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文峰塔平山的傳說?划船不用槳lang2021-05-04 22:36:19

文峰塔民間傳說

(一)

早年間,有一天,泉水山上文潭裡的蛙鳴突然停止了,山下村莊寂靜無比。第二天村民紛紛上山想探個究竟,可待到大家來到泉水山下仰頭一看,一夜工夫,既沒聽說皇帝官員招募民丁,更沒聽到鑿石開山之炮,也未聞到騾馬嘶鳴之聲,泉水山上一夜之間矗立起了一座十米高的磚砌寶塔。

那塔坐北朝南,三層六稜實心,磚石結構,塔座、塔身、塔頂外觀華麗無比。寶塔在早晨的朝陽照射下,光芒四射。趕來探詢的眾人立刻跪地膜拜,並異口同聲稱其為神塔,而從此文峰塔旁的文潭中再也聽不到蛙鳴之聲了。

後來總是有人想探詢這座寶塔的來歷,但始終沒人能夠說清楚。直到有一天,東高村境內來了一個道士,他瘋瘋癲癲的告訴村裡一個10歲的幼童說:這座塔是天上的文曲星下界,是神塔,叫文峰塔。誰要是能夠做到每天堅持給寶塔跪拜九十九次,並連續跪拜10年以上,那這個人不僅能把文章寫得最好,而且還能考中狀元,把官做的最大。說完還囑咐孩童不要把這個秘密告訴別人,那個10歲孩童聽了便牢記心中。

自從文峰塔坐落在泉水山上以後,那個聽了道士一番話的10歲孩童就半信半疑的天天爬到文峰塔下跪拜九十九次,一直堅持到他長成了一個壯實的小夥子。但是,就在這10年的跪拜當中,小夥子天天看到一對雪白的鴿子在文峰塔上空或盤旋飛舞或靜棲於塔頂。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黑天白日,這對雪白的鴿子從未離開過文峰塔。小夥子挺納悶,但因一心想考取功名,因此不僅保守了這個秘密,而且待到認為自己能夠如那道士所說考上狀元后,就悄悄進京參加考試去了。

由於小夥子只記住了天天跪拜,跪拜10年,但卻忘記了認真學習。本來想一定會考個狀元,沒成想最後名落孫山,連鄉試都沒過關。他沮喪又懊惱的回到東高村後,一邊大罵那個騙了自己的臭道士一邊又來到文峰塔下。想想自己無比虔誠地跪拜了10年,最後卻連秀才名號都沒撈著,他不禁仰天長嘆。當他突然發現塔頂上那兩隻雪白的鴿子,忽然生出疑問:這兩隻鴿子也如我一樣在這塔上10年了,這塔上有啥呢?

為了徹底弄明白,小夥子在一個有暗淡月色的夜裡獨自一人爬上了塔頂。他這才發現塔頂有個一尺見方的磚窯孔,他以為兩隻鴿子肯定是在這裡下了蛋,就伸手去摸,不想卻摸到了一部經書,雖然還不能看清楚上面寫的是啥,但肯定是一本書無疑。

他如獲至寶般趕快溜下寶塔跑回家去,那兩隻雪白的鴿子一邊呱呱的叫著一邊跟隨他飛翔,直到小夥子跑進自己屋裡緊關門窗,兩隻鴿子才慢慢飛離此地。小夥子迫不及待的開啟經書一看,上面密密麻麻的寫滿了一些看不懂的文字,但有幾行小字他看明白了。大意是說如果凡人要想修道成仙,在某年某月某日子時三分,文峰塔下會路過三個神仙,凡人只要緊跟這三個神仙一道走下去,就會成了神仙等等……

後來小夥子就按照經書上說的在某年某月某日子時三分藏在文峰塔下。到了子時三分,果然來了三個魁武大漢,三個大漢一邊說笑一邊圍著文峰塔轉圈圈,最後其中一個說:“走吧。”三人離開寶塔朝那不再有蛙鳴的文潭走去。小夥子悄悄緊隨其後,不想那三個大漢竟直朝潭中心走去,全然不顧水至前胸。

小夥子正在驚訝並想告訴他們這潭水太深,可一眨眼工夫,那三個人就不見了。小夥子剛要大聲喊人來救助,轉念一想,既然他們是神仙,那肯定淹不死。因此他就蹲在潭邊等待他們重新回到岸上來,可是小夥子不吃不喝不眨眼的守了三天三夜,再也沒有看見那三個大漢從水中出來。小夥子回到家裡後納悶無比,一天到晚悶悶不樂,他總是想把這件事告訴旁人,可總是話到嘴邊無從開口。當有一天他下定決心想講這件事情時,才發現自己已經失語。小夥子成了啞人。

不久,在一個風雨交加電閃雷鳴的雨夜,文峰塔下泉水山上突然蛙鳴灌耳,山下村民根本無法入睡。大雨持續下了三天三夜,蛙鳴也持續了三天三夜。待到雨過天晴蛙鳴聲止,東高村的男女們出門上山想看個究竟時,只見原來那深不見底的潭水早已乾枯,潭中既無荷花也無魚蝦,剩下的就是一個淺顯的大土坑,只有那座文峰塔依然熠熠生輝的矗立在那裡,那些昔日泉水湧動的泉眼也不見了,只有文峰塔坐旁還有一個泉眼在汩汩流水。如果誰要是把耳朵貼在塔壁上仔細傾聽,就會聽到類似鴿子的叫聲-學習學習學習學學學學學學學學學學-苦苦苦苦苦苦苦苦……

也不知過了多少年,文峰塔下建起了一座私塾學堂,一個鶴髮童顏的老者,常年在那裡專門收留那些聰明伶俐但卻沒有錢上學唸書的窮人家的孩子。

有人相傳,那個老者原來是個啞巴,自打喝了泉水山上的泉水後就能開口講話了,他是為了報答泉水山上的泉水才在那裡開辦學堂的。也有相傳,老者原本是個文狀元,因為不滿意在朝中做官的那些同僚貪贓枉法搬弄是非和欺壓百姓,自己辭官是來民間專門教誨孩童正義和知識的等等。後來這所私塾學堂裡走出來的學生大多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很多人因文章出眾而步入仕途為官,併成為朝廷的棟樑之才。

還有相傳,為了與文峰塔遙相呼應,早年間有個平谷縣的縣令,於某年某月某日下令在老平谷縣城的東南角城牆處建造了一座“魁星樓”,魁星樓中魁星手握一如椽大筆,其筆尖直指縣城東南的文峰塔,寓意為魁星點狀元。後來考證,平谷境內曾經擁有的魁星樓確實與現存的文峰塔在一箇中軸線上,當地百姓稱這條中軸線為“文脈”。因此平谷的文化底蘊豐厚,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歷代文人雅士居多,文官居多,清官居多。

再後來這所私塾學堂又演變成了廟宇,那些一心想寫好文章的文人雅士或文官武吏們經常相邀來此燒香或膜拜文峰塔,久而久之,文峰塔周圍經常聚集一些來自天南地北的文人雅士,這種民風和鄉俗也就延續至今,並惠及了文峰塔周圍幾百裡的人文風俗。解放後這座廟宇又被黨和政府改建成了學校,並因為學校旁的文峰塔而命名——文峰塔小學,再後來也稱塔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