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黑句本2020-07-21 12:19:39

《資治通鑑·唐紀十》記載:貞觀六年(公元632年)九月,海內晏安,四夷賓服,大唐初顯盛世景象,唐太宗在自己的出生地慶善宮,宴請百官。席間,君臣興致頗高,又是宴樂,又是賦詩,又是一同欣賞《秦王破陣舞》、《九功之舞》。

但隨後發生的一場衝突徹底敗壞了這場宴會的氛圍。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引發這場衝突的是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下頭功的尉遲敬德。因為居功自傲,尉遲敬德的脾氣很壞,宴會上,見有人的席位在他之上,幾杯酒下肚,他勃然大怒衝過去吼叫起來:“你有什麼功勞,膽敢位居我上?”

想來坐在上席的這位也不是隨便捏的軟柿子,見尉遲敬德如此張狂,他沒有硬頂回去,卻也沒有就此給尉遲敬德讓位。

這其實是一種僵持,言下之意,你尉遲敬德固然有狂的資本,但我也有坐在這上席的理由。

看到這一幕,坐在鄰座的任城王李道宗害怕事態失控,連忙湊過去勸諭和解。哪裡知道,尉遲敬德竟揮起硬拳,當場把任城王打的血流如注,一隻眼差一點報廢。

好傢伙!此時的尉遲敬德張狂簡直如虎狼,顧全大局、好意勸和他不買賬,李姓同宗王他居然也不買賬。

那他還能買什麼賬?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將這一切看在眼裡後,唐太宗的反應很有意味,雖然龍顏大怒,但他沒有當場訓斥尉遲敬德,而是拂袖而去,罷宴了。

試想一下,如果唐太宗當場發了飆,而尉遲敬德的張狂又沒有及時收住繼續發酒瘋的話,唐太宗很可能因為盛怒要了他的命。

拂袖而去這個動作,說明唐太宗很有威嚴,但威嚴的同時心裡還是愛護尉遲敬德的。

熄滅一個人的張狂,冷處理有時候比硬打壓更具威懾效果。見唐太宗拂袖而去,尉遲敬德心頭一怔,跟著就被瓢潑冷水澆醒了。

這時候,唐太宗重新出現在了尉遲敬德的面前,並且說了一段極敞亮,而且叫人不寒而慄的話——朕見漢高祖誅殺功臣,內心很是痛恨這種做法,因此想與卿等共保富貴,使子孫綿延不絕。然而卿等身居高位卻數次犯法,於是知道韓信、彭越被誅殺,並非漢高祖的罪過。國家綱紀,在於賞與罰,即使是非分的恩遇也不可以數次得到,希望你好自為之,修身約束,不要留下後悔!

遇到一個好君王,是一個臣子的福分!劉邦雖然並非嗜殺之君,但對功臣也沒有做到推心置腹、治病救人。反觀唐太宗,這段話很顯聖明君王的風範,前車之鑑很敞亮地擺在你面前,叫你不寒而慄是肯定的,但他同時也誠摯地給你開出了藥方,只要你按照藥方來,榮華富貴肯定可保,如果你還是不能幡然醒悟,脫胎換骨,那就休怪了。

聊這段歷史,多數的視角都在講尉遲敬德隨後的陡變——由一個居高自傲的功臣變成了一個懼而束己的智臣,其實這裡不僅有尉遲敬德的悟性,也有唐太宗的德性。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但即便君王再有德性,臣子再有悟性,君臣博弈也不是一席話就能徹底落地了,一針見血之後,君王肯定還要不停地敲打,而臣子也必須一直如履薄冰下去。

唐太宗和尉遲敬德之間就是這樣。

其中有兩件事在歷史上很有名。

一次,唐太宗要把自己的公主嫁給五十五歲的尉遲敬德。

唐太宗這一手同樣很高明,一方面是示恩,另一方面卻也是看尉遲敬德是否謙恭。

如果尉遲敬德接納了,那就說明他腳底下踩的不再是薄冰了。

還好,尉遲敬德的醒悟是徹底的,聽到唐太宗這麼說,尉遲敬德立刻跪地叩首,先謝恩,再拒絕——臣妻室雖然出身卑微,但與臣共貧賤、同患難已幾十載。再者,臣雖不學無術,但也知道古人“富不易妻”的道理,所以迎娶公主一事,實在非臣所願。

唐太宗聽了,微笑頷首,不再提嫁公主事。

另一次,唐太宗無中生有地對尉遲敬德說,有人說卿要謀反,這是為什麼?

尉遲敬德沒有辯解,而是一口承認,臣謀反是實!

說完,尉遲敬德就脫下衣服放在地上,一邊叫唐太宗看他身上的傷疤,一邊說,臣跟從陛下征伐四方,身經百戰,如今身上存有的都是刀箭傷痕。如今天下已經安定,難道還要懷疑臣謀反嗎?

這一席話說得唐太宗流淚了。

有這樣的敲打,君臣關係漸入佳境,唐太宗終於放心了,尉遲敬德更加束己了。

《資治通鑑·唐紀十六》記載:顯慶三年(公元658年)開府儀同三司、鄂忠武公尉遲敬德去世,善終。

司馬光評價說:“敬德晚年閒居,學延年術,修飾池臺,奏清商樂以自奉養,不交通賓客,凡十六年。年七十四,以病終,朝廷恩禮甚厚。”

十六年基本不跟人交往,在家自個玩自個的,這是活明白了——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文蹤旅跡2019-03-12 18:15:34

人往往不會敗在疆場而卻倒在了名利場。

因為居功自傲,尉遲敬德和同僚的關係緊張起來。

李世民曾經問他:為什麼總有人說你要謀反呢?

我跟隨您南征北戰,從無二心。天下安定了,您卻懷疑我要反你。尉遲敬德覺得很是冤枉,他脫下衣服,胸脯一拍,露出傷疤。

李世民眼眶潮溼,“我如果不信你,何必給你說這些呢。”

632年(貞觀六年)九月二十九日,李世民在長安城搞了一次國宴。

尉遲敬德應邀從同州趕回長安城出席這次宴會。皇帝沒有忘記他,按說他應該很是高興,但宴會的座次安排惹起了他的怒火。“汝有何功,合坐我上?”尉遲敬德對在他上位的同僚發怒了。城王李道宗出面勸解,沒想到尉遲敬德對李道宗大打出手。

一場本來喜氣洋洋的聚會,讓尉遲敬德攪局了。

李世民很生氣地說:高祖劉邦時代的功臣很少善終,我曾經責怪高祖的無情。我當上皇帝之後,盡力讓大家能夠平安順達。而你總是違規犯法。現在我才理解韓信、彭越為什麼會被殺戮。

尉遲敬德一聽這話,連忙跪地謝罪。之後,他逐步退出江湖,不問世事。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朝文社老張2020-07-27 22:17:45

貞觀六年(公元632年)九月,李世民到了慶善宮,這是李世民的出生地,於是心生感慨,擺開宴席,臺上載歌載舞,臺下群臣就坐,高談闊論。

本來是一樁好事,時任同州刺史的尉遲敬德也參加了宴會,正是因為尉遲敬德,給這熱鬧的宴會潑了一勺冷水。宴會的座位有排序,按照尉遲敬德的功勞,應該坐在最前面,但前面卻已經有人在座,尉遲敬德勃然大怒,當著眾人和皇帝的面吵吵起來:“前面的你有何功勞?竟敢坐在我前面!”

