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時光漫行2020-04-29 16:45:21

有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該是多麼經典。而這樣的經典,有多少人在讀,就有多少人誤解,語言的理解,和一個人的知識儲備以及認知有關,和一個人所處環境,自己的心境也有關,有爭議在所難免。有爭議的句子很多,但是我覺得,開篇“學而”的爭議雖不是最大,但是最重要,特別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因為既然是開篇,就尤顯它的重要。如果一知半解,那以後的學習就會有很多困惑。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這句話到底什麼意思?有人說是學習並不斷練習實踐,有人說比對現實進行學習。都對,但是並不全面。它的意思應該分幾個方面。第一,學習知識,並不斷練習,鞏固加強;第二,學習知識並放在實踐中檢驗,對照;第三,學是個過程,無論學什麼,都還要習,並且是“時”習。時下,現時的習。這樣來獲得真知。

可以說,這一句話是對學習的概括,也是告訴後世讀《論語》的人要根據自己“時下”的情況來理解學習。這就好比解《易》,都是根據時間變動的,時空不同,事物的形態也就不同,對事物的解釋就不一樣,道理不同。可以說,《論語》是給了一個基層框架,一個大綱,人們應該根據現時,現世情況來學習理解,豐滿知識。也告訴人們,學的過程中,要比對現實,不能為解釋而解釋。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

這句話如何解

既然說了要比對現實,現時來解釋,就好說了。人們學習知識是有分類的,一類就是記憶性的,經驗性的,熟能生巧型別的。這一類就是要不斷地練習。就是時常拿來練習練習。還有一些,不是靠練習的,而是要悟,就是在實踐中,比對當下進行學習總結,然後還得自己加工創造。具有創造性的思維,知識就不是時常練習。

另外一個就是,與時俱進地學,與時俱進地習。這樣在讀《論語》時,就把裡面的理論,道理,比對現時的事物,去做出合理解釋。道理總不能一直都放在紙面上,也不是拿來吹的。總得落地,放到現實中。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宇沃佳嘉手工水餃2020-04-24 20:15:10

孔子曰:天下唯小人與女人難養也。是論語爭議最大的一句話。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阿杰在日本2020-04-26 05:18:15

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應該是這一句: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對這句話理解的不同,直接影響到了對孔子思想的評價,可以說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不可謂不重大。

首先,我們看一下這句話的出處以及上下文。

這句話出自《論語·泰伯篇》。上下文如下: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首先對於這句話的斷句,就有多種意見。而根據斷句的不同,理解起來當然也就各不相同。下面讓我們分別來看一下。

第一種,斷句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解釋為:可以讓老百姓按照當權者指引的道路走就行,但不必或不可讓他們知道為什麼。

自古至今持這種觀點的人居多,而且這種解釋也直接導致了後世對孔子思想的批判。因為這種解釋很容易被引申理解成,當權者只有採取愚民政策,才能更好的統治百姓。而一旦民智開化,就變得不好統治了。

第二種,斷句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解釋為:老百姓若可以任使,就讓他們盡力發揮;若不可以任使,就透過教化讓他們明理。

這種解釋是近現代學者提出來的,代表人物有臺灣學者南懷瑾,大陸學者王蔚等。與第一種解釋成愚民政策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說完全相反。按這種解釋,反而說明孔子的政治主張不但不落後,反而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因為孔子認為當權者治理天下時應該審時度勢,根據百姓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百姓普遍素質較高,就充分發揮民眾的力量任使他們。如果民眾文化程度認知能力較低,就透過興辦教育教化民眾使他們的素質提高。

第三種,斷句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解釋起來與上述第二種相近。只是對“可”字的理解不如第二種解釋清晰,略顯模糊。這裡就不再贅述。

第四種,斷句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解釋為:如果老百姓可以被任使,放任自由是不可以的,必須加以引導。

