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納斯湖的形成演變?心悅怡人12022-03-19 18:15:11

阿爾泰山喀納斯流域位於中哈俄蒙四國交界的阿爾泰山南坡,在第四紀期間,冰川在喀納斯流域發育了大規模的進退,並留下了喀納斯湖。喀納斯湖是我國較大的冰川作用湖泊,研究其成因和過程不僅對喀納斯流域有重要作用,還對整個阿爾泰地區有重要的意義。

喀納斯湖口冰川沉積物的地貌形態、沉積剖面特徵、沉積環境特點,並運用電子自旋共振(ESR)年代學測試,進一步分析喀納斯湖的成因,深入探討喀納斯湖的演化過程。

研究結果表明:喀納斯湖是晚新生代以來構造與冰蝕雙重作用下形成的,主要證據是:

(1)受構造應力的作用下,阿爾泰山喀納斯河流域發育了近東北-西南走向的斷裂帶,形成喀納斯湖盆的雛形;在中更新世,阿爾泰地區又發育了大規模的斷裂構造運動,在喀納斯湖中游和中下游地區出現了多條逆斷層,使喀納斯湖底形態出現差異,同時也為湖口沉積物提供物質來源。

(2)末次冰期喀納斯湖口存在的三組終磧,均包含了多條終磧壟,其中,第三組終磧包括4-5條終磧壟,第二組終磧包括7-8條終磧壟,第一組終磧包括6-7條終磧壟,此種地貌組成,應為冰川反覆進退對湖口沉積物進行推擠和推覆,才會出現多達15條以上的終磧壟。

對各組冰磧壟的沉積物細顆粒分析結果表明,與 倒二 冰期的沉積物對比,喀納斯湖口沉積物的顆粒細小且均勻,結構緻密,是冰川挖蝕研磨的結果。同時,在湖口沉積剖面的結構特點也證明存在反覆的冰川挖蝕作用。

根據喀納斯湖的成因恢復了喀納斯湖的演化過程。從晚古生代的海西運動和晚第三紀的喜馬拉雅構造運動奠定了喀納斯湖的整體走向,即東北-西南走向的構造斷裂形成了喀納斯湖盆的雛形,在219±44ka期間,第四紀冰川大規模發育,在中更新世期間阿爾泰地區出現大規模的斷裂構造,在喀納斯中游及中下游地區出現了兩條明顯的西北-東南走向逆斷層,期間冰川不斷侵蝕研磨斷層面,並將細小的沉積物搬運到湖口處,為喀納斯湖口沉積物提供物質來源。

從76±16 ka到28±4 ka的末次冰期期間,波動式的冰進-冰退推擠喀納斯湖口的沉積物,在冰川上部沉積物不斷堆積,冰川底部的沉積物進行研磨挖蝕,使沉積物顆粒變細,孔隙度低,不易透水,阻塞河道為喀納斯湖的形成提供良好的阻水條件。

此後冰川繼續後退,湖盆逐漸露出,冰川融水、大氣降水逐漸匯聚於湖盆之中,在28±4ka到6。8ka期間,湖盆被冰融水填滿,形成如今的喀納斯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