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到底是自己從金人那裡逃回來的,還是金人放他回來的?奮發有為糯米82018-11-27 10:08:09

金朝歷史肯定秦檜對金朝的打入南宋內部所做的貢獻。其他就不必追究了

秦檜到底是自己從金人那裡逃回來的,還是金人放他回來的?半壺老酒半支菸2018-11-27 11:04:20

其實在當年就有明眼人指出:這個秦檜絕不是像他說的那樣“殺了金國看守”跑回來的,而是金國給打點好行裝禮送回來的。

而且根本就沒有人“看守”秦檜,要說看守,那也是怕他喝酒不盡興中途退席——金國將領對秦檜簡直趕上曹操厚待關羽了。

《皇宋中興四將傳》記載,完顏宗弼(金兀朮)對秦檜也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而且給秦檜倒酒的,都是宋徽宗宋欽宗的老婆和女兒們,秦檜在酒宴上神采飛揚,縱論南宋山川地理,奔走的宋朝皇室女性在一旁屈膝下跪忍氣吞聲。

要說秦檜在金國那可是混得風生水起,成了達官貴人爭相結納的“香餑餑”,金國另一權貴、六部路都統、元帥左監軍、魯國王、金太祖完顏旻的堂弟完顏昌(撻懶)“亦厚待之”(秦檜給他當過“隨軍轉運使”)。完顏宗翰(粘罕)更是把秦檜當做難得的人才推薦給了金國皇帝:“其言皆驗”,意思是秦檜出謀劃策料事如神,對自己有很大幫助。於是在宋徽宗宋欽宗只分到 十五傾土地,自耕自食養活老婆孩子的時候,秦檜每天跟金國高官把酒言歡,連點殘羹冷炙也沒有分給前主子。

秦檜到底是自己從金人那裡逃回來的,還是金人放他回來的?

話題回到當年南宋大臣對的懷疑上來:當初,何樐、孫傅、司馬樸和秦檜一起被金人“拘禁”,咋就單單跑回來一個秦檜?從燕山府到楚州三千里長路漫漫金兵與豺狼虎豹出沒,手無縛雞之力的秦檜居然一路順風;秦檜自己也說有宋將因為眼紅他隨身攜帶的大量財物而要殺他,可是又有誰見過一個“逃亡”的人還能大車小輛地拉著金銀財寶跑的?

這些疑點,不但南宋大臣看得清楚,宋高宗趙構也看得清楚,但是他們只敢懷疑而不敢動秦檜一根汗毛——這擺明了是金國派回來的公開身份的間諜(這讓筆者想起了大使),殺秦檜不就打了金國的臉?這金國的報復誰受得了?

秦檜不是逃回而是派回,這一點金人自己寫的史料中有詳實記錄:金國通直郎、秘書省著作、騎都尉張師顏寫的《南遷錄》,那裡面至少有兩次提到金國是怎麼挖空心思把秦檜“送”回北宋朝堂的。

這個張師顏應該說與宋朝有大仇:“先臣(古代指代做官的父親)順昌為南宋劉錡所敗。”但是他寫的《南遷錄》是不被後金(清朝)承認的,因為那裡面記載了很多秘聞和金人被蒙古兵暴打的史實。

秦檜到底是自己從金人那裡逃回來的,還是金人放他回來的?

張師顏的《南遷錄》中明明白白地寫著金國君臣在朝堂上討論怎麼對付蒙古騎兵的時候,拿秦檜舉例子:

當時金國已經打不過南宋了,更不要說面對成吉思汗的馬刀了,經常被圍城痛毆,以至於

“城中遺民不能去者,為其啖食無餘,見婦人肥美者,必以獻之上將充食焉。”

連金國皇帝都要靠吃城中的女胖子才能活下去,只好光著腳向上天禱告,乞求蒙古人退兵,全沒了圍困汴梁時的耀武揚威。

被圍在城裡的金國君臣開始爭吵怎麼能讓蒙古大軍退去,這時候直學士院孫大鼎(很奇怪金人都取漢人的名字,或者他們本來就是漢人)還吹呢:“我們的戰鬥力是不如北兵(蒙古兵),但是比南宋還是強大的,可以拼一拼!”為了說服其他大臣,孫大鼎開始舉例子:想當年我們打趙構的時候,先立了張邦昌的“楚”,後來又立了劉豫的“齊”,都沒好使,最後還是忠獻王(一說為完顏宗翰,粘罕,但是粘罕諡號“桓忠”而不是忠獻,倒是秦檜死後宋朝給過這個諡號)主意高,把秦檜放回去當臥底“既不可以威服,復構怨之已深,勢難先屈,欲誘以從,陰縱秦檜以歸,一如忠獻王之所料。” 最後金國君臣爭論的結果,是成吉思汗佔的金國地盤全歸成吉思汗,金國每年再送上牛、馬、羊各二萬,銀絹二十萬——看著眼熟吧?當年金人就是這麼欺負北宋的,果然是天理昭彰報應不爽。

秦檜到底是自己從金人那裡逃回來的,還是金人放他回來的?

蒙古大軍得了地盤和財帛牛羊,就放回了被他們抓去的金國大臣趙子宣、張元應,這時候輪到金國君臣懷疑了,就又拿秦檜出來說事:現在跟當年的宋朝一樣,是個多事之秋,這倆小子被放回來,不是像我們派秦檜去宋朝那樣當間諜吧?(

北兵陷執官吏不知其幾多,不知其存亡,傳聞戮辱囚苦,皆是求死,獨此二人忽然逃歸,情態張皇,氣貌不改,恐未必非敵之間?

為了佐證這趙子宣、張元應不可靠,金人還翻出了陳年檔案,找到了派遣秦檜之前金國人的謀劃:想當年(金太宗天會八年,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我們大金國考慮到宋國君臣正上下一心想找我們報仇,我們想止住他們的攻勢,但是又沒有什麼好辦法,主動求和麵子上又過不去。這時候。魯王完顏昌(撻懶)想了一個高招:派一個抓來並已經投降的宋朝大臣回去用大話嚇唬他們,然後讓他們向我們求和,我們先是假裝不同意,最後假裝勉強同意,這樣我們就能敲詐很多利益(我佯不從而勉強以聽,或可以定)。這時候忠獻王就說了:這件事我想了三年了,也就一個秦檜可以承擔這個任務,“我喜其人,置之軍中,若縱之歸國,彼處喜慷慨說事,必是得志,惟此人可濟吾事,更須恩結其心。”

秦檜到底是自己從金人那裡逃回來的,還是金人放他回來的?

結果真的像忠獻王說的那樣:“順昌之戰,劉錡欲徑進,而召劉錡。商虢之戰,岳飛欲徑進,而召岳飛。終於殺岳飛、廢韓世忠、張浚,貶趙鼎,而南北之勢定。”

金人在引經據典之後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凡是“逃”回來的大臣,一定要認真甄別,因為這關係到國家危亡!