這種解釋偏於中性,不像第一種和第二種解釋那樣顯得有些極端,並且容易產生爭議。

當然還存在一些其他的斷句和解釋方法,但觀點不具有普遍性,這裡就直接略過了。

那麼,以上幾種解釋究竟哪種才更符合孔子的原意呢?這個問題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漢代以前是什麼情況我們已無從知曉。但至少從三國時代何晏編撰的《論語集釋》開始,持第一種解釋的人是主流。只是古人沒覺得這種思想有什麼錯誤。因為他們認為治理天下本就是隻有聖賢才能做到的事情,而聖人之道深遠,不是普通百姓能夠理解的。反倒是進入近代主張人人平等,人們對這種理解開始反感甚至詬病起來。甚至直接演變成了對孔子思想的批判,甚至發展成對整個傳統文化的否定,使得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也產生了斷層。

但從孔子一生開辦教育,主張仁政倡導仁義禮智信的行為來看,肯定不會是一個一味主張愚民的狹隘學究。因此如果僅僅因為孔子個別觀點的一些爭議,就全盤否定儒家思想乃至牴觸整個傳統文化,肯定是不可取的。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Sunny02212020-04-27 11:37:32

我認為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一,有人認為孔子這句話體現了孔子仁愛思想,為齊景公描繪了一幅朝廷君臣和諧,家庭父子和諧的美好景象。在這個和諧奴隸制度裡,君王關懷愛護臣子,教育指導臣子,臣子忠心耿耿,敬畏君主。父親愛護關心兒子,給予諄諄教導,兒子聽從父親的教導,孝敬父母。君臣父子,各有各的義務,各有的規範。認為這是孔子不留情面的批評齊景公喪失君德,荒淫無度的生活。

這種認識,顯然是儒家學者一廂情願,帶有明顯的不顧一切美化孔子的傾向。

二,也有人認為這反映了孔子實施禮治社會的政治理想。一個社會必須尊卑有別,上下有序,才符合孔子的政治理想。這個理解,體現研究者抓住了孔子克己復禮的思想特點。

三,還有人從社會政治結構的角度在理解孔子這句話中意思,他認為孔子這句話是要用父子關係來界定君臣關係。也就是說君臣關係,是從天然的父子關係引申而來,君王要有君王樣子,像父親一樣愛護臣子教導臣子督察臣子,臣子要像敬畏父親一樣敬畏君王,忠於君王,服從君王。我覺得這樣理解,論者很好把握住論政的要點,確定誰處於尊貴的主導地位,誰處於絕對服從的地位;誰可以無償享用他人奉獻,誰必須向身處高位的奉獻財物和忠誠。這就是政治。看來齊景公比我們一些學者更具有慧眼識珠的能力。齊景公聽完,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但有人認為,我們這樣理解實在是誤會了孔子,孔子其實是在批評齊景公,喪失君德,荒淫無度的生活態度。我認為這是儒家學者的自說自話,毫無根據的美化孔子。孔子其實是一個有話直說,有一說一的人。他崇尚當官身居高位,反對學生學習農藝園藝,他必定會明確說出,一吐為快。請讀一讀樊遲學稼,就一定會明白,我也是實話實說,絕沒有黑孔子的意思。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你看說的多麼清楚。知道孔子的個性,我們就不會隨意地狗尾續貂了。如果孔子真是批評齊景公他是絕不會”引而不發”,沒有下文的。但是《論語》這是一部空前絕後的聖典,每一句都是“孔聖人”對華夏子民的諄諄教導!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未已齋主2020-04-29 11:11:08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孔子《論語》中的學說、思想無疑對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貢獻。但同《論語》中肯定有一部分糟粕,我覺得其中最有爭議的一句話就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在中國歷史上負面影響是很大的,小人當然是被人們厭惡的,可是女人作為社會的半邊天,為什麼要和小人等而視之?如果沒有女人,還會有人類社會嗎?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情華文苑2020-09-24 17:48:25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爭議最大。

孔子是至聖,《論語》很經典,我是小人物,但是針對論語中的孔子語錄,也想表達一下有爭議的觀點。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無非就是說,你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