尉遲敬德可謂李世民的心腹愛將,投靠李世民之後那是盡心盡力,多次救過李世民性命,更是在戰場之上屢立戰功,在玄武門之變上也是立下首功。

所以尉遲敬德才敢仗著功勳,在宴會上大放厥詞。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任城王李道宗在旁落座,看到尉遲敬德情緒激動,就像這勸說兩句,別把事情搞大。尉遲敬德卻不領情,他輪起拳頭對著李道宗就是一拳,差點把李道宗的眼睛打瞎。這可是宴會之上,李世民就在不遠處,看到尉遲敬德如此無禮,心中也是十分不悅。

李世民找了尉遲敬德,對其道:“朕見劉邦曾經大肆誅殺功臣,感覺劉邦太過殘忍,朕想同你們共享富貴,然而你身居高位卻屢次違規、觸犯法紀,現在想來劉邦誅殺韓信、彭越,並非全是劉邦的過錯。朝廷有法律條例,賞罰都有明文規定,不可能為了你屢次開脫,希望你好自為之!”

李世民沉穩老練、城府極深,哪怕心中發怒,臉上也不顯現出來,但這次李世民明顯是在嚴厲警告尉遲敬德。意思很明顯,如果你再不收斂,韓信、彭越就是你的前車之鑑。

這回大致就是尉遲敬德最後一次撒野,從此尉遲敬德也開始夾著尾巴做人。

那麼為何要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一、李世民善於恩威並施

李世民看人很準,而且有極為高超的馭人之道,

之所以他能成就如此霸業,是為千古一帝,跟他善於用人有很大關係。

李世民不同於其他皇帝,他手下的幾乎都是真心為他賣命,不論是外出征戰,還是發動政變,幾乎是李世民指哪打哪,從不拖泥帶水。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為唐帝國立下過大功,為此也得到應該有的地位和賞賜,這都是次要,主要的是李世民還要對其有多次敲打,一方面加以重用,該誇就誇,另一方面要予以警示,令其謹言慎行。

史料記載“上嘗謂敬德曰:“人或言卿反,何也?”對曰:“臣反是實!臣從陛下征伐四方,身經百戰,今之存者,皆鋒鏑之餘也。天下已定,乃更疑臣反乎!”因解衣投地,出其瘢痍。上為之流涕,曰:“卿復服,朕不疑卿,故語卿,何更恨邪!””

一次,有人說尉遲敬德造反,於是李世民就找來尉遲敬德,半開玩笑半認真告訴尉遲敬德,有人說你造反。尉遲敬德已經多次領教過李世民的厲害,他直接脫下衣服,露出身上無數傷疤,李世民看大後觸目驚心,也流了不少眼淚。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以真心換真心,想要屬下給你賣命,就要相信對方,只有讓對方感到領導的信任,這才能達成共識。事實上,李世民的心腸還是比較軟的,尉遲敬德仗著功勳,到處惹是生非,很多情況李世民都忍了,如果換成朱元璋,尉遲敬德估計得死無數次。

李世民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善於恩威並施,胡蘿蔔加大棒,這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二、劉邦殺功臣,手段乾脆,從不拖泥帶水

劉邦這個人亦正亦邪,正事上十分謹慎,但私底下貪酒好色,既可以和屬下稱兄道弟,翻起臉來則直接露出屠刀。劉邦比李世民要殘忍不少,

對於反叛者,劉邦從來不會手軟。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韓信為漢朝的天下立下頭功,如果不是韓信,劉邦可能還在巴蜀做他的漢王,如果沒有韓信,他可能根本就打不過項羽,如果當時韓信聽了蒯通的話,三分天下,那麼劉邦還是個諸侯王。

韓信反叛的時候,劉邦不在長安,蕭何、呂后共同設計殺掉了韓信,而劉邦回來之後,得知韓信已死,根本毫不在意。韓信的結局是夷三族。彭越結局同樣如此,全家被殺,極為悽慘。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李世民用劉邦來警告尉遲敬德,就是要尉遲敬德明白,為非作歹的後果,而且借劉邦的殘忍,還能凸顯出他李世民的仁慈。李世民可以和下屬共患難也可以共富貴,但他李世民畢竟是一國之君,該有的皇帝威嚴他一樣也不能缺。

侯君集和太子造反被揭發後,李世民同樣不想殺,但這事情畢竟是造反,歷朝歷代哪個君主能容許臣子造反?

所以侯君集必須死,這個先河他李世民是不敢開的。

三、尉遲敬德有些居功自豪,誰也不放在眼裡

尉遲敬德可謂李世民手下頭號悍將,不論大戰小戰,尉遲敬德都是衝鋒在前、毫無畏懼,在平定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戰役中屢立戰功。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史料記載“然婞直,頗以功自負,又廷質大臣得失,與宰相不平。”

功勞大了可能就會變得自大、傲慢,況且尉遲敬德的功勞沒有一絲偽裝,都是一刀一槍拼來的。在一段時間內,尉遲敬德仗著功勳經常和大臣們鬧矛盾,其中包括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朝廷高官。

功高震主這句話不知道讓多少武將死於非命,但尉遲敬德一時沒有明白過來,得罪了不少人,還在皇帝面前大放厥詞,所以李世民必須要予以警告。

好在尉遲敬德,在被警告後,很快便醒悟了回來,言行舉止慢慢變得低調謹慎。

尉遲敬德晚年,乾脆告別權力場,沉迷於修道煉丹,有十六年的時間幾乎與世隔絕。或許尉遲敬德沒有太高的政治天賦,但也從此明白了明哲保身之道,在七十四歲,得以善終。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第一百九十五卷》、《新唐書·列傳第十四》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魚亭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平楠說史2021-01-18 20:37:21

《資治通鑑唐紀十》記載:公元632年,海內昇平,四夷臣服的大唐,展現出一派盛世景象。為了慶祝大唐的繁榮,李世民決定在慶善宮內,宴請群臣。

席間群臣暢飲,歌舞生動,但隨後發生的一場衝突卻破壞了君臣相宜的氛圍。衝突的男主角是曾相助李世民誅殺李建成、李元吉的頭功武將尉遲敬德。

眼見有人的席位居於自己之上,喝得微醉的尉遲敬德,竟勃然大怒,上前拉住對方的衣服怒吼道:你有何功勞,竟然敢安坐我的上首?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坐在上首這位,自然也是功勳武將,眼見尉遲敬德如此張狂,這位既沒有硬頂回去,也沒有讓位給尉遲敬德,他只是沉默以對。

