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文藝復興沒有抨擊宗教?使用者42284106490742021-09-30 19:58:00

文藝復興作為歐洲中世紀與近代史的分界線,從13世紀末期醞釀,在14世紀初期開始,到17世紀末期結束,歷時300餘年,被譽為歐洲近代最重要的思想解放運動之一。其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推崇古希臘古羅馬那種古典藝術思想,重新塑造一個文藝的輝煌時代,推動歐洲文化繁榮。

達芬奇《最後的晚餐》

二是反對宗教神學思想,對民眾思想進行救贖,把民眾思想從中世紀以來形成的絕望悲觀狀態中解救出來,讓民眾認識到追求世俗生活的樂趣。因為東羅馬滅亡後,歐洲進入了中世紀(5世紀——14世紀),在這1000年中,歐洲經歷的自然災害和戰亂不計其數,各行各業幾乎沒有什麼發展。

拉斐爾《三美神》

同時,大多數國家實行“政教合一”管理體制,宗教被推到了極高位置,教皇權利很大,甚至連國王的繼位都由教皇說了算。教會給民眾灌輸一些消極思想和迷信思想,認為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孩子,生下來命運不可改變,要時刻遵循上帝的旨意,決不能有任何違背,只要對上帝虔誠,所有事情都能如願以償。這段歷史時期就被史學家稱作“歐洲的黑暗時代”。

米開朗基羅《創世紀》區域性

到中世紀末期後,義大利北方如佛羅倫薩、米蘭、威尼斯等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眾多手工業者和工坊產生,經濟逐漸復甦,民眾透過自身努力,過上了富裕生活,對宗教那一套思想產生了懷疑,不再相信教會的謊言。人們思想覺醒後,認為只有自己才能救贖自己,而不是神。

所以,在反對神學思想愚弄,主張解放個性,追尋個人價值,以人為本的“人文思想”的引導下,歐洲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文藝復興。

拉斐爾《粉色聖母》

可以說,人文主義者自始至終都在反對宗教,說他們不反對宗教是不對的,反對宗教思想一直是文藝復興的一個主要目的。在文藝復興進行到中後期時,直接催生了“宗教改革”,正是文藝復興思想對宗教改革起了一個好頭。

我們從文藝復興代表人物、大詩人但丁的《神曲》中,也完全能看到對宗教思想的反抗意識。《神曲》分為三部分,地獄,煉獄,天堂。三部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形態。

但丁在創作《神曲》

《神曲》以象徵和隱喻的手法,以第一人稱敘述,但丁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首先跌入地獄,看到許多狼、獅、豹等猛獸,以及形形色色的魔鬼,這些猛獸和魔鬼實質上象徵著宗教勢力的殘暴。但丁依靠智慧和勇氣,終於穿過地獄和煉獄的折磨,最終升上天堂。

可以說,這部史詩作品是深刻揭露與批判教會愚昧和殘暴思想,追求光明生活的傑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