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長城與九邊圖與漢長城又發生了哪些變化?不吃也長肉2022-02-09 13:53:53

秦漢長城主要是夯土、磊石做成的,明長城則是城磚建造的。這是他們的最大不同,秦漢長城也因為其建築材料問題,經歷兩千多年風雨,留存不多

第一,雛形階段。事實上,我國修築長城的歷史非常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西周王朝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獫狁的襲擊,曾修築連續排列的城堡以作防禦,這些連續排列的城堡,可以說長城的雛形。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兼併,戰爭頻繁,隨著戰爭的頻率和規模越來越大,許多諸侯國擔心鄰國搞突然襲擊,所以就在邊境修建了關、塞、亭、障等守備措施,後來又將這些守備措施用城牆連線起來,這就是最早的長城,史學家們習慣於將諸侯國修築的長城稱為“先秦長城”。

和現在我們看到的長城不同,先秦長城的特點是遍佈黃河、長江流域的廣大區域,不僅北邊有,東邊、南邊都有,其特點也各不相同。不過秦國統一六國後,春秋戰國時期修建的長城幾乎都遭到破壞,只有少部分被後世沿用。

第二,形成和發展階段。秦統一六國後,為了鞏固統治,抵禦匈奴、東胡等北方遊牧民族的侵略,始皇就讓蒙恬率軍三十萬修築長城,稱之為秦長城。秦長城其實是在戰國時期秦國長城、趙國長城和燕國長城的基礎上修建的,而實際上的修長城,主要是維修以及將秦趙燕三國的長城連線起來,新修建的部分並不多。

漢承秦制,不過西漢初年,倒沒有像秦始皇一樣立即修長城,一直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連續發動多次對匈奴的戰爭,將匈奴驅趕至漠北後,漢武帝才下令修復蒙恬所築的秦長城,又修建了外長城。而漢長城,其實是由舊有的秦長城、新建的河西長城和外長城構成的。

漢武帝之後,到明朝之前,當屬隋朝修建長城的力度是最大的,隋文帝、隋煬帝兩位皇帝先後七次、徵調近兩百萬勞力於北部、西北部修築長城,修建的目的是為了對付漠北突厥的南下侵擾。隋長城的特點和秦、漢長城類似,只不過將更多的地方連線起來,而且對於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也更有幫助。

第三,成熟階段。我們現在看到的長城,其實是明長城,自立朝起,北方的蒙古人一直都是明朝的一大威脅,所以自朱元璋開始,明朝的統治者就特別關注北方邊防建設,以長城為依託,採取了諸如置衛所、修城池、建烽堠、屯重兵和守隘口之類的措施,並且在永樂遷都至正德年間,明朝統治者還在長城周圍設立多個軍事重鎮。而從嘉靖開始,為了加強京師的安全指數,明朝便開始大規模修築長城,增建了煙墩、烽堠、戍堡和壕塹,將一些地段的土垣改成了石牆,修繕重點是北京西北至山西大同的外邊長城和山海關至居庸關的沿邊關隘。而現在我們看到的長城,其實就是明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