相鄰尉遲敬德座位的任城王李道宗,擔心事態失控,趕忙上前進行勸說。不想酒醉的尉遲敬德竟然當場發飆,毆打了上來勸說的李道宗。

李道宗雖然性格溫和,但他畢竟是皇族,群臣誰也沒有想到尉遲敬德竟然張狂到,敢毆打皇族的地步。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將一切看在眼裡的李世民雖然龍顏大怒,但礙於尉遲敬德曾追隨自己出生入死,所以李世民並沒有對尉遲敬德當場發飆,他只是選擇拂袖離開宴會。

見到李世民一言不發,陰沉著臉離開的尉遲敬德,就好像被人澆了一盆涼水,頓時酒醒。

就在宴會氣氛極度沉悶時,李世民卻又返回來。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回到宴會現場的李世民,眼睛緊盯著尉遲敬德,卻對著群臣說了一段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話:朕見劉邦誅殺功臣,內心對此種做法很是反感,朕想與卿等共享富貴,使子孫綿延不絕。然而身居高位的愛卿們卻屢次犯法,我這才知道韓信等人被誅殺,並不是劉邦的過錯。國家律法,在於賞罰分明,即使功過相抵也應該有個限度,希望你們好自為之,約束自己的言行,不然必將追悔莫及。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李世民這段話無疑是說給尉遲敬德聽的,但他也是說給那些變得有些驕狂的武將們聽的。

不願屠戮有功之臣的李世民,如此做可以說是給驕兵悍將們劃下了一條線。相比起不教而誅的劉邦,李世民要光明磊落許多。能夠成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尉遲敬德自然不是傻子。經過李世民一番敲打,尉遲敬德從此好像變了一個人。

相比起侯君集、張亮等人,尉遲敬德無疑是一個識時務的臣子。李世民的一番敲打,讓隨後的尉遲敬德,開始約束起自己的一言一行。

後來李世民和尉遲敬德之間發生的兩件事,就能證明,經過李世民一番敲打,尉遲敬德變得謹言慎行起來。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某次李世民想要將,自己年僅十五歲的女兒許配給,五十多歲的尉遲敬德。李世民如此做一方面是想示恩於尉遲敬德,另一方面也是想看看尉遲敬德有沒有忘本

。忘本、不知感恩的功勳武將,自然留不得。尉遲敬德是怎麼做的呢?聽聞李世民想要將女兒許配給自己,尉遲敬德當即跪地叩首,先行謝恩。隨後尉遲敬德以:貧賤夫妻共患難多年,自己不忍拋棄糟糠之妻為由,委婉拒絕了李世民的賜婚。

尉遲敬德的表態讓李世民感到很滿意,此後李世民再也不曾對尉遲敬德,提起婚一事。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另一次,李世民在和尉遲敬德私下飲酒時,微醉的李世民對尉遲敬德說道:朝中有人說你想要謀反,這是為什麼?

面對李世民的質問,尉遲敬德並沒有為自己辯解,而是當場承認了自己確實有謀反之心。

聽完尉遲敬德的話,李世民眼睛緊盯著他。這時尉遲敬德脫下了身上的衣服,指著身上每一條傷疤,向李世民細數,自己是如何留下這些傷疤,是如何追隨李世民征戰四方,出生入死的。數完傷疤後,尉遲敬德反問李世民,天下都已經安定了,曾追隨陛下出生入死的自己,難道真的會有謀反之心嗎?

隨即君臣二人抱頭痛哭。從此以後,李世民再也不曾懷疑過尉遲敬德。最終尉遲敬德壽終正寢,活到了七十四歲。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一場宴會讓居功自傲的尉遲敬德,變成了一個謹言慎行的智臣。這說明武將尉遲敬德很懂,如何審時度勢。

相比起韓信、彭越遇到劉邦,尉遲敬德遇到李世民無疑是幸運的。因為行事光明磊落的李世民,並沒有像劉邦那樣不教而誅,相比起劉邦,李世民也是一位胸懷寬廣的君主。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秉燭讀春秋2020-07-23 12:17:10

尉遲敬德也叫尉遲恭,也就是民間中的右門神,左門神是秦瓊。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到晚上總做噩夢,夢到有惡鬼騷擾,於是就命秦瓊、尉遲敬德二人站崗,當夜果然平安無事,李世民睡眠很好。

時間一長,皇上也心疼二位將軍辛苦,於是就把二人的畫像掛在了左右門上,慢慢他倆就成了門神,意思是用來鎮惡鬼。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左右門神)

歷史上的尉遲敬德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得力干將,在玄武門政變時,尉遲敬德一馬當先衝鋒在前,為政變成功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成為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就是這樣一位神人和猛將,竟被唐太宗以“劉邦殺功臣”之事敲打驚醒,這是為什麼呢?

古語云:“功高蓋世必恃寵而驕”,這句話幾乎成了歷史上的規律。

比如清朝大將軍鰲拜和年羹堯,他們功勞蓋世恃寵而驕,最後都不把康熙和雍正放在眼裡,結果鰲拜和年羹堯都被殺了。

如果不是李世民及時制止和警醒,估計尉遲敬德的下場也不比鰲拜和年羹堯的下場好多少。

因為還有一句話叫做

“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

尉遲恭由於功高蓋世,其虛榮心一度膨脹達到了頂點。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

史載貞觀六年九月二十九日,李世民在宮中大擺酒宴,當時尉遲恭也應邀在列。

當他到了席間一看,宮中的太監把他的座位排在了後排,可能是一時疏忽,往常他的座位都在第一排,在尉遲尉遲敬德心中排座位就是榮譽的象徵。

把自己的座位擺在後面,尉遲敬德十分惱火,於是罵罵咧咧。

這是坐在他後面的任城王李道宗走過來勸解,李道宗和李世民是同宗兄弟,按說一個王爺勸說應該聽話。

但此時尉遲敬德感覺臉上無光,根本不給任城王的面子,上去一拳打在他的臉上,罵道:“你是哪個鳥,敢管老子的事!”

