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有哪些古鎮?holiday不是假期吖2017-08-12 22:50:33

廣東佛山鎮

佛山鎮,今廣東省的佛山市,廣東

佛山有哪些古鎮?

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佛山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古鎮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內塔坡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認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華鄉為“佛山”,鎮域大致位於現時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街道內。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佛山已生息著一個人口相當密集的聚落,當時,佛山的先民已經擁有較好製陶、紡織技術。東漢時期,出現了先進的耕作技術,成為魚米之鄉。唐宋時期,佛山成為工商業城鎮,至明清時期更成為中國四大名鎮和中國“四大聚”。佛山鎮歷史上經濟繁榮,要民生活富庶,但地幅狹小,地勢平坦,天然防禦條件差,且地處廣州西南部交通要道,為兵家必爭之地,必經之路。居民為求自保,很早就形成習武強身、自衛的傳統。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黃蕭養起兵圍攻廣州,同時分兵攻進佛山,一路勢如破竹。佛山鄉紳梁廣等22人,僅以一天的時間,匆匆組織鄉勇抗敵。在“無甲兵之援、險塞之限”的情況下,堅守半月,殺敵數千人,直至黃蕭養兵敗。據《佛山忠義鄉志》記載,在這場戰事中,佛山鄉民中能征善戰、勇略過人者不在少數。梁敬親“與諸義士樹柵拒之,謀定而後戰,扼吭搗虛所向必克”。年僅18歲的梁顓率鄉中義士,悉力備禦。及戰,持丈二紅刃刺賊先鋒,大呼陷陣,眾縱之,賊遂潰。書生冼光“開柵門出戰,斬其偽千總彭文俊,賊氣奪,自是每戰必捷”。戰後,冼光不受官爵,“所居東林……,築場圃其中,耕讀之暇,集鄉人校射為娛樂。”

《世濟忠義記》在談到這場戰爭勝利的因素時說“無甲兵之援,險塞之限,徒以忠義之所激發,能使阡陌耜之輩,奮而成為精兵,而大敵破者,非此也耶!”實際上,在惡劣的條件下取得戰爭的勝利,“忠義”或士氣僅是一個方面,“阡陌耒耜之輩”“成為精兵”,離不開長期的技擊訓練,離不開武術的繁榮和普及。可以肯定,當時,佛山已是名副其實的武術之鄉。

佛山有哪些古鎮?

明末清初,佛山獨特的經濟和軍事上的地位和民間尚武的風氣引起各地反清志士的重現,紛紛潛入佛山發展反清秘密組織。在石灣出現的“五順堂”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最早出現天地會(洪門會)組織。佛山出成為天地會的重要根據地之一,並在咸豐四年(1854年)爆發了陳開領導的廣東天地會起義。雍正年間,京劇名伶張五(攤手五)來到佛山,在戲班中教授武功,灌輸反清復明思想,後來,粵劇名伶李文茂率粵劇藝人加入陳開起義的行列,創立了大成國。咸豐元年,蔡李佛創始人張炎在佛山創辦鴻勝館,其宗旨也在於反清復明。至清末民初,佛山名震內外的名家輩出,習武者數以萬計,已成為我國南派武術的中心。

鴉片戰爭以後,佛山手工業受到洋貨的衝擊,鐵釘、鐵絲、土布、製陶工場紛紛倒閉,而另一方面,河道碼頭淤淺,交通條件日趨惡化,使佛山的工商業大量向交通條件大為改善的廣州轉移,凡此種種,導致佛山工人大量失業,社會動盪不安,人口從道光十年(1830)的60萬,到民國10年(1921年)減至30萬。資本家為了繼續獲得高額利潤,常常藉助黑社會組織及所控制的武館欺壓工人。廣大工人為了不受欺壓,也紛紛加入進步武館,學武防身,並組成工會,與資本家進行鬥爭。至20年代,佛山武術達到空前繁榮。

摺疊歷史變遷

佛山原名季華鄉,“肇跡於晉,得名於唐”,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據考證,佛山的歷史起源於現禪城區瀾石街道區域,距今約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來此繁衍生息,以漁耕和製陶開創原始文明。

宋元豐年間推行保甲制度,鄉分都堡,佛山堡為季華鄉之首。唐宋年間,佛山的手工業、商業和文化已十分繁榮。

明清時,更是發展成商賈雲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重鎮,與湖北的漢口鎮、江西的景德鎮、河南的朱仙鎮並稱全國“四大名鎮”,與北京、漢口、蘇州並稱天下“天下四聚”,陶瓷、紡織、鑄造、醫藥四大行業鼎盛南國。

清末,佛山得風氣之先,成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先後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新式繅絲廠和第一家火柴廠,並建立了“南洋兄弟菸草公司竹嘴廠”。

民國元年(1912年),佛山正式改鎮建制,南海縣署也從廣州遷至佛山。

1925年,國民政府將佛山從南海縣分出,成立佛山市。

佛山有哪些古鎮?

