為明王朝的皇帝只能代表“小人之儒”,崇禎皇帝為了顯示自己對東林黨人的寬厚,自斷臂膀殺掉魏忠賢的行為,並沒有得到東林黨人的徹底效忠,在其死前,崇禎皇帝親自到魏忠賢墓前重新厚葬,表達自己作為皇室代表卻忘卻根本的悔恨,上吊之前發出“諸臣誤我(讓我毀去明王朝生存的根本)!”的感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