眾人一看,急忙拉開了尉遲敬德,但見李道宗痛得捂著眼蹲在地上,原來尉遲敬德的這一拳力道太大了,差點把李道宗的眼珠子打飛。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任城王李道宗)

這件事驚動了李世民,李世民來到了席前,一看自己的同宗兄弟眼睛差點瞎了,黑著臉命人把尉遲恭關了禁閉。

到這時候,尉遲敬德心裡也害怕了,知道自己打了李世民的同宗兄弟。

當天夜裡,李世民去見尉遲恭,第一句話就對他說:“我到現在才明白劉邦為什麼要殺功臣了,這些功臣不殺不行,一個個居功自傲,目中無人破壞制度。我能體諒劉邦此時的心情。”

尉遲敬德一聽這話,撲通跪下來說:“陛下,我錯了,以後再也不敢了”。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李世民)

李世民這幾句話裡透著殺機,尉遲敬德感到脊樑溝發涼,自己差點成了“祭刀鬼”。

從此以後尉遲敬德夾著尾巴做人,到了晚年他很少出門,待在家裡養生煉丹,他害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緒,再惹出禍來,李世民就不會再放過自己了。

文/秉燭讀春秋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理工男讀歷史2019-01-07 23:59:55

這就是李世民的個人魅力所在。李世民不僅僅是個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情商也非常的高,能夠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

事情經過:

尉遲敬德性格直爽,又立有大功,對於看不慣的事情當面就說,絲毫不給其他人面子。貞觀八年前後,一次宴會,有人座次在尉遲敬德之上,他就大怒:“你有什麼功勞,能坐到我的上首!”李道宗在他之下,勸解了幾句,結果卻成了火上澆油。尉遲敬德就揮拳給了李道宗一個電炮,打的李道宗眼睛幾乎瞎掉。

大家不歡而散,李世民很不高興,對尉遲敬德說:“我以前看漢朝的歷史,覺得劉邦的功臣很少有善終的,認為是劉邦的不對。自從我當上皇帝后,對功臣也是多有照顧,但總是有像你這樣的違反法律,我才知道韓信、彭越等人的死不是劉邦的過錯。治理國家最重要的是賞罰分明,像你這樣透支功勞的,早晚要後悔。”

敬德好訐直,負其功,每見無忌、玄齡、如晦等短長,必面折廷辯,由是與執政不平。三年,出為襄州都督。八年,累遷同州刺史。嘗侍宴慶善宮,時有班在其上者,敬德怒曰:“汝有何功,合坐我上?”任城王道宗次其下,因解喻之。敬德勃然,拳毆道宗目,幾至眇。太宗不懌而罷,謂敬德曰:“朕覽漢史,見高祖功臣獲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來,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孫無絕。然卿居官輒犯憲法,方知韓、彭夷戮,非漢祖之愆。國家大事,唯賞與罰,非分之恩,不可數行,勉自修飭,無貽後悔也。”《舊唐書》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李世民與尉遲敬德有足夠的默契,看似嚴厲,實際上是信任的一種表現形式

尉遲敬德的性格一眼就能看出來,屬於那種有良心的粗人,誰對他好,他會以百倍的好來回報。李世民對他信任和重用,他就用奮勇殺敵、為李世民幹髒活兒來回報。但尉遲敬德並不是傻子,而且那時已年近五十,大唐也已經海晏河清,武將越來越沒有用武之地。

這次李世民看上去話說的很重,但並非是威脅,更沒有拿尉遲敬德的人頭樹立威信的意思,尉遲敬德的過錯也不足以殺頭。李世民的意思是說我現在國家大事忙著呢,這些事情你幫不上我的忙,你就老實待著過你自己的小日子,別給我添亂了,一旦用國家法紀去對你進行處罰,你的臉丟不起。

李世民並非殺功臣的人,侯君集反叛被殺是十年後的事情,在此之前,李世民的嫡系親信都沒有受到過嚴厲處罰。

尉遲敬德能聽出李世民的意思,也知道李世民對他的信任依然不變。於是之後不再惹是生非,一直在各地鎮守,史書上並無尉遲敬德的其他不良記錄。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的晚年

直到侯君集被殺之前不長時間,尉遲敬德開始崇通道教,煉丹求道,服食雲母粉,蓋豪宅、美服飾,演奏愛情主題的清商樂,不與外人來往,這樣持續了十六年一直到去世。那時,一方面李世民權威日盛,另一方有些武將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侯君集和尉遲敬德同是玄武門之變大功臣,侯君集造反前找過張亮,未必沒找過尉遲敬德,而尉遲敬德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想都不能想,索性關上門來求仙問道,並很快申請退休,混了一個開府儀同三司後致仕,成了開國武將中非宗室官位最高的一個。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唐風宋月2019-01-19 14:14:09

李世民和尉遲恭可謂肝膽相照,尉遲恭最早跟劉武周幹,被唐軍多次擊敗後投降了李世民,但是李世民這裡待遇不如劉武周那裡好,所以叛逃的人很多,許多李唐舊部就勸李世民殺了尉遲恭以絕後患,但是李世民不為所動,有一次把尉遲恭叫到營帳裡,摒棄左右,說道,大丈夫做事光明磊落,不用藏著掖著,我這裡來去自由。如果你想走,我給發路費。如果你想留,咱們就推心置腹大幹一場。尉遲恭當時沒有表態,沒過幾天就在單雄信槍口下救了李世民一命,李世民大喜,你的報答也有點太快了吧。咱們兄弟共事,來日方長。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玄武門之變前夜,幾乎所有人都對舉棋不定的李世民失去了耐心,包括李世民高參房玄齡杜如晦也勸告無效相繼走掉了,只有尉遲恭還在苦口婆心的勸說他。李世民終於下了決心後派人追回房杜,房杜說我們奉聖旨出外公幹,如果秦王今天不動手,明天我們就是死路一條,這個險不能冒,於是沒回去。李世民大怒,但是很理智,派尉遲恭帶著自己隨身佩戴的金刀前去追回房杜。此時此刻他是把身家性命都交在了尉遲恭手裡。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身穿重甲被李元吉追到小樹林差點勒死,也是尉遲恭趕過來殺掉李元吉救了他一命。所以李世民登基後論功欣賞,尉遲恭功勞第一。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但是尉遲恭在李世民當皇帝后自負其功,有點驕狂自大,跟誰都不對付,常常當面譏諷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議論其長短,有時甚至在宮廷之上厲言爭辯,於是和這些人關係逐漸惡化。李世民為了穩定大局,就把他派到外面做刺史。過了幾年尉遲恭回京述職,大家夥兒坐在一起吃飯,他發現好多以前根本不認識的無名之輩居然身居高位,很不爽,趁著酒勁責問人家有啥功勞居然坐在自己上位,由於尉遲恭惡名在外,所以沒人敢接茬,他身邊的李道宗覺著跟他關係還行,就試圖跟他解釋,沒想到被他一拳差點打瞎眼睛。照說李道宗也是名將,不會這麼菜鳥,所以應該是沒想到尉遲恭竟敢在這種場合動手打人,沒防備。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李世民當時對此事沒有表態,散宴後找了個機會跟他說,我平常看漢書,總是覺得韓信和彭越死的很冤,覺得劉邦這人做事太不地道。韓信彭越是大漢功臣,半個江山都是他們打下來的,可是劉邦卻把他們殺了,一直沒明白。這幾年透過你的所作所為我明白了,原來劉邦做的不是沒道理啊。我治理這麼大一個國家,靠的就是賞罰二字,太過分的恩惠你不能跟我要求太多,千萬不要再做什麼傻事,要夾起尾巴做人,否則的話,到時候後悔可就晚了。李世民用韓信彭越給他舉例子,就是下了最後通牒,因為韓信彭越犯的是謀反大罪。尉遲恭也聽出來李世民的殺意,叩頭請罪,保證以後不犯。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後來有人誣告尉遲恭謀反,李世民把這事跟尉遲恭說了,尉遲恭脫下衣服露出傷疤,我當年捨身忘死的時候不謀反,現在天下大定了要謀反,我傻嗎。李世民說你不要激動,我也不相信你要謀反,所以才跟你說這事。李世民還想把女兒嫁給他,但是尉遲恭說,我老婆跟我同甘共苦這麼多年終於要過上好日子了,我不能對不起他。古人云,富貴了不能換老婆,我雖然沒啥文化,但是這句話我記得。李世民只好作罷。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李世民晚年猜忌刻深,對誰都不信任,還殺了好幾個功臣,尉遲恭透過李道宗那出事也明白了李世民對自己的忍耐底線,因此晚年跟張良一樣迷通道教,終日研磨金石,吞服仙丹,挖池壙建樓臺,養尊處優聲色娛樂,不跟外人交往達十六年之久,一口氣活到唐高宗顯慶三年,享年七十四歲。他不僅躲過了李世民晚年的明槍暗箭,而且躲過了長孫無忌上臺後對敵對勢力的瘋狂清洗,在李治和長孫無忌鬥法時保持了中立,不得不說是一位智者。其實尉遲恭通書達禮,並不如演義小說寫的那樣粗狂無文,但是人總有一時不理智的時候,尉遲恭在貞觀初年就腦子不清醒過一段時間,但被李世民敲打後如醍醐灌頂,開了竅。要不是那一次,以他的脾氣,很可能躲不過李世民晚年的大清洗。