這是一種推己及人的說法,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沒有毛病的。

但深究起來,就經不住推敲了。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

自己不喜歡的,就一定不要給別人嗎?未必。因為有時你不喜歡的,恰恰是別人喜歡的。

比如別人給你買了一件衣服,款式和顏色你沒有相中,或者衣服的尺碼不對,你根本穿不上,而你想退退不了,想換換不了。

而你身邊的親朋好友,也許就對這個款式和顏色情有獨鍾,而大小也合適,這個時候你把衣服送給他,他一定很高興。

再比如你原來喜歡穿的衣服,現在不喜歡了,或者因為體型的變化已經穿不上了。

扔掉吧,怪可惜的,所以就可以把它捐給希望工程,或者送給家境比較貧困的家庭,你這種做法叫雪中送炭,受助者一定會感激你的。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

自己喜歡的,就可以施於人嗎?不見得。因為人的喜好不一樣,你喜歡的別人未必就喜歡。

比如,我在公交車上就看到過這樣一幕:一箇中學生用手機聽著流行音樂,邊聽邊手舞足蹈,而且音量特別大。車上的乘客紛紛投去厭惡的目光,最後一位老大媽實在忍不住了,在她的勸說下,那個小夥子才戴上耳機聽。

還有一次,我參加同學聚會,在酒桌上,有一位同學口若懸河,淨講一些葷段子。開始的時候,其他同學還能陪個笑臉兒,後來看他說起來沒完沒了,而且越說越來勁兒,一些女同學不約而同的離開了酒桌,後來男同學也沒剩兩個。

好好的同學聚會,弄的不歡而散。

所以,是否要施於人,不取決於己所欲,而應取決於人所欲。

做事不能只考慮自己是怎麼想的,更要考慮別人是怎麼想的。

凡事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你就會在人際交往中深受歡迎,處於不敗之地。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

@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樂亭故鄉人2020-04-26 08:38:26

學而時習之,其中對“習”字的理解,一說應解讀為複習,一說應解讀為實踐。我偏向於後者。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施東方2020-04-26 19:25:50

《論語》中爭論最大的一句話我認為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幼時學《論語》,老師對這句話的解釋是:”學習要經常溫習和複習己學到的知識,這不也是一件快樂的事嗎?“學生時代,與老師所說為行為指南,確也有過時時溫習書本知識的事,以為勤學乃學生之本。但學習的過程並不完全充滿快樂,反而被學業所累,常感疲憊和痛苦。稍有懈怠,甚至被家長、老師痛罵和呵斥。老實說,“不亦樂乎”未嘗,痛苦不堪常擾。於是總覺得孔老夫子不察人情,說話不負責任。

及長之後,對夫子這句話有了新的認識。這句話應該理解為:把所學知識放到生活實踐中檢驗,發現書本知識可用於生話實際並從中獲益,那是很快樂的事。比如,你從書本上學到如何製作捕鼠夾,你照著書本知識製作一個,果真捕到了老鼠,你是不是很快樂?

盡信書不如無書。總之,對古人之言、對傳統文化,各人理解不盡相同。但抱著思考與辯證的思想去讀書,才是正確的態度!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錢塘漁翁12020-04-25 19:39:47

我認為在論語中,再沒有比孔子在齊國和齊景公談論“政治”的那幾句話更具爭議的了。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一,有人認為孔子這句話體現了孔子仁愛思想,為齊景公描繪了一幅朝廷君臣和諧,家庭父子和諧的美好景象。在這個和諧奴隸制度裡,君王關懷愛護臣子,教育指導臣子,臣子忠心耿耿,敬畏君主。父親愛護關心兒子,給予諄諄教導,兒子聽從父親的教導,孝敬父母。君臣父子,各有各的義務,各有的規範。認為這是孔子不留情面的批評齊景公喪失君德,荒淫無度的生活。

