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建塔特點?寶貝兒2022-03-25 09:11:07

在明代,琉璃瓦的發展達到了空前的程度,明遷都北京,為北方地區帶去了建築琉璃瓦的製作工藝。雖然傳說中隋唐時期始建的大明宮,不僅屋頂全部使用琉璃瓦,還使用了表面雕刻蓮花的綠釉琉璃磚,其規模之大影響了整個北方建築的整體風格。

如建於明初的代王府前的大同九龍壁通體使用琉璃磚,長45。5米。基座為須彌座造型,頂部斗拱瓦壠。氣勢雄渾,金碧輝煌,是現存最大、最早的琉璃照壁。

明代宮殿以黃色琉璃為尊貴,雕塑裝飾的規模超過以往,寺廟的遺存實物也豐富。如太原的晉祠、平遙的武廟、城隍廟、介休后土廟、城隍廟、五嶽廟、趙城廣勝寺、解縣關帝廟、陽城壽聖廟、晉城海會寺等。此外,還有琉璃寶塔、樓閣、牌坊、照壁、神龕等。

古金陵大報恩寺是明成祖朱棣為紀念其生母所建。工程自1412年始建,10萬民工,歷時19年基本建成,宣德皇帝欽命鄭和參與工程建設,並主持了落成大典。

古金陵大報恩寺是皇家寺廟,所有建築皆依皇家規制,其鼎盛時期範圍達“九里十三步”,曾與靈谷寺、天界寺並稱金陵三大寺,是明時百寺之首,當時掌管全國佛教事務的專門機構“僧錄司”也設於此。金陵大報恩寺是明初刻經、印經中心,是義學講壇。明永樂皇帝賜封共為“第一塔”。

報恩寺內五彩琉璃塔高約78米,九層八面,琉璃塔以五色蓮臺為基座,其外觀全部是白瓷磚和五色琉璃瓦。白瓷磚嵌於塔的外壁,每塊瓷磚中央都有一尊佛像。

據載每層所有磚數相等,只是體積自下而上逐層遞減。塔體自下而上逐層縮小,每層的覆瓦、拱門均用赤、橙、綠、白、青五色琉璃貼面。

拱門用五色琉璃構件拼接而成,上有飛天、雷神、獅子、白象、花卉等圖案,造型生動,製作精美。塔頂有黃金製成的寶頂,下面有9級“相輪”,之下為“承盤”。

塔頂和每層飛簷下都垂懸金鈴鳴鐸風鈴152只,金鈴聞風而鳴,禪意陣陣。塔身內建有146盞長明燈,由百名少年童子,日夜輪值管燈,使之晝夜長明不熄,每日耗油51斤之多,白天光亮耀日,入夜如火龍懸掛,華燈耀月,數十里外可見。

大報恩寺所有琉璃物件大都產於雨花臺四部芙蓉山、眼香廟,窯崗村一帶,當時有技術工匠達1700多名,成為明初南京琉璃製品生產基地。

明代建塔特點?一言九鼎73642022-03-24 23:16:09

明代磚塔的平面呈八角形,高度以13層為最多,一般高度都是40m,它的結構特徵是磚壁、樓梯、樓板三項結合起來,成為一組整體,因而省去了木製樓板。樓層十分堅固耐久,塔下部建有很大基座,塔身及簷部完全模仿木結構式樣,簷部斗拱趨於煩瑣,喜歡用垂蓮柱等裝飾。

明代建塔特點?努力掙扎上岸2021-05-06 08:07:19

臥佛寺塔屬仿木結構,在塔簷下用磚雕砌成椽,斗拱和普柏枋等,反映出明代建築中特別是斗拱的構建特點。塔身秀拔挺立,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