感謝點贊。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資治通史2019-01-08 09:56:10

李世民以善待功臣著稱,既然把劉邦拿出來說事兒,肯定是被逼急眼了。

尉遲敬德是鮮卑人,驍勇善戰,早年為勾結突厥人的劉武周效力。後來,李世民在征討劉武周的過程中,手下的大將唐僉將尉遲敬德策反,從此尉遲敬德改換門庭,死心塌地為李世民服務。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劇照)

尉遲敬德可以算作是唐朝的第一功臣,李世民也把他當做生命中的貴人,因為尉遲敬德不但陪李世民披星戴月、征戰沙場,而且還兩次救過李世民的性命。一次是李世民被單雄信挑落馬人,尉遲敬德及時趕到打跑了單雄信。另一次是在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追趕李元吉時被樹枝掛落馬下,李元吉欲用弓弦將李世民勒死,幸虧尉遲敬德一聲大喝將李元吉嚇退,然後將其斬殺。後來李世民還打算將女兒嫁給尉遲敬德,但是尉遲敬德重情重義,不想傷害了家裡的糟糠之妻,因此拒絕了李世民。

尉遲敬德心直口快,即沒心機也沒文化,在別人看來就是一個粗人。但是隨著功勞的增大,也開始得意忘形,關鍵還瞧不起長孫無忌為首的那幫文臣,甚至還故意滯事。出於維護大臣之間的和睦,李世民有意將尉遲敬德調往外地為官。後來在一次宴會上,因為座次問題尉遲敬德和別人起了爭執,還差點一拳將李唐宗室李道宗的眼睛打瞎。李世民忍無可忍,於是將桌子一拍,對尉遲敬德說:“原來劉邦殺功臣是有道理的,你好自為之!”從此尉遲敬德就學乖了,深居簡出,不問世事。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劇照)

貞觀十九年,唐太宗親征高句麗,年逾六旬的尉遲敬德陪同李世民再次上了戰場。不過,此時的尉遲敬德已經是英雄遲暮,再也沒有了當年的颯爽英姿。於是李世民只是讓尉遲敬德為其搖旗吶喊、擂鼓助威,充當了奏響軍號的隊長。回到長安後,尉遲敬德也迷戀上了化道成仙,整日以煉丹為樂。公元658年,尉遲敬德去世,享年74歲。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錦翼2019-01-11 13:44:06

尉遲敬德曾經救過三次李世民的性命。

一次在和王世充戰鬥時,一次是和劉黑闥戰鬥時。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最後一次是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追趕李元吉,被樹枝掛在了馬下。李元吉回頭要殺李世民。千鈞一髮之際,尉遲敬德趕到。救了李世民。

有了這麼大的功勞,尉遲敬德這麼一個武將,肯定充滿了驕傲。

他在朝廷上看不起文臣。

和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關係緊張,甚至一度朝廷上爭吵。

為此,他被貶到外地。

最猖狂的一次,李世民大宴群臣。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看到有人坐在自己上首,勃然大怒。

李世民的叔叔任城王李道宗有心加以勸告,尉遲敬德一拳打在他臉上,差點打瞎他一隻眼睛。

當天的筵席也就不歡而散。

李世民就委婉地對尉遲敬德說:

朕覽漢史,見高祖功臣獲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來,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孫無絕。然卿居官輒犯憲法,方知韓、彭夷戮,非漢祖之愆。國家大事,唯賞與罰,非分之恩,不可數行,勉自修飭,無貽後悔也

翻譯一下就是

“讀《漢書》,發現漢高祖的功臣很少能夠善終,對此我總認為漢高祖做的太過分。然而當我登基之後,才明白韓信、彭越等之所以遭到殺戮,其實並不全是漢高祖的過失。治理國家,只能有獎勵和處罰,額外的恩惠,不能給的太多,你要嚴格要求自己,可別做出後悔不及之事”

言下之意:

第一你是功臣,我是皇帝,我可以做李世民,也可以做漢高祖。

第二我做什麼樣的人,取決於你。

尉遲敬德一聽立刻明白,從此閉門,煉丹養生,聽聽音樂,學學裝飾,不問世事。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香茗史館2019-01-08 00:24:10

尉遲敬德可是大唐的開國功臣,即使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也是名列前茅的,尤其是曾先後三次在危急時刻救下李世民,因而可以說是李世民絕對的愛將。自古以來立有大功的武將最怕什麼?無非是功高蓋主和驕縱過度,尉遲敬德的忠心李世民自然不擔心,但由於其性格憨直,頗有些居功自傲,在因宴會座次問題打了任城王李道宗後,李世民便以“劉邦殺功臣”之事敲打了一番尉遲敬德,其實這也是李世民對愛將的保護,不然真犯下大錯,可就麻煩了。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乃是大唐開國功臣,李世民的愛將

尉遲敬德,名恭,字敬德,鮮卑族,朔州善陽(今山西朔城區)人。年少時以打鐵為生,隋末天下大亂,尉遲恭在高陽參軍平叛,因作戰勇猛無比,因功一路被提拔至朝散大夫。之後馬邑鷹揚府校尉劉武周殺太守王仁恭,起兵反隋,尉遲恭逐被其網羅到自己麾下。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李世民

