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木結構體系?0醉夢鄉野2022-03-13 03:00:16

一共有四種木結構體系,分為:抬梁式、穿鬥式、井榦式、幹欄式。

(1)抬梁式

形成:

氏族社會開始使用 “大叉手”屋架

聯絡梁的出現 形成木框架。聯絡樑上出現短柱, 聯絡梁變成承重梁 形成了抬梁式構架。

型別:

殿堂式 (五臺山佛光寺大殿)

廳堂式 (山西平順天台庵正殿)

(2)穿鬥式

和抬梁式架構相比,因不再使用粗大木樑,穿鬥式構架中大木的用料較少。同時,建造時可先在地面上拼裝成整榀屋架,然後豎立搭建,也方便施工。此外,較密的立柱也便於安裝壁板和澆築泥牆。

因此,明清時代,長江中下游各省,出現了大量穿鬥式構架的民居。 然而,穿鬥式架構中,柱子的密度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房屋格局的安排。

為此,在一些穿鬥式架構中,將原來每根柱都落地的做法改為每隔一根柱才落地,同時將不落地的柱子截短騎在穿枋上,這就減少了一半的立柱數量。

此外,有時還採用穿鬥式構架與抬梁式構架相結合的辦法來解決房屋立柱問題,即在房屋牆體部分使用穿鬥式構架,當中則使用抬梁式構架,從而達到省時省料,又能減少立柱數量的目的。

(3)井榦式

一種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結構。這種結構以圓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層層疊置,在轉角處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圍欄,再在左右兩側壁上立矮柱承脊檁構成房屋。

(4)幹欄式

幹欄式房子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築的高出地面的房子。其具體構築辦法是用豎立的木樁為基礎,其上架設竹、木質大小龍骨作為承托地板懸空的基座,基座上再立木柱和架橫樑,構築成框架狀的牆圍和屋蓋,柱、梁之間或用樹皮茅草或竹條板塊或用草泥填實。

五種木結構體系?劉宇航65972021-11-03 07:23:50

木結構按連線方式和截面形狀分為齒連線的原木或方木結構,裂環、齒板或釘連線的板材結構和膠合木結構。

齒連線的原木或方木結構

以手工操作為主的工地製造的結構。加工簡便,發展最早,應用也最廣。在中國應用最多的也是這種結構形式。

原木或帶髓心的方木在乾燥過程中,多發生順紋開裂。當裂縫與桁架受拉下弦連線處受剪面重合時,將降低木結構的安全度,甚至導致破壞。故在採用原木或方木結構時,應採取可靠措施,儘量減少裂縫對結構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