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悲在何處?使用者70984632061912021-10-06 00:49:02

晉朝司馬氏當政,司馬氏性情殘暴,治世無道,這是背景,而作者的悲大多由此而發。

當時的許多文人名士不甘為朝廷所用,就以悠遊于山間為樂,也有風流晉朝多名士之說。而這些名士之中竹林七賢是代表,舉阮籍為例,這個人狂放自大,整天喜遊于山間,有時候坐在馬車上任憑馬車在山間疾走,到了傍晚大聲放哭而回家。

由於世間無道皇帝昏庸,這些文人內心的苦悶是別人所不能理解的,身懷才能卻不願躬身於朝廷。在這裡,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的悲同這個並無二致。“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hái)之外。”有的人喜歡講自己的志趣抱負,在室內(跟朋友)面對面地交談;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情懷,不受任何約束,放縱地生活。

其實在當時那個時候人跟人之間的說話都要悄悄在一間小房間裡面說話,怕有人竊聽,做人做事都十分謹慎。而放浪形骸其實也並不是某些人希望的生活,只是藉此抒發自己內心的苦悶。然而這樣的生活很快就消逝,“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xì)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待到對於自己所喜愛的事物感到厭倦,心情隨著當前的境況而變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歡快的事頃刻之間變為陳跡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況人壽的長短隨著造化而定,最後一切都化為烏有。”

作者不敢直內心對當世的憤懣,只能藉助於對人生短暫的感慨來抒發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