劉武周滅亡之後,尉遲恭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眾將信任,幾乎被處死,但李世民卻對其信任有加,後在唐鄭決戰時立下單騎救主之功,地位這才穩固。此後一直追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在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劇後,在玄武門之變中又再度立功。之後面對突厥進犯,以騎兵迎擊取勝,為李世民的求和打下基礎。戎馬半生,立功無數,後半生閉門不出,得享天年。而在所有功勞之中,尉遲恭憑藉三次救主便樹立了自己的絕對地位。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

第一次

:尉遲敬德奉令陪同李世民到榆窠打獵,結果碰上王世充帶領幾萬步兵騎兵前來挑戰,“世充驍將單雄信領騎直趨太宗”,千鈞一髮之際,尉遲敬德“躍馬大呼,橫刺雄信墜馬”,王世充手下士兵,硬是被嚇得一動不動,尉遲恭隨後掩護李世民殺出重圍。李世民由衷的讚歎道:“比眾人證公必叛,天誘我意,獨保明之,福善有徵,何相報之速也!”

憑藉這次救主,尉遲恭開始深得李世民之信任。

第二次

:武德五年(622年)3月,李世明奉命帶兵前往河北討伐劉黑闥,雙方相持兩月有餘,劉黑闥暗中率軍偷襲,給李世民來了個反包圍,將李世民的親兵團團圍住。關鍵時刻,又是尉遲恭挺身而出,“率壯士犯圍而入,大破賊陣,太宗與江夏王道宗乘之以出”。

這一次救主,就連原本對他有所猜疑的將領們也是佩服不已。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玄武門事變尉遲敬德乃是首功

第三次

:天下平定之後,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矛盾開始逐漸尖銳,尉遲恭與長孫無忌建議李世民先下手圍牆。李世民逐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射殺李建成,尉遲恭則率人射殺李元吉,李元吉中箭墜馬後逃入樹林,李世民縱馬追趕,但因衣服被樹枝掛住墜馬落地,李元吉見狀逐以弓弦欲殺李世民,臨危之際又是尉遲敬德即使感到,躍馬厲喝李元吉,李元吉驚恐之下放開李世民,欲前往武德殿,結果被尉遲敬德殺死。這時,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副護軍薛萬徹和屈咥直府左軍騎謝叔方率東宮、齊府精兵兩千餘人猛攻玄武門,關鍵時刻尉遲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級趕到示眾,東宮、齊王府士卒遂潰散。之後尉遲敬德又率兵威逼李淵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

因此功,尉遲敬德和長孫無忌被定為頭攻。

因而可以說,尉遲敬德乃是李世民真正的愛將,李世民手下武將當中,尉遲敬德的地位少有人及。

因居功自傲而怒揍王爺,李世民對其進行“敲打”

由於性格方面的原因,尉遲敬德在天下太平之後,頗有些居功自傲,身為武將的他尤其對文官看不順眼,曾多次當面譏諷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甚至在朝堂上厲言爭辯,這使得他和這些人的關係開始逐漸惡化。這也是他之後被外放到地方為官的原因之一,先任襄州(治今湖北襄陽)都督,後升任同州(今陝西省大荔縣)刺史。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貞觀六年(632年)九月二十九日,李世民在慶善宮大擺宴席,所邀請的不是皇親國戚,就是朝中重臣,身為李世民愛將的尉遲敬德也在受邀之列。慶善宮乃是李世民出生的地方,選擇這裡舉辦宴會,可以看做是身為皇帝的李世民,放下皇帝身份與臣子們同樂的一場宴會。

這種聚會場合,座次的排列極為講究,結果尉遲恭到現場一看,竟然有人的座次比自己還高,於是大怒不已,厲聲喝道,“你有什麼功勞,配坐在我的上席?”

任城王李道宗坐在尉遲恭的下席,他知道尉遲恭的火爆脾氣,於是便向其解釋,誰知道竟然惹得尉遲恭大怒,當著李世民的面,二話不說一記老拳就朝李道宗打了過去。李道宗猝不及防,一隻眼睛差點被打瞎。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李世民見尉遲恭如此放肆,離席而起,這次宴會最終不歡而散。李世民對於這個愛將,也不好真的公開處罰,便私下對其進行規勸道,“

我讀《漢書》,發現漢高祖的功臣很少能夠善終,對此我總認為漢高祖做的太過分。然而當我登基之後,才明白韓信、彭越等之所以遭到殺戮,其實並不全是漢高祖的過失。治理國家,只能有獎勵和處罰,額外的恩惠,不能給的太多,你要嚴格要求自己,可別做出後悔不及之事。

尉遲敬德雖然性格憨直,但並不是傻子,這一番話下來他還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於是連忙磕頭謝罪,此後開始小心約束自己的行為。此後,尉遲恭於貞觀十七年(643年)二月請辭回家養老,從此不問世事,之後雖然隨從李世民親征高麗,但回朝之後仍然回家養老。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晚年的尉遲恭閉門不出,一方面因迷信仙丹之術,煉丹服食。另一方面擴建亭臺樓閣,學習演奏樂曲,自得自樂,長達十六年之久。直到顯慶三年(658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去世,享年七十四歲。

可以說,如果沒有李世民的敲打,以尉遲恭的性格來說,遲早會闖下大禍,到時候身為皇帝的他又豈能憑藉私心予以包庇。因此,李世民此舉倒也算是保全尉遲恭之舉,這也是尉遲恭最終能得善終的原因。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睿智有感2019-01-09 19:18:30

尉遲敬德又稱“尉遲恭”,尉遲恭對李世明忠心耿耿,就算是去世了,都要變成門神來守護李世明,現在的門神不就是秦瓊和尉遲恭擔任嗎?

據《正統道藏》中的《搜神記》和《三教搜神大全》及《歷代神仙通鑑》對此事都有記載。

此處引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唐太宗李世民早年降瓦崗、掃竇建德、鎮杜伏威等起義軍,其間殺人無數。為登帝位又殺兄弒弟,手上沾染血腥過重。既位後,夜間夢寐不寧,多做惡夢,常見崇魔在寢殿內外拋磚扔瓦,鬼魅呼叫,使前後殿宇,36宮,72院夜無寧靜,李世民懼之,身體亦變得極差,告訴群臣,然宮內殿外上下都全然不知,僅唐太宗李世民一君有感而日夜恐懼。

月餘後,太宗終受不住惡鬼的折磨,召眾將群臣商議。眾將提出讓元帥秦瓊與大將軍尉遲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衛門於宮門兩旁。於是太宗才能一夜好眠,然而二將數日難眠身體疲憊,而太宗也憐惜兩位將士的辛勞,即命宮廷畫師將二將之戎裝像,怒目發威,手持鞭鐧,懸掛於宮門兩旁,以鎮壓鬼魅。這便是尉遲恭,秦瓊成為門神的原因。

