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問湖北巴東的古時用名?喜氣宇宙2022-07-23 07:26:36

巴東,古名為“巴”,主要分佈在今川東、鄂西一帶。相傳周以前居武落鍾離山(今湖北長陽西北)一帶,廩君為著名首領,後向川東擴充套件。周武王克殷,封為子國,稱巴子國。

春秋時與楚、鄧等國交往頻繁,對鄂西、川東的開發有重要貢獻。

周慎靚王五年(前316年)並於秦,以其地為巴郡。族人在川境的,部分稱板楯蠻;南移到今湘西的構成武陵蠻的一部分;先後移到今鄂東的,東漢時稱為江夏蠻,兩晉、南北朝時稱五水蠻。

東漢建安六年(201年)改固陵郡置。治所在魚復(復)(今重慶市奉節縣東,三國蜀漢改永安,晉複名魚復)。轄境相當於今四川開縣、萬縣以東,巫山西部以西的長江南北和大寧河中上游一帶。劉璋分巴郡置巴東屬國。治所在涪陵(今四川彭水)。轄境相當今四川東南部的黔江、彭水、武隆、酉陽等縣地。建安末劉備改其為涪陵郡。

隋開皇初廢郡,隋大業時又曾改信州為巴東郡。三國時為蜀漢東部門戶,有重兵屯守於此,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置巴東縣。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歸州,轄秭歸、巴東二縣,治所在秭歸。天寶元年(742年)改置巴東郡、治秭歸。乾元年(758年)復置歸州。

宋代仍名歸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為歸州路,隸湖廣行中書省,十六年(1380年)降為州。

明洪武九年(1376年)廢歸州置秭歸縣,此時巴東縣隸夷陵州(治所在夷陵,即宜昌)。十三年(1380年)復置歸州,轄興山、巴東二縣。

清順治五年(1648年),改“夷陵”為“彝陵”。

清雍正七年(1729年)升歸州為直隸州,轄長陽、興山、巴東、恩施四縣及容美、龍潭19個土司。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為宜昌府,改彝陵縣為東湖縣併為宜昌府治所,領東湖、興山、巴東、長陽、長樂5縣及歸州、鶴峰2州,隸屬荊宜施道。歸州降為縣級州,此時巴東縣隸宜昌府。

民國初年(1912年)廢府、州建制,實行省、道、縣三級制,巴東縣屬荊南道。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巴東縣從宜昌行政督察區劃入恩施行政督察區,恩施地區始為8縣之治。

1949年,屬恩施專區。

1970年,屬恩施地區。

1983年,屬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治所在恩施)。

1985年,籌備建立三峽省,巴東縣是三峽省(籌)的行政區劃範圍。

1986年,放棄三峽省籌備,仍屬湖北省鄂西自治州。

1993年,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詢問湖北巴東的古時用名?使用者12266814332000142019-11-05 09:56:05

巴東,古名為“巴”,主要分佈在今川東、鄂西一帶。相傳周以前居武落鍾離山(今湖北長陽西北)一帶,廩君為著名首領,後向川東擴充套件。周武王克殷,封為子國,稱巴子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