這種認識,顯然是儒家學者一廂情願,帶有明顯的不顧一切美化孔子的傾向。

二,也有人認為這反映了孔子實施禮治社會的政治理想。一個社會必須尊卑有別,上下有序,才符合孔子的政治理想。

這個理解,體現研究者抓住了孔子克己復禮的思想特點。

三,還有人從社會政治結構的角度在理解孔子這句話中意思,他認為孔子這句話是要用父子關係來界定君臣關係。也就是說君臣關係,是從天然的父子關係引申而來,君王要有君王樣子,像父親一樣愛護臣子教導臣子督察臣子,臣子要像敬畏父親一樣敬畏君王,忠於君王,服從君王。

我覺得這樣理解,論者很好把握住論政的要點,確定誰處於尊貴的主導地位,誰處於絕對服從的地位;誰可以無償享用他人奉獻,誰必須向身處高位的奉獻財物和忠誠。這就是政治。看來齊景公比我們一些學者更具有慧眼識珠的能力。齊景公聽完,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但有人認為,我們這樣理解實在是誤會了孔子,孔子其實是在批評齊景公,喪失君德,荒淫無度的生活態度。我認為這是儒家學者的自說自話,毫無根據的美化孔子。孔子其實是一個有話直說,有一說一的人。他崇尚當官身居高位,反對學生學習農藝園藝,他必定會明確說出,一吐為快。請讀一讀樊遲學稼,就一定會明白,我也是實話實說,絕沒有黑孔子的意思。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你看說的多麼清楚。知道孔子的個性,我們就不會隨意地狗尾續貂了。如果孔子真是批評齊景公他是絕不會”引而不發”,沒有下文的。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笑談古今事兒2020-04-26 08:38:47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是否性別歧視?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開心果1659313052020-04-24 10:32:30

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話爭議最大。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真相很簡單2020-04-25 10:24:57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其實,這句話,男人沒覺得有什麼過分的,但是,女人們不幹。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環評紅樓2020-04-25 20:58:37

我覺得“毋友不如己者”這句話爭議最大。很多文字的解釋是,不要與不如自己的人交往。但這與孔子的“仁者愛人”思想背道而馳,孔老夫子怎麼會有這樣的看法呢?他一直倡導“三人行,必有我師”。現在我們看到的行教圖,孔子始終是雙手在前,躬身微笑的形象。因為孔子身高是1。93,個子很大,一般人在他面前,就是個“仰天”派。

這句話在《論語》一書中出現了2次。一次是《學而》篇的第8章,“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在《子罕》篇第25章,又重複出現一次。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天極學宮2020-04-25 23:54:02

由於歷史和時代的不同。

目前爭論最大的一句是:《論語-陽貨》篇25章,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則不遜,遠則怨。

最大的爭議就在於,是不是孔子過度歧視女性,當然對這句論語的翻譯,也是爭議的焦點。

一般理解”女子”是指廣大的婦女同胞,朱熹將”女子與小人”理解為“臣妾”也有其一定的道理。

那麼,孔子對女性是不是有歧視呢?在論語當中有”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婦人之仁”,可見當時的孔子的確沒有男女平等的理念。

關於這個問題,以現代人的視角和眼光去評判孔子的價值觀,很顯然是不成立的,至少是有侷限性的。

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超越他時代的侷限性,孔子即使再偉大,他也不可能超越所處的時代。

當代人用這句話來批判孔子批《論語》,有他的道理,但也沒有太大的必要性,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可以了。

至於百家講壇的某位大咖,當年解釋”小人”是小孩的意思,也就是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女人和小孩比較難相處,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因為在先秦時期,小人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有道德瑕疵的人,而是指平民或者是庶民,在古漢語當中,稱小孩一般是“小子”、“子”,從來不會用小人這樣的詞語。

至於有把”女子”解讀為”汝子”的,於是這句話就變成了孔子對他的某個弟子說,”就是你和小人難對付”,也不是很有說服力。

而歷史上論語當中最有爭議的一句話是。第1篇《論語-學而》的第8章。“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改”。