尉遲恭勇武無敵,最出名的戰績便是陪同李世民到榆窠打獵的時候,碰上王世充帶領幾萬步兵騎兵前來伏殺李世明,李世明僅僅只有幾千人馬而已,可以說是“十死無生”,但是尉遲恭膽識驚人,尉遲敬德驅馬衝上前去,大吼一聲,斜刺裡一槍把王世充最出名的大將單雄信挑下馬來,使得王世充不敢動彈,無人敢上前與之對敵,最終尉遲敬德保護著李世民殺出包圍,如若沒有尉遲恭,我們就見不到唐朝了。

尉遲恭是唐朝真正的萬人敵,敵軍一聽是尉遲恭帶兵馬前來,立刻丟盔棄甲,在無半點戰鬥之心,他一生純樸忠厚,對於君主十分忠心,不僅驍勇善戰,在戰場曾經殺敵無數,雖然他表面比較粗暴,但是他心思細膩,在玄武門時也是尉遲恭拼死追殺才殺掉李元吉,使得李世明稱帝再無半點阻攔。同時也是尉遲恭堅決反對誅殺太子黨羽,認為主犯已死,為了穩定國家,不宜大興殺戮,這才使得唐朝最最出名也是最最重要的諫臣“魏徵”得以為李世明效力。

李世明曾說“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魏徵正是李世明最好的一面鏡子。

尉遲恭是直腸子,情商比較低,得罪了不少人,因此,居然被整個朝堂上奏,李世明為了讓尉遲恭記住這次的教訓,特地拿“劉邦殺功臣”來警告尉遲恭,表明,朕相信你不會居功自傲,更不會蠻橫無理,朕也捨不得殺你。希望你能好好改改你的暴脾氣。此時的尉遲恭方才清醒,明白雖然自己勞苦功高,但是仍然是臣子,如果再像以前一樣,可能真的會被殺頭,果然,在這之後,尉遲恭再也不像之前那樣蠻橫待人了。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大唐都護2021-02-19 22:43:13

為何?

就因為他那如火純青、造詣極高的帝王之術-

恩威並施

這也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國歷史帝王排上一直穩居前三的原因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貞觀六年(公元632年),這時候的大唐帝國四夷賓服,海內晏安。

唐太宗李世民心情舒暢,就在慶善宮這個地方宴請百官吃喝玩樂。

按理來說這種級別的宴會,不應該有人敢出來掃興的。可偏偏有個人出來掃興了,這個人是誰呢?

就是尉遲敬德。

因為某個功勳並不高的將領,此時此刻的座位排在他之上 。尉遲敬德可能忍不下這口氣,外加酒喝得不少了,藉著酒勁就發飆了,對那個將領怒喝

:“你有何功勞,座次居然在我之上?

這個將領可能還真有些怕尉遲敬德,也不敢隨意爭吵,擔心破壞宴會的氣氛、皇帝的心情,就低下頭沒說話。

坐在一邊的親王李道宗見勢不妙,打個圓場,可沒想到尉遲敬德可能就真喝多了,一拳差點把李道宗的眼睛給打的報廢,血流如注的。

一時間在場的人被這突如其來的流血事件給弄得目瞪口呆、不知所然,氣氛尷尬到了極致。

唐太宗李世民龍顏大怒,直接拂袖而去。

一場好端端的宴會就這樣不歡而散。

酒醒了的尉遲敬德被唐太宗李世民叫過來說了這麼一些話:

“朕過去對漢高祖劉邦誅殺功臣之事非常反感,所以總想跟你們同保富貴,讓子子孫孫共享榮華,世代不絕。可是你身為朝廷命官,卻屢屢觸犯國法!朕到今天才知道,韓信,彭越之所以被剁成肉醬,並不是劉邦的過錯。國家綱紀,唯賞與罰;非分之恩,不可常有!你要深加反省,好自為之,免得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尉遲敬德也不是傻子,唐太宗李世民都說那麼明白了。

學會自我剋制-這是保住自己向上人頭與整個家族的榮華富貴的唯一辦法。

雖然經過了這件事,尉遲敬德夾起尾巴做人了,可作為帝王的唐太宗李世民還是要時刻地施展自己的帝王之術的。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

唐太宗李世民問尉遲敬德

:“聽說你要造反,是怎麼回事?”

尉遲敬德也不是傻子,一想就知道老大要施展念緊箍咒了。

一下子就悲憤填膺地大聲說

:“是的,臣要造反!”

“臣追隨陛下征伐四方,身經百戰,今天就剩下的這副軀殼,不過是箭頭下的殘餘罷了。如今天下已定,陛下竟然疑心臣要造反?”

說著說著還把上衣脫了下來,唐太宗李世民看著滿身疤痕的尉遲敬德,一下子就想起來他們當初同生共死的特殊情誼,一時間也眼睛溼潤了起來。

:“朕要是懷疑你還真你說這事?快把衣服穿起來。”

帝王之術:恩威並施

有威也一定要有恩,才能叫恩威並施。

施展了兩次威,接下來就是恩了。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忽然對尉遲敬德說:

“朕打算把女兒許配給你,你意下如何?”

面對如此巨大的恩寵,尉遲敬德知道自己無福消受。自己這時候都五十五歲了,自己的老大也才四十一歲,娶她的女兒?這差距也太大了。

再說了尉遲敬德也是聰明人,老大這樣做也只是想表明對自己的信任和恩寵罷了。這種時候絕不能順著杆子往上爬,要拒絕,不然有自己好果子吃了。

最後自然拒絕,不了了之了。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貞觀群臣、唐太宗李世民他們都是聰明人,互相瞭解、配合。作為臣子的,知道皇帝要牢牢掌握權利,所以他們也配合,不做任何越權的事讓皇帝為難。

作為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他“恩威並施的帝王之術”玩得如火純青,把權利牢牢控制在手中,才與大多數元勳宿將相安無事、善始善終。

不至於像漢高祖劉邦那樣,“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在歷史上給自己留下難以洗刷的汙點和罵名。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榮耀歷史2020-10-31 10:53:53

“榮耀歷史”用心為你解答。

看過《隋唐英雄傳》的都知道秦王李世民帳下兩員大將,一為秦叔寶,二為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本是劉武周手下偏將,跟隨劉武周起兵反隋,唐武德三年,李世民率軍討伐劉武周,尉遲敬德被困孤城,遂投降於唐朝,賜名尉遲恭。此後跟隨李世民南征北討,參與平定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徐圓朗,戰功卓著,成為李世民心腹愛將。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武德九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尉遲敬德為主謀之一,李建成為李世民所殺,而李元吉則是被尉遲敬德所殺,後來太宗論功行賞,五人被列為玄武門之變一等功臣,分別是出謀劃策的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和衝鋒陷陣的尉遲敬德、侯君集。尉遲敬德也因此被封為吳國公,與長孫無忌等人享受同等的一千三百戶封戶,後來位列凌煙閣功臣榜第七。