1983年6月1日地市合一,粵中行署和佛山市政府合併,成為廣東下轄的一個地級市,這才是今天的佛山市有歷史以來的歷史開始。順德縣、南海縣、高明縣、三水縣、中山縣正式隸屬佛山市的歷史開始。後中山市由於是廣東四小龍和遠離佛山市,擴權設為地級市,正式脫離佛山市管轄。

1992-1994年,順德、南海、三水、高明先後撤縣設市(縣級),由佛山代管。

2009年5月,佛山市轄5個市轄區,11個街道、20個鎮。

摺疊文化底蘊

悠久的歷史,孕育了獨具魅力的嶺南傳統文化。佛山素有陶藝之鄉、粵劇之鄉、武術之鄉、廣紗中心、嶺南成藥之鄉、南方鑄造中心、民間藝術之鄉等美譽,形成了秋色、“行通濟”等佛山獨特的民間風尚習俗。

石灣瓦,甲天下“

佛山是”南國陶都“、”中國陶瓷名都“,製陶工藝源遠流長,有700多年曆史,自古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建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南風古灶,是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柴燒龍窯,薪火相傳至今500多年,被譽為”陶瓷活化石“。

”紅船泊晚沙,萬人看瓊花“。

佛山有哪些古鎮?

佛山是”南國紅豆“粵劇的發源地。誕生了粵劇藝人的代稱——”紅船子弟“和粵劇最早的戲行組織——瓊花會館。民間自發組織的粵劇演唱”私夥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長盛不衰。每年一度舉辦的瓊花粵劇藝術節,使佛山呈現”紅船泊晚紗,萬人看瓊花“的盛況。

嶺南成藥之鄉

佛山是”嶺南成藥之鄉“。古方正藥的歷史有400餘年,其產品種類齊全,大約分為膏、丹、丸、散、茶、油、酒等七大類,是工匠、居家、旅行必備的中成藥,湧現出了”黃祥華“如意油、”馮了性“藥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號名藥。

武術之城

佛山是聞名的”武術之鄉“,是中國南派武術的主要發源地。明初,佛山武術已相當普及。清末民初,佛山武術流派紛呈,湧現出一批有國際影響的武術名家和武術組織,並透過各種途徑走向世界,世界上廣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詠春拳等不少拳種和流派其根都在佛山,著名武術大師黃飛鴻,詠春宗師梁贊、葉問,影視武打明星李小龍等祖籍及師承亦在佛山。2004年,佛山被授予”武術之城“稱號。

獅藝之鄉

佛山是”獅藝之鄉“,是南獅的發源地,是首個”中國龍獅龍舟運動名城“。龍獅起舞既是融武術、舞蹈、音樂等為一體的體育競技活動,更是佛山武術重要專案之一,每年的”獅王爭霸賽“吸引了國內外廣大武術愛好者參與。禪城區是”中國龍獅運動之鄉“,南海區西樵鎮是全國惟一”中國龍獅名鎮“。

南方鑄造中心

佛山的鑄造業始於2000多年前。宋代時佛山所鑄鼎、鍋、鍾、塔等聞名全國。到明代佛山的鑄造技術已達相當高的水平,成為南中國冶煉中心。鴉片戰爭期間,佛山所鑄大炮為抗擊外來入侵發揮了重要作用。

佛山有哪些古鎮?二土的笑料小黑屋2017-08-11 13:21:08

歷史文化景點之禪城篇

佛山祖廟

佛山有哪些古鎮?

佛山祖廟位於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祖廟大修,形成今日的祖廟建築群。禪城祖廟與肇慶悅城龍母廟、廣州陳家祠合稱為嶺南古建築三大瑰寶,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佛山有哪些古鎮?

地址: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路21號

梁園

梁園位於佛山市松風路先鋒古道,與番禹餘蔭山房、東莞可園、順德清暉園合稱為清代粵中四大名園,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梁園主要由“十二石齋”、“群星草堂”、“汾江草廬”、“寒香館”等不同地點的多個群體組成,規模宏大。

地址:佛山市禪城區松風路

仁壽寺

仁壽寺,建於1935年,位於現佛山市區祖廟路。它始創於密後歸於禪,一向為佛山及附近四鄉釋門子弟授戒道場。1993年12月,佛山市人民政府正式發文批准修復仁壽寺為開放的佛山教活動場所。

地址: 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路5號

南風古灶

南風古灶建於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年),五百年來窯火不絕,生產不斷,完好儲存至今,是我國乃至世界上年代最久遠、儲存最完好且延續使用至今最古老的龍窯。

地址:佛山市禪城區高廟路5-6號

東華里

位於禪城區福賢路,是佛山市現存最完整的具有典型嶺南民居建築風格的清代及民國時期的居民街道建築群組。東華里是佛山儲存最完好的典型清代街道,是研究佛山地方史、建築史以及居住習俗等問題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地址:佛山市禪城區福賢路

嶺南天地

佛山嶺南天地是佛山市禪城區祖廟東華里片區的改造專案,當中包括的佛山祖廟、東華里古建築面群更是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嶺南天地儲存了中國其中一個最完整古建築物群。

地址:禪城區祖廟東華里片區人民路南

李文田故居

李文田故居在市區燎原路良巷11號,是佛山僅存的兩座大型的府第建築群之一。目前該建築群雖已改為民房,但基本原貌尚存、在古代大型宅第建築類中頗具特點和代表性,是研究佛山歷史名人及建築史難得的實物資料。

地址:佛山市禪城區燎原路良巷11號

通濟橋

橫跨洛水河,北連金魚街,始建於明代,分別於嘉靖38年(1559年)、隆慶2年(1568年)、萬曆9年(1581年)三次重修。天啟六年(1626)戶部尚書李侍問再次發起募捐重修,取名“通濟橋”取其“必通而後有濟也”之意。

地址:佛山禪城區普瀾二路金魚街52號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