李澤厚楊伯俊都把他翻譯為:”沒有朋友不如自己,如果有過錯就不怕改正他”。

古人一開始也是這麼解釋的,就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應該和比自己更強的人做朋友,這是對自己的一個激勵和提攜。

換言之,你的朋友水平跟你差不多,或者說你的朋友都比你差,就如同我們下棋,總是和水平低的人玩,那你會變得越來越差。

最早對這個問題提出質疑的是蘇東坡,他是一個聰明人,他說如果每個人都只想和比自己更強的人做朋友,那麼比你強的人,他也是這樣想的,你比他弱,他也不和你做朋友,因此所有人就都沒有了朋友。

後來有人打圓場說,孔子話的意思是不要去主動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這就又帶來一個新的問題,那不如你的人主動和你交朋友,你怎麼辦呢。

又有人打圓場說,孔子的意思“不如己”是說道德品質,而不是能力技能,但是從孔子的話裡,好像看不出這一層意思。

倒是有一種解釋,相對比較說得通,說這個”如”是“相似”的意思,也就是說不要和那些與自己不同的人交朋友,要儘量和自己相似的人交朋友,當然這裡可以是價值觀也可以是技術技能等等,這符合了現代社會學所說的吸引力法則。

還有一種說法,我覺得更可靠一些。這個”如”應該是通假字,通的是”恕”,是寬恕的意思,”無友不恕己者”,也就是不要和那些不能夠寬恕包容理解你的人做朋友,朋友之間應該是相互包容理解的,這個解釋也和後面跟著的那句話“過則勿憚改”相呼應,就是你的朋友指出了你的錯誤,包容了你的錯誤,但並不意味著你就不改正錯誤,而是應該勇敢的否定自己進行修正。

至於孔老夫子當年到底是什麼意思,現在也無從查知。

這種爭論將會長期的存在。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佟惠軍2020-04-26 16:48:47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木旦鳩茲2020-04-26 10:49:31

學而時習之,現在普遍理解是溫習,但古本顯示是四書五經要不斷預習!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執大象者2020-04-24 22:22:42

1、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質疑:孺悲是魯國國君的兒子,不知何因孔子這樣討厭他,裝病不見也就算了,傳話的人剛出去,就又彈又唱,實際上告訴他自己沒有生病,就是不想見他。這似乎與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思想有衝突。

2、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

質疑:孔子17歲時,想借季氏宴請魯國士人的機會,確認自己出身於士的身份,但被擔任季氏家臣的陽貨轟了出來,從此孔子憎惡陽貨。陽貨想見孔子,說明對孔子有了新的認識,而且還送孔子小乳豬。但孔子卻特意等到陽貨不在家,才去拜謝,有點耍弄人的味道。

3、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這一大段話。

質疑:父母去世,“喪之以禮”無可厚非,但三年時間守在墳頭,吃稀粥、枕土塊,這樣人為折磨,卻有作戲之虞。而且這一傳統後來演化為對喪事大操大辦,也成為中國人陋習。

僅舉三例。從個體上說,似乎難以理解,但放在孔子生活的時代和他整體的思想中,又可以理解。總之是瑕不掩瑜。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使用者60337939062020-04-30 08:38:07

唯小人與女孑難養也,應改唯小人與曖男與貪財的女子難養也。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陳家森5302020-04-25 12:51:20

“論語”最有爭議的一句話可能就是朋友們說的孔子說唯女子和小人難養這句話,特別是女子。當然對於這句話也有不同的看法,有學者就說這是孔子在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說的,是對一件事說的,被弟子記錄了下來,並不是對婦女的不敬。但是很多人還是不同意孔子說這樣的話!學術界對這句話也無定論!

你認為《論語》中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句?三度說事2020-04-24 16:19:24

那當然是:“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按孔子原意:“只有女子與小人是難以共處的,與他們親近,他們就無禮,對他們疏遠,他們就抱怨。”

無論這話有什麼特定的社會背景,都讓中國女子千百年來,在這句話下飽受著傳統糟粕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