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陳鶴琴被稱為中國的福祿貝爾?無聊人在7432021-11-07 18:01:12

在中國,陳鶴琴是最早將觀察實驗方法運用於研究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之中的教育家。他所做文字、攝影記錄並闡明幼兒的動作、好奇心、模仿力、遊戲、言語能力、記憶力、想象力和知識、能力、思維發展的特徵及其意義,作為第一手資料,成為他日後對兒童心理、兒童教育、兒童遊戲和玩具、道德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研究、論述的重要佐證。他的朋友、教育家陶行知評價:陶行知評價說:“陳先生得了這個實驗中心,於是可以把別人的學說在一鳴身上印證,自己的學說在一鳴身上歸納。”1925年,他的專著《兒童心理之研究》出版,這是中國第一本兒童心理學研究的專著。

陳鶴琴的另一本傳世名作《家庭教育》是《兒童心理學研究》姊妹書,書中記載了陳鶴琴對於自己兒子一鳴和女兒秀霞進行教育的心得。他以自己的觀察、實驗結果和親身經歷、體會為例,對兒童心理特點進行歸納,提出共計101條教導原則,。他主張,家庭教育必須根據兒童生理與心理發展規律才能取得成效;要教育好兒童,首先要學會怎樣做父母。

他指出:“幼稚期(自生至7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什麼習慣、言語、技能、思想、態度、情緒都要在此時期打下一個基礎,若基礎打得不穩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父母對小孩子有“從小教起”以形成健全人格的責任。成年人不僅應該以身作則,還要為兒童營造良好的環境,包括遊戲的環境、勞動的環境、科學的環境、藝術的環境、閱讀的環境。

有一天,陳鶴琴看到有一個兒童總習慣於用左手寫字,老師要他改用右手寫,一直沒做到。陳鶴琴就對這個孩子說:“你會用左手寫字,大家都不及你,真了不起!但是大家能夠用右手寫字,而你不會,那你就不如人家了。假如你也會用右手寫,兩手都會寫,那你就是第一個大好佬了!”不久,這個孩子就會用右手寫字了。又有一次,一個青年請求陳鶴琴介紹做小學教師。陳鶴琴給了他一支鉛筆和一張紙,叫他寫下自己的姓名和履歷。這個青年剛拿起筆,習慣性地把鉛筆尖在舌頭上蘸蘸溼。陳鶴琴搖搖頭,他認為,這樣不講衛生的習慣會將孩子帶壞的。

1923年,陳鶴琴在自己住宅的客廳裡開辦了一所實驗幼稚園,自己親任園長,聘請了2位教師,招收了12名兒童,開展兒童教育實驗。他有三大計劃:建築中國化的幼稚園園舍;改造西洋的玩具使之中國化;創造中國幼稚園的全部活動。他為這所幼稚園起的名字——南京鼓樓幼稚園。

兩年後,新園舍落成。陳鶴琴和他的學生、助手張宗麟等一道開展幼稚園課程、教材、教學法、裝置和兒童習慣培養等實驗。幼稚園附近的草地、山坡和農村成為兒童們歡樂的課堂,也是陳鶴琴、張宗麟等人開展新課程研究與試驗的“實驗室”。他們總結、整理的實驗成果,成為若干年後我國首部《幼稚園課程暫行標準》中核心內容。

當時,中國大多數幼稚園為外國傳教士所辦;中國幼兒教育的三種大病,即“外國病”、“花錢病”、“富貴病”使陶行知、陳鶴琴等新教育的倡導者們深有感慨。他們痛陳中國幼稚教育的封閉、停滯、落後現狀,大聲疾呼革除流弊,實行改革。將幼稚園課程逐漸從日本和歐美國家幼稚教育的模式中解放出來,創造符合中國兒童特點和國情的教育和課程,是他們希望達到的目標。

1926年2月,陳鶴琴與張宗麟發表《我們的主張》一文,提出適合中國國情和幼兒心理、教育原理、社會現狀的15條主張,成為中國現代幼兒園教育的最早綱領與宣言。

陳鶴琴是中國兒童心理學、家庭教育和幼兒園的開創者,他被譽為“中國現代兒童教育之父”和二十世紀中國最傑出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