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塔的來歷?醉夢九州2022-09-29 16:08:01

天中塔,位於揚州市南門上三汊河西岸(舊制邛江縣西南20裡)高旻寺。當代重建之清塔。

塔建設於順治八年(1651),時兩河總督吳惟華於三汊河岸籌建七級浮屠,以紓緩水患,名曰“天中塔”。順治十一年(1654)秋塔成,復於高旻寺塔左營建梵宇三進,是為“塔廟”。“寶塔一層燈一層,燈光直上天光下。一更二更燈初紅,照見隔水清芙蓉。十里五里燈尚見,明星隱約疏林中。”

塔曾於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建,倒塌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據昭月和尚的《天中塔記》所載,乾隆三十六年夏天,寺僧發現天中塔層層滲漏,即向河督高晉、鹽憲季質穎稟告。二官隨即委託兩淮運憲鄭大進於七月初三日到高旻寺勘查,制定維修方案和預算。但七月五日突然颳起一場風暴。將塔頂中柱吹斷。金頂、輪套等件盡行墜落,層層打損塔身。當年,兩淮鹽商就集資重新修建。新建工程從十月初三興工,十二月初八鑄造仰蓮輪套和金頂。次年二月初十日豎立塔心中柱,三月十七日上頂合尖,歷時 半年,新塔建成。到道光二十四年(1844),新塔再次倒塌。天中塔自順治十一年建成到乾隆三十六年倒塌,其間經歷一百一十七年;第二次建成到道光二十四年倒塌,其間經歷七十三年。總計前後天中塔存世共一百九十年。至當代重建前,天中塔一直未能復建。

天中塔復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 建成後的天中塔為仿清風格,鋼筋混凝土建築結構,木質斗拱與屋面樑架,八面九級,高八十八米(一說高七十二米),塔身鑲嵌石刻法華經一部。全塔供72尊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