也正是因為為大唐統一全國、為太宗奪取皇位立下的赫赫戰功,讓尉遲敬德逐漸迷失了自我,居功自傲,再加上他武人的豪爽性格,除了李世民外,他都不放在眼裡,也都敢說敢做,面對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一眾宰相,也是經常挑他們的毛病,讓他們下不來臺。

貞觀六年,太宗在長安城舉辦國宴,他沒有忘記在外當官的心腹愛將,召在同州任刺史的尉遲敬德回京赴宴。皇帝的榮寵又讓尉遲敬德飄飄然,滿心歡喜地參加宴會,剛剛坐下便發覺不對,竟然有人坐在他前面,粗曠的尉遲敬德立忙大聲質問此人有何功勞,也配坐在他前面?至於是何人坐在他前面,史料沒有記載,我們也不得而知。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的聲音瞬間打破了宴會的和諧氣氛,太宗皇帝也微微側目,坐在尉遲敬德旁的李道宗看情形不對,連忙拉住尉遲敬德出言勸解,誰知尉遲敬德昏了頭,根本不看是誰,直接一拳揮上去,將李道宗一隻眼睛差點打瞎。

李道宗是誰?他是太宗李世民的堂弟,與李神通、李孝恭並稱李唐宗室三將,為李唐統一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備受李世民推崇,將其與李孝恭並列為宗室二賢王。當著太宗的面打宗室賢王,這不是在打太宗的臉?李道宗早年和尉遲敬德並肩作戰多年,並未和他計較,太宗卻不能放過。

宴會結束後,太宗將尉遲敬德叫來,說了一段頗為嚴厲的話:“我以前一直認為劉邦對功臣做得太絕,自己當上皇帝后,希望君臣能夠和睦相處。但是看到你如此無法無天,才知道當年劉邦殺韓信,實在是迫不得已。這次我可以原諒你,你以後一定要自我約束,不要日後追悔不及。”尉遲敬德聽後,驚出一身冷汗,這才覺醒,連忙磕頭保證不再犯。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果然自此之後,尉遲敬德收斂性格,約束行為,50歲的時候,太宗要把公主下嫁給他,他也以不忘髮妻萬般推辭,尤其是到了晚年,致仕之後,更是閉門謝客長達十六年。李世民對此非常滿意,還經常召他入宮閒聊,尉遲敬德也平靜地走完榮耀的一生。

從尉遲敬德身上看到了漢之張良,明之湯和的影子,另一方面卻是襯托出太宗李世民的賢明。相較於漢初誅殺韓信、彭越、英布,明初誅殺李善長、馮盛、李文忠、鄧愈等,太宗對待開國功臣的禮遇前所未有。長孫無忌、李勣等人被太宗選為託孤大臣,李靖、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人具得善終,而且還經常領兵出征,並未受猜忌,房玄齡、杜如晦等文臣常年高居相位,享受人臣榮耀,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名垂千史。

也正是如此寬廣的胸懷才能讓太宗皇帝虛懷若谷,從諫如流,開創貞觀之治,奠定大唐百年盛世之基業,無愧乎千古一帝。

說不清的歷史,窺一斑而見全豹。

歡迎關注“榮耀歷史”,一起分享歷史榮耀。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cabbages435495782019-01-07 15:44:05

都是文治武功的皇帝,都有傲視天下風骨,理政治國的風格也是有些類似的,說出這樣的話,也是理所當然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太陽王012019-01-07 21:20:08

李世民和尉遲恭演的一出雙簧!不過還是應該為貞觀皇帝點個贊,既敲打了驕悍的部下,又全了君臣之義,更重要的的是保留住了繼續開疆拓土、大長國威的本錢。不像趙大趙二,雖然保住了自家的皇位,子孫卻被群毆了300年!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莫新龍2019-01-16 21:05:05

人啊就的擺好自己的位置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史海驚奇錄2019-01-09 13:11:27

感謝邀請!

尉遲恭不但是李世民的愛將,還是他的救命恩人。兩人之間的關係,絕對是不能跟普通屬下同日而語的,所以在凌煙閣上他的排名也是當之無愧。

尉遲恭雖為降將,但卻深得世民信任。當初,眾將都提議要將他處死,唯有李世民力保他。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後來在戰場上,李世民多次身陷險境,在那關鍵時刻,尉遲恭好幾次把他救了下來。這大概也是知遇之恩吧。

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尉遲恭,李世民能不能當上皇帝還是個未必數。

天下平定之後,秦王與太子之間的矛盾便日益顯現,最終到了無法調和的地步。李世民先下手為強,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而這次行動,便是由尉遲恭所主導參與。事畢,他還帶著兵器面見李淵,在他的威脅之下,李淵才不得不把皇位傳給了李世民。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從這裡可以看出,尉遲恭的功勞之高,是沒幾個人可以比肩的。然而,作為一個大功臣,他的政治智慧卻並不高明,他的性格有憨的一面,也有火爆的一面。在演義評書裡,他一直都是以一個大老粗的形象出現的。

不過李世民稱得上是個難得的好皇帝,對於功臣還是相當的善待的。可是,作為皇帝,對於功勞太大的臣下,總會有不放心的時候。這是幾千年帝王的通病。如果狠一點,就像老朱來個一窩端;或者留情一些,學老趙來個杯酒釋兵權。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偏偏這尉遲恭又是性子耿直,來不得拐彎抹角。一次宴席上,他竟然因為座次上有意見,竟出手把一個王爺給打了。皇宮之內,大家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你怎麼就動起手來了呢?真是大煞風景,太不體面了!就連唐太宗都覺得挺沒面子的。

於是皇帝找了個機會,對尉遲恭狠狠地敲打了一下:“劉邦殺了那麼多的功臣,朕仔細想來,其實也不是他一個人的錯。”

尉遲恭還沒完全明白過來,一臉的茫然。

李世民繼續說道:“本來,天下平定了,正是君臣們安享太平的日子。可偏偏那些大臣不懂進退,做起事來沒有個分寸……”

話到了這,連個傻子都聽明白了。於是尉遲恭趕緊下跪認罪,求皇上寬恕。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

從那以後,尉遲恭終於知道了收斂,不再居功自傲了。或許在之前,他會偶爾會以皇帝的救命恩人自居吧?但從那以後,他才擺好了自己的位置,明白了有些東西是不能挑戰的。

據說,後來李世民還做了一件相當沒下限的事情,竟然提議把女兒嫁給他。這可把尉遲恭給嚇壞了,跪在地上汗如漿出。

事實上,李世民對他的敲打,也不單單地對其的警告,從另一方面也是一種保護。不然的話,以他大老粗的性格,指不定日後還會闖出什麼大禍來呢。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走在大路上2019-01-07 22:44:00

統治將軍的高招

唐太宗為何以“劉邦殺功臣”驚醒尉遲敬德?甜瓜208752021-06-07 22:12:23

警告壓制震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