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望山石象來歷?海天共見一色2021-05-11 10:06:20

位於東海之濱的連雲港市附近的孔望山,是一座算不上挺峻的土色泛紅的石山。然而,在古代,確切說在300年以前,它還是座三面環海的半島,是歷代文人墨客登高觀海的勝地。相傳孔夫子曾登此山以望東海,由此得名孔望山。垍頭條萊

佛教從印度經西域傳入中國以後,在中國大地上留下了許多石窟造像,但其中最早的斧鑿之聲在哪裡呢?不在敦煌,也不在龍門,卻在遠離佛教發源地的孔望山。在孔望山東西長17米,高8米左右的赭黃色崖壁上,依山石的自然形勢,鑿成105尊中國最早的佛教摩崖造像。垍頭條萊

造像大小不一,坐臥跳立,各具神態。造像內容以佛教本生故事和本行故事為主,同時也有表現道教題材的雕像。這些雕像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造像前的山坡上,還有一個圓雕石像和石蟾蜍,石象前有碣形石碑座,相傳是秦始皇時期秦帝國東門的象徵。頭條萊垍

東漢後期,在這裡修東海廟,供奉東海神君,使這裡成為早期道教活動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場所。孔望山還有勝蹟歸雲洞,也稱龍洞。傳說有黃龍在這裡潛心修煉,功成後飛昇而去。龍洞呈前低後高橢圓形,南北長250釐米,高80釐米至150釐米不等,寬140釐米。洞內石壁光滑,小巧玲瓏。龍洞曾被古代僧侶用作石窟寺,後來以巨石封門相當長的時間。從北宋洞門被鑿開後,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篆隸行草各類題刻30多處,許多題刻堪稱金石佳作。條萊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